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飘香的金秋时节,我们全班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离开了父母家人,带着亲人的牵挂,来到了未成年人生活实践基地。在这里,我们独自生活了三天,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各种活动也让我们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懂得了团结合作的重要。在众多的活动中,我觉得野炊——包饺子充满了趣味。
趣味一——切。切韭菜是包饺子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得把韭菜切得细细小小的。在家从来没切过菜的我,拿起刀的那一刻,心里还有些害怕,可众目睽睽,只得硬着头皮切。切着切着,手中便有了感觉,越切越符合标准了。看着刀、菜在我手中越来越听话,我好开心。心想:回家后,一定要在家人面前露一手,哈哈!
趣味二——搅。老师说,馅搅拌的时间越长,饺子就越好吃。我们小组的成员便轮流上阵,按老师说的那样,朝同一个方向搅拌。“方向不同,会怎样呢?”我心中不禁有了疑问,趁大家没注意,我换了个搅拌的方向,并没有发生意外。看着被我们搅拌得均匀疏松的肉馅,心里好快活呀!
趣味三——包。包饺子最有趣了。我们虽然都未曾包过,但个个就像行家里手一样,开动脑筋,包了许多的花样:有的像礼帽一样,有的像包子一样,有的饺皮都裂开了,就像一个伤员,也有的是很漂亮、很合格的饺子状,就像买来的一样。看着各种形状的饺子在自己的手中诞生,那感觉太有意思了!
趣味四——烧。在老师的讲解下,我们先将木柴在炉灶内放成“井”型,然后又在木柴上放些报纸,接着倒了些许燃油,最后用打火机点燃。看着炉灶内熊熊燃烧的烈火,我觉得自己仿佛就是那跳动的火苗。
趣味五——吃。看着就要出锅的.水饺,真是垂涎三尺,盛到碗中,迫不及待地大口大口地吞起来,那味道真是鲜美无比呀!有的同学竟然吃了三十多个,爽吧?
在上个星期六的晚上,我的妈妈说明天要我去包饺子,这使我欣喜若狂,终于能吃到自己包的饺子了!
第二天的清晨妈妈早早地从市场上买来了40张白面粉做的皮,一块大肥肉和几把绿葱。吃完早餐,我便开始了第一个步骤:切肉。我把妈妈洗干净的肉放在了毡板上,抄起菜刀瞄准肉便砍下去,只听见“笃,笃,笃”的声音,不大一会儿,猪肉便被我切的“横七竖八”“粉身碎骨”了,犹如一堆肉泥,可是再切下去还是有一些连在一起的精。我被折腾地腰酸背疼,疲惫不堪。我想坚持就是胜利,于是我咬咬牙又坚持了下去。又过了一会儿,妈妈拿着一碗被剪段的葱和一双筷子,终于来支援我了,她轻轻地把这些葱放在手中,像“天女散花”般撒进那一团剁碎的肉酱中,用筷子搅拌起来,然后放了一些酱油,这样一盘饺子馅便出现在我面前。
接下来就是包饺子中最为“考究”“艰难”的一关,也就是包饺子。这不但要讲究速度,还要讲究质量,要使饺子看上去精巧,美观。可我一点也不知道,便装模作样地做可起来,我在饺子皮的边缘沾了一些水,放入拌好的饺子馅,然后合拢,顺手捏了捏,不一会儿一只“丑八怪”般的饺子出现在我的眼前。我以为自己的饺子做得十分十分的不错,便自己欣赏起来,妈妈瞥了我做的饺子一眼,就说:“不行,这样做的饺子不过关,水一干,它便粘不住了,像我这样的才算保质保量,一口咬下去人人叫好,这才是“正宗”牌的精品呢!”妈妈说着说着大吹大擂起来。我心里诋估:呸!太臭美了!谁知道这是不是“正宗”的呢?但我还是学着妈妈的样子,先用手按住了一角,然后用左手托住其它部分用食指把皮分别重叠起来,像一个洋娃娃的帽子,最后再把另一个角弄平,这样一只完好的饺子便新鲜“出炉”了。
虽然,包饺子有一些麻烦,可还是趣味无穷。你们也可以照样子做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