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得:在规则的游戏中多给孩子自由的空间
自主性游戏是幼儿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能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交往合作能力,促进幼儿情感、个性健康的发展。可见,作为幼儿的自发性游戏,是幼儿的一种内在动机行为,游戏本身就是目的,因此没有外在目标。但是游戏具有促进幼儿各方面发展的功能,这不是我们为游戏提出的目标,而是游戏本身就有这样的价值存在,那么怎样在规则中多给孩子一点空间呢?在幼儿园,任何一个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孩子这一主体,规则的制订也是如此。教育家皮亚杰认为:幼儿阶段儿童的道德和规则是自律的,这并不完全符合幼儿的生活现实。幼儿年龄小,虽不能完全摆脱成人的限制,却可以通过民主的方式增强幼儿的自主性,发展幼儿的自主意识,鼓励幼儿自己去思考规则和要求,探索规则和要求的合理性,他们就会主动认同规则、纪律,心甘情愿地遵守,逐渐成为有自律意识的人。因此,要让孩子真正成为班级里规则的主体,在活动中应引导幼儿自定规则,从中自我体验规则的重要性。另外,教师还要学会观察孩子的活动,善于把握孩子出现此种状况的原因,在下次活动开展之前,引导幼儿自主讨论问题出现的原因,从而师生共同协商解决,形成大家认可的规则。我想,孩子们只有有了自己认同的规则,他们才会做到活而不乱,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由”的功效。规则是一种客观存在,是集体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特别在游戏中,是幼儿顺利游戏获得身心愉悦的客观保证。没有规则不成方圆,但是有了规则,我们就一定要墨守成规吗?自主性游戏重视是幼儿的自主和创造,很多时候教师可能片面地强调规则而扼杀了幼儿创造的萌芽,为此在游戏中作为老师还是应该随机应变地对待幼儿的自由,教师随机应变,往往就能促成幼儿新的创造活动。又如在中班 “开汽车”自主性游戏中,孩子们特别喜欢这个游戏,常常是一个人跑着开车许多人追着开,对于这种现象教师应该怎么办?是出于安全考虑的制止,还是给孩子一会自由奔跑的时间?3.在宽松环境中享受自由如在建构游戏中,孩子们自发组织了搭房子比赛。比赛前,我总是和其他老师一样,习惯性地将幼儿分组,每组排好一路纵队。可是,只要比赛一开始,伴着孩子们兴奋的“加油”声,一路纵队很快就没了影儿,或是成了一条歪歪扭扭的“小花蛇”,或是干脆成了一列横队。手忙脚乱的我,常用这些办法来维持现场秩序,“小朋友比比,哪一组的队伍排得最直最好!”“队伍排得好,才能拿冠军!”好不容易抓到个“典型”,“你们看张晨排得多好!”尽管我已经喊破喉咙,可我的努力也只能让一路纵队重新保持最多一分种的时间,很快,纵队又会没影儿!几次下来,我忍不住生气地指责孩子:“为什么老师说来说去,你们的队伍总排不好呢?”“可是,老师,我们看不到!”孩子们的脸上满是期待和委屈。原来,竖排的队伍挡住了大家的视线,孩子们的心声让我恍然大悟。“那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我顺水推舟地问道。“可以排成横的队伍!”成成马上有办法了。“横的队伍太长,站不下,也不好看!”小林反驳道。“可以在每一组站的地方画一个框框,做上标记!”佳佳提议。“对对对,那里就是每组的大本营,谁走出这个大本营的线,就算输!”小雪兴奋地说着。在大家的反复商量统一下,终于有了以后接力比赛的方案,那就是分组后,每组用粉笔在地上画个圆圈作为该组的大本营,圆圈的最前面设有一个出口,孩子们站在自己的大本营内为大家加油,第二个准备比赛的小朋友就站到圆圈的出口处等待,孩子们还给这样的接力赛起了个“快乐大本营”的名字呢!大家有了自己的大本营,比赛起来就更加投入了,而且,大家谁也不愿意走出大本营半步,因为,每个孩子都不想看到自己的组被淘汰。此时的我,再也不用为他们的“一路纵队”而烦恼了。从“纵队接力”到“快乐大本营”,使我认识到,教师与幼儿平等交往,是开启他们心灵的钥匙。教师只有努力创设一个以幼儿为主体的平等、和谐、宽松的环境,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生活,感受到教师的爱,不畏惧教师,孩子才会和你真正成为朋友,才会无拘无束、大胆自主地投入活动。教师对幼儿提出的要求应合理,我们要格外注意的是:我们提出的要求不能强压在幼儿身上,那样会使幼儿产生一种畏惧感与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