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作文网

传统节日有哪些,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精选6篇)

栏目:优秀作文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作文 篇1

说到关于“清明”的诗,很多人会不自觉地想起并吟诵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是的,“时间、事件、人物、环境”几个要素一个都不少,最关键是弥漫在诗中开头两句的感伤气氛很符合彼时刻的人物心绪。清明的确是令人感伤的,天色抑郁,故人不在,悲从心来,缅怀祭奠,以寄哀思。再一个就是诗中的后两句所展现出来的民俗文化和酒文化,也与清明节气的时间段内的生活相贴切。印象中,祭奠先人,总免不了酒,虔诚的为故人斟上三杯酒,缓缓地洒在亲人的碑前,泪水和酒一起溶沁到土壤中,思绪和酒气翻飞,平时的忙碌在此刻静止,工作的纷争在此时早已渺然无存。待一行自家人祭祖归来,总会习惯性地摆上一桌,一大家子团坐在一起唠唠嗑,叙叙古人们从前的点滴,说说近段时间来的工作和心情,以田地为谋生的则会谈谈接下来的春耕计划。此时来上几瓶酒走上几个回合,不如意、欢笑、生计、血缘关系都融汇在这难得的相聚和酒气中,实在是一种可爱与感动。

清明于我,除了酒,令我深刻得难以忘怀的是亲手给故人刻印纸钱。总记得前几年每当清明要来的时候,爸爸总会提醒我给已故的亲人们刻印纸钱,说可以反映出我的孝心,还可以得到故人们的恩泽与保佑,保佑孙子或重孙、玄孙的我日后学业有成、平步青云。我们家乡话叫“保佑”为“默应”,我觉得方言有时候特别能映衬、解释一种文化。这个“默应”的形容实在是太准确传神了。“默”既是我们对已故亲人无比思念而无法言说的默默心态的描摹,也是想象亲人们在遥远的国度默默地想念着我们的视觉勾勒。“应”既是希望得到亲人保佑的真实心态的比拟,也是包含了感情与生命印记的一种回生。“默应”不是一种封建迷信,却是一种阴阳两世相隔但情感仍在勾连、延续与寄托。少了这个寄托,人类的心理结构就会变得匮乏,时间和情感的重量就会变得很轻。

拿出买好的红,找出玻璃瓶和废弃的筷子,倒上水调好了印制的红墨后,就可以在厚厚的冥黄色的纸上给故人印钱了。每当这个时候,我发觉自己进入了一种非凡的思绪中——-感觉时间过得很快似乎又很慢,虔诚的刻纸不是为了亲人保佑学业有成,而是幻想着能在这一种看不到的、朦胧的、奇妙的氛围中和亲人对视,似乎感觉到他们就在我的身边看我乖巧的重复刻着一张又一张纸。这个时候脑海中的思绪是灵动的,时空是跳跃的,从现在想到过去,又从过去跳跃行进到现在和以后。耳畔嗡嗡的响着,心里被净空了好多遍,一切在这个时候变得飘渺。每刻一个印总想把它刻得清晰而鲜亮,怕印得不清故人们收不到,怕刻得不鲜亮,好教故人们在遥远的国度比不过别的人们。

对清明印象还很深当数给亲人们做花标。清明时节来临,大的花标去街上买,小的一般都是和哥哥一道跟妈妈一起做。爸爸老早就到山丘或田畔将做花标的黄树杈砍回来,农村人都讲究树杈的硬度和直度,这样既是对故人的尊重,做起花标来也好看一些。我们就精心的裁剪好彩纸,裁剪成各种形状,用浆糊或胶带缠粘在黄树杈上,漂亮鲜艳的花标就完成了。祭祖的路上谁家做的花标好看也会作为一个话题来谈论,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清明文化现象。在祭祖的山丘,放眼望去,各色花标在和风的吹拂下绽放,像昂扬斗志的士兵、像猎猎作响的彩旗,更像一排排生命的印记。每一只花标下是长眠在此的已故亲人。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一幅幅往昔温馨的场景、一段段当年对话的声音,今日在花标的映衬和诏示下,仿佛浮现在我们的眼前、耳畔和脑海之中。寂静了几个月的山丘,今时今日又活跃了起来、生动了起来。

在轰鸣鸣的鞭炮与爆竹声中,在敬给先人的缭绕升腾的烧香雾里,在烧纸钱的火堆旁,在酒气的陪伴下,虔诚的对着墓碑三叩九拜,只希望他们在那边能过得好一起,这边家里亲人都好。

自大四实习到现今工作一年半来,不逢清明给思念的古人拜祭已有两次了,心里很是过意不去。去年的清明是在学校度过的,今年的清明和一大帮人去了沙井和一村前方的海边。对着下午阴郁的天空和安静的大海,我的内心忽的又回到几年前给故人刻印纸钱的场景。只希望年底回去给先人“送灯”(在农村,大年三十的中饭后,一大家子人会去拜祭先人,叔叔们扎的草把子称之为“灯”,是希望先人和我们一样有光亮的照明,辞旧迎新,过上一个安详的瑞年)的时候,多烧点纸钱,多磕几个响头。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作文 篇2

一年一度的春节今天就要拉开了序幕,早晨一醒来,就听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嘭啪的麻雷声……感到非常的喜悦,心里有说不出来的兴奋。

我迫不及待的穿好妈妈精心给我准备的新衣裳,拿好要放的炮,就急忙赶到楼下,噼里啪啦的就放了起来。正放的。高兴的时候,突然被妈妈叫去拜年,心里有一百个不愿意,但是也要去呀,唉。

进了奶奶家,我双手一抱拳“奶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看着奶奶花白的头发,脸上乐的比花还灿烂,我无比的快乐,奶奶给了我一个大大的红包,为我的新年增加了新的展望和新的寄托!爸爸妈妈同时也给了我新年的礼物,愿我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快乐、马上成功!

我最盼望的就是除夕的夜晚了,好不容易熬到晚上,想睡也睡不着,就索性到楼下去看灯火通明的烟花。一朵朵烟花像一只只萤火虫,在漆黑的夜空中像精灵一样绽放,美丽无比。

除夕有“守岁”的习俗,我也不例外,我坚持在十二点就抵不过睡意的来袭,就昏昏沉沉的睡在了柔软而又舒服的床上,与周公不约而同的遇了个正着。

我爱过年,我喜欢它的热闹与激情;团圆与友爱,它好像给我无尽的力量,让我去着迷它,痴迷它,让我们在新的一年里,有龙马精神、马到成功,马年吉祥。

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我祝愿大家学业有成,马上成功!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作文 篇3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被楚怀王的小儿子子兰等人陷害,被流放到了偏远地区,后来得知楚怀王被秦王扣留起来直到病死,他悲痛欲绝,感慨道:“国家沦陷了,陛下也病死了,我活着又有什么用处呢?”于是,他往腿上绑了两块大石头,跳进汩罗江里自尽了。

渔夫想打捞屈原的尸体,可惜没有打捞到。楚国的老百姓纷纷把平时积攒起来的粮食投入汨罗江,为的是不让鱼虾啃食屈原的尸体,但是由于米粒容易被冲散,于是人们拿叶子包住了饭团投入汨罗江。后来饭团慢慢发展成了粽子,而屈原投江而死的这一天,也恰好就是五月初五。所以,后来人们在五月初五这天纪念屈原,也就是“端午节”。

端午节一大早,妈妈就开始包粽子。她先把粽叶拿出来,卷成三角桶状,再往里面放入糯米和红枣,不一会儿,一个粽子就出现在了我的眼前。我也试着包了一个粽子,可糯米偏偏漏了出来,我没有放弃,又学着妈妈的样子做了几次,终于做成了一个像模像样的粽子。妈妈把粽子煮好以后,我扒开粽叶,咬上一口,香甜软糯,我大声地喊道:“太好吃了!”

我喜欢端午节,因为它让我学会了一个新技能:包粽子。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作文 篇4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说起我国的传统节日,最隆重的莫过于春节了。

“轰隆隆,轰隆隆,”清晨,我就被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吵醒了,接着就传来了妈妈的声音:“快来贴春联呀!”我一个鲤鱼打挺,从床上蹦起来,冲向客厅,妈妈已经拿着春联等着我了,我小心翼翼地把春联贴在了门上……

转眼就到了吃团圆饭的时候,奶奶做了一桌子丰盛的佳肴。有“红烧鲤鱼”,寓意年年有余;“红烧肉”,寓意鸿运当头;“四喜丸子”,寓意团团圆圆……当然了,这个时候肯定少不了我最爱吃的“可乐鸡翅”,爸爸问我:“儿子,这道菜有什么寓意呢?”我想了想,说:“应该寓意展翅高飞吧!”大家听了哈哈大笑。

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过年最开心的事就是放鞭炮了。吃完团圆饭,爸爸妈妈带我下楼放鞭炮,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种筒状的烟花,一开始我不敢去点燃,经过爸爸的鼓励,我鼓起勇气拿着点燃的一根香,战战兢兢地走到烟花前,点燃了引线,然后撒腿就跑,刚跑到爸爸妈妈身边,烟花瞬间绽放出绚丽多彩的光芒,如盛开在夜空中的朵朵菊花。

欢笑声,鞭炮声,祝福声,组成了一首悦耳动听的“春节交响曲。”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作文 篇5

三月里来是清明,扫墓踏青好时节……

时间过得好快呀,不知不觉清明快又来临了。天气乍寒还暖,到了那春暖花开的季节。我推开那充满春意的窗户,往外一看,外边早已是桃红柳绿,芳草萋萋,生机勃勃莺歌燕舞了。

清明节又称寒食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在二十四节气中,由节气演变为节日的只有清明节。《岁时百问》中记载:“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每年的清明大致都在农历的三月四日至四月六日那几天,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说起清明的来历,大约始于周代,迄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在古代,清明节前后总有很多活动,如寒食赐火,清明扫墓,踏青郊游、放风筝、荡秋、,斗鸡、打马球、拔河等。这些活动随着岁月的更迭交替,社会的嬗变,有的习俗已被淘汰,有的仍传承延续至今,并赋予了新的内容。

在漳平,清明节风俗活动也很浓郁。清明节是漳平民间最重要的祭祀节日,即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漳平人一直重视清明节,这或许是代表着对故人的缅怀和对春的期盼。而其重头戏便是扫墓了。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人们要携带“三牲”(鸡、鸭、鱼肉)、酒食果品、香火、纸钱、元宝等物品到到坟茔去墓地,祭扫、修整坟墓,象征性地给坟头上为坟墓培上新土,在坟上边压些纸,洒些纸钱,人们或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敬上茶酒,点烛上香,然后叩头行礼祭拜,祭毕,就地野餐。此俗一直沿袭至今,只是就地野餐已极少,多数将祭品收回,在家中聚餐。随着时代发展,今人也有到花店买鲜花祭奠,所以现在扫墓甚是方便。

古人说起清明,总透着一股哀伤。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又有白居易诗道:“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诗人杜牧、白居易的诗都是诉尽相思与离愁,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但如今,清明却不失为大家团聚相见的日子。平时各奔东西为前程,到了清明,无论是在外读书的孩子、出门经商、打工的,还是上班的,都会相约远道赶赴回乡。有点像春节,可又是另一种情结的节日。也可以邀上几位好友来参加,即为“墓客”。

然而,每逢清明几乎总会下雨,这也平添了几分思绪。我还记得小时候和大人上山扫墓的情景,以前农村的墓地都在山峦、坡地,距离村里较远,大都是山路,只能步行,那时大人挑着祭品或是提着篮子,我便跟随在大人的后面,遇到下雨的时候,祭拜完也不会立即回家,而是仍穿着雨衣聚在一起聊一聊,等雨停了,吃罢酒食才返回。虽然淋得狼狈不堪,但却有一种对已逝亲人的缅怀之情,这也是清明节的一个特点吧!

在城里工作之后,每年在清明节时,乡下我的家人都会打电话来约定好回家扫墓。爷爷去世了近二十年,父亲去世也很多年了,每年清明,我都想回去看看。爷爷、父亲是我们兄弟永远放不下的依恋,我们清明节都要回去扫墓,让老人家入土为安。

家乡沉淀了我最美好的童年,现如今,祖辈已逝,兄弟同辈也分居各地,现清明节已列入法定节假日,这几年清明节,我们都会从四面八方赶回家,虽然只有三天假,来回行程上百公里,回到乡下老家扫扫墓、悼念已逝亲人,在老家待上一、两天,踏青祈福,清明节则是寄托了人们对先人的追思。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作文 篇6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大诗人和政治家屈原而创建的,当年爱国诗人屈原因不忍见国家论亡而投江自尽。而在江里面,有很多鱼,人民为了不让鱼虾咬屈原先生,有人击鼓把鱼吓跑,有人用竹叶包糯米投入江中喂鱼,这样鱼儿就不会咬屈原先生了。

于是每年的这个时节渐渐流传了“端午节”赛龙舟和包粽子的习俗。在我的家乡,

每年都有龙舟赛,那场面可热闹了,真是人山人海呀。

我家里,每年这个时候,有很多美味的食物,有绿豆糕,咸鸭蛋,还有很多馅的粽子,有红豆粽子。蜜枣粽子…、、、、还有很多重粽子,今年的“端午节”快到了,奶奶又有给我们全家准备这些好吃的事物。

  • 上一篇:读纪昌学射有感(精选8篇)
  • 下一篇:个性化婚礼(精选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