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八了,早晨刚吃过饭,爷爷说:“二十八贴花花。”我问爷爷这话是什么意思?爷爷说:“就是二十八要贴对联了。”爷爷刚说完,我便嚷着要和爷爷去贴对联。
爷爷拿来大红的对联,雪白的糨糊,我俩高兴地到门外去贴对联,我帮爷爷抹上糨糊,爷爷往门上贴,贴了上联贴下联,贴了横批贴门心。上联是:“春风织绿荫成长无忧”,下联是:“瑞雪映锦绣吉庆有余”,横批是:福如东海”,门心是个倒福字。我发现福字贴倒了,便问爷爷:“爷爷,福字为什么倒着贴?”爷爷告诉我说:“倒着贴表示福到家了。”我高兴地说:“原来是这么会事呀!”
我看着我和爷爷刚贴好的对联,心里想我们今年肯定又是一个幸福年!
年三十这天,是传统节日里最重要的一天。这天下午家家户户都忙着贴对联。
我、爸爸和叔叔先去奶奶家贴对联,奶奶早已准备好浆糊和对联等着我们。看到我们来爷爷也赶紧来帮忙,我看到了一副最长最宽的对联就说:“爸爸,这是贴在大门上的吧?”
“是的,赶快拿过来!”爸爸说。
我拿着对联,来到爸爸身边,看见爸爸拿了一个小笤帚,端着浆糊,把笤帚抹上浆糊,在大门的门框上来回涂了几下,然后,我把对联递给爸爸,爸爸把对联贴上,最后,爸爸再用新笤帚扫一下门框上的对联,这样一幅崭新的.对联就贴完了。爸爸说:“看着我贴了一个,你也学着贴一贴吧!”
我说:“好的,这有什么难的,看我的。”
说着,我也学着爸爸的样子,拿起带浆糊的笤帚就往门框上抹,抹完之后就去找对联,结果叔叔在一旁笑了,我说:“叔叔,你笑什么呢?我做的不对吗?爸爸不就是这样做的吗?”叔叔说:“做法对,只不过你还太矮,你抹的浆糊只能贴一半对联。”
“那怎么办?”我说。
叔叔说:“你说呢?”
“不知道?”我说。
“来我抱你吧!”说着叔叔就抱起了我,我把上面的门框也涂好了,爸爸给我拿来对联,我贴上,看着我贴的对联我高兴的跳了起来。剩下的对联有我和爸爸、叔叔一起给奶奶贴完了。爷爷奶奶还夸我长大了。贴完之后,我们回家也把自己家的贴完,光等着吃年夜饭了……
贴对联真是一件快乐又有趣的事。
四季中,春天是最美好的,他代表着生机代表着活力,代表着一股新生的力量之源!在春天中,最能体现一股新生的力量之源!在春天中,最能体现春天特色的,便是一个个绝妙的对联,轻小简洁,三言两语,便勾勒出一副美丽的春景图,让人为之动容!
对于一个国家,对于一个民族,当他们的发展处于“春天”的阶段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不就会产生一股巨大蓬勃的力量,有一股强韧的劲头向着美好未来坚强迈进吗?同样,能够形容这个时代的特点,图有的精神风貌,不也是一个个短小精悍的对联吗?
喜迎全国解放,笑对美好生活
有一首民间秧歌:“正月里来是新春赶着牛羊出了门:猪啊,羊啊,送到哪里去,送给咱英勇的解放军……”那个时代,正是中国大陆全国解放,人民独立自主生活的时候,全国人民处于巨大的喜悦之中,在这个美好的“春天”中等待着全国的解放,等待着一个民主自由的新中国的建立,等待着新的`美好生活到来,因此,产生一副对联:“喜迎全国解放,笑对美好生活。”
解放思想开国门,实事求是创财富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首名为《春天的故事》的经典老歌不知影响了几代人!那个时候的中国,改革春风吹绿了大江南北,吹绿了人们的意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中华民族在这个“春天”中迸发出巨大的力量。“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一句响彻中华大地,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鼓起了自己的腰包,幸福地过上上了更美好的日子。因此,产生了一对联:“解放思想开国门,实事求是创财富!”
步入新时代,迈向新辉煌
“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过了新时代,带着梦想开创未来……”十年前,这首歌响亮中国。21世纪这个“春天”,是中国人民奋进路程中的又一个加油站,全国劳动者会在这个“春天”中更加充满信心与力量地前行,因此,产生一对联:“步入新时代,迈向新辉煌!”
中国的发展在继续,未来的“春天”会越来越多,“对联”也会越来越丰富,我相信,这“春天”的“对联”会永远定格在历史不同时代中,珍藏在每一个人的记忆中
对联,是中国汉语独有的艺术形式,是我国引以为傲的传统文化瑰宝。
对联的形式多样,有春联,如“爆竹震落漫天雪,金凤唤来大地春”;有寿联,如“人近百年犹赤子,天留二老看玄孙”;有挽联,如“岱色苍茫众山小,天容惨淡大星沉”;有趣联,如“去年一滴相思泪,今日方流到腮边”等等。它们有的上下联意思互相呼应,有的上下联含义却截然相反,有的对联内涵一读便知,有的`对联则让人云里雾里,琢磨半天才明白其含义。
有关对联的趣事也真不少,唯独有一个故事让我记忆深刻:相传明朝有家望族,为庆祝老太太八十八岁大寿,特请来“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书写寿联。只见唐伯虎略作沉吟,提笔写道:“这个婆娘不是人”,一时举座皆怒。不想他笔锋一转,写下了“九天仙女下凡尘”,众人是又喜又惊;“儿孙满堂都是贼”,一语刚出,一家老少又是气急败坏。“偷得蟠桃献母亲”,一个急转,却让众人拍手叫好。一幅对联,短短四句话,却是起起伏伏,跌宕生姿,吊足了人们的胃口。
相传对联起于五代,源远流长,是中国作为文明古国的一个侧面写照,我为汉语对联这种独一无二的艺术表达形式而自豪。
春节到了,家家户户都贴上了红通通的对联,有的人是买的,可是爷爷说我学了书法,要我写。
我为了写好对联,一星期之前就开始练写,我写啊写啊,这几个字外公说我写得很好,我便开始拿红纸写,开始写时,我的'手嗦嗦发抖,还是没有练写的字好,在外公的鼓励下,我镇定下来,终于把对联写好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成功的后面要付出多少汗水。
当爷爷把对联贴在门前时,大家都夸我字写得很好,看不出是七岁儿童写的,我听了心里乐滋滋的高兴,但是我会更加努力写好书法,他们的鼓励就是我前进的方向,明年我会把对联写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