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在清明节这天,人们带上清明果和纸钱……上山扫墓。
家家户户门上都插上柳树枝,告诉人们清明节到了。年年艾叶绿,年年果泛香,家家户户都要做一种叫清明果的食物,那是扫墓时用来祭奠先人的。但在我的记忆中,清明节的到来就意味着能品偿那青绿飘香的清明果了。清明果形状有些像饺子,但味却不同。清明果的皮是一种叫艾叶的植物做成的,艾,多年生草本植物,开黄色小花,叶小形如菊科植物,生得一篷篷,一簇簇的。每年清明前,奶奶就会起个大早起菜市场买艾叶,艾叶买回家后,便开始了繁杂的制作清明果的工序,可能是我还小奶奶也懒得理我,就让我在边上看着,她将艾叶捣烂与米粉搅伴在一起,那白色的米粉遇到绿绿的艾叶汁顿时变成碧绿色的粉团,准备好了清明果的皮子,馅也是很讲究的,条件好的人家更是花样繁多,制作精细。有豆腐干和韭菜的,有肉包笋的,还有黑芝麻的……面和馅都准备完毕,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包果了,这包果和包饺子有异曲同工之妙,奶奶的手就像魔术师一样,不一会一个个碧绿剔透的清明果就完成了,真是可爱极了,看她包清明果也是一种享受,就好像一件件艺术品从她们手中飞出。坐在一旁的我也只得咽下直流的口水,耐心地等待蒸熟的那一刻。
青青的艾草一转眼就变成美味可口的清明果了。奶奶把艾果装到盘子里,我拿了一个来吃,觉得美味极了……
2019年的清明节马上要到来了,我好期待奶奶做的艾果。
小雨滴在铁皮棚上,闹心而富有节奏感的响声,将我从睡梦中拉醒。右手从温暖的被窝里伸出,用身体辅佐着,往前一拱,窗帘就被我拉开了,绵绵的细雨随着风的方向而飘动,抬头看了看日历,今日已是清明,楼下已有几位亲戚在长板櫈上静静地坐着。我困难地将身子扭到床边。
我拖着一条骨折的腿,一瘸一拐地走下楼梯,亲戚们忙上来扶我,并让我先别去扫墓。
父亲和大伯带着亲戚们上山去了,家里留下我、母亲和祖母。祖母从后院提着一个用雨水浸湿的竹篮,里面装着嫩绿的艾草与少许的清明草。母亲将前几日水磨的纯糯米粉取出,又将艾草放在锅里蒸熟,晾干后,切细捣烂,与糯米粉放在一起,让奶奶搅匀。祖母拿出了一个叫“捣臼”的东西,将糯米粉与艾草捣成团,再将馅料包入,垫入一层粽叶,放在蒸屉中。不多久,清香满屋,母亲在清明饼上刷上一层熟油,并拿了一个先给我吃。我轻轻咬了一口饼,油就顺着我干燥的嘴唇流到了下巴。我忙用纸巾擦干,把饼放在碗中,用筷子将皮捅破,先吃了皮,再吃了馅。
母亲和祖母窃窃聊着家常,我长叹一口气,望着墙壁上祖父的遗像,记忆清晰浮现。
儿时,我在老家,祖父是我的玩伴。节假日,祖父常在后院的小木屋捣鼓一些古董。天气好,祖父还会拉出那条古老而刚硬的木筏带我到河上玩,他还会带我到田园里,让我吸到真正的花蜜。
而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每年的清明。一大早的,报晓公鸡就开始啼鸣了,木屋冒出白烟滚滚,祖父在楼下长一声短一声地呼我的小名,我便知道清明饼与白米汤已经在那儿等我了。冲下楼梯跑到木屋里,果然,桌上那碗白糖最多的白米汤,就是我的。祖父一边笑着捏我的脸,一边把勺子递给我。
待我吃完,亲戚们也陆续到齐,我们便一起到山里扫墓祭祖。
温柔细长的春水,流过山间,宁静了一个冬天的树,开始冒出新鲜的嫩芽,厚厚的青苔布满在石上。来到墓前,祖父递给我一把小扫帚,让我扫地上的落叶。我边扫边和堂哥玩着,还不时跑到小溪边玩石头,捉小鱼,父亲会催我好好扫墓,祖父则一脸笑意,随我去。大人们极仔细地清理了墓旁的杂草烂叶,再在墓的四周边角放上一叠叠纸钱。这便算是扫墓祭祖完毕。下山时,祖父领着队,一伙人一路走回家,而站在祖父身后的便是我。
“他们回来啦!”母亲和祖母的话打断了我的记忆。望着门外,雨小了些,一群人提着扫帚回来了,领队的是大伯。祖父熟悉的脸庞,便消散在这朦胧的烟雨中。
清明节家乡的空气里弥漫着清明的气息。生机和活力涨满了大地寒冬的印痕一去不返。
我们这儿清明节的习俗,除了扫墓和踏青外,还有煮鸡蛋、放风筝等。
今年清明节这天的早饭,母亲煮了一些鸡蛋给孩子们吃。煮鸡蛋大都是红皮,白皮的被涂成了红色,有的还画上了娃娃,那俏皮样令人忍俊不禁。可我对于吃鸡蛋却不感兴趣,只是拿在手中欣赏,妈妈则哄我说:“不吃怎行呢?吃了眼睛会又大又亮。”于是不情愿地吃了两个,而且只吃了蛋清,母亲又劝导:“不吃完怎么行呢?”于是又不情愿的吃了一个蛋黄。剩下的蛋装在口袋里,后来玩腻了,送给伙伴了。
照照镜子,自己的眼睛又大又亮,大概就是清明吃蛋吃出来的吧。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的一大特色,空地上,一个个风筝凌风而起,好似一个个飞舞的精灵。放风筝也需娴熟的技巧。手中丝线要扯紧,如果你手忙脚乱,手中的线一旦失控风筝就会不知所措,切莫慌乱,只要迎风猛扯风筝线,就会乖乖飞起。将风筝抛飞于柔风的那一刻,是何等惬意。
放风筝就像放飞了童心,放飞了欢快,放心了畅想,放飞了希望。
一枝很瘦的往事,有幽香,来自淡淡故人,轻奏起一曲缘,一阖团聚。——题记
清明,雨有些儿大……
泪水和雨水交杂着,无数人上山扫墓时的抽泣亦或是痛哭,只因回想起那时往事,却是道如今黄土一杯的无奈与凄凉。
他曾给我过,我亦曾拥有过一个久远的地方,然而现在时光,那里确实属于梦境了。其中雨攸的下起。笃定与明亮,当初赠与的,不再理所当然,因为失掉了,失掉了过往事件的回首。
千江有水,晓风拂扬。“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清明节因此得名。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生死轮回,还是终究要走一遭。
曾与他一同眼看船筏各载白雪,涪江而下,灿烂烟火荡开天边,两岸高山直矗而上,似对立巨魔,在雪之中,颜色淡白,无雪处皆做一片墨绿,不可形容的瑰丽。那时年少,方不知大河的感人,江水与江风的苍茫与有力。一纸薄影的远山,稀释在了落日的茫茫灿辉之中。于是在于其中搬入伴入几缕烟霞,几簇的红染遍半面桃花,却殊不知一同领略的是江南最盈盈的光影。那里显得清新而温暖,明艳而壮丽,是他所抓定的调和风度。
他为世界抹上清晨微云,沾上四月橘香,但却会在他消失后,从此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让人觉着短促了,让人产生其不过是一时间的幻觉罢了。凡形状,一旦消退,黯淡,便是失去了,失却了意识的能力。往事不同,隐匿了,即使人亡物毁,久远的往事了无陈述,缺一更加脆弱而又生命力的躯体,从无以辨从的蛛丝马迹中,坚强不屈地撑起会议的巨厦。只带小品一口,脱颖而出。
头全以与雨淋湿了,站在坟前回忆着,眼中些许泪旖旎,流不出,也道不尽其思其念与其愁。
一唱与三叹,“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魂断,理还乱,念已逝故人。雨叹息风轻叹,人儿亦轻声吟唱。伴着一声轻叹,携起瘦瘦的往事,嗅着幽香,闻着雨中草木之气,拭着碑上雨水。
清明一日,雨霖铃。你我像是散了;再不见你,之间冰冷的坟,此刻团聚,你,还好吗?
又到清明优秀作文500字
又是一年春草绿,梨花风起正清明。清明节是人们以各种方式缅怀英烈、祭奠逝者、祭扫陵墓、悼念先人、寄托哀思,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节日。按照传统风俗,节日期间,人们会上坟烧纸、说冥物、燃放鞭炮,以表达思念之情。
早上,一大早我们就上山扫墓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话是这样说,可今早的天气却格外令人清爽。扫墓时,大人们提着糕点、水果、米酒、肉,我们小孩就在后面拿着锄头、铲子屁颠屁颠地跟着。
我们只需要去爷爷的墓碑,首先是把墓前的草除掉,然后再松土。爸爸把折来的柳枝插在坟头。他说:“爸,你在那边要好好的,今年国家不让放鞭炮点火,你不要介意。我就插柳枝在这,让绿荫成为你最好栖园。”接着,我们就屈膝跪下,向爷爷磕了三下响头。最后,爸爸拿到毛笔把墓碑上的字工工整整的描了一遍。
清明节不仅是祭奠祖宗的时候,还是春游踏春的好时机。
我们去山上的一块平旷工地放风筝。妈妈说:“快点放风筝了,把不好的事吹掉。”我们每个人都写了自己的心烦事,让它随风而逝。但唯独奶奶没写烦心事,因为她心里装的是我们。她写道:“老头子,你保佑啊,保佑你的儿子、媳妇心想事成,保佑你的孙子、孙女快快乐乐的,考到博士研究生。”奶奶没写她自己,我拿到笔在后面写下:爷爷,您让奶奶身体健康,让她多陪我们,不要把她从我们身边带走。
这一天,虽是清明节,但我们却很快乐,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