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暂的寒假里,我阅读了罗曼·罗兰写的《名人传》,该书主要写了贝多芬、托尔斯泰和米开朗基罗三位伟人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这三位伟人虽然所处的时代不同,所经历的.事业也不同,但是他们在肉体和精神上都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却为创造不朽的杰作贡献了毕生精力。
自古以来,从古希腊神话开始,伟人大多是神祇和英雄,他们十分伟大,战胜了很多强大的怪兽,但是罗曼。罗兰认为英雄不只是拥有强大的力量,更重要的是要有顽强的意志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就拿贝多芬来说吧,贝多芬到中年时双耳失聪,什么东西也听不见,可是他十分顽强,用棒子含在嘴里,来敲击钢琴,使用骨传导来使自己听见声音,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毅力啊!
像贝多芬和米开朗基罗这样的天才居然终身未婚,这让人难以理解,他们无法享受到真正的爱情,像托尔斯泰夫妻之间十年的互不理解,成为了托尔斯泰最终杯具的真正原因。他们在社会上收到了最冷酷的对待。贝多芬面对的是怀着敌意的城市维也纳,它的音乐收到欢呼,它的困难几乎无人知晓。米开朗基罗出了被迫为服务之外,他每从事工程,都必然有一批卑鄙小人处于嫉妒和怨恨,对他进行恶毒的污蔑和攻击。托尔斯泰面对的是整个贵族上流社会的,以至于被教会宣布为“邪教者和叛教者”而开除了教籍。
一个遭受家庭社会不幸和排斥的人,要么在孤独和痛苦中死亡,要么不屈不挠的抗争,这三位伟人正是属于后者:贝多芬在生命的末日写下了《欢乐颂》;米开朗基罗直到临终前几天还整天站着塑像,终于留下了传世的杰作,托尔斯泰则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下定决心摆脱贵族生活。由此可见,他们是在经历了超越常人的磨难之后才成为伟人的。我国先哲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名人传》不仅是一部文学名著,而且在提高人们对于历史和伟人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阅读了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我深有感触。罗曼·罗兰是20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是人们强大的精神支柱。
《名人传》写的是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托尔斯泰的故事,他们经历了各种的磨难却没有向命运屈服,在生命的最后一秒仍不屈不挠的抗争着,最终成为了伟人。这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艰难和挫折是对命运和人生的最好锤炼!
在这三位伟人当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贝多芬。他对音乐有火一般的热情,先后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但灾难还是无情的降临到了他的头上,当他意识到自己的听力障碍已经无法治愈,并且会很快恶化。那意味着他可能再也不能进行创作了!这是多么大的打击啊!但他却能顽强的和命运抗争。这种对生活对命运永不妥协的精神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这伟大不屈的灵魂让黑暗的世界有了光芒,让生活有了希望。
读了贝多芬的故事,让我联想到了海伦凯勒。她的生活同样是很不幸的,儿时的.一场大病,让她变成了一位又盲又聋又哑的小女孩。在她的世界里,没有色彩,没有声音,也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命运的不公没有让她失去希望,她渴望了解一切,于是她加倍的努力,最终成为十九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贝多芬和海伦凯勒在生活中遭遇着不同的磨难,但他们却有着同样的精神——永不向命运屈服!
作为21世纪的一名小学生,社会的竞争更加的激烈,我们的功课越来越多,学习上的困难也随之增多,面对重重的困难与压力,我们是不是也需要这种精神呢?是!在遇到难题时,在学习成绩下降时,让我们“借着贝多芬的光芒,再一次擦亮我们的眼睛。”用坚定的信念去面对挫折,用顽强的毅力去实现理想。
《名人传》,这是一本写了三位名人的对生活,对内心,对处境,对不同方面的磨难抗争。
苦难对传主的折磨和传主对苦难的抗争是这部传记的主要内容。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贝多芬由此奏出了最强烈的生命乐章。
贝多芬的痛苦是一种命运的痛苦,贝多芬的生命就是他的.音乐。他坚强而纯粹。“从一开始,人生对他来说就像一次残酷的战争”。他的父亲在他小的时候便对他的音乐兴趣打下基础,用残酷或暴力使贝多芬从小就在磨难中成长,但他不胆怯,不退缩,勇于奋斗,便使凄然中依然绽出一丝温馨。在1796至1820xx年,他的耳聋症开始肆虐,听觉也开始衰退,但他仍在创作,坚强着。
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斯泰的受难则来自内心。米开朗琪罗是一个忧郁症患者,也是一个工作狂,他热爱工作,但大多数的作品,不是为自己而做,他是天才,却长着一颗背叛天才的心。
米开朗琪罗是一个充满创造力的天才,这股力量驱使他不断成功,不断创新,不断行动。
但他优柔寡断,为难自己,他因谨慎和恐惧变得怯懦,他完全失去了尊严,他曾想躲避,但又变得十分驯服,他为自己造就了一片虚无,他缺失意志力和坚强的性格。他是一个苦行者。于是他说:“越是使我受苦,我越快乐。”“忧伤是我的享受。”于是“对于他,寂静是恩慧,黑夜则朋友。”他很老实,很善良。
托尔斯泰的身份是一个贵族。但他却想着的农民的安危。他善良,同民连在一起。托尔斯泰的作品记录了他精神探索的全部变化,他使作者罗曼·罗兰受到深刻的影响。他觉得“只有不计报酬,为他人默默做出奉献才是人类的命命”。他为天下的人民遭遇不幸而哭泣,为自己的美好生活而自悔。
他们虽是孤苦,却活得伟大。
《名人传记》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最杰出的传记作品集,又称《巨人三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
在《名人传记》这本书中,作者紧紧把握住这三位在各自领域有着巨大成就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他们在忧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上历尽苦难而不改初衷的心路历程,凸显他们崇高的人格、博爱的情感和广阔的胸襟。
我认为贝多芬是一个幸运的人,可在读了这本书后,没想到他是这么不幸。贝多芬的命运是坎坷的,作为一个音乐大师,他需要敏锐的听觉。可是,在他还不到30岁时,耳朵就开始变聋,一天比一天更严重,内脏也被剧烈的疼痛所折磨。这是多么悲惨的一件事啊!但是,所有的磨难都使他变得更坚强。他虽然痛苦,却不肯屈服于命运,无私奉献。然而,他听不到人们对他的赞美,也听不到自己创作的乐曲。贝多芬的勇敢、努力、坚持并没有白费,他与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样,敢于与恶劣的环境对抗!他凭借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去努力,去奋斗,生命产生了奇迹——他成功了!他战胜了难以忍受的痛苦和没有听众的支持、肯定和青睐的压力,使全世界人为他欢呼雀跃,他攀登上了生命的巅峰!
罗曼罗兰说过:“人生是艰苦的。对不甘于平庸凡俗的人那是一场无日无夜的斗争,往往是悲惨的、没有光华的.、没有幸福的,在孤独与静寂中展开的斗争。”原来,名人也不是像想象中那样美好的,正因为充满重重困难、种种阻碍以及各种挫折与不幸的命运,让他们对残酷的生活和无情的命运永不妥协,让他们勇敢地站起来而成为时代传颂的名人。他们的勇气、力量和毅力真让我佩服!
读了《名人传记》我明白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成功,就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那就让我们为自己的理想加把劲,努力奋斗,勇往直前。相信自己吧!既然必须经历过许多困难,并且从种种困难中站起来才能成功,那么,让我们也努力加油吧!克服前进道路中的阻碍,为自己的理想奋斗吧!
在最近的几天,我阅读了一本名著,《名人传》使我深受感触。书中的三位伟人------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的生活遭遇,悲惨的人生都令我感慨。尤其是米开朗琪罗,他一生的遭遇连我这个旁观者都难以忍受,更何况他这个当事人,他已经接近疯狂,他敏感的神经也已脆弱不堪,但是他却创造出了数个不朽的杰作。正是若难成就了他们,在若难的洗理下洗去了自身的杂质,成为了通透的美玉,当然更多的人没有在苦难的洗理下坚持住,成为了芸芸众生中的一员。
百炼成钢,当铁被铁匠打造成百上千次时,才会成为坚韧、强硬的钢,而人也是这样,只有在生活当中不断地经受磨练,不断地被苦难洗理,才会终将成为人生的赢家。
就正如米开朗琪罗,他的灵感与苦难并存,与困境同在,他的人生几乎是一种长期的受维,但是,悲剧性的`命运使他的灵魂在精神上和肉体上、贫困和疾病的磨难中经受锤炼,使用灵魂得到了升华,同时也来自所经历的磨难。苦难挖掘出了他的才华,激发出了他的潜力,点亮了他的灵感,于是《大卫像》等不朽杰作诞生了,这样杰作不受进时间长河的冲刷、侵蚀。在数百年后的今天仍然流芳于世间。
当然,毅力也是使他们成功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没有毅力就不可能熬过苦难,更不用说在苦难中锤炼自己、得到升华。在这伟人队伍中,我最敬佩的是坚强而纯粹的贝多芬。不可否认的是他丰富的音乐才华和坚定无比的毅志力。他的一生如同一场悲剧,无法想象他是如何挺过来的,但是他凭借着坚定的毅力挺过来了,并且用他丰富的灵感和惊人的才华创作出了数不胜数的精美音乐,并且在他双耳失聪之后,仍然没有放弃创作音乐,靠着无以人人伦比的毅力,他作出了世界为之注目,为之喝彩的不朽乐曲《第九交响曲》。
不要嫉妒伟人们的伟大事记与不朽杰作,你只看到了他表面上的光辉,却不知他们也为此经受过数不胜数的磨难,挥洒了无尽的血汗。所以,停止你现在的怨天忧人吧,一切的收获都必须有一定的付出,不要做温室里的花朵,这样你永远都不会长,只有经历过暴风雨后,才会绽放最美丽的颜色,只有穿过了漫长黑夜,才会见到那希望的一缕曙光。
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坚韧不拔地谱写出举世闻名的交响乐;雕塑家米开朗基罗,在统治者的压迫下,用血泪创造了不朽的雕塑;小说家托尔斯泰,在自己的小说中抨击着一切虚伪的东西,用作品传播着爱的种子。这三人,虽然从事着不同的事业,但面对人生的挫折,他们从没有沮丧退缩,都是那么的目标专一,那么的自强不息。正因为如此,他们三人被罗曼·罗兰编在了一起,构成了享誉世界的《名人传》。
传记,顾名思义,就是把那些伟大的创造天才的人生轨迹描画出来,让人学习。《名人传》中三位“巨人”的经历,诠释了我许多许多——贝多芬乐观的面对贫困、残疾和痛苦,是让我们做一个乐观的人;米开朗基罗遭到世人诬陷仍脚踏实地做着自己的工作最后得到人们尊敬,是告诉我们“清者自清”;托尔斯泰用小说批判着教会中的信仰得到大家的赞同,是要大家勇敢地与邪恶势力作斗争……
令我最难忘的,还是音乐巨人——贝多芬。音乐课上老师曾介绍过贝多芬,那时的印象仅是他耳聋后仍孜孜不倦的创作。通读《名人传》,贝多芬那坎坷而不幸的命运和在苦难中他自强不息的斗志,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中,令我难以忘怀。
贝多芬,一个满怀激情的音乐家,正当意识到自己的志向所在,越来越感觉到自己身上蕴藏着一种无穷力量的时候,听觉却越来越衰退;而当他在音乐事业的最高点事,耳朵却完全聋了。他还要为了生计而奔波,甚至到了行乞的地步。到了最后的岁月,贝多芬的侄儿却忘记去请医生,一直陌生人的'手为贝多芬阖上了双眼。
“人啊,应当自强不息!”贝多芬曾这样说,尽管他的命运是那么的坎坷,他依然为音乐而顽强奋斗着:他在痛苦中用《欢乐颂》给别人带来了欢乐,他在人们与假、丑、恶斗争到疲惫不堪的时候,用一曲曲交响乐给人以勇气和力量。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人们,不能向命运低头,只要厄运打不垮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是的,我们应该学习贝多芬,做一个拥有自强不息精神的人。
昨天做数学作业,被一道难题困住了。这道题看似简单,却让我无从下手。当浪费了整整两张草稿纸还没有解出它时,烦恼地放下了手中的笔。眼睛突然瞥见窗前的钢琴,贝多芬的事迹在我的脑海中油然而生。面对失聪的痛苦,他没有放弃音乐的梦想,用尽方法让自己感受到钢琴颤抖的声音。在疾病的困难面前,他依然是那么的自强不息,而我呢,仅仅暂时没有想到解题思路就想放弃——面对困难,我实在是太懦弱了!想着想着,我又拿出了手中的笔,一次,两次,三次……无数次的尝试后,我终于解出了那道难题。尽管花了很多时间,但我战胜了困难,更明白了遇到困难要自强不息,这足以让花费的时间变得格外有价值。
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自强不息而不自暴自弃,正是这些巨人所教给我的。是的,自强不息的精神,足以打倒一个个困难。以后的日子里,我要努力做一个拥有自强不息精神的人,相信我也一定能战胜挫折,实现自己的理想。
通向成功的道路,往往都是艰辛而以漫长的。只有信念在这漫长的跋涉中发出璀璨的光芒,支撑起人生的高度。
名人,在我们的耳中,是多么的辉煌呀。但他们,再怎样,在生活中一样是普通人,甚至还不如。
是什么让他们成为名人,支撑着他们走向成功呢?——是坚定的信念!
名人的一生,坎坷而曲折。就好像藏在沙滩中的珍珠,被上天的折磨而隐藏了光彩,等待着他们自己奋身经过风雨的洗礼后发出生命的耀眼的光芒。而能不能经过风雨的考验,就要用他们那不倒的信念筑成生命的高墙。
美丽的鲜花纵要经过无数次风雨的洗礼后,才能开放出那飘香万里的美丽。是什么让它执着开花?是信念为它筑起了躲避风雨的屋檐!
翱翔的雄鹰要搏击长空,固然要经过残酷的训练,才有那英挺身影。是什么,让它坚持了下来?是信念为它托起成功的殿堂!
树木的挺拔与苍劲,也正是经历过风雨,经历过那残忍的枯萎,才终于得到这样雄健的美丽。
名人,如是;我们,亦如是。信念,是个奇妙的东西,他能让所有生物,有自己的'美丽。当然,你用自己的信念,去丈量那人生的高度时,你就会成为生命长河中那最显眼的明珠了!
信念是一个尺度,它的高度,就如同生命的高度。你的信念有多高,人生就有多高。
当你触摸到那巅峰的光芒时,我相信,这个高度,就是信念的高度!
在假期我读了《名人传》这本书,他一开始讲述了贝多芬一生的遭遇。我通过读了贝多芬小时候的磨练时,明白了我们其实就生活在幸福之中,只是没有用心去感受。
从小,他就被父亲关在琴房里,每天要练上六七个小时,每次在窗外看到别的小朋友在院子里快乐地玩耍时,他的心里就有说不出的渴望,他是多么希望自己也是他们其中的一员啊,可是父亲对他非常严厉,每天都用藤条打他,逼着他练琴,有时他对音乐都不感兴趣了,甚至快要厌烦音乐了。而母亲对他来说就像天使一样,他关心着爱孩子知寒问暖,她与父亲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读过了贝多芬的这个惨遭后,我突然感觉到自己原来生活的这么幸福,有父母的照顾,老师的关心,朋友的问候还有陌生人的帮助。在家中,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的手上明珠,无微不至的'照顾,生怕我们有一点的磕碰。然而现在的教育与贝多芬的父亲截然不同。在学校,老师细心的给我们讲解不会的知识,小朋友在一起快快乐乐的玩,每天不会因为做一件事儿被关在房间里几个小时。在回家的时候,陌生人为我开门。
每个人都生活在幸福之中,只是不知道,也不曾感受到。我们需要用心去体会。
同学们:你想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吗?你想成为中国的栋梁之材吗?你想成为一个名人吗?如果想,那就赶紧读书吧!因为少年正是立志时,少年正是读书时。但茫茫书海,鱼龙混杂,读什么书好呢?在这里,我要向同学们推荐一本书,它就是法国进步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曼·罗兰的伟大作品——《名人传》。
罗曼·罗兰在这本书里主要写了三位主人公:一个是音乐家贝多芬,一个是雕塑家米开朗基罗,另外一个是小说家列夫·托尔斯泰。虽然他们所处的地域不同,但是他们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中,为了寻求真理和正义,为了创造表现真、善、美的不朽之作,都献出了毕生的精力。贝多芬用痛苦谱写的与命运抗争的乐曲,米开朗基罗用一生的血泪创作的不朽的作品,列夫·托尔斯泰在小说中描写的千万个生命的渺小与伟大,都给我们留下了享用不尽的精神食粮。
面对人生的劫难和世间的悲痛,他们从来没有一丝的惶恐和颤抖,他们从来不讳言痛苦,而事实上他们的痛苦在常人看来却是难以想象的。
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也是多灾多难的,但他为什么还能成功呢?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却能做到呢?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认为,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有着超过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面对困难,他丝毫无惧。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因此,他以巨人般的毅力创作了《英雄交响曲》、《特莱莎奏鸣曲》、《命运交响曲》、歌剧《费德里奥》……
在日常生活中,每当我们遇到困难时,经常想到的就是请求他人的帮助,而不是直面困难,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而贝多芬,因为脾气古怪,没有人愿意与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对困难,只能单枪匹马,奋力应战。虽然很孤独,他却学会了别人学不到的东西:只要给自己无限的勇气,再可怕的敌人也可以打败。贝多芬与命运抗争,最终成为名人,同样,我们也要努力学习,做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贝多芬在写给弟弟们的信中曾说过:“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钱。”
米开朗基罗从小迷恋绘画,在学校里总是画素描,为此他经常遭受家人的毒打,因为他的父亲认为从事艺术是可耻的。他坚持自己的选择,后来进入雕塑学校。当时的意大利正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和中心,在崇尚希腊古典文化的风气下,他潜心学习模仿古希腊艺术,这对米开朗基罗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米开朗基罗有狂热、骄傲、神经质的气息,易于沉溺在一切盲目的信仰中,受到一切宗教和社会的狂潮鼓动。他说过:“好的画,接近神儿和神结合……它只是神的完美的抄本,神的画笔的阴影,神的音乐,神的旋律……因此,一个画家成为伟大与巧妙的大师还是不够。我想他的生活应当是纯洁的、神圣的,是神明的精神得以统治他的思想……”他将神与画融会在一起,可见他对神的崇敬和对宗教的虔诚。
列夫·托尔斯泰与前两篇所述的人物完全不同。他的家族是非常高贵和古老的家族,地位优越,童年时期的托尔斯泰衣食无忧,既不需要依附任何人,也不必像贝多芬和米开朗基罗那样终日劳碌。他身体健康,婚姻美满,与残疾的贝多芬截然不同。他有很高的文学天赋,他的作品甚至远漂到法国出版,几乎没有经历过艰难的求学历程就获得成功。然而,如果他就这样听任命运的安排,他也只能是一个有名的作家而已。可贵的是,列夫·托尔斯泰看到了贫民的清苦生活和坎坷的'悲惨遭遇,反倒为自己的安逸的生活感到愧疚。
列夫·托尔斯泰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又有东正教的教籍,他因批判教会的教条和迷信被开除了教籍;他甚至对《现代人》杂志的文友屠格涅夫进行批评,他不能谅解这些艺术家生活堕落却大谈仁义道德……托尔斯泰为人类的奋斗使他有了许多烦恼,但他依然敢于挑战权威,甚至不把沙皇放在眼里,他心中的真理是无论谁也无法动摇的,这正是他的伟大之处。但是,人无完人,托尔斯泰也隐藏着落后、局限的思想,他把科学的发展批判得一无是处,把有利于人类进步的研究称之为“无聊之举”,他沉迷于自己的宗教信仰,这使他的举动常常有些偏激。因而,列夫·托尔斯泰有些“井底之蛙”的味道。尽管这样,托尔斯泰所做的一切都是想完善俄国社会,他甚至继承了孔子的思想,想使社会变成人人信奉上帝、重视德育的大同世界。所以列宁这样评价列夫·托尔斯泰,称他的作品“反映了俄国革命的某些本质”,但又说他是有点“傻头傻脑的地主”。
由此,我不禁想起了中国的一句古训: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由此,我也知道了什么叫英雄。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他长期战胜身体与精神的折磨使他们精神伟大。罗曼·罗兰把英雄的首席赋予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列夫·托尔斯泰,正是缘于他对时代的深刻批判和对英雄的独特见解。
同学们,你想成为英雄吗?那就打开《名人传》吧!它会为你开启心灵的窗户,让你呼吸一下英雄的气息。
翻开《名人传》,在首篇的引言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周围的空气多沉重。老大的欧罗巴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质主义镇压着思想,阻挠着政府与个人的行动。社会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而死,人类喘不过气来。打开窗子罢!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
《名人传》
描写了一个音乐家,一个雕塑家,一个小说家,他们在各自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为寻求真理与主义作做出的艰苦努力,为后世留下了享受不尽的精神食粮。
面对痛苦,面对孤独,贝多芬选择了坚持自己的信念。作为一个听不到任何声音的音乐家,他给人一种傲慢的错觉。对于政治上的腐败,以及无情的战乱,他却选择了反抗,为了和平。贝多芬曾经说过:只要是为了获得更美的景物,任何规律都可以破除。
而米开朗琪罗又何尝不是呢?为创造能够表现出真善美的不朽杰作而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因为他相信,只要自己的灵魂能够坚忍果断,不因悲苦而一味深沉,那么就一定会冲破精神上的束缚,奔向他的人生理想
托尔斯泰则用他的笔描写当时社会的阴暗,对神的'信仰使他坚持不懈地用笔向人间播撒爱的种子
在三位伟人所演绎的故事中,我最敬佩的是贝多芬,他在双耳失聪时,还坚持自己的创作;无论家境多么艰苦,他却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梦。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他却从来没有放弃自己追求的梦想。在如此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他完成了自己的著作,如《田园》、《第六交响曲》等。贝多芬的一生可以说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只是为了坚守自己的梦想。
面对人生的劫难与世间的悲苦,三个人从来没有一丝惶恐与颤抖,他们英雄的姿态是那么的桀骜不驯,他们从不讳言痛苦,他们绝不向命运屈服,他们坚信只要自己的灵魂能够坚忍果敢,不因悲苦与劫难而沉沦,那么定能冲破肉身的束缚,奔向人生的崇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