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这是一首关于端午节的儿歌。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流行于汉、壮、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区。
端午又称重五,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齐。用红、黄、蓝、白、黑五色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颈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包子、雄黄酒。无论南方北方,此时这一天还要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个“王”字,还要佩带五颜六色的香囊。
端午节的早上,人们起得十分早,人们去草地上收集露水,此时人们相传用露水洗脸能够让皮肤变白。中午,全家人聚在一齐,在院子里边晒太阳边吃粽子。
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相传赛龙舟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为了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
“五十九,六十!端午节了!”我捧着手机,开心叫道!结果被臭骂了一顿。我们乘着车,来到了奶奶家,过端午。
“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端午吃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了!于是,我们便决定自己包最好的粽子。
首先,我选好了食材,宽宽胖胖的粽叶,香檽米花生,排骨,调料等等。是时候展现真正的实力了!把粽叶送上“断头台”把头剪掉,然后再给它放进“温泉”里泡到舒服了微止。这样粽叶会全身软。
然后,把用了我一个月的零花钱的食材大“倒”一通,再将它们放进粽叶,折成一个锥头形状的图形,层层叠叠的,跟个恐龙的。不对鲨齿龙的牙齿一样。别说还真的像呢!100%,99。99%像。
接着包好,然后,静静地等几小时,你问我:“为什么?”等粽子几个小时浸烫,再在高压锅里闷一两小时嘛,粽子出炉,咬一口,外脆里嫩,真是此香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我大喊:“香呀,香呀!”很快,我咳起来了。
端午节,无疑就是包、吃粽子嘛。不过还有赛龙舟。
今天是端午节,我们全家去爷爷家过节。刚进家门,从厨房飘出来一阵阵清香,原来是爷爷在煮粽子啊!
爷爷包了很多粽子,有枣馅的、肉馅的、红豆馅的……我们开始吃起了香喷喷的粽子。我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呢?我问妈妈,妈妈说:“因为从前有个楚国人叫屈原,他写了很多爱国的诗,也写了很多骂坏蛋的诗,他给楚王提了很多治理国家的意见,可是楚王不听,反而将他流放外地。后来楚国灭亡了,屈原不愿投降,就抱着石头投江自杀了。渔民们知道了,就赶紧划着船去打捞,可是捞了三天三夜,也没有见到屈原的尸体。于是,渔民们就往江里投了很多米团,为的是不让鱼虾吃屈原的身体。从此,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就把每年的农历初五定为端午节。在这一天,大家都要包粽子,赛龙舟。
听了屈原的故事,我特别感动,屈原的爱国精神真让我敬佩啊!端午节,我不仅吃到了美味的粽子,而且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真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