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是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它位于豫陕晋三省交界处。在这里,南望秦岭连绵,北观黄河汹涌,真可谓“峰峦如炬,波涛如怒”,虽比不上大都市的繁华似锦,却别有一番风味,令我魂牵梦绕。
故乡的山是美丽的,最闻名遐尔的便亚洲第一高山果园所在地——寺河山。寺河山山路缠绵,农家田园错落有致,依山傍水,空气里散发着淡淡的甜香。时而听见几声清脆的鸟鸣,却不见其踪。调皮的风吹散几缕头发,却也带来几丝苹果的醇香。一切都让人感到如此的适宜。春日里,远远望去,苹果花密密的,一排排,一簇簇,就如同一条条雪白的绸带。细嫩而光滑,萦绕在枝枝杈杈之间,为苹果树增添了生命的光环。花儿为寺河山穿上了美丽的裙子,人们畅游在花的海洋,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故乡的水是那么的清澈,能够看见鱼在水中游动摆尾的惬意神态,可见那水底下凹凸不平的石子,儿时与玩伴一在河中捕鱼,游泳的情形又一次次闪过我的脑海。在这故土上的人也如那清澈的水一般,清澈,淳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们用辛勤的汗水将我们的家乡建设的更加美丽动人。
故乡的文化是源远流长的,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贤老子便在这里写下了一部五千余字的著作《道德经》。在两千多年之后,这本书所倡导的思想依然影响着国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灵宝人,我从小便耳熏目染,经常吟诵《道德经》,品味它的韵味之美,感悟它带给我的成长。它里面蕴含的人生哲理更令我受益终生。
这就是我的家乡,她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而著称于世;以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闻名天下。黄河滚滚,诉不尽我对她的挚爱亲情;高山巍巍,挡不住我对她的依恋祝愿。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将永远爱着她!
还是好喜欢沉溺在盛夏时节的家乡中,赏遍草长莺飞与外婆的万般柔情。
——题记
此时是宁静的黄昏,几缕夕阳慵懒的洒在窗前的木桌上,四周的空气依旧裹着正午时分的一丝沉闷与炎热。阳台上,外婆晾挂
的整整齐齐的衣物接受了阳光的沐浴后,散发出怡人的馨香,一切都令人感到十分的舒适。勤奋工作了整个晌午的艳阳此时有些倦怠,悄悄的喝下了几壶美酿后感到微醺,在天边摇摇晃晃,连颜色都染上了勾人的酒红色,竟有些许妩媚的美感,惹得周围云霞纷纷红了脸颊。我凝视着外婆昨日给我的一张她的旧时照片,照片中的她有着及腰长发,眉眼生的很是清纯与灿烂,全然不似现在的苍老与疲惫,她抚摸着泛着青苔的石柱,笑着看夕阳缓缓下落,而此时的我恰巧也望见了这同一个夕阳的余晖正在慢慢的变淡。岁月啊,你究竟改变了些什么呢
夜幕逐渐降临,我搬来小凳倚靠着外婆在这片月夜下乘凉。清甜的凉风吹进衣领,使单薄的衣衫微微拂动,风中弥漫着外婆独特的香味,刹那间抚平了夏日里所有燥热。路灯刚好照射在柳树繁多的枝丫上,斑驳的树影映在灰墙上闪闪而动,我说那树影像我的头发一样杂乱不堪,外婆竟腹黑的说我描述的十分准确,我们相视而笑,坐看墨绿的柳枝垂在水中随着微风的吹拂而摇摆不定,划出一道道晶莹剔透的涟漪。微波多情,它不忍破坏此时的幽静,所以只是小幅度的展现了自己的妙曼身姿。我认为这就是夜晚最美的景色了。
但外婆说,满天星辉、含羞的月光才是夜真正的特色。是的,花红满山星星夜半私语,企图赏尽人间流年,而月可谓高岭之花,周围环绕着环环光圈,凝结着月色的皎洁与星的璀璨,一切都恍若梦境。
耳边外婆绵言细语着的古老神话更为这片星空缀上了几分梦幻神秘与不可捉摸。在这片星空下,我与外婆有了一次约会。我拥了拥笑靥如花的外婆,外婆用带着老茧的手抚了抚我的背脊。风拂过,婆娑的柳叶相互摩挲发出沙沙的声响,蝉鸣蛙声使鼻尖环绕的风油精的味道分外清晰,一时间,思如潮涌。
在我童年的时候,外婆是一湾温馨的港湾。那位会在我哭的抽抽噎噎时,不压制我的情绪,让我在她怀里肆意发泄委屈的外婆;那位会在我嘴馋时,塞给我甜枣、蜜饯、奶糖的外婆;那位会在我闯祸后,用最朴实的语言给我最隆重的爱与劝慰的外婆。拥抱后,才发现外婆鬓角的白发格外刺眼。
时光啊,请再温柔一些吧,能不能别让外婆鬓角的雪白再蔓延下去了,能不能把青春的颜色还给外婆。
抬头发现,外婆又递来了我最喜欢的香糕,咬下一口,甜意在我口中绽开了。同时,氤氲着一种说不明道不尽的情绪。
星星还是很美,月亮也十分温柔,对外婆的所有情深都会落在那低声的吟唱中。
已经半夜了,我趴在桌上有些悲伤。我看着我的作业,皎白的月光透过纱帘,落下来的影子十分好看,也十分容易引人入睡,终于抵挡不住梦神的召唤,我睡着了。
睡梦中的我,突然从高处掉下来,我以为我会头破血流,但地面却十分柔软,我抬起头张望了一下。哎!故乡门口?叽莫呀!我从外套中拿出了手机,一个甜甜的女声说道:“今天是2027年9月16日,天气安好,可放心在村里游玩!”好奇心让我沿着这条道路一直往前走。
村子里,以前的泥泞小路变成了一条宽广变幻的大路,道路沿线的屏幕上上演着各种经典电影;一棵棵高大的树木取代了枯死的矮灌木;崭新的代步车换掉了“僵尸车”;原来垃圾堆的旧址,现在全是鲜艳的花儿,一个机器人春风满面地给花儿浇水,蝴蝶翩翩舞蹈其中。、。、。、
我顺着小路走进去,这里虽然整洁了,没野花野草了,但是童年的回忆可还在。以前这里到处都是野花,外婆喜欢牵着我的手去浇水,除草时编点儿小玩意哄我玩,有发髻精致的南姜草人,有翠绿小巧的草环,有可爱鲜嫩的花环。、。、。、
到了老院门前的岔路口,一条通往终日茶香四处飘的老舅家,一条通向有各种好吃的小卖店。以前的外公总喜欢抱着我,站在门前笑着问我去哪儿,年幼的我自然总要去小卖店。“栩栩,为什么不爱喝茶?”外公总是这样问我。“茶太苦了,不好喝哩!”我也总是这样回答。那两条岔路仍在,但那个慈祥的外公已经不在了。、。、。、
啊!我猛地张开眼,作业上共有两滴泪,一滴用来思乡,一滴用来忆人。“叭”一声又一滴泪,就用来纪念这个分外难过的不眠之夜吧!
原创:李心易
我的家乡就是我脚下的这片土地,我的祖辈都生活在这片秦川庇护的黄土地上。虽然我几乎不曾离开过这片土地,但我同样对它有着超越乡愁的炽热之情。
五千年前炎黄始祖的五色土撒在庙宇里,这里的人民延续着炎黄子孙的灵魂;四千年前商君昏庸,生灵涂炭,拯救苍生的周武将旗帜插在黄土之上,宣告一个新的朝代的到来,周武不在,但心怀苍生的心却保留了下来;三千年前秦朝统一中原,那是为和平而战斗的秦人在历史上印下的痕迹,至今那在落魄中寻找希望的英雄之气人流淌于血液;两千年前大汉再立,苟延残喘的大汉帝国用尽余力将往日的光芒再照大地,至今那不屈的精神仍驱使着我们不向命运低头;一千年前大唐盛世,万国来朝,诗歌乐曲登峰造极,朱雀大街尽展李唐风采,那辉煌盛世的光芒仍指引着中华民族复兴之路。
如今我站在这片经历五千年兴衰荣辱的土地上,我的灵魂是民族的热情,我的心是善怀苍生的仁义,我的血液是迎难而上的英气,我的精神是不甘折服的勇气,我的希望正是这片土地千年来沉淀的风霜,是它的赐予使我的乡情如黄河之水滚滚流淌。
家乡是我的母亲,我自怨自艾时,是大雁塔的晨钟让我大梦初醒,我烦闷不堪时是钟鼓楼琉璃瓦上的雨声让我平静;我焦躁不安时是西市的风安抚我的心;我想放弃迷茫时,是这黄土地带来的安全感,使我拾起勇气坚定地向前进
我的家乡啊!我在您的臂弯里生活了十三年,我能做的仅仅是拾起路边的垃圾、关爱同在这片土地上的父老乡亲、代表着您的尊严去世界各地展现十三朝文明古城的礼节。我能做得太少太少、太小太小!你的美丽,纵然是我的双手只能点起微弱的光,也要照亮你的容貌使世界都感到你的魅力!我的家乡,这是我对你的一份炽热的乡情。
我的家乡在浙江海宁,这里有著名的“钱江潮”。
每当到农历八月十八日,便迎来了观潮盛日,每当这时,钱塘江边便挤满了人。之前,我只是在电视上见过。一轮皓月挂在深蓝的夜空当中,洒在钱塘江上,潮起潮落,银光闪闪,又听着水与水之间拍击在一起的声音,仿佛莅临在大海边,令人心旷神怡。
但当我亲自来到江边时,却给人不一样的感觉,钱塘江有自己的韵味。它不像大海一样宽广无垠,也不像黄河一样汹涌澎湃。站在江边,一眼望不到边,就像天空中的雁子一般,一会儿成一字一船,汹涌地朝前冲去,一会儿又冲向岸边,激起一道高的浪边,一会儿两个潮便交叉又碰撞在一起,形成那一个个的“一字潮”“回头潮”“碰头潮”,使人似乎有一股轻波推测之势。
这时,远处的潮又飞快的奔过来,一开始,还是远处一条红红的“线”,接着便越来越近,白线逐渐变得高大而又浑浊,夹杂着泥沙,水与水之间的拍打声也越来越响,“轰隆隆”犹如雷声一般,敲击着,耳膜不断地震动着,使人感到震撼,潮越来越大,声音也越来越响,就在那将撞向岸边,冲向人群的那一刻,我们便急忙向后退去,听着身后巨浪拍打的声响,那一刻的激动,也许是观潮兴趣之所在吧!向回头望去,一个又一个潮头拍向岸边,激起巨大的浪花,我的内心是激动的,不仅想到舒适的名句“八月十八朝,壮观天下无”。
这就是我的家乡海宁的著名景观“钱塘江”,它的壮观让我心生向往,我深深爱着它。
这是四川南部一个小城,紧临云贵。虽然川滇黔交汇于此,社会经济与教育环境不及北方得江阳。因此,一批批学生赶赴江阳求学。
321国道从这里经过,从此日起,原本宁静的小城有了喧嚣,一车车矿物被日夜兼程的火车载走,留下狂啸的风沙。天总是灰的,云也不那么白。
每将开学,我会混于万千人流中,沿着“321”,到达北方的江阳,这是对家乡莫大的耻辱,我不愿,又不得已。
在外久了,不觉与生养我的小城有了隔阂,本不该得。我试着找回一些,才发现我混入了泥潭,徒劳得挣扎只会令我陷更深。
我显出了少有得无奈。
今年,我们全家去乡下老家去过清明。没想到,几天时间,我竟深深地爱上了这个朴实无华的小山村。
揉揉朦胧的睡眼,一缕温暖的阳光照射在我的脸庞上,伸一个懒腰,轻轻地、懒散地爬起来,奋力舒展着四肢。哦,新的一天来临了!我三下五下除二套上衣服,悄悄檫了把脸,随着一声“吱呀”的拉门声,我走出了院子。一抬头,看见爷爷拿起扁担正准备去挑水呢。我欢乐的跳到爷爷面前,甜甜地叫了一声“爷爷”。爷爷笑眯眯地摸了摸我的头,温柔地说:“起来啦,跟爷爷挑水去!”“好”我俏皮地朝爷爷笑了笑。
沐浴着黎明悠悠的清风,我们踏上了那条熟悉的乡间小路。那水桶随着摇摆的节奏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像一支动听的乐曲,在这原本静谧的山村上空回荡,别有一番情趣。曙色正浓,我作了两个深呼吸,陶醉在晨曦的清新中。
路边一家农户门前,左边挂着一串黄澄澄的玉米棒子,右边吊着一串红艳艳的干枣,让人看了直流口水。这时,迎面走来一位老乡,肩上也挑着担子,铁桶声音很沉,与爷爷的铁桶声融汇成一首别有韵味、节奏鲜明的“乡村交响曲”。听着这美妙的韵律,我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亲切。因为在这里,没有竞争的压力,也没有城市中钢筋水泥的冷漠,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祥和。
走过几条曲折的羊肠小道后,一条冰河出现在我们眼前,“千里冰封”,好似一条银鳞巨龙在山间蜿蜒盘旋。放眼望去,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爷爷扶着我,走在冰面上,滑滑的。不远处有一口“冰井”,是人们为了打水,专门在冰河上打的一口“井”。爷爷放下扁担,提起两只桶,往“井”里一舀,桶里立刻装满了水。爷爷身子望下一蹲,将担子往肩上一架,沉沉的担子被挑了起来,那动作十分娴熟。顺着小路,我们又往回走。
只听见“喔喔喔”声声鸡鸣,一群鸡出现在前面的山坡上。那群鸡中大部分是母鸡,白的、黑的、花的,各色各样,在地上一啄一啄地吃食。一只公鸡守在一旁,观察着四周,好像在为母鸡们站岗。那公鸡真漂亮,墨绿色的尾巴间夹杂着几根红黑相间的羽毛,全身橙黄,鸡冠通红,昂首挺胸,好不神气。
几对麻雀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呀!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乡村的赞歌。
我突然产生一种强烈的欲望,朝着对面的大山大喊一声。阵阵悦耳的回声激荡在我稚嫩的心灵中。我的心里顿时涌出一种从未有过的坦荡,我感到自己已经融进了大山,融进了山村,融进了这浓浓的乡情之中。
故乡,对于我来说,一直是个很陌生的词。
这次一回东阳,便去参观那所老宅,青瓦石墙,泥沙路,风拂过,扬起阵阵尘土。那真是一所老宅。石墙缝里杂草丛生。斜屋顶上却还有雨水滑过的痕迹。
小爷爷推开那扇红铜色的木门,“吱呀”一声。宅子不大,中央是一口天井,天井的周围部分隔着种菜的园子。这里大抵是荒废了吧,已无人种菜,小爷爷用来养鸡。
宅子里的木雕,是小爷爷的“宝”。梁上盘旋着的,那一只是金龙,那一只是猛虎。线条的曲度,优美地恰到好处。龙须,虎爪,凤眼,每一只兽似乎都被赋予了灵魂。门框中的牡丹,热烈而深沉。拂去灰尘,木雕透出一阵淡淡的凉,像是岁月为它添上的深沉。小爷爷知道每一个木雕的名字,名字很雅,可惜我已忘却。爸爸说:“小时候一直觉得院子很大。现在想来,不过如此。”
小爷爷笑着说了很多。太爷爷的做酒铺子,大抵是那时,他和爷爷就去铺子里帮太爷爷干活。奖赏是一把花生。可惜那家铺子早已是换了店主,改了店名,不过时间让小爷爷继续选择了做酒,那所老宅,就在铺子旁。三代人,在这里生活。
姑姑出生在这所宅子,爷爷毫不犹豫地指向那个已经堆满废木无法打开的房屋。爸爸曾在这儿钓鱼,养鸡。这里的确仍有鸡,肥大而灵活,但不怕人,它们鸣叫着,飞扑着,闹腾着,样子虽有些滑稽,却显得格外活泼亲切。我逗它们,它们也来啄我。四只鸡一冲过来,扑打着翅膀,羽毛落了满地,看着它们神气昂昂的样子,我赶紧落荒而逃。
晚上,小爷爷烧了瓦罐鸡,那是从太爷爷手里传来的。那鸡,是从老宅里捉来最肥最大的那只。只用土锅,侯水焖煮,直至皮滑嫩肉,无需任何调料,一勺盐,足矣。香是从油里钻出来的,毫不吝啬地继续钻进我的鼻尖。晚风被揉进土鸡的肚子,肆无忌惮地游荡。我急于品尝,小爷爷让我耐心等待。时间是这里最充足的东西,也是最宝贵的东西。
时间如夕阳下最后的那道晚风抚摸着老宅,那扇红木门“吱呀”一声,关上了。青铜锁也已关上了。这里很快就会拆了吧。曾经的曾经都会被时间上锁。木雕,其实很多被人撬去偷走了。老宅也已破旧不堪。可是,这些不重要,木雕还留着些呢,瓦罐鸡和曾经一样的有味。几只鸡依旧毫无顾虑地飞奔着。人在,情就在。岁月更迭,变与不变,很难述说。曾经的那些,我已感受不到。可现在,故乡在,情在,时间在,我也在。青瓦石墙,泥沙路,风拂过,扬起阵阵尘土,带来浓浓的乡情。
“大洋小学五(10)班浓浓思乡情主题活动现在开始。”主持人话音刚落,我们便开始吃美食,看表演。这还得归根于国庆放假前,老师布置给我们的任务——准备有关思乡的节目和带些美食佳肴。
节目很多,有让人如痴如醉的歌曲,让人捧腹大笑的小品,让人意犹未尽的游戏……可我总觉得不如我们组的合唱。
哦,终于到我们了。我们有的信心满满,而有的却垂头丧气,还带了歌词。我想:别垂头丧气了,你们声音小一点,不会背时瞟一下歌词就行,一切会完美的。音乐准备好,队伍准备好。我先带了个头,大家也跟着唱了起来。过了一阵子,不会的声音有点响了起来,扰得我忘词了。我可是主力队员,我一忘,大家便唱不下去。我想来想去,哎!都怪我没熟练地背诵歌词,想后悔也晚了。还好在这个节骨眼上有奚明昊,他带领大家逃离险境,成功使我军摆脱难关。大家都唱得很流畅,不会的同学也小起声来。看来要成为世界第一,后来居上这个词真的是很灵啊!哇哈哈哈哈!看谁能比过咱们强强联盟。突然,我看见金老师扳着脸,一副严肃的表情。一看就有事发生,肯定是我们唱得走调了,难听得要死!我开始紧张,一紧张就不会唱了。这时候,奚明昊也快抵挡不住紧张,要崩溃了。不会唱,只好读了。最后,在一丝带有鼓励的掌声掌声下谢幕。我又燃起了希望之火,下次我一定会更上一层楼的。
饱了眼福,饱了口福。又该饱尝一下用满满的爱做成的蛋糕,这是金老师特地为我们做的。虽然没有香飘十里,但是却另大家垂诞三尺。美味的鸡蛋加香甜可口的葡萄干。简直是绝配,真是上有仙桃,下有蛋糕!面包师也没有老师厉害。大家纷纷说老师得了最佳美食奖,还给了不少奖品呢!
“浓浓思乡情活动到此结束。”我们就在主持人的话中结束了这一活动。我真留恋那段时光!
每个人对故乡都有一份柔软的情愫,它不像贺知章的《回乡偶书》那么自然逼真,也不像苏轼的《水调歌头》那么令人感动,更不像余光中的《乡愁》那么引人深思,但它却轻易拨动了游子心底的那根情弦。
我的故鄉在湖南怀化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那儿山青水秀,风景优美。乡里人淳朴、善良,谁家有事,只要大老远吆喝一声,村子里的人都会赶来帮忙。
村中有一条小溪,溪水清澈透明,是孩子们捉鱼摸虾、游泳戏水的好地方。小时候,我经常与外公去小溪里捕鱼。下小溪的时候是最紧张的,因为溪边的石头长满了青苔,稍有不慎便会在溪里滑倒。我背着竹筐,看着外公撒下渔网,便也像外公那样撒下我的小渔网,但撒得一点儿也不专业。我常常被水里漂亮的石头和小虾们吸引,忘记了撒网的事。半个小时过去了,我的小渔网里只有几只小虾米,一条鱼都没抓到,而外公已抓了几十条小鱼。他把鱼装到竹筐里,我兴奋地凑过去看。鱼儿们在筐里活蹦乱跳着,有时还有泥鳅和螃蟹呢。
故乡有许多特产:黄桃、杨梅、冰糖柑、葛粑、安江米面……但我最喜欢的还是黄桃,每年暑假必会回去吃。外公家种了几棵黄桃树,每到七八月份,黄桃就成熟了,远远望去,像一个个小黄灯笼挂在树上,仿佛在招呼我赶紧去采摘。我小心翼翼地从树上摘下两个黄桃,一手一个跑回家。我用清水把它们洗净,切块,叫来父母与表妹品尝。大家都赞不绝口,我也将信将疑地塞了一块到嘴里,顿觉满口生津,回味无穷。
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养了鸡、鸭、鹅,有些人家还养了猫和狗。每当我在村路上散步时,总能听到几声犬吠或鸡鸣。站在小石桥上往下看,还会看到几只鹅在溪里游来游去,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咏鹅》:“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乡村的鸡是放养的,胆子大得很,它们总爱在路上大摇大摆地晃悠,像巡视员一样从村东头走到村西头。公鸡常常昂着头,那股骄傲劲儿,仿佛得胜归来的将军,谁都不放在眼里,真是神气极了。
乡情如笛子吹奏的乐曲,悠远而绵长;乡情如陈年的老酒,醇香而浓烈;乡情如一个古老的传说,美丽而动人。我要把乡情装进一封封信里,让它随思念飘到那个令人牵肠挂肚的故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