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先生说过:“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事。”我很信服这话,以为朱先生是用极简单的语言,说出了人生极复杂的道理。人生一世,如草生一秋,是匆匆忙忙的短暂。所有的人,上自帝王显贵,下至黎民苍生,都是这匆匆舞台的演员和看客,常言浮生若梦,过去把这话是当做消极的思想来批判的,其实,谁都明白,人生到底是一出悲剧。无论是天才还是愚饨,到头来都摆脱不了一个毫无二致的结局。有了这样的洞察,人们就会在不免有些苍茫的悲凉中,获得某种顿悟。参透一切苦厄,把身外之物看淡,豁达、潇洒,了无牵挂,无忧而有喜。我理解,这就是“出世”的思想,是指从总体上看,要把世事看淡。
但若只停留在这一层面上,那就确定有点“消极”的味道了。只讲“出世”而不讲“入世”,则对人生的体悟还说不上全面深刻。有了“入世”对于“出世”的'加入和融会,就把人的高低、不同的境界区分了出来。
从具体上看,人活着要谋生,要做事,不论是为自己,还是为社会,都来不得半点虚妄。太阳每日升起,每日落下,一个人的一生能看到几次日出日落的景致?因此就要珍惜,决不虚度光阴。春花秋月,赏心乐事,酷暑严冬,黾勉苦辛。要每日都过得充实、有意义,有益于人,也有益于自己。积极,有效,把眼前做的每一件事,都看成盛大的庆典,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不悲观,不厌世,一步一步坚定地向前走去。明知愈走愈接近那谁也无法逃避的终点,却始终是坚定地前行。这样的人生,是摆脱了大悲苦而拥有大欢喜的人生。
感悟:
有时,一句话可以让我们受用一辈子,比如:“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事”,世事纷纭,烦事扰攘,我们要以超然的心态对待。做事谋生,积极主动,我们要用有限的人生铸造辉煌。人生本是一场悲剧,但我们可以做到摆正心态,笑对人生。
不知在几百年前,“宽容”这个词语便出现在了中国古代那漫漫的历史长月之中,而短短一句“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便把这个词语体现地淋漓尽致。
在古时候古人也早已在生活之中把“宽容”演绎了多遍,相传在清朝,安徽桐城有一个著名的家族父子两代为相,权势显赫。儿子是当朝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在桐城的老宅与吴家为邻,两家的府邸之间有个空地,可以供双方走动。但由于后来吴家建房想要占用这条道路,张家当然不肯相让,于是将官司打到了县衙门前,县令却考虑到双方都是名门望族,官位显赫迟迟不肯轻易了断,而张家人却捎信给了在北京当官的张英,可不知回信中却只有寥寥数笔:“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犹今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人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将庭院后退三尺并停止了与吴家的'纠纷。而吴家得知此事后深受感动,十分懊悔自己当初的所作所为,也立即将院墙后移三尺,就这样你退我让原本院墙所在之处竟成了一条宽可行人的巷子!
张英的一首诗化解了两家之间的争纷,带来了邻里之间的和睦相处,让人充分感受到他的胸襟之宽广和他那一颗宽容别人的心,这所给予人们的就如一束阳光穿透紧锁着的心房,打开心灵的枷锁,为内心带去了光明,从心底使人感到了温暖;又如一股清香替心情烦燥的人们送去快乐,敞开心扉诉说心声;也正如一泓清泉让干渴的人们痛饮一番------宽容——它在无形之中赐予人们力量,当我们去试着宽容他人,理解他人,其实就是在宽容自己,这是人生之中永恒不变的真理,替他人留下空间自己将在内心中找到一片广阔蔚蓝的天空。“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让我们铭记住这句话,去拥有一颗宽容他人的人。
古人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让我们学会有一个宽厚的胸襟去善待他人,善待每一个事物,这样和诣将会伴随在我的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