最近阅读的兴致有所下降,可能就是因为有一种读过就忘,而且好像没有更为直观的反馈,所以很难以去坚持。
也知道用写读书笔记的方式,可以是一种推动。只是过程中一直是断断续续,好在还是时不时地想起,且愿意去这样做的。
在此期间,也特别地去留意那些怎么样可以写出好的笔记或者书评的方法,试着总结,学习。
首先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要在其中找到最为打动你的地方,可以是一个段落,一个情节,甚至是一个句子。最为重要的是,你要把你的想法写出来,同时学会联系它与我们生活中的哪些可以相联结,或者是与之前看过的哪些书本中的句子案例有关的。
养成随手这样去记录的习惯,久而久之,就不会觉得下笔匮乏没有素材可用。
其次,要学会梳理一本书的逻辑,可以是自己画一些简单的思维导图,也许最开始的时候,可能并不完美,但重要开始去做,如果只是一味地退缩,那是永远也无法进步的。
然后就是要善于且勤于表达自己的看法,不要畏畏缩缩,如果不尝试着说出自己的观点,即使你有金点子,也只会埋没在你自己渐渐淡忘的记忆中。
还有就是要去多看别人优秀的成文,想想如果是自己写的话,跟他人的差距在哪里。
其实像这样的方法有很多很多,最为关键的是,往往只是坚持学上一两天就开始打退堂鼓,然后不断地重复,却忘了人的精力和斗志也是要学会积累的,也会被消耗的。
所以,如果认为是对的事,想要坚持,那就多为自己打气助力。
早上阅读半小时,学到了两个字:认真。
最初翻开那本关于自律的书,只是基于标题。我也在想会不会又是像其他的文章一样基本都是些鸡汤的话语而已。事实上这本书也是同样的套用这种结构格式来写的,但是却给了我一种不一样的感觉。因为字里行间真的是字字珠玑,好像写进了我的心坎中。
单单是第一篇写的例子,就不同。他列举的都是他自己身边的同事朋友。就像我们平时好像都会遇见的身边的人和事,并不是像另外一些文章多是举的名人轶事。毕竟一是时间久远,感觉离我们很远的。而这个作者所介绍的几乎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他开篇的第一个例子,就已经深深地触动到我。
讲的是一个关于同学聚会的时候,他们班以前的学习委员担任了这次聚会活动组织者的。那位同学做出了一份表格,表格中不仅包含了他们要聚会的城市地区,还收集同学之间到那有多远的距离,需要搭成什么样的交通工具;还统计了在聚会城市当地的同学们有多少,那聚会那天有多少辆车可以安排接送,以及当地比较划算的一些酒店住宿之类的。
他还安排参加一些同学做为活动聚会的财务人员,后勤人员,报名登记人员,甚至连表演节目都有考虑到!说实在的,当我看到这样的一份报表的时候,深深的被震撼到了,也体会到了作者所想表达的认真二字!
原本很是平凡的两个字,被他用这样的事例诠释之后才真正的明白,他到底代表着什么样的事实。
平时聚会大家都不会陌生,大抵就是有人组织,然后凑个钱,再定个酒店,大家一起聚聚而已,从没有想过有能够把这件事情做到如此惊喜认真,也难怪那位同学是个很成功的管理层人士。
原来已经一个好的范例,真的是很能够触动人心,从这次阅读中,我不仅仅学习到了认真二字,也学习到了具体的认真是什么样子的?我很感谢作者写到了这个事,感谢自己读了这本书!
在增加了阅读量之后,突然对于“初生牛犊不怕虎”这句话特别有感触。正所谓无知者无畏,当你懂得越多,心中的戒尺可能就越多,很多很本无所顾虑的人与事,渐渐地就不再那般无所谓,也是多了一些思考以及敬畏。
这并没有什么不好,毕竟当我们知识越来越渊博,了解地越多,也就能越看透一些人情世故,不会一丁点小事就喋喋不休,抓着不放,然后悲天悯人的一顿自哀自叹;也可能是渐渐地会平静下来,或者有了与世无争地顿悟,当然也会有止步不前的静静观赏。
然后,就开始有些人开始羡慕那些还未经世事的年少轻狂者,欣赏他们的勇气,欣赏他们的果敢,同时也会叹息他们那些不谙世事。
人总归是要长大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不敢你愿不愿意,总会怕时间推着往前走,如若你不成长,那就有了一颗巨婴般的心态,无法适应时代,受伤的还是你自己。
到了什么年龄就要学会做那个时段应该做的事,责任与担当。
我想,最为潇洒之人,应该是即便被年轮赶着前进,也收纳了应有的阅历知识,但仍不忘那颗少年之心。那颗勇敢果断且喜好探索新事物的心态,也可以一直深藏在渐渐老去的容貌中。
不要因为年龄而禁锢了自己,我想,这也是在阅读中给予我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