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于世需要关注自我,但绝不能只有“自我”。因为每个人都不可能是独立生存的个体。就像风帆,帆船如果没有帆就不能驶入海洋。然而,如果没有桅杆,帆永远只能是布;如果没有船,帆自然无用武之地,徒有虚名;如果没有风,帆永远也无法鼓起。“一是全,全是一。”这是真理之神的一句话,生动地剖析了帆船的整体性。
人的一生不是为了自我生存而存在的。走进他人,融入集体,生活才会更精彩。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学会包容,用宽广胸怀去容纳别人,才有友谊的存在。
七彩的阳光,清脆的童谣,欢乐的童年记忆,都是因为有朋友才产生的。那些美好的往事早已逝去,但记忆却深深地刻在每个人心中。没有伙伴的童年是不可想象的。不管生活多么艰苦,孩提时代的玩伴都是最宝贵的记忆。
“世界是因为我的诞生而被创造的,周围的人都是以我为核心旋转的,人们不会为难我,因为我是他们的统帅。”这是狂人的想法,这种狂妄无知的想法让他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我是世界的中心”是狂人的幼稚的想法,也是他们无知的证明。世间并不是只有自我,比自我更重要的是自知。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渴求于别人的臣服。别人不会做你的附庸,而是与你完全平等的另一存在。
困在笼中的鸟儿久了会失去飞翔的能力。不要人为地设置自我的牢笼,使自己孤立无援。朋友的一只手,亲人的一个眼神,就能给我们带来勇气。
路灯并非是因为照亮了人们,人们才发现它,是因为它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它一直以包容、博大的胸怀对待每一个人。
皎洁的月光并非月亮发出的。月光是太阳的馈赠。月亮没有将阳光隐藏起来留给自我,而是将阳光无私地反射到夜晚的地球,给人们送去光明。
让我们放弃眼前的蝇头小利,以博大的胸襟去包容别人,包容社会吧。
地球神圣,因为它用坚实的臂膀,广阔的胸怀纳了千千万万的生命;母爱伟大,因为她用朴实而细腻的言行包容了孩子在成长路上懵然无知的行为;大海令人神往,因为它容纳了自由的鱼、深绿的海藻,它们都没有自私的为自己而活着,而是在自己的生命里也为别人留出一份空间。它们这样做不但没有损失什么,反而使自己变得更加美丽。所有说,容纳别人才能完善自我。
孔子也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当我们容纳别人时我们同时也吸纳了别人的优点,让我们的缺点扼杀在了萌芽状态。当“三人行”时我们能意识到其中有一个是我们的老师,这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够做得到的,这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自谦意识,但最主要的还是我们要学会容纳别人。如果一个人不能容纳别人,那么,又何以谈完善自我呢?所以说容纳别人就是完善自我的必要前提。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周围的朋友越多,越需我们有宽大的胸怀。细细观察我们周围,不难发现,那些三天两头就吵架的同学,其实他们中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矛盾,也许就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是他们不能够彼此容忍,于是弄到打闹伤和气的局面。这时你内心某个地方也许会触伤你,令你想起你以前的那个知心朋友是多么伟大,多么的友善。所以说懂得大度,懂得容纳别人是多么重要。容纳别人是自我完善的必要过程。
因为学会了容纳,大海才能变得更加浩瀚;因为学会了容纳,烛光里的妈妈才变得更加富有,更加令孩子敬仰;因为学会了容纳,平凡的大地才变得更加富饶,因为学会了容纳,老人的眼睛里才会充满慈祥。所以说,容纳别人的同时你也会完善自我。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推行“仁”和“礼”。兼爱他人,是其思想的主旋律。在我们与别人发生利益冲突时,是否懂得了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内涵了呢?
花和叶相互衬托着,才显示出景色的优美;水滴和大海相互和谐地共存着,才显出了大海的宽阔;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相互融洽,才显出了文化的异彩纷呈。世界就因和谐地发展着,才得以生生不息地延续。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包容似乎碾压在了车轮之下,我们不得不感到可悲。陈小姐和司机仅仅为了一点芝麻小事就争吵到如此地步,如果司机包容一下,设身处地为陈小姐着想,就可以解决这件事。或者陈小姐体谅司机的难处,也可避免乘警车回家。这一场争吵皆因他们缺少包容之心。
古今成功之士,大凡都有宽阔的胸襟。一代名臣左宗棠,自小擅长棋艺,一次出征前看到街边有一老人,以“天下第一棋手”自称,便上前挑战,结果老人连输几盘,于是叫老人把招牌给砸了。当左宗棠出征胜利归来,老人招牌还在,不禁大怒又上前挑战,结果被老人打得落花流水,宗棠疑惑,问老人原因。老人说,我知你是大将军,将要出征,我不想有损你征战的信心。宗棠大悟,谢了老人,感慨万分。老人有如此胸襟,自己却因一点小事大放狂言,自愧不如。从此不再高傲自大,而是以宽阔的胸怀对待周边的人和事,赢得了人们的赞许。
兼爱他人,要有广阔的胸襟,才能使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常怀包容之心,一切都有可能变得美好。
凡事多为别人着想,善于理解别人,才能和谐地生活着,我们的生活才能没有烦恼,没有悲伤。
包容之心是我们做事取得成功的关键。大海因不辞小滴,才成就了一一望无际的大海,更何况我们是有感情、本该善良的人呢?
多点包容,世界就多点和谐。让我们以包容之心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吧!
包容是一颗萌芽的种子,它在我们的心中悄然绽放。
——题记
在雨水的滋润中,包容破芽而出,深入云层,化作一片洁白无瑕的彩云,在阳光的照射下茁壮成长,我们也要在别人的误解中成长,包容他人。
风还是以往的风,雨还是以往的雨,我们一群野孩子还在风雨之中闯荡着,一阵阵欢笑声充满着浓浓暖意,风儿更加肆虐,雨儿更加狂妄,他们发出了雷鸣般的咆哮声,我们也只好停止,失落的回到宿舍。
回到宿舍后我发现室友躺在床上看书,因为下雨他把自己的衣服收了进来,但我发现他却没有帮我们收,原本疲倦的我一下子有了精神,气冲冲的走到了他的跟前,指着他就是一顿痛骂,他疑惑的盯着我,但心里又十分委屈,问道:“你凭什么骂我?第一:我没惹你,第二:我没骂你,请你尊重我,第三:我不像某些人那样在背后说你坏话!”于是他恶狠狠的盯着我旁边的室友。只见他脸一阵红,一阵白,话已经到了嘴边又咽了下去,我撇了撇嘴,又带着警官的语调说到:“还有什么要说的吗?没有的话我就睡!”一阵雷鸣又紧跟着他的咆哮声:“还有!你不是说我是你好朋友吗?”我心里麻麻的,痛痛的,又一阵雷鸣,我努力让自己头脑清晰,我盯着他,他盯着我,她的眼泪在灯光的照耀下发出了亮光。
我毫不留情面的说道:“那你怎么不帮我们收下衣服?你脑子坏了?”他看着晾在上面的衣服,又吞吞吐吐地说:“我……我忘了。”
就这样我们僵持了整整一周,又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因为脚疼我只能待在宿舍,其他人还在外面,我收下了我和室友的衣服,不过他的衣服我没有收,心想;“他上次都没有帮我们收,害的没校服穿埃了一顿批。这次我让他加倍奉还!”可我不知怎的,还是把他的衣服收了进来,不一会儿,他回到宿舍,看到了他已被我收好的衣服,对我说道:“谢谢!你能原谅我吗?”“当然”这两个字我脱口而出,他微笑着,笑得是那样灿烂!
包容的萌芽已经生长,它促进我的进步与成长。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军相遇。激战后,两名战士跟部队失去了联系。 两人在森林中艰难跋涉,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安慰。十多天过去了,仍未与部队联系上。一天,他们打死了一只鹿,依靠鹿肉艰难度日。这以后他们再也没看到过任何动物。他们把仅剩下的一点鹿肉,背在身上。又一次激战后,他们巧妙地避开了敌人。
就在自以为已经安全时,只听一声枪响,走在前面的年轻战士中了一枪———幸亏伤在肩膀上!后面的士兵惶恐地跑了过来,他害怕得语无伦次,抱着战友的身体泪流不止,并赶快把自己的衬衣撕下来包扎战友的伤口。
晚上,未受伤的士兵一直念叨着母亲的名字,两眼直勾勾的。他们都以为他们熬不过这一关了,尽管饥饿难忍,可他们谁也没动身边的鹿肉。第二天,他们得救了。
30年后,那位受伤的战士安德森说:“我知道谁开的那一枪,他就是我的战友。当时在他抱住我时,我碰到他发热的枪管。但是,我想我理解他。我知道他想独吞我身上的鹿肉,他想为了他的母亲而活下来。此后30年,我假装根本不知道此事,也从未提及。他母亲还是没有等到他回来,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那一天,他跪下来,请求我原谅他,我没让他说下去。我们又做了几十年的朋友。”
包容是什么?有人说,包容是一束阳光,可消融彼此间猜疑的积雪;有人说,包容是一座桥梁,连接着两颗充斥抱怨的心;也有人说,包容是一泓清泉,可以滋润人干涸的心田。不知道大家又没有想过,我觉得,包容是首诗,就像这首诗所说:
土地包容了种子,拥有了收获;
大海包容了江河,拥有了浩瀚;
天空包容了云霞,拥有了神采;
人生包容了遗憾,拥有了未来。
我曾看到过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次,理发师正在给周刮胡须时,突然咳嗽了一声,刀子立即把脸给刮破了。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但令他惊讶的是,周并没有责怪他,反而和蔼地对他说:“这并不怪你,我咳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呢?”
这虽然是一件小事,却使我们看到了周身上的美德——包容。
包容是首诗,让我们学会包容,包容每一个伤害过你的人,相信我们的世界会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