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作文网

小学英语作文 初中英语作文 高中英语作文 高考英语作文 大学英语作文 英语作文模板 英语名言 英语美文 作文大全 教育随笔 半年总结 年终总结 调查报告 自查报告 演讲致辞

幼儿观察记录:微笑的花朵

时间: 2016-08-17 19:59; 作者: 邓勇  电脑版浏览

幼儿观察记录:微笑的花朵

案例背景:

大班在3月份开展了“春夏秋冬”的主题活动,其中课程资源库有一个艺术活动《向日葵》,青年教师在执教过程中往往在出示梵高的名画作品“向日葵”后,简单谈论后就让幼儿开始临摹仿照这幅作品,出来的都是千第一篇律的瓶花造型,不仅花朵的色彩、造型,还是构图,都与梵高的原作非常雷同。

分析原因:

对于教师们在艺术活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困惑,我也在思考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

l 单一的提问方式难以引发幼儿对作品的情感激发;

教师引导幼儿对着名画作品总是这样几个差不多的提问:“你看到画家画了什么?你喜欢吗?你觉得好看吗?”

而每次这样单一的问题自然是无法激起孩子与大师作品的对话愿望,总会看到一些孩子的视线在游离,一些孩子开始“蠢蠢欲动”,屁股在小椅子上扭来扭去坐不住了,更有一些调皮的大班孩子会故意和老师唱反调:“不好看!我不喜欢!”面对这些意外但又是意料之中的窘境,我们的老师往往很尴尬……

l 单一的作品欣赏难以触动幼儿与画家间的互动性;

有的老师非常认真的去网上搜集打印了大画家的名画,但往往就在30分钟的集体教学活动时让孩子短暂的“惊鸿一瞥”,就匆匆结束了与大师作品的“亲密接触”,精心准备的欣赏素材就这样流于走形式了……

l 单一的表现方式难以呈现幼儿大胆创意想象空间;

有的名画作品是油画,有的则是版画,但是受到幼儿园现有美工材料的局限,有的老师就草草用单一的记号笔勾线、蜡笔涂色的单一表现手法,简单再现对作品的感受与体验,面对并不新颖的作画方式,自然无法引起幼儿的创作欲望。

我的思考:

对于名画欣赏给予幼儿审美体验方面的重要意义,已经得到一线教师们的共识和认同,但是如何有效演绎、传递作品的艺术美感和创作意图,仍是需要攻克的难点。我认为,教师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做一些“功课”:

1、 营造美的环境,增加与大师对话的频率:

可以事先就在教室的主题墙面或美工区域内,张贴布置与名画相关的作品或画家的照片、生平故事简介,让孩子在这样高雅优美的环境里接受耳濡目染的熏陶和感受,相信到了集体教学活动的时段,量变积累到质变,一定会激发起孩子“温故而知新”的情感态度。

孩子在自由活动、个别化学习区域等时间里,可以独自凝视,静静观赏这些名画作品,也可以三五成群的结伴谈论对这些画作的感受,事实上,任何对美的事物的情感激发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一个慢慢浸润、慢慢体验的过程;因此,作为艺术启蒙教育者的我们,要有一种“慢养孩子、静待花开”的心态,要相信我们的孩子天生就是艺术家,只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就一定会与艺术大师们产生灵感的碰撞和共鸣。

2、 引入美的故事,挖掘对作品理解的深度;

很多名画作品的背后都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来历和故事,也都凝结了艺术家们的毕生心血和精力,有些内容又是非常富有情趣的,完全可以讲给我们的大班孩子听。

例如梵高这幅举世闻名的《向日葵》,当孩子们对于作品中深浅不一的黄色调产生疑问时,问:“为什么梵高只喜欢用一种黄颜色来画向日葵?”老师就讲述了一个关于“买颜料的故事”——当初梵高这位画家尚未成名,非常贫困,但又十分热爱画画,只能买最便宜的黄色颜料作画;虽然这幅画上只有黄颜料,但是梵高有一双非常灵敏的会观察的眼睛,调配出深浅不一的黄色来表现这瓶向日葵,给后人留下这幅灿烂夺目又精彩无比的名画。从而引发出幼儿对身处贫困但仍热爱绘画的画家梵高的敬佩之情,在接下来的创作表现中,也会学着梵高一样,仔细观察面前的花卉盆栽。

3、提供美的材料,丰富艺术创作的多元化;

虽然梵高这幅油画主要是用颜料完成的,但是对孩子来说,丰富的工具材料和表现手法也是一种诱发创造的重要动因。因此,我先后投放了这样一些美术材料给孩子选择:

l 刮蜡画——黑色刮蜡纸上先用油画棒进行花卉盆栽的写生,然后用刮蜡笔在纸的下半部分刮出花瓶的造型和图案。

l 油水分离画——铅画纸上先用油画棒写生花卉造型,再用水粉颜料点彩表现叶子,最后用炫彩棒勾勒花瓶轮廓,并用小刷子蘸清水晕染成渐变的花瓶光影效果。

l 版画——在T版上刻出花卉造型,用水粉颜料进行涂色并拓印到卡纸上;另一种版画方式是直接在透明的有机玻璃板上用颜料作画,再拓印到卡纸上。我的感悟:只有当幼儿通过亲眼欣赏、亲身感受、亲自体验、亲手创作的过程,引导其发现大自然迷人的美丽事物,也真正与画家当年艺术创作时的灵感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魅力和感受,也才是真正的艺术品!

    返回栏目
  • 上一篇:中班观察记录:幼儿画画
  • 下一篇:幼儿园体育《滚球》教学反思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