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头春现象就是农历年初一个立春、年尾一个立春的情况。民间俗称两头春。民间有种说法,两头春吉利。天文专家表示,农历两头春是正常历法演变所致,与凶吉祸福无关。因此,公众千万不要被‘两头春宜婚宜育‘无春不吉利等迷信说法所误导。
1马年两头春
马年"一年两头春"专家:正常历法演变无关吉凶
由于2014年春节相对较早,而2015年春节又相对较晚,所以即将到来的农历甲午马年将会出现我国传统历法中的一年两头春现象。
天文专家表示,农历马年一年两头春是正常历法演变所致,与凶吉祸福无关。
按照传统的排序方法,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的具体时间一般都在阳历年2月4日前后,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15度。那么,即将到来的甲午马年为何会有两个立春日呢?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史志成解释说,2014年1月31日开始进入农历甲午马年,而直到2015年的2月19日才会迎来下一个农历新年,所以农历甲午马年就包含了两个立春日,即马年的正月初五立春(2014年2月4日)和同年腊月十六(2015年2月4日)再次立春,这种现象被称为一年两头春,2012农历壬辰龙年也是如此。
2牛年两头春
2009年1月26日就已进入农历己丑年(俗称牛年),
而直到2010年的2月14日才会迎来下一个农历新年,所以2009年的农历己丑年就包含了两个立春日,即己丑年的正月初十立春(2009年2月4日)和同年腊月二十一再次立春(2010年2月4日)。这种现象被称为一年两头春。相对于一年两头春,还有无春年,即在农历的一年中没有立春之日。
两头春两头春2009年,农历牛年出现了中国传统历法中的一年两头春现象。社会上有传言说,农历牛年两头春,是六十年一次的孤鸾年,春代表桃花,两次立春也就是二度春或是第二春的意思,也就是意味着婚姻不安定,恋爱中的男女容易分手,夫妻间离婚的会很多。对此,天文专家辟谣说,此传言纯属无稽之谈,荒唐可笑。两头春系正常历法演变,与婚姻稳不稳定无关,公众没有必要相信。
4两头春原因
为何会出现两头春和无春现象呢?王思潮解释,中国几千年来所采取的传统农历是阴阳合历,既考虑到与太阳直接相关的阳历回归年,又考虑到与月亮位相变化的阴历朔望月。一个朔望月大约是29.5天,农历一般以12个朔望月为一年,共354天或355天,比阳历回归年少11天左右。
为了让农历年和阳历年的时间相协调,古人便安排了十九年七闰,即每隔两三年就会在农历年中安排一个闰月。这样有了闰月的农历年就会有384天左右。而作为24节气之一,立春则是以阳历回归年进行划分的,其日期固定在阳历的2月4日左右。因而,当农历年中有了闰月时,就很可能出现两头春的现象了,而随后的一个农历年则很可能是无春年。
其实‘两头春或‘无春都是由中国农历和阳历两套历法并行的制度造成的,由于中国的节气是按照阳历排列的,每月两个节气,日期是相对固定的,而这些节气在农历中日期却又不断变动,从而造成了‘两头春或‘无春现象。‘两头春也好,‘无春也好,都只是正常的历法演变,与吉凶无关。‘一年两头春现象每隔数年便会出现,上一次出现在2009年,而下次则要等到2014年。
5孤鸾年传说
所谓孤鸾年民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只要遇到农历年中有两次立春,表示第二春、二度春,意思则指婚姻不稳之意,这样的年份不宜婚嫁。
另外一种说法是,只要遇到有闰月的年度,也就是所谓的孤鸾年则不准结婚,全年禁止婚嫁,否则可能夫妻不合或家庭不稳。
天文专家表示,农历马年一年两头春是正常历法演变所致,与凶吉祸福无关。
6两头春的计算
中国的历法,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以月亮亏盈周期为一月.阳是太阳,阴是太阴即月亮,所以中国传统的农历实际上是阴阳合历.地球绕太阳一周360度,平均24等分为24节气,以立春节开始,以大寒气结束,节和气交替周而复始。所以节气的定义是以地球的运行为准的,每年的立春都是公历的2月4或5日固定的。
地球绕太阳一周用时8766小时13分48秒,为1年;月亮绕地球一周(即一个盈亏周期)为708小时44分2.8秒,为1月。公历和农历的区别就在月上:公历的一个月就是大致地将一年平均12等分;而农历的一个月按一个月亮的盈亏周期来表示。所以公历每4年置一闰(多1天)来补实际太阳数;农历则规定有节无气的那个农历月为闰月。有农历闰月的年是13个农历月,13个节12个气,这一年将有两个立春节。
7两头春与无春年
2009年春节相对较早,而2010年春节又相对较晚。记得一篇《鸡宝宝与寡妇年》的文章,指出这种文化心态和民俗,然而,批评归批评,指出归指出,寡妇年过去了,两头春又来了;紧接着无春年又跟上,年底鸡宝宝扎堆出生;年初一开始,属狗的人又成企业招聘中的至宝。两头春与无春年的说法,尽管是历法演变中的正常现象,但是,之所以会对人们的生活习惯产生影响,说到底是人们对传统历法太不了解所致。往深一层探究,其实正是因为不了解,所以才产生敬畏甚至惧怕,而这,与其说是民俗文化的伟大之处,不如说也是悲哀之处。所以,公众需要对传统民俗文化产生新的认识。
至于如何才能尽快走出传统历法的阴影,改变对传统民俗文化的看法跟每个人的科学修养有关,也只有等到每个人的科学修养得到提升,糟粕文化心态才会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化为乌有。所以,希望我们的社会能进一步重视科学知识和科学意识的普及,人们不要再去纠缠所谓的两头春与无春年,以及鸡宝宝与寡妇年之类的事情。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最后一个节气是大寒节气,一共是24个节气。节气的由来是将太阳运行的轨迹平均分成了24份,并且根据每一个节气都表示着气候、物候和时候,节气名字的由来反映了季节、物候和气候的变化,比如立春节气不仅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位,也代表着春季的开始,万物的复苏。虽然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运行的轨迹以及古人根据二十四节气对农事作业总结出来的,但是和我们现在所说的公历的计算方法一致,所以节气所对应的公历时间几乎吻合,比如立春节气永远是在公历2月份的3日-5日之间。
说完节气再来看农历年,农历是我国的传统历法,是根据月相变化的周期,并加上二十四节气成分总结出来的,属于阴阳合历。农历年又分为平年和闰年,闰年是13个月,平年则是12个月,有闰月的年份就是闰年,每三个平年就会有一个闰年。这是因为平年的天数是354天,平年则是384天。正是因为有闰年的出现,才会有一年之中有双春的情况发生。
立春在我们这边也叫打春,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个节气,立春的节气到来预示着天气慢慢的变暖,春天也就开始了。
根据老黄历查阅到,2020年立春是在2月4号,也就是农历的正月十一,来的时间算是比较早的,元宵还没过就已经打春了。而下一个立春是在阴历,2020年的腊月二十二,虽然临近年关,但是还是在2020年呢。
所以2020年就有了两个立春,民间称之为双春年,也叫两头春。
围绕着立春节气,不同的年份也有不同的说法,有单春年、双春年、无春年,分别代表着这一年中有一个立春、两个立春、没有立春。
由于大部分的年份都是单春年,所以单春年一般大家很少提及,而到了双春大家就比较重视了。
双是大数,逢双见喜,新人婚姻嫁娶喜欢成双成对,为了以后能过上好日子,幸福美满,老一辈都会请人算好适合结婚的好日子,一般都会挑有立春的年景选择成婚,寓意好运,美满。
有些地方的风俗认为双春年结婚,新人能够和谐美满,多子多福。但有些地方有很相反,认为一年有两个立春,结婚则不是很好,主要春有二度春的含义,认为这样的年景结婚则会离婚,婚姻不美满。
双春年在民间的一些说法,不过是一些美好的寓意,例如一年难逢两头春,百年难逢岁交春,三闰两不闰,一年打两春,一年打两春,豆子贵如金等诸多俗语。
一年有两个立春主要是历法的不同而出现的情况,我们有两种历法,阳历和农历,在农村主要的婚姻嫁娶,红白喜事,生日都会选择阴历作为好日子。
所以关于双春年这些说法也并没有什么科学根据,只不过是老辈人对美好生活的意愿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