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看了一篇人物稿,写的是一位曾经挺熟悉的主持人。
因为前不久还在看他主持的下饭综艺,所以印象还比较深。
看到标题写的就是他的辉煌与陨落,不由地勾起了我的兴趣。毕竟只是了解他是一位主持的还可以的电视节目工作者,但是有多辉煌也不是很具体地了解,而对所谓的陨落,仔细一琢磨还真的没有在现在的银幕上看到过他。
全篇文章下来,的确看到一个前半生一帆风顺且有点开挂的天才人生。不上课,玩游戏,居然还能考全班第一。
一个学什么都能够立马精通,并且立刻在行业中超载他人的佼佼者,除了狂妄任性有才,好像也没有更好的形容词了。
后来也是有点江郎才尽过度消耗的意味,加上一段并不算美满的婚姻,直接拉垮了他,以致于有一段时间,他直接就消失在大众的视野。
再出现时,已然没了往日的傲气,也不愿再过多地谈及过往。
看了这篇文章,才对他有所了解,看到了一个人半生的起落。
外人看到的只是表象,其实对于他也是一个属于他个人的成长。
没有谁有资格去评判过错,而且有太多也只属于他自己才了解的事情。我们要从他身上看到胜时不骄,败时不馁。
即使曾经他带的小弟们如今也一个个都比他要混得好,他却在自己的道路上再出发,但那也是只属于他自己的选择。
假如我是一位老师
假如我是一位老师.我一定不会辱骂每一个学生,因为这不仅对他们的人格上有很大的侮辱性,还会削弱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在人们面前抬不起头来,使他们自己站不起来.最终成为了一个对社会无用的人,一个对人民无用的人.
假如我是一位老师.我不会占用学生的课间时间.因为作为一位受同学爱戴的老师,一位能和学生融合在一起的老师.就要让他们下课时尽情地玩,上课时专心听讲,这样他们才会对学习有信心.
假如我是一位老师.我不会定任何一位学生为班干部.因为我要让学生养成自觉自立的好习惯.这样对他们将来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位真正的老师.但是我不会忘记这一切我为我自己定的规矩,因为这是一位优秀教师应该做到的.
我这条“跟屁虫”今天又紧紧地跟着爸爸,因为爸爸要到收茧站去卖蚕茧。
到了收茧站,我这儿进去看看,那儿也进去玩玩,当我走到一间房间跟前,一阵说话声把我吸引住了。
“哥,你开开恩吧!”哀求声好像出自一年青年叔叔之口。
“不行,不能这样做!”这是个严厉的声音,大概是一位大伯吧?
我继续听下去。
大伯的口气好像温和了一点,说:“唉——,想叫我给你提高一个等级,你说得倒轻松,可我是个党员,能这样做吗?”
青年不以为然地说:“哥,这有什么为难的,定等级是你的事,谁也管不着,喜欢定一等就一等,二等就二等,还不是你的一句话?”
“你……”大伯发火了,“人民给的权力是随便滥用的吗?”大伯又说:“如果像你这样说,国家要损失多少?亏你还是个高中生,连这也不懂!”
青年叔叔又厚着脸皮找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来补充理由:“哥,我的生活怎样,你是清楚的。说真的,我的钱包里连买一袋化肥的钱都不够了!我想叫你提高一个等级,多几块钱,你却这样,这算什么亲兄弟!”
大伯听了说:“你没钱,我借给你,不过等级是不能给你提高的!年纪轻轻,多劳动多养些蚕,将来还愁啥?”
青年叔叔这时从房间里怏怏地走出来了,他的脸拉得很长。
“等一下!”大伯紧跟着走出来,从口袋里掏出50元钱递给青年叔叔,然后语重心长地说:“二北,我们都受过党的多年教育,我们的眼光不能只盯着自家,要多想想国家这个大家,你应该支持哥的工作啊!”
青年叔叔脸红了,他对大伯说:“哥,我算服了你,听你的。”说完就走了。
我听了这兄弟俩的谈话,觉得这位大伯真是广大蚕农的好评茧员。有了这样的评茧员,家乡的蚕桑副业一定会更上一层楼的。
【简评】
这篇习作通过评茧员严格把关,不肯为弟弟提高等级一事的叙述,表现评茧员“伯伯”大公无私的特点。事迹选得十分典型,很有教育意义。借50元给弟弟这个细节很好,既表现了这位评茧员的大公无私,又突出了他富有人情味。
人物对话衬托人物个性,弟弟的苦苦哀求,哥哥的严肃认真,形象鲜明,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