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生物可能要算植物最可爱了吧!因为他们扎根与土地,却结出了甜美的果实来造福人类,但自己却沦落为一些食草动物的“美味”。
人们认为植物只知道奉献,却不知道索龋但不知道,它们也不都是“菩萨心肠”,也有“恶徒”下面我就讲讲“吃荤”的植物,猪笼草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从外形上看猪笼草就活像是一个吊瓶,这个瓶子的内部,可以分泌出类似紫罗兰或蜂蜜的香味,瓶子里面还盛着不少的黏液。当贪吃的小虫子爬到内部上吃蜜时,一不小心,就会掉进瓶里的黏液中,任凭它费劲九牛二虎之力,也逃不出这“如来的手掌心”。
原来,这黏液不仅能把虫子粘住,还能使它不动弹,最恐怖的是这种黏液具有腐蚀的作用,能把虫子消化掉。就像人或动物胃中的胃液差不多,起的是异曲同工之妙。
猪笼草的同行,也本领不凡。它们还拥有另一种捕虫技能。听我慢慢道来。
捕蝇草,它们的`夹状捕虫器很相似,叶子像一本打开了的书,叶片上有很多不起眼的小牙齿,当昆虫飞过来时,却不料,叶子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由两边相中间合拢一个小齿挂着一个小齿迅速地咬合、交叉,最后便只有等死的份了!
再如,国外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粘性毛毡苔具有独特捕食策略,性毛毡苔的陷阱叶片上覆盖着粘性触须,一些小型动物一旦粘在叶片上,就被包裹起来。此外,这种植物叶片上还长有一种非粘性捕食触须,一旦猎物被粘在性性叶片上,这个非粘性捕食触须便在75毫秒内朝向猎物目标,其速度快于著名捕蝇草的捕猎动作。
怎么样植物王国是不是很奇妙,好了我们下次再聊。
每看到科学书上一个个讲得并不很透彻的知识点,我总是想问个究竟,一面唾弃开小学科学教材的缺失,一面在家里自己思考。
在其他同学看来,科学也许只是一件麻烦、钻牛角尖的学科,但是我并不这么认为,浓厚的兴趣早把科学的种子深埋在我心中。
科学真是一件神奇的事情,至少在我看来,它的一个个学术定律是那样精辟,直入重点;它的一个个专业名词又是那样以一种成就感的方式在我脑海里回荡。要论自学科学,真的要靠兴趣。
每晚我的床头都会亮起一盏小灯,在这昏黄的灯光下,我趴在床上,枕头上放着一本厚厚的书,精读、研读、攻读。深夜十点多了,我才夹上书签,关灯匆匆入睡。要问我读的是什么书,可不是什么《十万个为什么》,是一本涉及各种知识的科学典册。毕竟自学也不是容易的事。问题,是所遇困难中最棘手的',但这往往也是我继续往深处探索的动力,只有因为我的不理解,才会反复研究某一部分,去不断尝试在脑中构出建模来解释,有时一个词汇的不同,会让我想上一周的,最后才有自己通俗易懂的理解方式,这让我总是热情满满。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的科学老师,逐渐成了我咨询的对象。下课没事就找老师聊聊问问。都说学问嘛,主要是问,老师的解释总让我恍然大悟。我的一些问题有时也会踏入老师的盲区,得不到答案,这更激发了我的求知欲,让我陷入无穷的探索……这个时候,网络的好处就展现无遗,只键入几个字,词条便在眼前展开,密密麻麻的字反而是让我津津有味,但是资料中也有我不懂的细节,这便是又一次博览,又一次恍然大悟。
都说学海无涯,学无止境,我的自学决不会轻易停下,也不会有尽头。但是,有了这些知识探求越发让我感到这个世界的奇妙,越感到自己正渐渐得以成长与充实。自学科学决不是简单的,我也决不会轻易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