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沿着山坡慢慢地向西滑行,又将我载向我余窑小学,学习过的校园,从车窗向外望着,留下我欢乐与梦园的地方,心中升起浓浓的情感与醉意,仿佛我还是当年一二年级的小学生,瘦瘦的,矮矮的,背着书包沿着菜地中间的小路,沿着池塘边向学校里走去。
我的眼前又出现围绕着学校的校园,那个清清的池塘,池塘边上的柳树,桃花,小草,水中的芦苇,池塘清清的水,漂浮着浮萍,满满绿绿的菱角,还有池塘边中间的小岛,池塘围绕着学校的南边,西边,像江苏的周庄,威尼斯的水城在水里。
记得,在池塘的西边有一棵柳树睡在水里,枝条向上挑着,我们常像走平衡木一样,常在柳树身上,走向池塘里,夏秋之交,便站在柳树身上,用小杆向池塘里,钩着池塘里的菱角。春天,池塘边有几棵桃花开了,桃花的花瓣,在池塘水里飘动。星期天,便不约而同地用竹篮在池塘里来回荡着,不一会小篮子里便有那么多,黄翠翠欢蹦乱跳的小虾。
那是三年饥饿的岁月,上课时,肚子饿的,“咕咕”直叫,我们会用课桌紧紧地贴着肚子。放学了,我们住在一起的,毛毛,钢蛋,兰兰,便沿着池塘边走着,我们的眼睛睁的大大的,腿细细的,屁股上的书包,一颠一颠的。
还记得,在秋冬之交,我们走的路上,要经过一片菜地,菜地里,躺着摘光了叶子的辣椒棵,茄子棵,菜地里的菜都收完了,只留下一片黑黝黝的土地,下午放了学,我们来到菜地,把书包放在一起,蹲在地理,用木棒,手指,削铅笔的小刀,在地里挖着菜根,那时的我们,瘦瘦的,矮矮的,脑袋大大的,像一群觅食的蓝精灵。地那么大的一片,谁也顾不上看看身后翻了多少土,,挖了多远,只是一根根的菜根吸引着我们。菠菜根粉红色,芹菜根粗粗的,带了那么多胡须,白菜根,白白的。
天渐渐地黑了,四处雾茫茫的,菜地一切,又要回归夜色与安静,唯有我们蹲在地上一动一动的黑点点,我们相互喊着:“兰兰”“我在这里啊!”“钢蛋那?”“啊!”待到夜色全降临了,初冬的风呼呼的吹着,有时,弯弯的月亮已挂在天际,我们像上了岁数的老人,慢慢地从菜地了起来,背着书包,用衣服兜着“菜根”像得了了宝贝似的,向家里跑去,忘记了满手的泥土和疼痛的手指。
是饥饿的岁月,野菜都被挖光了,柳树叶和杨树的毛毛虫,放上点面粉煮煮,是上好的食品。
回到家将菜根洗干净,放在锅里炒一炒,吃在嘴里,那种香味,直流向肚里,心里,睡着了,干瘦的脸上,还流露着满足与微笑!
岁月逝去了几十年,那少年的时光,刻在心灵的深处,总是挥之不去,仿佛我还是七八岁,背着书包,瘦瘦的,矮矮的,小小的,散乱头发的小女孩,又和同伴在菜地里挖菜根。
那苦涩饥饿的岁月,已走向遥远,似乎感到,那时的挖菜根,是一种清新,回归土地,绿色,大自然的享受,好像那经历饥饿的岁月,是一种骄傲,一种资本,一种欢乐!,
今天,我小学的校园,经过的菜地,学校外面的池塘,已是云龙公园,电视塔,市检察院,宽宽公路,公园的湖水是当年围绕我们学校,清清的池塘扩建的,公园已向六十年的老风景区了,大树已走向古老苍劲,每天,公园里,歌声,舞蹈,拳剑,身着各种色彩服装的人们,点缀着云龙公园,宽宽的沥青公路,和高高的楼房所替代;不远处是电视塔,可我每走进云龙公园,在电视塔公交站等车,走在公园西面的路上,格外的亲切,似乎那林荫深处,还掩饰着我小学的校园,隐隐约约听到当年的读书声,宽阔的公路,每次路过那里,我都要张望与寻找!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题记
暑假生活有点烦。正如太阳每天都要东升西落一样,我的烦恼也在上演。
烦恼一上演
本以为暑假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顿,谁知,妈妈早已为我做好暑假计划:七点半起床,八点写作业,十一点吃饭,十三点写作业……一天只有一个小时的玩游戏时间,有时候还要上补习班。这不,暑假计划又开始了:在妈妈叮叮当当的“厨房奏乐声”中,在床头的闹钟那近似于噪音的“催醒伴奏”中,我睁开了朦胧的双眼,机械性的洗脸刷牙。一看表,八点十分,还有二十分钟补习班就上课了。顿时,睡意全无,又以百米冲刺的速度拿起早饭,飞奔出去,抓起书包便三步并作两步地往楼下冲去。幸好,时间还来得及。唉,上暑假班真烦哪!
烦恼二登场
时光飞逝,转眼暑假已经过去三分之一了。那天晚上的滚滚热浪,令我记忆犹新。
记得那天晚上,我正在看电视,忽的一下,就没电了,原来是停电。之后,我就在家呆着。“掐指一算”,还有四个小时才到十点。家里没电,空调也没法开,简直透不过气来,便去外面凉快会儿,谁知,外面比屋里还热,我简直快被蒸熟了。哎,暑假停电真烦哪!
其实,如果我们仔细想想,这些“烦”不也是一种锻炼吗?不也是一段段轻快的旋律吗?
我转着圈儿,尽情地呼吸着这新鲜空气,仿佛被融化了……“谁说乡下不如城市!乡下多美啊,比城市里好多了!真该把那些城里人拉到这儿来见见世面!”我不禁愤愤然。
我径直走到姑姑家的大门口,门前的大黄狗“汪汪”地叫。姑姑已经站在门口了,笑眯眯地把我迎进了屋,好宽敞的五间房,比我们家的“蜗牛壳”大多了。
还没说上两句话,姑姑便叫我吃饭了,好丰盛的菜呀!肉、鱼、蛋……我胃口大开,连忙端起碗。刚扒了两口饭。却咽不下去,我涨得满脸通红,连忙跑到外面去吐了,当我回来时,姑姑他们都吃惊地望着我,我连忙说:“吃快了,吃快了……”姑姑他们才笑了。唉!我哪里是吃快了,真想不到这饭闻起来喷喷香,可吃起来却硬邦邦的。我不禁想到家里那可口的米饭……
晚上,电灯突然停了,我正在做作业,没办法只好上床睡觉。可一想到明天还要去田边玩,我那不快的情绪便一扫而光了。
第二天早晨天刚亮,我就醒了。我连忙穿好衣服,蹑手蹑脚地走出房间,心里想,她们肯定没起床。可走进姑姑和妹妹们的房间,却只看见二妹和三妹在穿衣服。我问:“你妈妈和你姐姐呢?”“早出去干活了!”我愕然了,呆了一会,便走了出去,来到那条小路上。却见大妹挑着一担水轻松地走了过来,“起来了?”“嗯。”我连忙迎了上去,不放心地问了一句:“挑得动吗?”“挑得动,这点水还挑不动?”她看我很惊讶,便说:“你挑挑看,一点也不重。”说完,她放下水桶把扁担递给我。我拿起扁担,去挑那两个水桶,可刚一挑起来,我就立刻放下了,再使把劲挑上,好容易颤颤悠悠走了两步,却再也坚持不住了,一屁股坐到了地上。两只水桶也摔到地上翻了,清亮的水泼了一地。大妹在后面笑得前俯后仰。我过了半天才站起来,看着那两个水桶,不好意思地对大妹说:“这该怎么办呢?”她停止笑说:“再去挑呀,这还不容易?”说着捡起那条扁担,熟练地挑起了那两个水桶。
“到哪去挑?”我问。“到井那儿去呀!”她说:“你们城市里的水是从管子里流出来的吧?”“嗯,那叫自来水管。”“真好!”她赞叹着,在一个方池子前停下了。只见里面源源不断地冒出水来,从方池子的一个缺口流出去。我知道,这就是井了。我平时在书上看到过关于井的介绍,可真正看到,这还是第一次。
我朝马路尽头望去,那有一个小百货店,“大妹,我们到那边百货店去看看吧!”“好,我把水挑回去就来,你先去吧。”说完,她挑着水走了。我慢慢地朝着那个百货店走去,一面走,一面看着两边田地的景色,来到百货店门口,老板热情地打了个招呼。我应了一声,浏览着柜台上的食品。突然,我看到了放在角落里的汽水,这才感到口干舌燥。这时,大妹跑来了,一头的汗。我问她:“想喝汽水吗?”“汽水?”她舔了舔嘴唇,又看了看汽水,说:“不想喝。”“不想喝?”我立刻明白了,“你是没钱吧?放心,我有钱。”说完,我也不管她同不同意,要了两瓶,付了钱。我咕噜咕噜喝了个精光,再看她,小心翼翼地喝一小口,停一下,舌头舔舔嘴唇,再喝一下,只喝了五分之一,就不喝了。“怎么了?”我问。“我去给妹妹们喝几口。”“你要妈妈给她们买两瓶不就得了?”我刚说完,就后悔了,连忙说:“你们平时不喝汽水吗?”“嗯。”她小声地回答着。我惊讶地望着她,她一直低着头。我好像明白了一些……
我终于要走了,姑姑和妹妹都来送我,妹妹悄悄地对我说:“你回去后把你那个不用的铅笔盒给我吧!还有那两条旧裙子。”我默默地点着头,心里真不是滋味。
回到家里,爸爸问我:“大小姐,过得还好吧?”“哼,饭硬邦邦,汽水没得喝,挑水累死人……还好呢!”
“你呀,就是没尝过穷滋味!”
我陷入了沉思。
……
一阵萧瑟的秋风吹来,卷起了漫天黄叶,黄叶腾起、飘转、零落,是天地的愁,而我,一个小小少年,也有自己的愁。
思绪随着秋风回到两年前,那个唢呐声回旋的秋天,一张张腾空而起的纸钱,伴着漫天的黄叶,飞成了一只只缤纷绚丽的黄蝴蝶,和荡漾在空气中的愁一起,葬送了一个秋天。
唢呐声在乡间小路回旋,我也随着外公的送葬队伍渐行渐远。到了山上一处略平坦的荒地时,队伍停了下来。舅舅从一个纸轿子中拿出外公的骨灰盒和相片,用力地、一步一步地走向了那座崭新的坟。即使舅舅身后的脚印十分深,他也是一副随时要倒下的样子,在风中摇晃。我看到大家痛不欲生的表情,双耳却宛若失聪一般,只听得见那哀伤的唢呐,缠绕着悲伤的魂。
当我看到外公骨灰盒落户坟里时,一种难以名状的感觉从心中涌上喉头,呛得我呼吸困难,满面泪流。眼前出现了外公在世时的种种情形:过年回家时,外公坐在竹椅上翘首远眺,等待我们归来;在那门前的葡萄架下,外公总是会把最大的那串葡萄摘下来给我吃;在屋内的火炉旁,外公会和我讲许许多多他年轻时的故事;在门外的小桥边,外公总会站在那儿目送我们离开,直到我们骑出了那座大山……
想到以后再也没有那双慈爱的眼睛等待我们归来;再也吃不到那双苍老的手摘下的大葡萄;再也听不到那略微沙哑的声音讲述拿过去的故事;再也感受不到那份浓浓的亲情……我的泪水再次夺眶而出,心中那盛满的愁绪在轻轻的摇晃中,翻了。
心中的愁已化成一片汪洋,而海面上展翅的海鸥,双翼承载着外公对我的希望,飞向了那初升的朝阳。我明白,再多的愁也只是人生旅途中的一次风浪,我们要踏着风浪,奔向灿烂的黎明!
风停了,叶落了,我似乎听到了海鸥的一声破空长啼……
少年也识愁滋味,为上层楼,为上层楼,双眉一竖搏激流。
大人们常说“小孩子无忧无虑。”殊不知我们也有成长的烦恼,这些烦恼有的来自学习压力,有的来自家庭困扰,有的来自与同学的交往……
我的烦恼就是学习上的压力。数学老师3天一小考,5天一大考,而且要排名次,并且把成绩表发到家长的手机上。因为粗心大意,我总是考得不好,每次听老师报前十名的名单时都很羡慕那些佼佼者。为了能够跻身前十名,全班61名同学争得“头破血流”,太残酷了!太残酷了!
可残酷又怎样,在许多家长眼中,成绩优秀的学生才是好孩子。进入前十名才能令父母满足,就连教书育人的老师也这样认为。
可又有谁想过我们的感受呢?考进前十的高高兴兴回家过周末,我们这些没考进的只能等着受父母的唾弃和白眼。可我们容易吗?因为考得不好我们也不开心,也想下次努力。万里长征的终点是需要废寝忘食、上刀山下火海才能到达的。
我们这些小学生是十分脆弱的,就像天使那样,经不起烈日的暴晒和风雨的吹打。幼小的心灵也要医生救治,它如同玻璃一般,稍有磕碰就会立刻碎成渣渣。
这些痛苦我们又能向谁去倾诉呢?即使父亲是我背后的那座强大的靠山,可是我爱他,不想让他担心,而且这座山也终究会有倒塌的一天。
这个世界太残酷了,是一个只有强者才能生存的地方。想要“活”下去,只有一个办法——成为强者。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诗强说愁。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诉还休,欲诉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季有春夏秋冬,人有童少青老。就象辛弃疾的《丑奴儿》词中所写那样,人到中年,真的就如丰硕的秋天,没有了春天的繁花似锦,没有了夏天的热情似火,有的只是依然郁郁葱葱的茂盛,硕果累累的丰满,从容不迫的睿智。还有“而今识得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的凄凉感觉。
是啊,人到中年,我们早已不再懵懵懂懂,不再血气方刚;我们的脚步不再匆匆;我们的话语不再煽情;我们早已远离了花前月下,卿卿我我......
我们曾经繁花似锦的青春正如秋天的落叶,一片一片地在岁月的风雨中凋落飘零。
但是,秋天自有秋天的美丽:君不见,那满山遍野,赤橙黄绿青蓝紫,五彩缤纷,姹紫嫣红;君不见,那一地金黄,满目果实;君不见,那成熟的丰韵,收获的喜悦......中年如秋:我们经历了人生的坎坷,多年的拼搏,有的已经事业有成,有的已经仕途得意,有的已经儿孙绕膝......
中年如秋:我们虽然已经两鬓染霜,岁月在我们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但是我们的大脑、我们的心依然年轻!
秋宵月色胜春宵,人到中年更逍遥。
既然岁月已经把我们带入了人生的秋天,我们就要愉快地享受这成熟的韵味,品尝这丰收的果实,感悟这人生的美丽。抛弃那些让人断肠,令人心碎的苍凉,收藏丰盈壮丽的情怀。
不再悲黄花落尽,不再叹韶华流逝!
让我们倚栏观日,看绚丽的夕阳徐徐西下;让我们推窗望月,看玉兔东升嫦蛾起舞;让我们闲暇时约三五知己,临一池碧水,钓几尾闲鱼;饮一壶老酒,发少许牢骚;弹一曲古筝,诵几首诗章......
如今识得金秋颜,万紫千红胜春天!
中年如秋:让我们象这多姿多彩的秋天一样,在人生的秋季也焕发出美丽灿烂的光彩!
。就象辛弃疾的《丑奴儿》词中所写那样,人到中年,真的就如丰硕的秋天,没有了春天的繁花似锦,没有了夏天的热情似火,有的只是依然郁郁葱葱的茂盛,硕果累累的丰满,从容不迫的睿智。还有“而今识得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的凄凉感觉。
是啊,人到中年,我们早已不再懵懵懂懂,不再血气方刚;我们的脚步不再匆匆;我们的话语不再煽情;我们早已远离了花前月下,卿卿我我......
我们曾经繁花似锦的青春正如秋天的落叶,一片一片地在岁月的风雨中凋落飘零。
但是,秋天自有秋天的美丽:君不见,那满山遍野,赤橙黄绿青蓝紫,五彩缤纷,姹紫嫣红;君不见,那一地金黄,满目果实;君不见,那成熟的丰韵,收获的喜悦......中年如秋:我们经历了人生的坎坷,多年的拼搏,有的已经事业有成,有的已经仕途得意,有的已经儿孙绕膝......
中年如秋:我们虽然已经两鬓染霜,岁月在我们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但是我们的大脑、我们的心依然年轻!
秋宵月色胜春宵,人到中年更逍遥。
既然岁月已经把我们带入了人生的秋天,我们就要愉快地享受这成熟的韵味,品尝这丰收的果实,感悟这人生的美丽。抛弃那些让人断肠,令人心碎的苍凉,收藏丰盈壮丽的情怀。
不再悲黄花落尽,不再叹韶华流逝!
让我们倚栏观日,看绚丽的夕阳徐徐西下;让我们推窗望月,看玉兔东升嫦蛾起舞;让我们闲暇时约三五知己,临一池碧水,钓几尾闲鱼;饮一壶老酒,发少许牢骚;弹一曲古筝,诵几首诗章......
如今识得金秋颜,万紫千红胜春天!
中年如秋:让我们象这多姿多彩的秋天一样,在人生的秋季也焕发出美丽灿烂的光彩!
女儿参加了学校管乐队训练已经有一个多月了,上星期管乐队出去表演,但她们是新手没参加,女儿就很羡慕。
女儿吹笛子,乐队有好几个吹笛子的同学家长给买了自己的笛子,没买的就用学校的旧笛子(用了快10年了)。女儿说:想买个笛子,老师说要买20xx多的那种,便宜的吹不了多久就没用的了。
我本来想让她再学一段时间才买。因为去年她说喜欢学钢琴,还答应会好好地学,给她买了琴1万多。现在她虽然能坚持学,但练琴的积极性不再高涨。
如果给她买了笛子,她的新鲜感过去了,有可能不再积极地学的。
但上周六老公的同事到女儿学校指导管乐队训练,回来跟老公说:你女儿学得特别认真。给她买个笛子让她好好学吧,我认识开乐器行的人,帮你选个好的还可以打个折。前2天女儿被管乐队老师表扬得到一个“音乐星”(如果集齐10个星,可以换大奖品)。
思前想后,决定给女儿买个笛子,就跟女儿商量:买个笛子要花20xx多元...,女儿说:才20xx元,钱不多的,就是20张100元,我看到爸爸的钱包就有好多张100元的钱。
说得多轻巧,现在的小孩是不是缺乏一种“坚苦朴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