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有一个杂货店,卖不卖东西倒在其次,却可以解答你内心最焦灼的疑虑,你会问些什么呢?
这就是《解忧杂货店》的基本设定:僻静的街道旁有一家杂货店,只要写下烦恼投进店前卷帘门的投信口,第二天就会在店后的牛奶箱里得到回答。
为那些认认真真提问的人们答疑解惑的,并不是什么心理专家,而是一个认认真真的老爷爷,和——三个小偷……
努力训练参加奥运选拔,还是悉心照料身患绝症的`男友?继承家里的鱼店,还是追逐自己的音乐梦想?是否生下跟有妇之夫的私生子?跟着爸妈一起躲债,还是设法阻止他们?是继续做一份毫无希望的工作,还是专心去做陪酒女?
……
普通人天天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烦恼,多数情况下其实自己已经有了答案,但就是下定不了决心。
这时候,就需要浪矢杂货店。“推理”、“悬疑”是东野圭吾作品的标签,但是在这表象之下,是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与细致把握。这样的功力,用在罪案小说中,揭示的往往是人性的恶。但于《解忧杂货店》,我们看到的,却是淡淡、却无处不在的温情。
东野圭吾本以写侦探、罪案小说闻名,如此看来,这本脱离了罪案题材的温情故事,其实是一本很“不东野圭吾”的小说。但是东野写的罪案,往往纠缠着深刻的人性剖析,对于人与人情感的把握令人印象深刻。所以这本书专门来描述人与人之间的羁绊和情感,也并不令人意外。
更何况,看似独立、破碎的故事之间,实则连结绵密,环环相扣,预埋的线索和伏笔看似闲笔,却往往在不经意间,揭示出震撼人心的戏剧性效果,这种阅读体验,正是典型的东野圭吾。
推理、悬疑、解密,这给读者提出了智力上的挑战,却也正是东野作品的吸引力所在。
而在令人欲罢不能的烧脑过程中,细细品味那一个个温情故事,不也正是我们思考自己人生的一个机会吗?
提起《解忧杂货店》,有人也许会感到很陌生,看过的人往往会觉得有感而发。
与其说解忧的杂货店是神奇的,不如说,替人解忧的主人公——浪矢爷爷和三位迷茫的青年,他们的精神是“神奇”的,他们给人们递了一块小面包,这块面包虽小,却有解除人们困扰的神奇魔力。
浪矢爷爷说过:“如果把向我咨询的人比喻作迷途的羊羔,那么他们通常手中都拿着地图,却没去看。”其实每个咨询的人,心中一定都有自己的答案,他们的询问,只是为了确定自己的答案是对的。就好像书中的浩介,他明明手握着自己的地图,却还是忍不住咨询,然后意料之中地和自己的答案不一样,但他,还是坚持了自己的那份答案,离开了父母。自己的心声往往是最响亮的,尽管自己很清楚这种选择可能是错误的,身边的人也都在劝告,却还是没办法违背自己的心声。
可能有人会提出疑问:这样一昧地帮助,会不会是让询问者“不劳而获”?其实不然。就好像书中的郝蕾,她听取了三位青年的建议,告别“舞女”、学习、存钱、投资、买房、创业,这一切都是她自己努力得来的。浪矢爷爷说过:“如果自己不想积极认真地生活,不管得到什么样的回答都没有用。”虽然这些方法是“未来”三位青年给予的,但,不泼洒汗水又怎能收获呢?一切机会都是她自己争取来的,一切成功也都是她努力拼搏得来的,三位青年,仅仅只是为她铺一条路罢了,她必须独自走完这条漫漫长路,而这条路的曲折艰难也只有她一个人知道。
人生是一张白纸,不管怎么去诠释都会有一个很好的未来。不论是咨询的人,还是浪矢爷爷和三位青年,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相信自己,积极生活。虽然他们生活年代不同,命运也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热爱生活,向往未来的心。做一个善良的人吧!努力坚持自己的梦想并且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人。你会发现,人生的路其实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走,那些曾经认为颓废不堪的风景反而是那样的美不胜收。
在前往上海的卧铺车厢里,上海前往桐乡的高铁上,桐乡前往乌镇的公交上,我几乎利用了所有可以拿来阅读的时间,在两天内看完了这本书。
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真是微妙,让我想起蝴蝶效应。一个小小的选择,影响了一生的脉络。毫不相干的杂货店和孤儿院,因为两个恋人而建立起千丝万缕的联系。相爱未必能够相守,但却成就了两个人,两个善良的人用一生未能相守的时间来影响和帮助了许多人,谁又能说毫无意义。始终坚信善良是人的本性,当帮助他人得到回应的时候,我们内心的善念更会被激发,想要努力去做一个更好的人。
窗外晃过大片大片的水稻田,整齐划一,格外美丽,小洋房伫立在水塘边、稻田间,房子和稻田的间隙种满了郁郁葱葱的树木,宁静的.田园风光让人感到内心的宁静。
读完《解忧杂货店》,内心里多了几分安然淡定,我们一生不管追求什么,不管取得多大成就,只要不放弃内心的善念,不忘记去帮助他人,就是值得被纪念的一生,都是无悔的一生。而对于生命中遇到的人,自有他们的去和来,都是缘分,又何必太过于执着强求。
愿读书同样带给你宁静。
浪矢雄治经营的解忧杂货店,晚上将烦恼投进卷帘门的投递口,第二天回信就会出现在店后牛奶箱里,这个规则从未改变过。因为男友患绝症时日不多,在爱情与梦想(参加奥运会)之间徘徊的击剑选手月兔;为了音乐梦想放弃继承鱼店的音乐人;家庭巨变不得已要与父母趁夜潜逃的保罗?列侬,却在半途割裂亲情自己逃脱;爱上有妇之夫并纠结要不要把孩子生下来的绿河;以及为了报答养父母去做陪酒女,却在事业上迷茫的小狗;与其说是在向浪矢爷爷咨询烦恼,倒不如说是通过浪矢爷爷确定自己内心的想法。
咨询的人心里已经有了答案,来咨询只是想确认自己的决定是对的。
我的回答之所以发挥了作用,原因不是别的,是因为他们自己很努力。如果自己不想积极认真地生活,不管得到什么样的回答都没用。”
最后三个无意闯进杂货店并明白一切经过的小偷,为了试验而投递的一张白纸,却因为时空关系得到浪矢爷爷认真、最后的咨询回答。
如果把来找我咨询的人比喻成迷途的羔羊,通常他们手上都有地图,却没有去看,或是不知道自己目前的位置。但我相信你不属于这两种情况。你的地图是一张白纸,所以即使想决定目的`地,也不知道路在哪里。
正因为是一张白纸,才可以随心所欲地描绘地图。一切全在你自己。对你来说,一切都是自由的,在你面前是无限的可能。
正因为这认真的回答,三个小偷得到救赎,因为是一张白纸,可以重新规划自己的地图,一切都是自由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一位温暖的老爷爷。
一间老旧的杂货店。
一个有关理解、有关选择、有关信任、有关尊重、有关感恩的故事。看完这本书,你会有想把它推荐给所有你重要的人看的冲动。
作者东野圭吾的作品一贯以悬疑和推理著称,这部《解忧杂货店》可以说是“最不像”东野圭吾的风格,此书出场人物众多,时空错乱,犹如拼图一样,稍不注意就容易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其实这也正是这本书的奇妙之处,人物之间看似毫无关联实则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羁绊和千丝万缕的联系,环节丝丝入扣,看似平淡的文字背后蕴含着巨大的深情。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许都曾经担任过咨询者或解忧者的角色,书中可以向陌生人诉说烦恼的感觉真好,仿佛只是有对象可以诉说就得到了安慰,也许有时候在提出疑惑的.那一刻,自己就已经拥有了答案,但是仍然需要一些善意的鼓励。浪矢爷爷真诚的对待每一封信,认真倾听和尽力回应着来信者,也让收到回信之人不再看轻自己,并慎重的面对自己的人生,从而得到救赎。在这其中,最重要的是,义无反顾地去努力奋斗,也许真的是需要等到很久以后,才可以明白,做出的每一个选择只要努力过,都会是正确的选择。也许老天爷也在冥冥之中眷顾着每一个努力的人。
看过东野圭吾的其他作品以后,就会明白,作者在洞悉了世情与人心之余,仍然愿意回报世界以温暖和善意。书中这句“有时伤害,有时相助,人们总在不经意的时候与他人的人生紧密相连”,这是对《解忧杂货店》最贴切的注解。而心怀善意则是解忧的不二法门。
故事里看着毫不相干的每个人之间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浪矢爷爷接到的第一个真正烦恼咨询的孩子,后来辗转流落到丸光园,他当年送给晴美一只木雕小狗;
让浪矢爷爷决定留下遗嘱三十三年后复活的绿河的女儿,在母亲死了以后,也生活在丸光园,后来做了同出身丸光园女歌手的经纪人;
第二个像小偷咨询的音乐人又救了女歌手的弟弟,自己死在丸光园;
和三个小偷第一个通信的击剑女运动员静子,是晴美邻居和最好的朋友,晴美是听了她的话才去杂货铺咨询;
这三个小偷从小在孤儿院长大,是误以为晴美要收购孤儿院意图不良去她家盗窃,才跑到杂货铺避难,顺便指点了听了静子的话前来咨询的.晴美怎么发家致富,后来晴美为了保住孤儿院想要买下他,三个小偷居然还和浪矢爷爷通了信!
都是因为丸光园创始人和杂货铺老爷爷,在年轻的时候试图一起私奔未遂!后来皆月在浪矢爷爷家乡建了这家孤儿院,她说她会在天上守护孩子们,所以,是她冥冥中让浪矢爷爷把所有的孩子都指点到丸光园去了的?
《解忧杂货店》这本书给我了很深的感触,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几次合上书本陷入了思考,期间我也回想到了自己经历,也不断的询问自己,如果是我,又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在《回答在牛奶箱里》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追逐奥运梦想的月兔,在紧张备战奥运的时候,男友得了只剩下半年左右时间的绝症,月兔在选择外出强化集训和放弃比赛照顾男友的问题上陷入了迷茫,穿越时空的小偷三人组知道她要参加的是1980年在莫斯科举办那届的奥运会时,给她了很明确的答复:“不过是项运动而已。”“奥运会不过就是个大型的运动会。”“迷茫是没用的,不如马上去找他”。因为他们知道日本抵制了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为奥运做再多的努力也没有结果的,不如把时间花在陪自己就有半年时间的男友,但月兔回的几封信表述了自己以及他的男友希望她参加奥运会的意愿。由此我们看到月兔的内心也是想参加奥运的,但她之所以犹豫和纠结源自对参加奥运会选拔的不自信,又怕选不上,所以,月兔想以照顾病重男友为由,为说服自己放弃真正想要的东西找到合理性。小偷三人组的回信歪打正着的让月兔最终选择的是去集训。事情的结局虽然是与奥运无缘,但是她觉得“虽然没能参加奥运会,但我得到了比金牌更有价值的东西,如果没有和您通信,我会失去最重要的东西,并为此悔恨终生”。
她所说的比金牌更有价值的东西不就是梦想吗,如果她放弃了一直期盼的奥运梦想时,无论现在是出于什么借口或理由,将来总是会留有遗憾的,其实,月兔的事例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是非常常见的。有时即便心中有真正想做的事,也会因害怕失败而找各种借口逃避。最好的借口就是因为外界种种因素不得不放弃,似乎只要不是自己的原因,心头的重担就能减轻一些,你是否也选择过这样“安慰”自己呢?
故事进入第二篇《深夜的口琴声》,克朗是一位音乐道路上的追梦者,他为了走上音乐之路,背着家人放弃了学业,为参加比赛而日日苦练,希望能够被音乐界人注意到,但最终得到音乐评论人的评价却是这样的:唱得好,但没有特色,还是别抱成为职业音乐人的希望为好。
面对专业人士、酒吧老板、自己的叔叔等人的质疑,克朗陷入了迷茫,是继续在音乐道路上前行,还是继承鱼店,接替日渐老去的父母?
在起初克朗的音乐梦想是十分坚定的,我想他写信给浪矢杂货店的目的是为了得到一些肯定和支持,但回信却毫无情面地让他把吉他丢一边,去面对现实。克朗几看完乎是暴怒的,他不甘心,就如他在回信中所写:任何事情,不挑战一下是不知道结果的。但在众人异样的目光下,看着自己日益年迈的父母,他的内心出现了妥协,就和父亲谈,愿意去继承鱼店,庆幸的是,父亲是了解他的,更确切的说是理解,父亲看出这不是他内心的选择,迟早他也会为此后悔和抱怨的,这是他在现实打压下因懦弱想逃避的情形下做出的选择,所以父亲还是毅然地支持他的'音乐梦想:无论如何都要再去尝试一下,不要连打个败仗都没有做到,就算最后打了败仗也无所谓,至少留下了自己的足迹。故事的结局虽然让人叹息,但克郎也留下了比生命更长久的影响人心的作品《重生》。
当理想与现实总是冲突,且众人都持质疑的态度下,我们是否还能坚定自己的初心,一直走下去呢?
月兔在几次接到让她放弃奥运的答复后,却回信屡屡表述要参加奥运的意愿,克朗在面对似乎毫无情面的否定后,依然坚定的不轻言放弃,或许他们的咨询只是想证明一下自己的想法而已,很多时候,咨询的人心里已经有了答案,本来只是想确认自己的决定是对的。所那些读过回信后会再次写信过来的人,大概就是因为回答的内容和他的想法不一样吧。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在理想的道路上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你只有选择了,并且按照自己的决定走下去,你才能知道未来的答案是什么,而不是一直在路口纠结!
听过讲书之后才来读的,文字平实简单,也是因为听了讲书知道情节,阅读时乐趣就少了很多,就像刚翻来一本侦探小说却已知道凶手是谁的感觉,整个阅读的过程变成了验证,查看作者的伏笔是如何一一对应,因果循环。
几个小故事,都立意让我们真正看清自己的内心,保持善良,再去坚持自己的选择。女运动员静子的故事教会我们坚定梦想不留遗憾,鱼店音乐人克朗的故事教我们坚持和勇敢,久浩介的故事让我们体会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川边绿的故事让我们领悟母爱的伟大,所谓的事实可能和真相大相径庭,三个小偷和晴子的故事让人相信帮助他人的温暖和善良的'力量。整个故事的核心人物浪矢雄治就是善良宽容爱的化身,将所有故事串联起来,相信善意必有回报,心灵的富足和充盈是最大的财富。
每个故事都有动人之处,每个咨询者在咨询之初其实都已有答案,浪矢爷爷和敦也他们的回信更多是像拨开咨询者心中迷雾,展示已有的正确价值方向,让咨询者遵从内心做自己认为对的选择,并做好为自己选择承担后果责任的充分准备。倾听而不盲目干涉,在道德极限情境中选择最符合善良正义的。
推荐听上官文露的讲书,个人觉得更为精彩。
这本书断断续续的读了三次,今天空出来一下午,终于读完了。整个故事围绕着浪矢雄志的杂货店开放的解忧服务展开,人们向杂货店咨询个人琐事和面对人生转折点时思考的难题,浪矢的建议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换做是你,会对每一个人认真负责的进行劝谏吗?一念之差,缪之千里,没有退路。
看似每一章都毫无关联的故事,在最后的时空穿梭纵向宏图上,却都有着微妙的联系,我们都在别人的人生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每六个人中总有一个和你有着可以说通的关系,没有人可以真正的做一个独行者,人与人的信任和关系支撑了世界的.运转。小说的最后,浪矢杂货店和孤儿院丸光园存在的缘由让我觉得这个故事终于圆满了,有时候生活中微妙的联系,才是生活本身最大的趣味所在。
我愿意相信,在平行的时间有人挂念着我,在交错的时空有人影响了我。佛曰:善恶终有报。不过是走了一载春秋又一个轮回。
看完以后,不理解为何是33年后要求别人回执现状,追寻答案,文中交待源于老头子的一个梦,他梦见有未来的信感谢他,因此老人让子孙33年后发布消息收信。一切都是他自导自演,中间穿插了一年的空挡和空间联通,让小偷三人组客串了一把解忧人。
我是一个不喜欢日本文学的人,直到今天看完了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我才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喜欢,一方面是因为我认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是具有不一样的生命力,你很难作为一个看客学会张弛有度、恰到好处。这是一种差异下的不认同感,它偏于理性。另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在刻意逃避,逃避这种人性冲突下的肮脏和自私,总是希望行走在阳光下,却忘了影子永远如影随形。这就跟中国道家讲究中庸一样,中庸之道的确是一门很深很富有智慧的学问。有时候你不得不在先人面前自惭形愧,心生钦佩。这种对于人生的理解和参悟,远非常人之所及。最后一个原因,可能源于自己的个性,我是一个喜欢生活中充满正能量的人,所以习惯性远离一切带给我负面情绪的东西。这种心理暗示经过长期的反复使用最终变成了一个习惯烙刻在自己的潜意识里,从此生根、发芽、壮大。直到今天,我才看到了自己想法里的肤浅和狭隘,关于日本文学,我知之甚少,接触一点就放弃一片的心里着实不应该出现。其次,也忽然认识到,自己似乎又多了一些成长。
我以前不知道东野圭吾,《解忧杂货店》是我看的他写的第一本书,一看便停不下来。书中是写一名叫野治的老人开了一间《解忧杂货店》,人们只要在晚上把写了烦恼的信丢进铁卷门上的邮件投递口,隔天就可以在店后方的牛奶箱里拿到回信。好看的故事就是要有梗,梗要铺的恰到好处。人们通过一封封信来诉说着自己心底的彷徨和困惑。一次一次通过老人真挚的回信找到人生的希望和方向。其实老人的话普通,之所以会带给一个人力量,我想更多的是因为陷入绝望这种处境本身,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你永远都想不到你的一言一语会在另一个人的人生里掀起怎样的波澜又带给他什么样的意义,你眼里的不足为道,却是另一个人生命中的转折和奇迹。或许,我们都该做一个愿意相信的人,相信这个世界上再平凡的自己也会有其独一无二的意义,只是这个人你还没遇见、这件事还未来得及发生。你永远不要去看轻一个穷困潦倒者的力量,更不能看轻现在一事无成的自己。生命之所以丰盛,是因为意义塑造了它的丰盛。这些怀揣着秘密给解忧杂货店写信的'男男女女,跟你我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曾有过迷惘和困惑,有过困苦和挣扎,有过崩塌和绝望。而他们比我们幸运,因为他们遇见了这样一个智慧的老人、遇见了这样一间杂货店。在他们人生那个最黑暗的节点上给了他们力量、给了他们重新选择生活的勇气。而我们没有这样的好命。
书中通过翔太、幸平、敦三个青年盗窃躲避而藏身杂货店开启了信封传递之间关于解忧杂货店的故事。笔者叙事平稳有利、每一个忧与解忧的情节发展都恰到好处直击人心。让你看完之后,竟莫名心生一阵感动。说不清缘由,你也不知为何。但是却真切的感动着。我想这就是一个优秀的作家或者一本好书能带给你的触动和成长,整个人物的设置鲜明,故事情节的发展层层递进、伏笔扣心。简单几笔,就浓缩了一个在底层小社会谋生的善男信女的缩影。这样一种倾诉的方式更从侧面反映了这个时代里人与人之间所匮乏的爱和信任。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名利越为主导一个人生活的时代里,解忧杂货店带给了你一种新的冲击和反省。告诫你慢下来,过分的强大其实是一种脆弱。告诫你没有捷径,哪怕背负再沉重的十字架也不要轻言丢弃,图一时轻松享乐。因为你没有办法知道这架被你丢弃的十字架是不是你人生下一个阶段过河的桥梁跨越鸿沟的绳索向上攀爬的阶梯。永远不要迷失在自己想象的困难里,因为绝望的极致就只剩希望。
我不知道现实生活里是否也有一间这样的杂货店,解人之忧。如果有,我一定愿意第一个写信,爱与善永远是一个人最沉稳的力量和魅力,历经岁月,沧桑不在。关于这本书还有很多想说的话、却因为太多没有办法一一写下来留做纪念。我想这是一种遗憾,更是一种幸运,就像人与人之间有太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却是因为彼此都懂这份恰好的距离和疏远、包容和理解。爱情才能走向婚姻,友谊才能走向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