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在北京过年。今年我们全家是在北京的姥姥家过年。
老北京都知道这么一句话:送信儿的腊八粥。意思是说,每逢到了农历十二月初八(民间又称腊八),就要过年了。腊八这一天,家家都要熬一大锅腊八粥。粥里放入杂豆、杂米和多种干果,意味着一年之中五谷丰登。这天,老北京人除了喝粥以外,还要用米醋泡蒜,封入坛子,搁在暖室,为的是大年初一吃饺子用。据说食之可防瘟疫。
旧历腊月三十为除夕,俗称大年三十儿。人们送旧迎新的主要庆典都集中在这一天,因此,这是最隆重、最热闹的一天。除夕之夜全家吃完年夜饭后,要尽情地玩上一夜。
一夜烟花醉,只因闹除夕。北京除夕夜晚分外热闹。放烟花--是我最喜欢的节目。
特别是到了零时,更是烟花四起火树银花。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的烟花映照得北京的夜晚格外的美丽。
初一到初五是走亲访友互相拜年、聚会的日子,或者是出门逛庙会。
大年初一,我们家和舅舅一家人一起去了地坛庙会,那里人山人海,非常热闹。有卖全国各地的'特色小吃、手工艺品、玩具,还有许多游艺活动。我们玩了套圈,扔球等许多游艺项目,收获很大,得了4件奖品。大家玩得很开心。
正月初五这一天叫破五,吃一顿新包的饺子,以示来年团结一心。到了初六的清晨,家家店铺要开张了。各家在开业前,都在门口挂上开市大吉,万事亨通的对联,柜台里响起一片清脆的算盘声,意在来年生意兴隆。此时,年关已过,一切恢复往常的生活。
下雪了!下雪了!好高兴啊。听说这是20xx年北京下的第一场雪,对于从小住在南方广州的同学们,你们一定很少看见下雪吧?羡慕我吗?打雪仗、堆雪人真的太好玩了!
我在北京过了一个非常快乐的春节!如果大家还没尽兴,还可以接着观看打雪仗视频喔。
盼望已久的大年三十终于到了。我大年三十里可以贴、吃饺子,还可以放烟花、拿压岁钱,我真是太高兴了!过年的时候,给我印象最深的事就是放烟花,看烟花。晚上十点钟左右,我和爸爸、妹妹一起在小区里放烟花。我本来想自己独自点燃烟花,但是那烟花放上去的一声巨响让我心中不免有些害怕。我的手颤颤抖抖地靠近烟花,还有些犹豫。这时,爸爸走过来用他那双大手把住我的手,轻轻地点燃了烟花。我转身就跑,用手紧紧捂住耳朵,第一个花窜到空中,绽开时是红绿相间的,形状像海边椰子树的大叶子,真好看。第二朵花窜上去时发出一声巨响,绽开时是紫色的,落下时天空中还闪烁着许多金色的小亮点,就像天空中的星星,在一闪一闪地冲我眨眼睛。我们放的烟花有三响,这最后一朵窜上去时变成了金银相间的大亮点,把天空都照亮了。我们还放了滴滴金,就是那种用手拿着,往外滋的'花,所以一点儿也不害怕。一只手拿两个,两只手拿四个。大幅度地挥舞起来。这种小花跟那种大花比起来可差远了!放完花我们回家去,我趴在窗前看烟花,还没到晚上十二点,窗外就已经放起了烟花。我很难猜到晚上十二点会是什么样子。晚上十二点的钟声敲响了,外面更加热闹,烟花一个接一个地飞上天空,五颜六色、形态各异!有的像闪烁的星星,有的像含笑一现的昙花,有的像盛气凌人的菊花,有的像含苞待放的荷花,有的像两条飞舞的龙,直入天空,有的像几只凤凰,在空中翩翩起舞,有的像流星,从我们眼前飞过,有的像洁白无瑕的雪花,从空中纷纷飘落下来……各式各样的烟花看的我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最精彩的还是那足足有两扇窗户大的烟花。那烟花在空中绽开,朝我家的窗户飞来,我看得津津有味,跟看4D电影一样刺激。
窗外烟花映红了天空,炮竹声汇成一片。此时,我们全家都忙碌起来。有的人在擀饺子皮,有的人在包饺子,还有的人在端饺子。我吃饺子的时候,感觉大年三十的饺子比往常都要香。我们还贴了春联,上联是:健康是喜天天喜,下联是:平安是福日日福,横批是:健康平安。
2023年的大年三十,真是让人难忘。希望今年的北京奥运会能圆满完成,也希望所有人都健康平安。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熟悉童谣响起,年的脚步又近了。在家乡吉安,春节又是一番别样的光景。
腊月初旬,南方的年味还不浓。从腊八起,唯一能嗅出点年味的地方几乎就只有路边街头的摊店了,腊八粥免费发放,提示人们年即将隆重登场。接下来,服装店挂满了红衣新袍,货架上摆满了新裤新袜,街边叫卖的货摊也加紧着摆出囤积的年货吃食,“打折”、“甩卖”、“清仓”等字眼随处可见,无论走在哪里,醒目的大红广告无处不有,也算是成为了一种别样的`特色。无论走进哪一家店里都是人流如潮,倒是卖春联的比其余店家的生意火爆稍为逊色。过了一段时间,接近小年的时候,买年货的人愈渐减少,春联却是变成了炙手可热的宝贝,常常被哄抢一空。
要说这春节,还得是在小年才开始。临近除夕,家家户户都开始了忙碌:大扫除、贴春联,再把买来的年货打点停当,还要将落了灰的新衣洗净……大人们忙得不亦乐乎,小孩子却是有别样的感觉,虽埋首劳累于书案前,却因心中愈发强烈的期盼而使童心飞腾欢跃,心里亮堂堂的。
除夕这一晚,春节的氛围才算是完全赶了上来,平日少见的亲戚朋友欢聚一堂,团圆饭上推杯换盏,相互致以最殷切的新年祝福。团圆饭后,若是在乡村,定有震天响的鞭炮响彻云霄!直至次日清晨,还有阵阵轰鸣传来。可在城里,一家人围坐电视机旁和春晚共守岁似乎成为了一种不成文的习俗,只是遥望那孤清的夜空,心里难免会荡漾起几分情愫。
大年初一也就和别处没了什么区别,大人们走亲串户,探亲拜年,孩子们被准许有了一天的休息,自是兴高采烈,在外疯玩疯闹。
走亲访友过后,年意便随即渐渐消退。过了元宵,生活便彻底步回了正轨,孩子们收起心思,拾起落下的作业,迎接新学期的挑战;大人们也开始为大小琐事烦闷苦恼,一切又恢复常态。
春节是我国最为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身为南宁人的我,深知家乡过春节的习俗。
除夕前一日的腊月二十九,叫“小除夕”,家里会摆上小酒宴,亲友往来拜访叫“别岁”。
除夕夜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这天晚上我们一家人要做三件事情:祭祀、吃年夜饭、守岁。我们在春节总不会忘记自己家中已故的先人。每到这时我们会供奉食物或鲜花以表心意。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我们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除夕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南宁人过年,除了年夜饭之外,大年初一的早餐也是非常讲究。为了新年有个好兆头,大人小孩在大年初一都是不允许睡懒觉的。不管除夕夜玩得多晚,大年初一早上我们八点多就得起床,向父母、长辈问好,说一些祝福的话语,之后长辈就会给晚辈利市。九点多一家子要坐在一起吃新年早餐。新年的早餐有年糕、粽子、粉利、生菜和汤圆等。
正月初二是南宁人窜门拜年的日子。所谓窜门拜年,是指去亲戚好友家拜访、贺年。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正月初三,爸爸妈妈会带着我回外公外婆家。我们一家人必须在晚饭前赶到,否则便是不吉利。
正月十五也是一年中的一个热闹喜庆的节日。这一天,家家都会吃汤圆,我们也不例外。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球形,可以汤煮、油炸、蒸食,可荤可素,风味各异,象征着团圆美满之意。晚饭过后,便可以到各个地方赏灯。赏灯的地方有栩栩如生的蝴蝶灯、活泼可爱的小猪灯、又圆又大的西瓜灯、凌空欲飞的嫦娥奔月灯、顽皮有趣的老鼠灯……但最惹人喜爱的.还数憨厚可爱的小牛灯了。这些出自能工巧匠之手的花灯,有纸糊的、金属的、纱纺的、塑料的,各式各样,设计新颖。
过了正月十五,新年也就算过去了。我们把对新年的留念藏在心里,期待着下一个春节的到来…
春节是我们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所以因地而异各地春节习俗也各有千秋,就北京地区来说。
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民谣讲:“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有一首歌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从这一天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
北京人总是把“福”倒着贴在门里、衣柜、水缸上,寓意着福到了。贴春联也有许多讲究,一般百姓家贴红色春联,门楣上贴“横批”,内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纸镶红边;守制者(有父、母丧者)则要用蓝纸;庙宇用黄纸。春联最早始于五代时的后蜀。据说当年蜀太子在本宫门上提写“天垂余庆、地接长春。”八个大字,这就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北京人在屋内廷贴上“抬头见喜”,屋外贴上“出门见喜”,院内贴“全院生辉”等春条。
过去大多数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龛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讲究的要摆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饼、花糕的面鲜,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饭,素饺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摆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过年讲得就是吃喝玩乐,以吃为主。这些供品实际上也是为人准备的。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饭要荤素一起上。有冷荤、大件和清口菜。冷荤有冷炖猪、羊肉、冷炖鸡、鸭。大件有:红烧肉、扣肉、米粉肉、红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罗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荤素睡觉为主。
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饺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还总是把饺子包成元宝形,在饺子中放进糖、铜钱、花生、枣、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后生活甜蜜;吃到铜钱意味着有钱花;吃到花生意味着长寿,因花生又名长生果,吃到枣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立子……
北京春节的习俗真有趣!如果那年我能在北京过春节那该多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