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清明时节,按理来说,我们应该已经在老家准备给已逝的亲人上坟、烧纸,但我们没有这么做,因为上个星期已经回去过了,所以既然已经放假了,我们就应该好好的玩。
我们的目的地是位于浙江东阳的横店影视城——“清明上河图”,据说是按照宋代大画家张择端的传世之作《清明上河图》改建而成的,许多剧组都来这儿取材拍戏,只是可惜,我们并没有看到任何一个剧组在拍戏,讲解员阿姨说,剧组一般都在早上拍戏,而我们则是在中午才来的,前几天《奔跑吧,兄弟》刚来过这里,拍了几组戏。
我们静静地欣赏着周遭的.景象,虽然从电视屏幕中看,这些地方宏伟锦绣,但以正常的视角来看,却发现这里并没有那么大,甚至还会有些渺小。进入了一个建筑,才发现原来是和另一个建筑是相通的。走进去,看到的景象却让人有了些许失望,除了建筑以为,什么都没有,并不像电视银屏上看到的那般繁华,反而因为空荡荡的看上去有着几分空洞与荒芜,土地里长得并不是什么牡丹芍药,而是几株绿意正浓的小苗,给灰白的建筑增添了几分生机。
树上几只逗趣的小鸟正在叽叽喳喳的唱着一曲曲清脆动听的春日之歌,让人在这烦躁的炎炎太阳中得到放松,感到悠闲。
这一次来“清明上河图”玩的并不是很好,但我也从中收获了不少。
清明,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它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每到清明,日子也总是充满凝重和悲凉的调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就像这首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清明》诗句一样流传已久,由此可见早在唐代就有清明时节了。其实清明最早始于春秋时代,这一天禁止明火,只能吃冷食,并有扫墓,踏青,放风筝等习俗。
说到清明也很容易使人们想到那些为祖国不怕牺牲的烈士们,于是这一天来为烈士扫墓的人特别多,让往日肃静的烈士陵园充满了悲伤的气息,来献花圈的人群中,有大人也有孩子,他们虽然年龄不同,但是他们都是来祭拜英雄的,每当这时,人们面对高耸的墓碑就仿佛看到那炮火纷飞的年代,想起那无数的英雄……其中就有炸碉堡的董存瑞。正是他们这些烈士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换来了战争的胜利,赢取了今天的和平!
扫墓是对故人的怀念,献上花圈,心中一阵悲伤,以至于泪流满面,因此清明时节也带着一些的忧伤之情。
我们在说说清明的踏青吧!阳春四月,正是好春光,来到郊外看着绿草片片鲜花朵朵,到处都是一片生机,再放起那希望的风筝,快乐充满了空气,一幅欢乐的景象”印“在面前,今年的'踏青,我去了”绿博园“,那里草还刚露出头来,桃花,迎春花,还有好多不知名的花都开了,草是嫩绿的,花是万色的,初春的风吹拂着脸,暖暖的,人们走在其中顿觉心旷神怡,这真是早春的一幅美景呀!
清明如画的节日,清明如诗的节日,清明悲伤的节日,清明欢乐的节日……
清明节的前一天,父亲到学校接我回老家做清明,我们一家人高高兴兴的开车回老家。
清早我们到姑奶家,她家是小卖部,我们在她家买了清明用的纸钱人民币仿佛像真的一样。串钱是圆圆的如同一个个小卡片。我们还买了很多鞭炮,买好了东西我们就去吃午饭。
吃过午饭我们回到了村子父亲把纸钱一张一张的讯开,奶奶和姑奶用箩筐把串钱全抖开,装在了竹篮子里,我跑过去看了一眼可真多啊!
我们穿上靴子小心翼翼地走在田埂上,乡下那田埂可小了,走在上面一摇一晃的好像一只鸭子在跳舞。我们终于走到了坟墓前。
父亲拿了彩带一样的东西出来,挂在坟墓上,父亲把各种各样的`纸钱堆在一起好像一座小山系的。弟弟把火点燃了,那烟冉冉上升。我们看着一张张纸钱快要烧完了。我们就嗑了三个响头,姑奶说:“这时只要在心里许愿,就一定会实现。”我在心里默默许愿要好好读书,越来越聪明。然后父亲把鞭炮挂在树枝上,点燃了、霹雳劈啪,烟花五彩缤纷的在空中散开仿佛仙女一样在空中飞舞。我们又来到了另外一座山上,来的坟墓前,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父亲叫我快拿彩带一样的东西,挂在上面。父亲把那一堆堆纸钱点燃了,我们急忙做完了。还是照样嗑了三个响头,我还是在心里默默许愿,这次我想让自己越来越漂亮。然后看着弟弟也在默默的念叨,大概也是在想让自己学习有进步吧!
父亲走过来说:“清明节是我们后辈纪念祖先,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传统的节日。”
这一天下来我忙的既开心又累。在一串串的鞭炮声中我们做完了清明。
今天是四月五号,一年一度的清明。咱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给已故的亲人扫墓。
出门后,咱们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心里很舒服,我看见路上扫墓的人络绎不绝,便想起杜牧的一句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一路上,映入眼帘的全都是春天的气息。小草破土而出,探伸出它那尖尖的小脑袋,春姑娘给了它们一套碧绿的`衣裳,让它们更美了。田间的麦苗也被春姑娘给叫醒了,伸了个懒腰,舒展了它嫩嫩的“小手”。油菜花也抢着看这美丽的景色,都入迷了。高高的钻天杨灰白的身躯也泛出淡绿,从枝头吐出密密麻麻的小芽,它们在春风中手拉着手。显得十分快乐、开心。天上的小鸟唱着春天的赞歌,跳起了春天特有的舞蹈,把春天的信息送到千家万户去了。
奶奶家的院子里朝气蓬勃,春意隆隆,窗台上迎春花黄得亮丽、黄得耀眼。满屋子都充满了春的喜悦、春的气氛。
小河里的冰雪都融化了,小河又欢快的流淌起来,河水里机灵、活泼的小鱼在一起追逐、打闹、嬉戏、玩耍,游来游去,上下翻腾……
来到老太爷的坟前,咱们站在坟墓前,默默地祈祷着,过了一会,咱们又栽了一些花,烧了一叠子纸,磕了几个头,并说“老祖宗,安息吧!咱们一定会好好学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祈祷完后,咱们便依依离去,呀!我一定会加油,把社会主义祖国建设地更加繁荣富强。
清明节我们学校放假三天,不用上课,真爽!但最爽的还是节日第一天,因为我们家做清明。
一大早,厨房里的果馅香气,就飘满了我家每一个房间。今年做清明还是全家动手,爷爷和爸爸管揉粉、压皮;奶奶和妈妈配馅做;我呀,官最大,当评委,责任也大,还要负责烧火蒸呢!
我家的清明可漂亮了。爷爷把热腾腾的糯米粉千揉万揉,变成一个个小球;爸爸用铁板一压;扁平的粉皮到了奶奶和妈妈手中,加入馅料。没等我看清,熟练的手指捏几下,一只只弯月亮形的清明,已经整齐地摆在蒸笼里。它们你挨着我,我靠着你,个个都像双胞胎,太有趣了!这是菜馅的。奶奶和妈妈还能把粉球用手指转成一个孔,放入芝麻馅,收好口,放入一个模具中,轻轻一压,哇,一个个月饼形的清明就在你面前了,上面还有好看的花纹呢!这又是甜馅的。
我家的清明果不但好看更好吃。菜馅的'馅料可丰富了,有香干丝、肉丁、笋丝、香菇末、咸菜丝、大蒜丝,咸香入味。让你吃了就不肯停。甜馅有芝麻馅的,还有豆沙馅的,里面拌着白砂糖。蒸熟了,糖就化成了水,咬一口,香香甜甜淌进嘴里。于是一整天你的嘴角都是甜的了。
哎呀!只顾吃了,忘记了自己是评委,还没有评出今天谁表现好呢!一看,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也正吃得香,看来他们也忘了。真的要我评呀,今天的清明算第一!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正如唐代大诗人杜牧的名诗一样,每年的清明都是伴着蒙蒙细雨而至,它给人的感觉总是忧愁的。
这不,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伴着蒙蒙细雨到来了。这天早上,又是浓郁的天,徘徊了一会了,感到分外忧愁,仍是不适宜!被爸爸拉去吃了早饭,拿起香纸,扛起锄头扫墓去了。
踏着路上的荆棘,顺着泥泞的小路,咱们来到了老爷爷、老奶奶的坟前。爸爸把坟四周的杂草除掉之后,我在上面贴黄纸,插上香就离去了。
众多亲人的坟前都去过了,咱们又冒着小雨,准备去爷爷奶奶的坟前。一路上,花呀,草呀,我无心欣赏;鸟叫声,虫鸣声,我无心聆听,只顾着早些来到坟前。一会儿,咱们到了。望着孤零零的坟墓,我不禁满腹忧愁。待爸爸锄完草,贴完纸后,咱们又拿出纸钱跪在坟前,将它们全部撒在坟上。
雨越下越大,花草被打得东倒西歪,周围一片死气沉沉。此情此景,使我一股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想想他们生前对我的关爱,带给我的欢乐,想到他们临终前的遗嘱,我不禁一阵惆怅,顿时泪流满面。此时,爸爸也流泪了。雨势并不减退,咱们已经哭成了一个泪人,好久才站起来。
这时,我看见了远处火红的杜鹃花。听妈妈说,杜鹃花又称清明花,它之所以在清明时节开放,是因为它是纪念和安抚亡灵的.最佳物品。于是,我跑了过去,摘了几束插在爷爷奶奶的坟前,希望他们都能得到安抚……
年年都有清明,年年都有不同的忧愁。这忧愁,不是任何人都能感受到的。我向往在这雨中的忧愁,所以我向往清明节的光临!
今日是周五,又赶上明天的清明节,我和妈妈都要放三天假,下午放学以后,妈妈接上我说:”准备放松一下。“放松的最好方法,我们选择的是散步回家——这需要1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才能到家,但我们都愿意!我们走在人行道上,说(聊)起了”清明节“的话题。
我先给妈妈背诵一首诗:”《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妈妈告诉我,这首诗是中国诗歌历史上变体最多的一首诗歌……比如之前有的人这样读:其一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其二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过去的人原来都不用标点符号。我们两个又不断变换读法,笑的路上的人好像都听见了。
”你明白为什么叫清明节吗?清明节为什么要放假呢?“妈妈问我。
这个难不倒我,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老师就告诉我们了——”清明节,又被称为扫坟节,让人祭祀祖先,还有英雄。让我们记住先辈们的事迹,去怀念,去学习!“
妈妈还告诉我:”每年的4月5日前后是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大约始于周代)。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的农谚。
妈妈说今年的清明节,天气预报说,我们这不下雨。那我们再重新写一首诗歌吧!
《清明节》张誉月和妈妈
清明时节闹纷纷,路上行人欲送魂。借问先魂何处有?我们铭志慰英魂。
说着笑着,我们已经回到了家……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已经悄悄地来到,清明,一个令人怀念的日子。这个时节,万物祥和而生动。漫山遍野的花,红的、粉的、白的、紫的花开得十分鲜艳,仿佛要把积了一冬的能量都释放出来,就好像这些花儿也懂得思念。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也是我们家每年团聚和扫墓的日子。无论有多么繁忙,我的家人都纷纷从四面八方赶回来扫墓。清明年年有,年年尽不同。人们的观念在更新,生活的品质在提升,唯一不变的是缅怀先人之情。清明祭祀的可喜变化,亦让人欣慰。
要是在以前,家人只能够徒步祭祀,特别辛苦。在祭祀的时候人们总是用一把火就把墓地旁边的野草烧尽,因此常出现“野火烧不尽”之滚滚浓烟景象,还会引起火灾事故,另外,有些人为了不走冤枉路,还会在街头路边烧纸,弄得到处都是灰烬。可如今,农村人都骑上了摩托车,甚至开小车的也不在少数,大家祭祀出行方式越来越轻松。
而今,文明祭祀之风兴起,人们过清明节不再是单一扫墓的`方式,尽管在农村还没有兴起城市里提倡的网上拜祭先人,但已经少了放鞭炮,少了焚香味,多了鲜花,多了现代气息,部分农村人已然在用实际行动来诠释文明祭祀新风。人们在祭祀的时候都懂得防火了,走的时候更会仔细清理火种。
清明节渊源于扫墓祭祖的习俗,祖先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享有神圣而崇高的地位。清明节祭祖,其中蕴涵着我们民族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识,这就是我家乡的清明节,怀祭逝去却永存的情意。
清明节到了,家家户户都要做杨柳蛋饼,去扫墓,我们也不例外。
清明节,家家户户都要吃杨柳蛋饼。清明节前一天,妈妈就从外面带回了几根杨柳枝。妈妈告诉我:“这是留着清明节做杨柳蛋饼用的。”听外婆说:“吃杨柳蛋饼眼睛会更明亮。”我也想眼睛更明亮。清明节早晨,外婆就在灶上煎蛋饼,外婆先用水加上面粉和了一盆面,然后再打了一个鸡蛋就好了。开始煎了,外婆先倒了一些油,再用勺子舀了一勺子面,轻轻的一搅,锅里便铺了薄薄的面,外婆稍稍弄平,一个圆圆的.饼就出现了。外婆再倒上一点点油,打了一个鸡蛋,加上盐,葱和杨柳叶,不一会儿,一个杨柳蛋饼就完成了。我吃着杨柳蛋饼,闻着杨柳叶的清香,好像眼睛真的变明亮了。吃玩之后,我们便奔向老家。
来到老家,只见奶奶正在把刚刚煮好的饭菜盛到碗盆里,奶奶先用特别小的小碗盛了七八碗饭,然后又用盘子盛了鱼、肉……最后,奶奶把所有的饭菜放在篮子里,准备带去扫墓。陪爷爷奶奶一起去扫墓的还有我,妈妈和姑奶奶。祖先的墓地在一片油菜地里,来到祖先的墓前,奶奶把从家里带来的凳子放好,然后把饭菜放在凳子上,开始跪拜,轮到我了,我先跪下来,磕了三个头,站起来又拜了几下,奶奶对我说:“你要多拜,祖先会在天上保佑你考好成绩。”妈妈对我说:“跪拜不但是为了尊重祖先,还是为了让祖先知道,我们生活的很好,很幸福,这样祖先就能含笑九泉,不留下遗憾了。”
清明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清明节是一个严肃的节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我,静静得仰望着那块庄严而肃重的烈士碑.它的屹立,如竹笋拔地而起.幽幽的树林,沙沙的落叶,每到这时,似乎又平添一分伤感.
我,轻轻地抚摸着那恒古不变的冰冷.粗糙的构造,棱棱角角的手感.地下湿润的青苔,犹带几颗晶莹剔透的露珠,如歌如泣.
我,缓缓地浏览着那一排排镌刻的文字.深凹着的符号,一个个充满灵性的小精灵,飞翔着,诉说着那个千百年的故事.
我,倾听着...
幻想那个相对古老的年代,是这些有着年轻生命,滚烫热血的人民战士们啊,在这片经历过血风腥雨的荒凉土地上,用希望的种子填充了一个个的弹孔,用春的盎然生机驱赶走了硝烟的`弥漫,家乡儿女终于可以回到那个没有硝烟,没有战争,无拘无束的时候,可以放心过着安居乐业的太平生活,走自己祖国富强的路,不用担惊受怕,不用藏来躲去.
他们传播的不仅仅是技术,还是生活的幸福,快乐.
当他们准备离开时,却怎么都没有想到,从此,他们再也离不开这块土地,战争没有带去他们的生命,但却让这些可亲可敬的叔叔们,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才因而永远得沉睡在了异国他乡,正当风华正茂之时,却如秋日小树枝疏叶落,飘零的是青春,换来的却是无数年轻生命筑成的中国号乘架着怒吼的黄河,向前冲去!
总是清明,缭绕着那个永恒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