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区(序数)操作材料的投放与调整
序数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在电影院,在餐厅,在商店。同样在幼儿园里,孩子们排队或游戏时都会牵涉到序数,可幼儿对序数的概念比较模糊,往往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我们以《纲要》理念为指导,从让孩子“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以及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出发点,设计了几个简单有趣、操作性强的序数游戏,并在活动过程中和幼儿一起不断完善和改进游戏材料以及玩法让幼儿在游戏中轻松地感知10以内物体的序数,理解序数代表的实际意义。
下面我就介绍一下我们关于序数的操作材料投放情况。
一、 材料投放的目的
数学区活动材料的投放应以促进幼儿数学能力发展为目的。
1、我们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设计制作了乘小火车的操作材料。包括10节彩色车厢的卡纸小火车一列(每一节车厢上贴有不同数目的点)、1—10数量的小动物卡片10张、1—10的数字卡片10张、小动物乘车记录表2张。
通过活动,幼儿既可以练习1—10的数数及点、数、物的对应,又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小动物乘坐的车厢序号,感知理解序数的概念,充分体现了游戏材料一物多玩的设计理念。
2、飞行棋是幼儿平时比较爱玩的一种益智游戏,我们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设计了类似的图形序数棋游戏,包括大棋盘一块,不同颜色的色子四块(每一面画有提示图形加数字)。
幼儿在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的基础上,通过下棋的方式感知以内的序数。由于游戏性强且在游戏中充满了可变性,幼儿十分感兴趣。
3、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了“翻板游戏”包括以两块画有相同物体为一对的小木板若干(12块)。通过合作游戏培养幼儿用正确的记忆方法,学习10以内的序数。
以及“蜜蜂采蜜”的序数游戏。包括废旧光盘制作的彩色花朵7朵(排成一排,左边贴有红色指示旗,右边贴有绿色指示旗,花朵上贴有磁铁)、神秘袋一个、提示卡片若干(上面画有指示旗和数字)放在神秘袋中、小蜜蜂卡片2张(背面贴有磁铁)、记分牌(红、绿)各一个、小纸盒两个(一个用来放小蜜蜂卡片, 一个用来在游戏中放提示过的卡片)。通过创设游戏情境,提高操作的趣味性,引导幼儿练习从不同的方向出发,找出与提示卡片相对应的花朵,感知7以内的序数以及序数的可逆性。
4、围绕序数学习的重点,设计制作了“可爱的毛毛虫”操作材料,包括一条由不同颜色成圆形卡片连接的毛毛虫一条、记录卡(一)(过塑可擦)以及另外一条由不同颜色、不同形状卡片连接的毛毛虫一条、记录卡(二)、记录卡(三)。将认识序数与区分颜色和图形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通过记录的方式感知和理解10以内的序数以及序数的可逆性。
这些游戏操作具备一定的游戏性和趣味性,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且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可以独立操作,也可以合作和竞争,对幼儿学习和理解10以内序数的实际意义很有帮助。
二、 材料投放的过程
1、投放与调整
游戏材料的设计与投放都不可能是一次性的,在幼儿的操作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材料是否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是否便于幼儿操作?是否能达成预设的教育目标等等。这就需要我们在幼儿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做出判断或与幼儿进行讨论,不断完善和调整材料。
例如“乘小火车”的游戏。我们预设的游戏目的是练习1—10的数数及点、数、物的对应。初次投放时,火车车厢上的点数是从1—10,幼儿在摆放小动物和数字卡片时有一定的顺序性可供参考,幼儿玩几次后就失去了兴趣。经过分析,我们将车厢上的点数打乱,这样幼儿就必须认真点数或目测车厢上的点数才能放对正确的小动物卡片和数字卡片,幼儿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具有挑战性,孩子的兴趣增加了。在以后的游戏中,我们还可以将车厢上的点子画成不同排列位置的点子群,幼儿可以先目测一部分,再接着往下数,或者可以将点子画成封闭状态的图形,提高数数的难度,增加游戏的挑战性。
本着一物多玩的指导理念,我们还给这个游戏增加了记录小动物乘坐的车厢序号的内容。在添加记录车厢序号这一游戏内容时,一开始,我们先投放的时一张记录表。后来有小朋友争着记录,于是我们投放了两张表。小朋友们想到了不同的游戏的方法。比如:一个小朋友放小动物卡,一个小朋友放数字卡,一个小朋友记录的三人合作游戏方法。还有两个小朋友先一起将动物卡和数字卡放好,然后一人一张记录表,比赛记录小动物所乘车厢的序号的竞争游戏法等。小朋友在游戏中既增强了合作能力,又可以互相检测对方是否正确。
又比如“蜜蜂采蜜”的游戏。初次投放时,我们的预设玩法是一个幼儿游戏,自己从神秘袋中摸取一张提示卡片,根据卡片上的指示旗和数字找出与提示卡片相对应的花朵,将小蜜蜂送到花朵上。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幼儿只是热衷于将小蜜蜂放到花朵上这个过程,对提示卡片上的内容并不关注,另外幼儿一人游戏,缺少一定的趣味性,且不能检验幼儿是否正确操作,能否理解序数的实际意义。经过分析,
我们将游戏更改为合作游戏,增加了记分牌,两名幼儿轮流给对法出题,检验对方是否能够按提示正确的数出第几朵花的位置,给正确的操作计分。然后两人可以交换游戏,比一比谁的得分高。新的游戏玩法增加了趣味性,且方便幼儿之间互相检查。在实际游戏中,我发现有能力强的幼儿还能很好地指导能力弱的幼儿正确地认识序数,我们班的张申凡小朋友就是在陈可骞小朋友的帮助下熟悉游戏,了解序数的,并且在以后的游戏中他又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了别人。幼儿之间互相学习,比老是教授更易让孩子们接受且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在之后的游戏中,我们还发现了幼儿又一新的玩法。有三个小朋友都想玩这个游戏,又都互不相让,在老师的协商下,他们达成共识,决定由一位小朋友出提示卡并计分,另两位小朋友比赛,谁能先找到指定的花朵,就给谁记上一分,最后比比谁胜出。这就为我们的游戏创设了另一种新的玩法。
2、体现层次性
例如“翻板游戏”。两人合作游戏,先用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分出胜负。输的小朋友可以将木板任意打乱整齐排列成横排、竖排或两行、三行等,然后两人一起观察,记忆木板上物体的位置,接着一起将木板翻过来。然后由赢的小朋友先来翻板,一次翻两块。如果翻出的物体相同,可取走木板,如不同则要放回原处。两人轮流,谁最后收到的木板最多,谁就获胜。开始游戏时,幼儿经常是随意来翻,成功率很小。于是我们根据幼儿情况,先投放六块木板,减轻幼儿记忆的负担。随后随着游戏次数的增多,幼儿逐渐掌握记忆的方法,学会用左边第几块或第几排第几个的方法来记忆,正确率有所提高。尹梓昊小朋友每次玩这个游戏都会获胜,我就问他为什么,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和大家分享,他就告诉我,他是记住排好的木板第一块是什么,第二块是什么,然后凭记忆找到同样的木板的。在接下来的游戏中,适当增加木板的数量如增至8块、10块、12块,提高游戏难度。
又比如“可爱的毛毛虫”的游戏。我们先投放第一条毛毛虫,引导幼儿观察理解记录卡上的提示以及记录卡所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幼儿自己根据记录卡上的提示,按从头到尾和从尾到头两种不同的方式找出相应颜色的圆形卡片分别处于毛毛虫身体的哪一节,将结果填写在记录卡上。单一的形状找颜色,孩子容易操作。随后再提供第二条毛毛虫,让孩子先自由操作。幼儿有了操作第一条毛毛虫的经验,能够理解记录卡(二)和记录卡(三)的意思,但在实际操作中,他们要排除图形的干扰根据颜色记录或排除颜色的干扰根据图形记录,有一定的难度,体现了材料的层次性。幼儿在操作第一条毛毛虫时有的是一个人完成,有的则两人合作,一人数,一人记,数的人根据记录人的要求找到相应的颜色并报出序数“第几”后由记录人记录在相应的颜色下面。幼儿在操作第二条毛毛虫时,有的独立操作,有的则采取类似第一条毛毛虫时的分工记录的方法。还有的幼儿则选择一人一张记录表,比赛谁先完成的游戏方法。体现了幼儿游戏的层次性。
3、注重游戏性
学习序数的第一个环节首先要给孩子完整的序数的概念,所以需要幼儿反复点数,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必不可少,然而单纯的点数枯燥无味,中班上学期的孩子们年龄也较小,想象的创造性很低,对具体、生动形象的东西感兴趣。所以我们注重发挥游戏、情境的作用,让幼儿融入角色之中,注意在游戏中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例如“图形序数棋”的游戏可以两人、三人、四人进行,类似于飞行棋。小朋友每人选一种颜色的色子,轮流掷,根据掷出的面上的提示,将相应的图形按棋盘上小旗的指示方向放在相应顺序的格子里。若掷出的提示是刚才掷过的,则不算,由下一个人接着掷。谁先将自己的格子铺满,谁就获胜。虽然游戏中需要幼儿不断去数“第几格”,可因为游戏情境的原因,幼儿又多充满好胜心,所以并不觉得枯燥,乐于一遍一遍地去数,自然也就能够在游戏中去理解序数的实际意义了。在游戏中幼儿还可以互相检查和监督,如可以帮着解释掷出的提示是什么意思、可以帮着一起数“第一格、第二格”或提示小朋友拿取正确的图形等、互相督促遵守游戏规则等。
此外对于抽象的序数概念,不仅仅是靠课堂教学和游戏活动来帮助幼儿理解,还应在幼儿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正确运用,如如对幼儿园教室“层”和“间”的认识,对自己抽屉排和列的认识,在幼儿排队中,在主题墙饰中渗透序数概念的教育等。
幼儿数学教育是幼儿课程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学,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需要大家共同尝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