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常规培育心得
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进餐、睡眠、上课、盥洗、穿脱衣服等十多个环节,是幼儿必须遵照的日常生活规则,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常规。我们大家都知道,拥有良好常规的班级,我们带起来会比较轻松、自在,反之,我们则会感觉身心疲乏。常规的培育是幼儿园为了使幼儿的生活内容丰盛而有规律,调动幼儿在一日生活活动中的自动性、积极性,培育自主性和独立性而采用的办法。尤其是小班的幼儿,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加上小班幼儿年龄小、依附性强、对一切都感到陌生、新奇,也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顽皮,一旦由个体转向集体,势必很不习惯、很不适应。那如何让小班的幼儿把常规转化为生活的习惯呢?我认为,教师在领导小班幼儿建立常规习惯时,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 教师少用限制性的语言。
我认为教师应当给予儿童充分的发展空间,让儿童的自动性得到充分的施展,个性得到足够的张扬,教师不应当给其以限制。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一个人的生活习惯是不容易的,尤其是幼儿。小班的幼儿有的在入园后好长一段时间都没能走出自由自在的家庭习惯,所以在幼儿园里他们很容易会涌现争抢玩具、攻击性行动、玩具乱扔等。这个时候我会很自然的说出“不能乱扔玩具、不准大声说话”等限制性语言。在说出包含着大量“不”的指令性字眼的话语后,我们教师是否考虑过孩子的想法呢?
我们班有位小男孩叫熙熙,刚来园时,他对幼儿园的生活充斥了好奇和憧憬,认为很新鲜,整天嚷嚷着上幼儿园。可在幼儿园待了几天后,他发现幼儿园的现实生活与自己想象有太大的差距:幼儿园里不能随意在外面玩、上课或吃饭时不能说话、睡不着的时候不能爬起来。成果在开学后的一个星期,他就缠住了妈妈,说自己在幼儿园不开心,不想上幼儿园了。不可否认,是我们将常规视为对幼儿行动的限制,过多的限制了幼儿活动的需要,才会影响到他们来园的情绪。因此,我想对于小班的幼儿,教师适合的语言引导非常重要,我们应尽量少用限制性的语言,以免引起幼儿的反感甚至挫败感。
二、 通过故事、游戏增进幼儿的常规养成。
小班的幼儿都喜欢听故事,我们可以针对幼儿涌现的各种问题,选择或编造相应的故事进行教学。目的在于唤起幼儿良好的情绪,辅助幼儿记住常规的要求,如:组织幼儿整顿桌面玩具时,我们可以组织进行“送玩具回家”的游戏。玩具没人整顿时,可以请幼儿讨论“玩具宝宝为什么哭了?”,“我们可以怎样辅助它?”等,来辅助建立幼儿玩玩具的常规。而像“小椅子朝气了”,“汽车加油站”等自编的故事通过拟人的手段,可以向幼儿进行椅子、喝水的常规教育,使幼儿在良好的气氛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
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一个很好的时间段让我们轻松的开展常规故事教育。就是幼儿进入午睡室安静躺好了的时候,我们可以请小朋友眯上眼睛,静静的倾听老师讲故事,老师在每个常规故事的后面轻轻的小节几句,提出一些对幼儿的期望。这样,幼儿就在潜移默化间学到一些规则。
三、 三位老师(包括生活老师)要求一致,共同严格要求幼儿的常规。
三位教师教育的一致性是班级良好常规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有许多小班的幼儿,在受了一位教师的批评后,会马上跑到另一位教师身边乞求得到安慰,如果这位教师顺应了幼儿,不加任何批评和说理,那幼儿会发生这样的想法:﹡﹡老师上课时,我可以……,﹡﹡老师上课的时候,我不可以……。两位教师常规要求间的强烈反差会使幼儿乐于钻我们要求的漏洞之间,那我们的常规培育就等于空谈。
所以,班级的教师应当相互沟通、相互协商、制定班级常规教育目的,不应发生教育要求的分歧。
总之,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常规的培育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到幼儿长大以后的习惯养成以及人格、性情的养成。《幼儿园教育领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生活学习常规对孩子的一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应当多用耐烦、爱心和智慧辅助孩子度过这段非常时期,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