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不一定是“宝” 前几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叫《宝葫芦的秘密》,它是一部长篇童话作品。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小学生王葆在钓鱼时偶然钓到了一个宝葫芦。这个葫芦可不一般,得到它的人想要什么,宝葫芦都会满足他。王葆兴高采烈地把它带回了家,并答应它保守秘密:不告诉任何人他有宝葫芦。自此,王葆过上了“吃不了、用不完、玩不尽”的生活。可是,好景不长,王葆渐渐发现宝葫芦也给他带来了许多麻烦。而且,他还从宝葫芦口中得知:宝葫芦给他的东西都是从别人那儿偷来的!王葆于是做出了决定——他把宝葫芦的故事告诉了老师和同学,并把宝葫芦烧了。
但最后,他发现——这只是一个梦。王葆暗自庆幸,并发誓:以后再也不想要宝葫芦了!读了这个故事,我首先想到,王葆是个好孩子,只是有点懒。所以他把宝葫芦钓上来,时时刻刻带在自己身边,想要什么就告诉宝葫芦。宝葫芦也会帮他实现。可当王葆明白宝葫芦对自己的“害”超过“利”时,他毅然决定烧掉宝葫芦,并把这段经历告诉了别人。这说明王葆也是一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
接着,我又陷入了深思。之前,王葆很想有一个能帮他实现愿望的宝葫芦。当他刚开始拥有宝葫芦时,他也十分高兴。可当他跟宝葫芦相处久了,他却发现了种种以前没有、也不会有的烦恼。那么,为什么会这样?这又表明什么?
这表明
,有时,人们认为是“宝贝”的东西却不一定是“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