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德国学者鲁多夫·洛克尔有段名言:“信心是行为的父亲。你只要相信你的目标,就可以说你已经走了一半的路程了。”这句话充分强调了树立自信的意义。那么什么是自信呢?所谓自信,简单的说就是自己相信自己。具体的说,就是相信自己有力量与能力去实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呢?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让幼儿在成功中建立自信。
1、鼓励幼儿大胆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
成人的评价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有着决定性作用,所以我们要善于赞美和鼓励幼儿。例如:在学期初的一次手工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都在兴致勃勃地剪纸,只有琪琪一个人坐在位置上,呆呆地看着剪刀。我轻轻地走近他问:“琪琪,怎么了?”他看了我一眼,又看了看自己手中拿的剪纸图片:“我不会剪,我害怕小鱼会剪破。”我笑了笑,抚摸了一下他的头说:“琪琪,你很棒,老师相信你能行,你不会将小鱼剪破的。”琪琪半信半疑的开始尝试动手剪了……在活动结束时,我特意欣赏了琪琪的作品,向他竖起了大拇指。他笑了,露出成功的喜悦。从此以后,琪琪对手工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纲要》中指出:要为每个孩子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我们要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幼儿在实践中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
2、相信幼儿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应相信幼儿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某次角色游戏,我介绍了游戏的要求和规则后,幼儿都自由地选择了材料和角色开始游戏。当游戏进行到一半时,有一名幼儿在“肯德基”与同伴吵起来,原来由于游戏钱币面值的不明确,导致找钱时发生误会。活动后,我及时组织幼儿讨论该如何区分不同面值的游戏钱币,并请幼儿自己设计游戏钱币图案,然后写上数字,问题迎刃而解。这种实践活动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自主、自立精神,而且锻炼了幼儿的社会应变能力。像这样,使幼儿经常能体验到解决问题,取得成功的喜悦,自我评价就高,自信心就强。
二、让幼儿在挫折中建立自信。
200年,全国少工委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联合对13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在回答“遇到困难怎么办”这个问题时,竟有97%的孩子选择找老师、找家人和他人帮助,而不是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对幼儿的挫折教育应采取一些什么样的措施呢?
1、要面对现实、耐心细致地对孩子进行引导。比如说,孩子在生病打针时,有的家长总是哄孩子说“打针一点都不疼”。事后孩子觉得受了骗,下次就无法面对同样的现实。正确的方法是帮助孩子了解产生挫折的原因和应付的对策。比如“打针有些疼,但打了针,病才会好”等等。
2、创设一定的情境,多给孩子提供锻炼机会。比如孩子会走路了,就要让孩子自己走,有意识地拒绝孩子的一些要求,把孩子爱吃的东西分给他人吃,让孩子去暗的房间拿东西,故意拖延接孩子的时间,让孩子学会等待等等。
3、保持对孩子的适度期望和正确评价。既要相信孩子能做好、有发展的潜力,又要注意从孩子自身特点出发,制定适当的目标,使孩子有足够的勇气面对困难、努力争取成功。另外无论孩子做事成功还是失败都要给予正确评价,使孩子知道是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错在哪里、怎样改进,使孩子逐渐明确是非标准、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从容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
4、给孩子树立榜样并积极暗示孩子。在幼儿期,孩子最喜欢模仿,也容易受暗示,成人冷静、不怕困难的态度和宽慰的语言会给孩子很好的积极暗示,使孩子自然而然地学会坦然对待挫折。
总之,培养自信心是关乎幼儿发展的“终身大事”。作为教师一定要善于采用正确的评价手段,作为家长应尽可能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家庭气氛,家园配合,共同努力,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让每位幼儿都充满自信地迎接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