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作文网

历史下知识点总结范例(3篇)

栏目:报告范文

历史8下知识点总结范文篇1

一、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通过鼓励学生合作与交流,创设出具有活力的合作情境。似是无心却有意地向学生灌输了一种社会观念,即每个人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过人之处,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自己不可多得的宝贵的学习资源。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职责是授予合作技能,让孩子学会合作;探索合作方式,让孩子体验合作;创设合作情境,让孩子享受合作。

笔者在一次教学中,笔者准备了8套选择题,分别写在8张纸上,每套题有8道。第一节课是由7位小组长来抽题,各小组合作把答案写在自备的纸上并要写上本组的名字,时间为10分钟。从第二节课开始由笔者派发,原因是再抽有可能会做重题,这8套题每组都会轮到一次,最后是以总分取胜。在小组活动时,同学们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组是大家齐心合力,大家共做一道题,有的组是把题承包到更小的小组,提高做题速度。在第一节课上,king小组只做了4道题时间就到了,其他小组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遇到问题不思考,问题永远是阻碍你前进的绊脚石。现实迫使大家积极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做题速度和准确性?这样就使学生产生了一股内驱力,为了自己,为了小组的利益,每一个小组都全力以赴。

8套题做完后,笔者在课上对大家的努力成果进行了总结与表扬,再次鼓舞大家的士气。在期中考试结束后,笔者要求各小组长统计本组的分数,以此作为基础,到第二次考试时,对有进步的小组予以表彰。让大家的热情与积极性保持下来,让历史课成为大家的加油站。

二、学生自编自演历史短剧,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中学历史课程内容繁杂,知识点琐碎,若教师按部就班的逐一讲解,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乏味的情绪。在教学中,笔者有针对性地将教学内容交由学生处理,鼓励学生自编自演历史剧。

例如,学生将《和同为一家》(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文成公主入藏”编成历史短剧,形象地再现了历史情景。“文成公主入藏”,路途漫漫,留念依依,学生在表演中大胆创新,塑造了这样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青海有一座日月山,唐朝时是唐与吐蕃的分界地,文成公主离开长安时,唐太宗特地为她铸造了两面黄金宝镜──日月镜。宝镜能照见中原河山,让她思乡时使用。文成公主途经这里,举目四望,草原空旷,杳无人迹;拿出宝镜东望,长安城繁花似锦,不禁潸然泪下。可一想到大唐和吐蕃世代友好的大局,她毅然踏入吐蕃地界,扔掉日月镜。历史短剧全部过程由学生自己制作完成,给学生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发展潜能的场所,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中“多问几个为什么”

“多问几个为什么”应该以问启之,以问导之,讲究设问的时间、方法和技巧,适时进行,科学安排。设问应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课前预习时,提供给学生问题,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准备,这类问题要具有启发性,同时鼓励学生在预习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课堂中设问重在分析教材,揭示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本质特征,这类问题要有指导性、剖析性。

例如,在《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教学中,课前笔者安排了预习,并给出问题:西域的含义?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目的、结果?丝绸之路的路线?这些问题的设计启发学生从最基本的知识点出发,对本课内容形成感性认识。让学生通过预习掌握基本知识点。

四、展开自由辩论,增强学生思维的严密性、系统性、灵活性、深刻性

历史教学仅仅追求知识结构的系统性与完整性是远远不够的,不仅要掌握知识,更要培养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对“岳飞抗金”这一史实评价的处理。笔者首先拟出截然不同的观点,A观点:岳飞抗金是正义的;B观点:岳飞抗金是非正义的。然后把学生分成A、B两组,分别代表不同的观点展开自由辩论。A组:“岳飞抗金就是为了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金对南宋的骚扰,造成了南宋生产的破坏,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人民流离失所。岳飞抗金,阻挡了金军的进攻,保卫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B组:“岳飞抗金,阻碍了金灭南宋的步伐,使祖国长期处于分裂对峙局面,如果南宋不战而降,金很快就会统一全国,这样就能避免战争,百姓免遭战乱之苦。”在同学们唇枪舌剑进行辩论激烈的时候,教师适时点拨:评价历史人物要看他所做的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金对南宋的战争给北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岳飞抗金,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保卫了中原地区较高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正义的。

历史8下知识点总结范文

活动承办:历史地理与旅游学院10级(3)班

活动背景:面对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的大学生文明修身活动,我班积极响应号召,在全班开展文明修身活动,以此引起所有学生的关注,提高同学们的自我修身意识,争做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文明大学生。

活动目的:通过开展此活动,使学生自觉树立良好形象,提高综合素质,改善学风、班风,逐步在全班形成人人讲文明、处处现文明”的人文环境,进一步推进我院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营造素质教育的软环境,引导和激励同学们奋发有为,自觉成才,成为我国现代建设事业合格的接班人。

活动主题:文明修身·诠释文明·彰显自我”

活动对象:历史地理与旅游学院10级地理科学(3)班全体同学

活动时间:4月中旬

活动地点:(待定)

活动内容:

一。组织召开文明修身”动员班会。

1.4月10日下午6:00,在综合楼103。班长主持召开文明修身”主题班会。

2.首先由团支书金俊昊向全班学生传达:校自律委员会组织召开的全体督查员和战地记者会议精神。

3.副班长罗慧芳向同学们阐述文明修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班长丁玉斌对文明修身活动向全班同学做全面的工作部署。

二.以文明修身为主题的:历史地理知识竞赛”活动:

1.4月14日下午4:30进行历史地理知识竞赛”活动,地点暂时待定。

2.先组织学生及嘉宾入场。

3.吐鲁那一跳开场舞蹈。

4.主持人向观众介绍参赛代表队及到场嘉宾。

5.主持人宣布比赛开始。

6.竞赛第一轮进行必答题。

7.竞赛第二轮进行抢答题。

8.中场进行观众互动。

9.竞赛第三轮进行风险题。

10.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果。

11.请到场嘉宾及督查人员对获胜代表队颁奖。

三、辩论赛

1.4月21日,地点待定

2.辩论赛主题:读大学对青年人就业的利弊”

3.辩论赛开始,宣布辩题

4.介绍参赛代表队及所持立场,介绍参赛队员

5.介绍评委及点评嘉宾

6.辩论比赛过程:开篇立论、攻辩、自由辩论、观众提问、结辩

7.评委及嘉宾评议

8.宣布比赛结果,辩论赛结束

四.4月16日下午4:30组织召开小结班会

1.班会有班长丁玉斌主持召开。

2.请督察员对我班第一周文明修身活动具体的开展情况进行发言

3.请班级2到3名学生谈谈参加文明修身活动的深切体会。

4.班长丁玉斌对前期班级文明修身活动进行总结和部署文明修身后期具体工作。

5.请校自律委员会代表总结发言。

五.拔河比赛:

1.要求10史(2)班和10史(3)班每班排8名女生2名男生组成代表队参加比赛。每班出一名学生担任本班拉拉队队长,请校自律委员会一名成员当裁判员。比赛现场秩序有本班责任督察员负责。

2.4月23日下午4:30在校风雨棚进行正式比赛。比赛实行三局两胜的原则。

3.注意事项:比赛开始参赛双方用力拉,当拉过红线以裁判员哨声为准。输的一方且不可松绳,以免造成对方队员受伤。《1》

4.裁判员宣布比赛结果,并向胜利的一方颁发奖品。

六.组织召开文明修身”活动总结班会。

1.4月24日下午4:30。地点待定

2.班会有团支书金俊昊主持召开。

3.请督察员对我班第一周文明修身活动具体的开展情况进行发言,

4.请班级3到5名学生谈谈参加文明修身活动的收获。

5.请校自律委员会代表总结发言。

历史8下知识点总结范文

第12题:本题要求学生阅读理解古文材料,掌握孔子维护周“礼”、管仲改革及齐桓公称霸的措施,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第13题:考查的知识内容为西晋裴秀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地图学家,绘制了《禹贡地域图》,提出了绘制地图的原则。当然,如果掌握了郦道元、沈括、徐霞客的相关知识,就更容易作答了,如郦道元作《水经注》;沈括著《梦溪笔谈》,其主要贡献在天文方面;徐霞客著《徐霞客游记》。本题虽然引用了李约瑟的话作为题干,但实际考查的是识记内容,学生如果熟悉了教材,就比较容易作答。

第14题:以古诗作为题干,考查唐朝女装流行袒胸窄袖的知识内容,以对教材的识记为主。

第15题:考查宋夏和议,即元昊取消帝号,北宋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夏对宋称臣;重开边境贸易。虽然要求对材料有一定理解,但仍以考查识记内容为主。

第16题:这是一道识记类题目,要求学生掌握使用“纱绸机”这一史实。如果学生掌握了吴国培育出八辈之蚕,隋唐丝织业吸收了波斯织法等知识,本题就更好解答了。

第17题:要求掌握的知识内容有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1895年日本割占台湾,1898年德国强租胶州湾,特别是1898年德国强租胶州湾是解答此题的关键知识点。所考查的以识记内容为主。

第18题:要求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作答,首先要读懂选项材料,其次要掌握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考查的是比较浅显的识记理解能力。

第19题:要求学生掌握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是一个学生比较容易忽略的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题干中虽提及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但实际考查的是中国革命史,虽显牵强,但显示出命题人想把时政与高考相结合的意图,时政与高考结合是高考命题的一个不变导向。

第20题:考查的是解放战争初期解放区军民所采取的作战方法――运动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识记内容,但由于不是重要的知识点,学生在高三后期的复习往往容易忽略。

第21题:要求学生掌握英国工业革命的时间,能够理解工业革命是一系列发明应用于社会生产的过程,是一道比较容易作答的识记类题目,但部分学生对时间的准确掌握不够重视,也可能导致失分。

第22题:19世纪早期,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提出生物进化的观点,他认为动物器官的构造和机能由于环境引起的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只要掌握了这一内容就可以轻松地回答此题,题目看似是中外史比较,其实难度不大。

第23题:教材叙述:“恐怖主义也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之一。恐怖主义被称为‘21世纪的政治瘟疫’。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恐怖组织所能造成的伤害已经非常巨大。迄今为止几乎所有国家的政府,都已经发表声明,强烈谴责大规模杀害平民的恐怖主义活动。”题目选项根据本段文字编撰。因此学生只要熟悉这段文字就能解答此题,当然也可理解作答,题目难度不大。

第37题:第(1)问第一小问:虽然教材有此相关内容,但参考答案主要根据材料得出。第二小问:本可理解作答,答案本无固定模式,但参考答案却完全依据教材得出。第(2)问第一小问: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作答。参考答案就是对材料的简单归纳。第二小问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一定程度的考查。第(3)问第一小问:参考答案完全出自材料。第二小问:参考答案绝大部分要点源于材料。有两个答案要点出自教材原文。

第39题:第(1)问,解答此问要仔细阅读材料,将隐藏在材料中的答案要点找全。其中两次战争对东北亚地区政治格局的影响难度较大。第(2)问,直接原因是一个比较容易回答的问题。第二小问的参考答案几乎是由材料原文构成。

二、试题设计

1.试卷结构。自重庆实行3+综合以来,试卷结构没有变化,在文科综合卷中历史试题为12-23题,第37题和第39题的部分小题,历史学科分值为100分。不过2011年有一点细小的变化,第36题的第(1)题的龙门石窟也可归入历史。那么2011年历史在文科综合卷中的总分就占了102分。

2.试卷内容。高中历史学习的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2011年重庆高考历史各部分的分值为:中国古代史32分,中国近现代史上册22分,中国近现代史下册18分,世界近代史8分,世界现代史20分。其中选择题:中国古代史20分,中国近现代史上册8分,中国近现代史下册8分,世界近代史8分,世界现代史4分。主观题:中国古代史12分,中国近现代史上册14分,中国近现代史下册10分,世界现代史16分。

从专题的角度看,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族关系均进行了考查,其中第37题主要考查思想文化史。

三、试题特点

1.立足课本,注重基础。本套试题的选择题几乎全是考查对教材内容的识记,主观题也有相当部分内容是考查对教材内容的识记。对教材内容的记忆成为全卷的重中之重,这是本套历史试题最显著的特点。

2.选择题主要以材料呈现,有重庆地方史素材,体现了重庆命题的地域特色。主观题的参考答案有相当部分来自材料,第39题第(2)问的参考答案几乎是摘抄了材料原文。

3.适当考查了时政热点,如“辛亥革命100周年”“中共建党90周年”“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恐怖主义”等。

4.试题中涉及不少细小的知识点。如唐朝女装形式、宋夏重开边境贸易、明代丝织使用“纱绸机”、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图、解放战争初期的运动战等。

5.少数主观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如归纳两次战争对东北亚地区政治格局的影响,要求学生具备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归纳的能力。学生思维清晰、条理清楚才能得高分,具有较强的选拔性。

6.总体来看,历史全卷严谨、细致、基础,但形式较为单一,创新和能力要求较弱。

四、教学启示

1.要求学生完整、细致、准确地掌握教材知识,这是高三历史教学的重中之重。以前高考对时间的考查较少,不少学生忽视对时间的准确记忆,所以对时间的掌握要引起重视。由于2011年过于偏重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估计2012年会加强对能力的考查。

2.强化对中国古代史的学习。中国古代史内容较少,但分值偏高。

  • 上一篇:历史与社会教学论文范例(3篇)
  • 下一篇:<高分子材料的意义范例(1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