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春节。
春节一到,家里人就开始忙碌了!奶奶先从冰箱里拿出两盒肉燕,再把火打开,锅底瞬间变得热乎乎的,肉燕在锅里鼓起了大肚皮,就像圆圆的小太阳。她拿起锅盖,再轻轻一放,就可以做下一道菜了。奶奶从袋子里拿出一块又大又圆的土豆,洗一洗,湿漉漉的,再削一削,切成条,就像一根根金灿灿的小棒,再把胡萝卜洗干净……等我们回到家时,奶奶已经做好菜了。我一打开门,香味扑鼻而苦啊。我赶紧洗好手,拿好碗筷,一坐下,就把肉燕夹过来,一咬,突然,我的牙齿一烫,立马松口大叫,肉燕落到碗里,溅起了滚烫滚烫的`汤,洒到了我的衣服上,我摸摸牙齿,还是热乎乎的,开始细嚼慢咽地吃了起来。不一会儿,我的肚就变得圆鼓鼓的,时不时就会打一两次饱嗝。大家见了开心地笑了。
春节可以吃年夜饭、放鞭炮,还可以和家人团聚。我喜欢春节。
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是春节。在这一天,我们可以贴对联、放鞭炮、打扫卫生、吃年夜饭……
春节历史悠久,是由上古时代岁首祭祀活动演变而来,其起源蕴含着深邃的'人文与自然文化内涵。春节是一岁之首,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也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春节还俗称“年节”,传统名称还有新年、大年、岁首、新春、新岁等。
今天是除夕之年,大家一大清早就开始扫地、擦窗、洗被子、衣服……妈妈交给了我一个艰巨的任务。“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指挥老爸贴对联,老爸把大概位置对了上去,我站在门口看有没有贴歪。
我的任务开始了,我看了看说:“往左一点。”老爸便把对联往左动了一点,“上面歪了,往左一点”,我指着上面说。老爸把上下联贴好了,还有一个横联,我灵机一动,“坏心计”上来了。“上面一点,不不不,下面一点。”我指挥到,老爸照做。“往左一点。”看出老爸有点不耐烦了。我继续说道,“下下下,往上面,不不不左,哦不不右。”老爸听了说:“你耍我呢?”“对啊。”我说完便笑哈哈地跑下楼了,老爸下楼来逮住了我。最后还是在老妈的指导下,我们三人成功地贴好了对联。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
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是春节。
每到春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婶婶就各自忙起各自的活儿来。奶奶在厨房烧菜。满屋子都是菜的香味,厨房里还传来滋滋的声音。妈妈在做饭。一打开锅盖,一股香味扑鼻而来。爸爸和两个叔叔一起贴春联。我出去一看,顿时笑了起来,原来,二叔叔把春联贴反了,爸爸和他说了,他却还不承认。爷爷在洗菜,水哗啦哗啦地流着,洗过的菜都干干净净的。
该吃年夜饭了,大家欢聚一堂,都有说有笑的`。饭吃好了,我和姐姐还有哥哥一起放鞭炮,有烟花棒、礼炮、五彩风暴,还有好多好多。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去商城看舞龙。舞龙看好后,大家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我和爸爸妈妈回到自己家后,打开了电视机,津津有味地看着春晚,一直看到了第二天凌晨才肯睡觉。
这就是我的春节,让我至今还没忘记。
七月十四至十六是中元节,俗称鬼节。这是壮人仅次于春节的大节。从七月初七就已经开始有节日的气氛了。七七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壮族受汉族的影响,也很同情这对难得相会的夫妻。但壮人还另有说法,认为今天是仙女沐浴的日子,用水来染布、做醋、煮药,格外好,所以家家户户中午有人赶往河边或山泉挑水。有些地方把初七当女儿节,出嫁的女儿不但不像织女那样渡过鹊桥寻夫,反而离开夫家回到母亲的'怀抱。
初七过后,人们便为中元节办货,忙着赶圩采购香烛和鬼衣纸。节日到,家家户户杀鸡宰鸭杀猪,一派节日气氛。有的地方从初七开始就用鲜笋煮水迎祭祖先。十四日开始大祭,供桌上摆满了猪肉、整鸡、整鸭、米粉、发糕、糍粑、糯饭,一直摆到十六日。每次用膳这前,得先把供品热一下,祭过祖,才能进餐,供桌下撂着一个很大的纸包袱,里面塞满了蓝、白、紫色纸剪成的鬼衣和纸钱。每次祭奠都烧一些,烧过之后,用芭蕉叶、海芋或荷叶包好灰烬,等到十六日最后一次烧完,一起包成两大包,由一位老人头戴竹帽,用竹棍挑往河边,放在水面任其沉浮。有的人家还烧纸船、纸马和纸屋,让祖先满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