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划龙舟,在印象中,所见过的龙舟是不多的。小时候,以为龙舟就是漂浮在水上的一条龙,一条金龙,人在金龙上歌唱舞蹈。
记得有一个端午,天空下着雨,雨帘蒙上了人们的眼眸,若隐若现,我嚷嚷着呼喊父母带我去看。饭后时分,父亲便领着我和哥哥去到西江边上,高高的堤坝两旁站满了人。只见河中,十几个壮汉坐在看着像龙的长艇上,立在龙头旁的人奋力击鼓,鼓鸣声中,几艘长艇整齐向前冲去,舟上的人用桨奋力划水,白色的水花在龙的躯体两侧飞溅。龙舟所到之处,层层浪花泛起,交错碰撞,十分壮观。不久,龙舟远去,消失在了朦胧的雾气中,神秘莫测。原来划龙舟不是看歌舞表演,就是几条金龙在水中奋勇争先,飞舞戏耍。
尽管下着雨,观众们无不激动着,欢呼呐喊声势震天,龙舟的每一点动静都刺激着观众们的神经。小时候觉得热闹非凡,堪比新年时逛花街,便也随大人们跳跃欢呼。幼时,龙舟比赛非常难得,家家户户的男人都要参加,展示自己的勇敢。据说以前,小孩子还要洗“龙舟水”,以保证平平安安没有病痛。想到此处,极想尝试一下,却发现河水浑浊,有污渍漂浮其中。这里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早已流入了多条河道,这条河水已经不再清澈。我收回伸出的手,心里暗暗叹息。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端午的到来。这一天,我是多么的开心呀,活象一只刚被放出来的小鸟,在蔚蓝色的天空。欢乐有趣的儿童节像一个个有趣的粉笔字被黑板擦擦去,迎面而来的便是那下着蒙蒙细雨的端午节。
早晨,我急匆匆地赶出了房间,因为,一股醇香诱人的粽子味,吸引我来到客厅。刚刚洗漱完的我,像一匹挣脱掉缰绳的野马,冲向客桌,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
中午,骄阳似火,本是绿油油的草地,顿时变成了金灿灿的草地。开饭了。一句话打破了沉醉在电视里的我。‘‘哇’’我惊讶地叫到。客桌上面摆了好多菜阿。这回,不仅可以大眼福,还可以大饱口福。
下午,我们去了市民广场,知道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源于古时候,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去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由此还认识粽子: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街上的行人人山人海,汽车川流不息。端午节带给我们浓浓的粽香,无穷的快乐,有趣的龙舟比赛,五彩的魔术匣子里蹦出一只只欢乐的小精灵,端午的雨还在哗哗的下,我们的兴奋还蕴含在游戏的喜悦和芳香中!真是个难忘的端午节。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我一边哼着儿歌一边情不自禁地想起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传说中粽子的来历就是为了纪念这位伟人的。
在我们的家乡,到了过端午节的这一天,即5月5的早上,各家要吃煮鸡蛋和鸭蛋,鸡蛋和鸭蛋放在锅里和粽子一块煮!经过放了粽叶的水一煮,鸡蛋和鸭蛋都会变成另外一种颜色,煞是好看!更有一股特别的粽叶清香!在吃早饭时,这些蛋、粽子,都要摆上饭桌,同时在饭桌上,还要摆一小壶酒,奶奶还特意在酒里加了一点雄黄,她说这是为了避邪!这不能不说也是咱家乡的一种特色呢!
吃粽子容易包粽子难,看着大人们包粽子的熟练动作,我真是羡慕呀,最值得期待的就是等粽子熟的过程了,等待的时间总是很漫长,看到热气腾腾的粽子终于出锅时,满屋子粽子的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放在碗里,轻轻剥开,就可以看到里面晶莹,透亮、松软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无穷,我差点一口连筷子都咬下来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端午节这天早上,各家还要把艾叶插在门的两天,老人们都说这样是为了驱病避邪。给这样一个早晨增添了浓浓的特有的节日气氛……
家乡的端午节真是太美好了,我永远也忘不了!
一年之中,我最期盼的就要属家乡的端午节了!它在每年5月初5等着我们呢!
每到端午节,不得不提的应当算吃粽子了吧!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有三角形的,有菱形的,有直筒形的……去年的那天中午,我和爸妈会开车去接爷爷奶奶去酒店。我总是第一个跑到包厢,服务员端上粽子到桌上,那粽香也已四处飘溢,粽米中掺杂着猪肉,板栗、红枣、赤豆等,真令人垂涎千尺!我饿虎扑羊般抓起一个就咬,哇!人间美味呀!不一会儿,我的小肚子就变得圆鼓鼓起来。
从酒店回家后,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视,正是现场直播赛龙舟。周围的人川流不息,穿着节日盛装,屋顶上彩旗飘扬。只听“砰,砰,砰”,三发信号弹升上天空,所有龙舟按一字排开,“龙头”上长着龙须,“龙身”上有一片片鳞片,真像一条真龙潜入水!“啪”,礼炮响了,十几条“龙”在水上像离弦的弓箭一样飞弛,水波碰撞着两岸的岩石,发出哗哗巨响。行人纷纷给“龙”加油,指挥官在“龙头”上敲啰打鼓,给身穿红衣的船员加油鼓劲,最终,一条“小白龙”逐渐脱颖而出,夺得冠军,两岸掌声轰鸣。
我家乡的端午节有意思吧!期望你来到我的"家乡来作客!
每逢端午节那天,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中国民间都要举行赛龙舟等活动,家家户户还要包粽子,吃粽子。
我的老家甘肃武威,也有许多过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那天早上,大人们会早早起来做米糕。做米糕要在糯米里放上红枣、红豆、红糖、葡萄干、核桃仁等一起蒸熟,再做上油炸饼,用油饼卷住米糕就成了油饼卷糕了,又香又甜,可好吃了。
馋嘴的小孩子也会早早起来等着吃米糕,并按照大人的吩咐把柳树上的枝条折下来插到自家门上,据说这样可以避邪。还要用柳条编成一个草帽戴在头上,传说这样能去除百病,戴过端午节的柳条草帽,一年不得病,所以每年妈妈都要编一个草帽给我戴。
吃完了米糕,巧手的妈妈们就会拿出准备好的荷包、香囊给孩子戴上。荷包和香囊的样子很多,有荷花状的,有花瓣形的,还有小狗小猫状的,里面装上艾叶或薄荷,既好看又能驱赶蚊虫。
巧手的大姑娘,小媳妇,还会用五颜六色的丝线搓成五彩绳,戴在脖子上或手腕上,当项链或手链,好看又能带来好运气。
各地的端午习俗各有不同,但我的家乡就是这样过端午节的,独特,传统而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