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公司的一名企业员工,要怎样来正确对待工作,对待公司,对待领导,对待自己?自从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困扰着我20多年。这次有幸从公司组织的读书活动中,看了《自动自发》这本书后,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什么事有所为,什么事有所不为,虽然没有固定标准,但有了更多可借鉴的行为准则,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
《自动自发》就是在没有人要求、强迫的情况下,自觉而且出色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全书从对工作要勤奋、对企业要敬业、对领导要忠诚、对自己要自信四个方面,运用大量详实的案例,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非常深刻的大道理,发人深省,令人反思。
对待工作要勤奋。就从事涂料产品研发而言,任何一个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科研项目,无不需要科研人员大量的付出才能获得成功,包含试验方案的可行性分析、试验过程的精细操作、数据的收集整理、结果的判断和信息反馈、配方的验证和完善、工艺的改进、数据的统计、以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等都需要我们勤奋的工作、细心的观察。攻城不怕坚,攻坚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只要勤奋、努力工作,相信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任何技术难题都将被逐一攻破;反之,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将努力找工作,企业不是福利院,不努力工作的人必将被企业所淘汰。
对待公司要敬业。自动自发就是敬业的最好表现,产品开发需要具备专业知识,更需要较高的敬业精神,追求的是尽善尽美,因为哪怕是一个细微的失误,有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就像一颗螺丝钉脱落也会造成重大安全事故一样。产品开发不是把性能技术指标达到要求就完事,还必须获得用户的认可,为公司带来经济效益才算真正的成功,这就要求产品开发员在研发产品的同时,还要协助其他部门,共同把产品推向市场,不能推说这个事应该是哪个部门的事,那个事又应该是哪个部门的事,要以自动自发的心态去做事,能够做的事都是自己的事,公司的事就是自己的事。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高度,一个连小事都完成不好的人,谁放心把一个较为重要的任务交付他完成。唯有敬业的、尽职尽责、自动自发的完成公司交办的任务的人,才是公司所需要的人才。
对待领导要忠诚。作为公司领导,无不每时每刻倾心于企业的发展,忠诚于领导,实际上就是忠诚于自己的公司,忠诚于自己的事业。今天的工作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既然选择了它,我们就应该有干一行,爱一行的热忱,全心全力地去做好它。有可能今天的付出,不能得到及时的回报,但我们不是做零工,只要坚持不懈,相信总有回报。常怀感恩之心,感谢公司领导的信任及交办的各项任务,让我们有展示自己的平台。作为技术工作者,需要的是团队合作精神,人无信不立,我们只有以诚相待,忠诚于自己的事业,忠诚于自己的团队,忠诚于公司,才会在公司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各团队的配合和协助下完成新产品开发、老产品的性能提高或成本降低、生产工艺优化、售后技术指导等各项具体工作。先做人后做事,只要端正了工作态度,勤奋努力的学习和工作,一定在公司会有立足之地,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对待自己要自信。艺高人胆大,只有努力学习科技文化知识,才能充分自信。作为涂料产品开发者,我们要增强信念,丰富自己的知识,让自己置身于更富有挑战性的环境中。三分油漆七分施工,涂料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施工问题非常常见,如能在现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解决,将会增强我们的自信心。自信需要热忱和耐心,黎明前的黑暗往往是最残酷的,甚至会让人产生放弃的念头,必须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坚强信念,有足够的耐心,才能攻克技术堡垒。自信来源于我们对事物的了解,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要求我们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凡事多思考、多联想。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步,自信就会逐步增加。
人无完人,我们也有许多不足,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只有发扬更加勤奋、更加敬业、更加忠诚、更加自信的精神,努力学习和工作,献身于公司的事业中去,相信个人及公司的明天会变得更加美好。
万事万物皆有因果,一啄一喙皆有定数。一本外国人写的《自动自发》的读后感,我则以一个典型的中国式开头来开篇。我想说明的道理是:凡事都有原因,因不同,则果不同。
行里给每位员工发了一本《自动自发》目的是为了激发员工的职业精神,初衷必然是好的,过程则渐渐走偏,最后结果可想而知。如同一场没有净化革命队伍的保先教育一样可笑,一场轰轰烈烈的学习过程,注定成为雪亮群众眼中的闹剧和别有用心者的`踏脚石。
首先必须承认,书是好书,从鸡汤的角度来说属于比较进阶的层次。然而,书中很多观点都在试图曲解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事业”。全书四个大章节标题:
对待工作:勤奋
对待公司:敬业
对待老板:忠诚
对待自己:自信
其中的工作、公司、老板、自己,都应该用“事业”这个词替代,才能回到这本书真正正确表达的意思上来。对待事业才能“勤奋、敬业、忠诚、自信”。将“事业”曲解成工作、公司、老板、自己,就像将国家曲解成祖国一样可笑。
什么是事业?对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对每个组织也都是不同的。简单的描述是一个人愿意为之奋斗一辈子的目标,就是事业。比如保护大自然是事业、做一个木匠是事业、成为世界首富是事业、写一篇千古流芳的文章也是事业。我曾经说过:一个员工的愿景与企业愿景在一个阶段内相吻合的时候,这个员工就会在企业里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无限量的发挥光和热,当这个员工与企业愿景到了分岔路口,企业应该鼓掌欢送这个员工的离开,并对其以往的努力进行感谢。每个人生命中都有一条路,组织也好,个人也罢,也许就是这条路上的匆匆过客。
所以,目标就是事业,而事业也是“勤奋、敬业、忠诚、自信”等等自动自发的根源动力。
然后我们说前提,很多经验、办法、措施在别的地方用的好好的,为什么到了自己这里就会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呢?就是因为前提不同。作者阿尔伯特哈伯德,是美国人,是我们常说的美帝国主义。在美帝,崇尚创新、崇尚社会责任、崇尚个性发展、崇尚公平竞争,如果这些前提都存在,那这本书就是一本好书,如果不存在,这本书就是一碗孟婆汤。对了,这本书在最后《致加西亚的信》阐述了一个非常隐晦且重要的前提,我敢赌一毛钱,所有写了冠冕堂皇读后感的人都没有注意这句话:凡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经营者,经常会因一般员工无法或不愿意专心去做一件事而备受震动。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也就是你们老板发这本书给你的时候,就没有把你当做一个具备职业素养、专业能力和文化知识的技术人员,而是当做外面跑腿的、扛包的、打杂的,我并没有歧视体力劳动者的意思,但这种行为却歧视了所有职业者的专业精神。什么是专业精神?就是“在我这里没有不行”。
说了这本书上理论存在的前提,我们可以知道这本书就像一栋房子,在不同的地基上的稳固程度肯定是不同的。结合上述前提,我们稍微细致一些对书的内容进行分解:
1、对待工作:勤奋
怎样才算勤奋?这是一个标准的问题。
是每天上班比老板还早下班比老板还晚么?我见过一个团队几个员工轮班等总经理走了之后关灯走人,总经理对他们的评价是很“勤奋”。这是一个评价公平性的问题,在这里“勤奋”是一个结果,而不应该是一个过程。当时的总经理对我说,别的团队都比我们团队勤奋,我说我们团队不加班但做出来的内容和成果一点都不比别的团队差。如果这些别有用心的团队得到“勤奋”的表彰,是不是会打击真正努力的人的积极性?
那是老板安排你这么做,你就老老实实这么做么?这就联系到了“劳动力密集型”这个前提,劳动力的知识水平难以判断老板安排的工作方式或者流程是否是最佳的,只能老老实实做。而在智力密集型或者人才密集型行业,老板在很多领域是不可能比专业员工能力更强的,老板只需要说出结果目标,过程管的越多效果越差。实际上,知识型人才的工作方式中“动脑”远比“动手”更勤奋,结果更佳。
那么老板要做的就是两件事:第一建立合理公正的评价机制,让真正勤奋的人能够受到表彰;第二对专业人员懂得放权,更要懂得尊重。
2、对待公司:敬业
中国文化很有意思,就是但凡是词都可以拆成字来理解。“敬业”这个词的根本就是:敬,尊重;业,事业。所以,对公司敬业,这句话根本就是一个悖论。公司的事业是员工的事业,员工自然会敬业,公司的事业与员工的事业不符,强迫员工“敬业”是对员工不负责任,更是对公司不负责任。
所以公司要做的事情也是两件:一是了解每个员工的事业观,寻找员工的理想与企业目标的契合点,让与企业目标一致的员工好好工作,让与企业目标不一致的员工再上征途。二是对留下来的员工不断矫正价值观,既然“业”已定,那就要考量员工的“敬”了。
3、对待老板:忠诚
有一个故事,说一个企业面试会计,老板问:一加一等于几?第一个会计说二,没选上。第二个会计拉上窗帘说,你想等于几就等于几,结果被选上了。所以,对老板忠诚的前提是老板本身符合正确的价值观。正如中国古代人所说:忠君爱民,忠君必先爱民,民为天君为下。否则便称为愚忠。
中国传统文化也有云:良禽择木而息,说的就是忠诚是分对象的。并非所有的老板都值得忠诚。也有云:道不同不相为谋。
4、对待自己:自信
自信的“信”在中文中有很多意思,在这里主要包括了:相信、信心两个意思。什么是相信?相信就是相信自己从事的事业是对的,这是方向问题。然后是信心,信心就是自己有能力能将这件事做得很好。
一个人是否成功、是否勤奋、是否有所成就,完全不需要别人来评价,就像给一个环卫工人评为全国劳模一样,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坚信自己的事业是正确的,坚信自己有能力做好这件事。这就是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