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名校:春色满园关不住(一)、“重”在科研领先(二)、“贵”在团结协作在教师办公室,也总能看到教师与学生忙碌的身影,这里几个,那边一伙,教师或讲解知识,或和学生谈心交流。整个场景,让你感受到的是一派师生其乐融融景象。说到学生行为规范,学校没有一句明显禁止或约束的语言,但是每个学生都可以自觉做好,这也是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的体现。常规工作,事无巨细,都能做到规范有序。教师在教学上,把每天的工作,当做是一种提高,一种境界。无需开会,无需督促,无需检查。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非常注重教师的教学效果,要求教师发挥自身特长,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五)、“亮”在学有特长为了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学校有许多学生社团,如:SPLA社、戏曲社、街舞社、车模社、心理社、漫画社、篮球社、合唱团、乐队社、社、摄影社、文学社、D社、攀岩社等,给学生提供一个个展示的舞台,形成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浓厚氛围。学习名师:为有源头活水来通过大量的听课学习,我渐渐发现自己在教学观念、备课思路、教学模式等方面已经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理解:2、备课思路的转化:我认为教师备课不仅备教材认真解读课程标准和教材,尤为要注意的是备学情。把学生实际状态成为教育教学的起点和出发点,成为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例如:学生已有什么?学生缺什么?困难和障碍是什么?差异是什么?李政涛教授还告诉我们,备课要找到“三个点”:找到“挑战点”,给学生一种挑战;找到“突破点”,突破难点和障碍点,找到“提升点”,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提升。这样的备课才是有效的,课堂才能是有生长的课堂。领悟反思:吹尽狂沙始得金1、要坚定课改决心,从教学模式改革走向课堂文化没有一定的教学模式,课堂文化便没有载体,而如果仅仅停留在教学模式改革,不能走向课堂文化的重建,则犹如“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无法触及课堂的灵魂,无法实现课堂的根本转型。从教学模式改革,到课堂文化重建,是从课堂教学的单一维度改变到课堂教学多维系统的变革。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说, “课堂,呈现的应该不仅仅是‘鲜花’,还应该有“花开的声音”,课堂上最美的声音是学生生命里‘拔节’的声音。”生本教育提倡学习小组交流讨论,不可否认有其独特的效果,能锻炼学生综合素质,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平台及激发他们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课堂是热闹非凡。但大多数时候会变成一人或几个人的独角戏,其他同学成了“看客”,未有思想的生成,素质的提高,这样的课堂效果往往也是低下的。真正有效的小组合作包括以下四步:从两两合作开始,小组合作分工明确,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组际互动。课堂的生长也是从点状生成到整体生成,从个体生成到全体生成,从浅层生成到深层生存,从错误生成到有益生成。最终达到理想课堂,每位学生都在思索中前行,在表达自己的心声。李XX教授告诉我们,教师应该成为一个学习的高手,你才能教学生会学习。如何学习呢?第一,理论学习。闲暇出思想,繁忙出智慧。第二,现场学习。包括自我教学现场,教学能滋养人;他人教学现场;教研组备课组日常教研活动现场;跨学校经验交流现场;讲座、报告、培训及研修现场。犹太人认为:学习是一种信仰。教师只有树立这种信仰,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更新教学理念,才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得到提升和发展。此次上海之行带给我的有太多的惊喜和震撼,让我受益匪浅,我最为之感动的是师生质朴无华的务实敬业精神,师生精益求精的拼搏精神。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扬长避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校教育的发展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