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总结:引导幼儿在探索中的互动,激发科学探索的兴趣
科学教育对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幼儿科学活动是引发幼儿探索发现了,获得认知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离不开幼儿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正确处理好师幼互动的关系,关注幼儿科学探索活动中的需要,支持幼儿探索经验的获得,用有效的教育策略实现幼儿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师幼互动”在教育中是指教师与幼儿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及其动态过程,是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师幼互动的基础是关注幼儿,《指南》中明确提出:“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观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因此,幼儿的学习就要在幼儿和教师之间建立一种积极有效的互动,让幼儿和教师在互动中沟通、促进,使幼儿得到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动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是首要目标。下面就我在科学活动中,怎样通过师幼互动调动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提供适宜材料,为幼儿操作游戏做好保障新《指南》也强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中班幼儿好动、好玩,也总是以其自身的独特方式,对周围的环境刺激作出种种反映,表现出其主观能动性。针对这一年龄特征,我因势利导,注重为幼儿提供有利于他们参与尝试的环境,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并满足每位幼儿动手尝试的欲望。二、幼儿与人的互动——合理安排,设计科学活动,促进幼儿探索学习的积极性如科学《一个变许多》活动中,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因为镜子是幼儿生活中很常见的东西,基本上每天人们洗脸、梳头都要照镜子。特别是女孩子几乎每天都要照镜子的,所以幼儿对活动十分感兴趣。当我提出我们可以用镜子来做什么?孩子们都积极地回答,有的说:“我爸爸会对着镜子刮胡子”,有的说:“我们可以对着镜子梳头。”……孩子们都通过自己平时的观察,了解到了镜子的作用。 2. 同伴经验分享,激发幼儿对科学体验的表达愿望同伴经验分享是可利用的一个重要资源,同伴间的交流是平等的、易于被接受的,同伴间的交流可更好的促进科学活动的开展。活动之前,由于自己经验与学识的不足,我上网查阅了一些有关知识,在充实自己之后再上这个活动心里就有个底了。活动开始是以一个故事的形式来导入主题的。现在的幼儿生活经验比较丰富,对于这个故事的内容并不陌生,在通过幼儿一系列的回答中引出了妈妈是如何孕育宝宝这个问题。当提到这个问题时,他们都争先恐后的发表着自己的意见,听着还挺有条理的,现在回想起来回答的很有条理的幼儿都有一个弟弟或还未出生的妹妹。当问到他们“你们知道我们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吗?”他们的回答都特别的奇特,而对于他们的回答我没有给予肯定或是否定。因此有些幼儿就反问我道:“老师,你说我们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啊?”于是我出示了挂图,让他们自己观察,自己去寻找答案。 通过此活动,在集体面前的表现能力、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自我价值得到进一步肯定,孩子们体会到分享的快乐,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如在科学活动《我的好办法》中,我根据每位幼儿的自身发展特点和水平进行相应的指导。能力弱的孩子,我指导他能自己乐意动手即可;中等水平的幼儿,我指导他们能分析、比较使用不同材料进行固定的特点,并乐意动脑解决问题。这样,每个孩子的发展需求都得到了满足,同时自信心和成就感得到加强,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也随之提高,使每个孩子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