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8月9日,华为发布了其自研的鸿蒙操作系统,“鸿蒙”来源于上古传说,是盘古开天地之前的混沌元气。其实,这之前华为发布的多款产品的命名也同样来自中国传统文化,如手机处理器领域的“麒麟”、手机基带领域的“巴龙”等等。当然,不光华为,近年来,多个领域都出现了类似的命名,比如航天领域的“天宫”“嫦娥”“墨子”“悟空”,汽车领域比亚迪的“唐”“宋”“元”系列车型的车标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样的思考,或者产生了哪些联想,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范围作文篇(*)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王尔德说: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
孟子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作为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的个人,对于爱自己和爱他人,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方向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勇于探究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
健康生活: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
人文底蕴:人文积淀、人文关怀
审题
限制性:
1.立意限制。这是一道思辨类、关系型作文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己亥年是建国70周年。今日中国之繁荣昌盛,离不开千千万万人民英雄的前赴后继,流血牺牲。郁达夫在纪念鲁迅大会上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我国古语云:“欲灭其国,必先去其史。”当下,部分人由于没有经历过英雄们的特殊时代,而在网络上对英雄事迹进行质疑,甚至出现诋毁英雄人物的现象
读了上面的文字,你有什么感触和思考?
在新学期升国旗仪式中,你要面向全校同学演讲。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演讲稿,表达你的看法和认识。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明确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
人文底蕴:人文积淀、审美情趣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
健康生活:健全人格、自我管理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家国认同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审题
限制性:
1.内容限制。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法国童话《小王子》中,有一段对白。小王子问:“仪式是什么?”狐狸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仪式,大家并不陌生。过生日,是一种仪式。成人节仪礼,是一种仪式。古人云:“沐浴焚香,抚琴赏菊”,沐浴焚香也是仪式。
有人喜欢这种仪式,追求这种有仪式感的生活。他们认为,一年365天,除了吃喝拉撒,毫无期待,生活重复,乏善可陈,多么可怕。也有人却嗤之以鼻,认为仪式感是“伪精致”对生活的渗透,会导致对表面化、形式化的追求,甚至是虚荣的表象化和理想的物质化。还有人认为
对仪式和有仪式感的生活,你怎么看?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
人文底蕴:审美情趣、人文积淀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
审题
限制性:
1.内容限制。题目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用《小王子》中的对话引出“仪式”的内涵,并举例说明“仪式”在生活中的表现形式;第二部分是人们对这一问题的不同看法,暗含争议;第三部分给出具体任务指令。“对仪式和有仪式感的生活,你怎么看?”引导语中限定写作内容必须是个人对于“仪式”和“有仪式感的生活”的看法。“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要求考生审视个体生活,观照自我心灵,反思并总结感受。
2.立意限制。考生要思考“仪式”和“仪式感”两个词语的不同内涵,对于“仪式”,材料的解读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仪式”借助形式符号,侧重指礼仪秩序等流程;“仪式感”则重在“感”,表达人们在“仪式”之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心理认同、价值归属。前者是后者的载体,后者是前者的内核。
对于“仪式”和有“仪式感”的生活,命题人并未表明自己的价值判断,考生可以见仁见智,能自圆其说即可。材料提供了一个讨论的场景,考生须在多维的比较中申明自己的观点,不可只谈一点,不及其他。
3.文体限制。“你怎么看”“谈谈自己的看法”等引导语暗示考生选择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为佳。
开放性:
1.立意角度自由。材料引导语给出了“仪式”的内涵与两种不同的观点,考生既可以认同,写仪式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仪式点亮生活,仪式感的重要意义等;也可以否定,写生活不需要过多仪式,没有仪式感又何妨等;还可以辩证分析仪式与仪式感在生活中的关系。视角可微观,感受自我在生活中通过小仪式带来的积极正能量;视角也可宏大,思考仪式对于文化与文明传承的重要意义。
2.联想和思考自由。“仪式”的表现形式很丰富,考生可自由联想,这就给考生构思选材提供了一定的开放性。考生个体的生活体验不同,思考的方向和行文的角度自然会不同。
解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篇(*)
近日,一位主持人分享了自己与女儿沙漠徒步活动的过程,小女孩伤痕累累引发热议。对子女严厉要求固然重要,但温情的呵护与正确的引导也不可缺少。因而,我认为,教育要严爱有度,刚柔并济,如此方能扬帆远航。(扼要概述材料,简要分析,得出观点)
刚,磨炼刚强意志!(分论点一,句式凝练有力,从严格教育对个人成长作用的角度来写。)
泰戈尔说:“只有经历过地狱的磨炼,才有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困难是懦弱者的拦路虎,是刚强者的垫脚石,沙漠中的风沙与酷热日后也许都会成为小女孩儿成功的跳板。君不见,乒乓皇后邓亚萍的球技之所以炉火纯青、所向披靡,是因为她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多块球拍被握出沟槽而浑然不觉。无臂钢琴师刘伟脚下功夫神奇,风景无限,是因为他夜以继日练琴不止,脚趾被磨出多个水泡而从未放弃。磨难会助人成长,让小女孩儿经历沙漠旅行,其中的痛苦日后定会回报之以幸福。(引用泰戈尔名言论证磨炼对于个人成长的价值,列举邓亚萍和刘伟的事例,说服力强,论证分论点一。)
柔,铸就美好人格!(分论点二,呼应分论点一,从温情呵护对个人成长作用的角度来写。)
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仔细思索。诚然,让孩子经历一些磨难可以磨炼意志,但我们也不应忽视温情呵护与教育引导的作用。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父母总是一心为了孩子,出发点是好的,但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是最重要的,而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温暖的呵护。材料中,小女孩儿要承受对大部分成年人来说也是一个很有难度的挑战,未免不近人情。若是将难度降低一些,既锻炼了孩子又呵护了孩子,岂不更好?一味的严厉并不合适,曾经“虎妈”“狼爸”一度走红,但是这真的是他们孩子想要的吗?温情呵护对于孩子人格精神培养的作用不可或缺。(论证分论点二,有理有据有节。举“虎妈”“狼爸”事例,反面论证。)
刚柔并济,扬帆远航!(综合分论点一、二,明确中心论点,照应标题及开头。)
严格教育并非严酷折磨,而是对孩子的一种要求。温情呵护并非盲目溺爱,而是对孩子的一种关爱。人们需要回首,需要反思,需要正视。对孩子的教育与培养并不简单,一味的强硬或溺爱都会给孩子带来创伤,而只有严格与关爱并济,才会给孩子插上翱翔的翅膀,使其抟扶摇而上于九天,去触摸那梦想的蓝天。(论证“刚柔并济,扬帆远航”,辩证分析,说理充分,语言形象。)
刚柔并济,方能扬帆远航!让严格与关爱润及每一个孩童,浇灌他们焦渴的灵魂,助推他们健康成长。终有一天,他会徒步穿越人生的沙漠。(发出呼告,照应标题、开头,再次强化观点。)
点评:
本文立意准确,中心突出。观点鲜明,贯穿全文。围绕教育的宽严立论,即“刚柔并济,扬帆远航”,认识深刻,思维全面。语言形象、简洁、凝练、精粹。结构清晰,首尾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