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作文网

路遥作品《人生》读后感(精选2篇)

栏目:优秀作文

路遥作品《人生》读后感

路遥笔下曾经有一个矛盾的人,他出生于陕北高原的乡村,他曾是家人的骄傲,他有过短暂的恋爱时光,他顺利过,他潦倒过,他在一次次的抉择中浮沉,他在一次次的取舍中徘徊,他身上有着年轻人对人生的迷惘、不知所措。年轻就意味着被原谅吗?年轻就意味着可以肆意妄为吗?人生有太多的抉择与取舍了,若不是曾经因难以抉择而跌倒过,曾经因不懂取舍而挫败过,人哪里会有成长,人生哪里会丰满起来?

每个人的人生中都难免会有高加林的影子。当我们失意的时候,我们会忘了自己最初追求的是什么,我们会退而求其次,我们会因为抓着一根浮木而感觉心安理得。当我们重获辉煌的时候,我们难免会抛弃浮木而登上豪华邮轮,面对这个抉择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毫不犹豫吧。因为我们的人生需要登高,需要会当凌绝顶,这无可厚非。但是,人生仅仅需要辉煌吗?抛弃那些曾经在我们最失意的时候给过我们温暖的怀抱,当我们觉得世界都抛弃我们的时候,仍旧站在我们的身后做我们最坚实的支撑的他们吗?难道这样的付出,换不回我们对于名利的取舍吗?

人生就是这样,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矛盾,抉择和取舍。谁敢保证失意的时候做出的抉择都是经过思索的,谁敢保证当名利摆在眼前时我们做出的抉择是理智的?或许我们都在一直做着错误的抉择中成长,或许我们都因为难以放弃名利而曾伤害过别人迷失过自己。但是这种错误看似让我们离成功越来越远,但是我觉得这种错误让我们品尝到人生更多的酸甜苦辣,让我们在一次次的受伤中变得更加的坚强,变得更加稳重踏实。

路遥作品《人生》读后感篇2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路遥

路遥的《人生》,用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背景,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年青的农村小伙子高加林一年的人生经历。高中毕业后回到农村当起了小学教师,他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满足地生活着,可是因为村长的儿子高中毕业没事做取代了他的位置,他回到农村当农民,在痛苦煎熬的时刻,村里最漂亮但没有文化的女孩巧珍走进他的生活。内心由彷徨转为宁静。这一切因为叔叔的调回使他返回城里。同原来同学亚萍相见。亚萍与原男朋友分手而不顾一切追求,在都市生活中,加林与巧珍差距越来越大。最后放弃了巧珍,与亚萍好上了。加林走后门被揭发。加林又不得不回到农村,但巧珍已成为人家的新娘。但一切都悔之晚矣。

故事简单但寓意深刻。高加林的奋斗经历在中国当代社会具有典型意义。高加林作为一个有知识、有理想、有抱负的农村青年,企图以自己的智慧和奋斗,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从表面上看,高加林所追求的是一种生活环境的改变,而实质上作品揭示的是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冲突、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冲突。高加林始终处于矛盾之中,个人奋斗与社会境遇的不协调、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矛盾冲突,最终导致了他的人生悲剧。

小说更深刻地分析了造成这一悲剧的社会、文化和历史根源。高加林虽具有比别人更强的能力和才能,但却被毫无理由地挤出民办教师队伍;即使他再有才华,干得再出色,因为他是农民的儿子,他就必须被赶出县城。高加林的悲剧,体现他选择了一种与现存的人生观相矛盾的奋斗生活,更展示的是社会现实的不公正。

路遥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如果加林没有和巧珍分手那么他也许会在小城里长久地工作下去,但是一个有文化的人能和一个大字不识的人生活一辈子吗?如果加林选择的不是亚萍而是另外的一个城市女孩,那么他又会是哪样地生活呢?人生没有那么多的如果,也没有理想中的美满,它总是或多或少地让我们的现实与理想相背,一个人的性格与追求往往决定了他生活的大致轨迹。爱是什么?它有多大的力量?生活又会给你这次选择一个什么答案?谁都不知道,所以只有周密而郑重地做好人生的每一次决择,做到不后悔。

岁月更替悲欢交织,命运跌打早就让我懂的什么是生命当中最值得珍惜的宝贝,幸福比金子还珍贵,这是生活教会我的真理,所以,只要幸福在里面,不管是怎样简陋的一扇门,我都挥毫不犹豫地叩响它。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人生的路途坎坷,不必贪多,要的是过程。就算人生对不起我们,我们也不要做出对不起人生的选择,那是对自己的一种不负责。我极力推荐《人生》,并非它出色到不行,而是真的可以学到该学到的东西。

  • 上一篇:关于北京冬奥会的作文(精选6篇)
  • 下一篇:<关于南京大屠杀读后感作文(精选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