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做了一个实验——杯底朝天水不流。
我开始准备实验用的材料:一个水杯、一张纸还有一瓶水。妈妈怕我弄得到处都是水,又让我拿来一个空的水盆,于是我就在水盆里做起了我的实验。
首先,我在水杯里倒了半杯水,然后把纸盖在杯口上,把水杯慢慢倒过来,这时,只听”哗”的一声,水都洒了出来,这说明倒半杯水,纸会掉下来,于是这次我在杯子里装上慢慢一杯水后又将杯子倒过来,“哗”水又洒了出来,这说明我的实验又失败了,我有点心急了——到底放多少水才能成功呢?在一旁的妈妈看出了我的心思,她说;实验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多做几次尝试,然后才能得出实验结果,心急只能使实验无法进行,做实验要平心静气,就像学习一样。听了妈妈的话,我若有所思的点点头,然后又开始了我的实验,这回我在杯子里倒了满满一杯水,然后在杯口盖上纸,满满将杯倒过来,哇!我成功了。你知道纸为什么不掉下来吗?那是因为杯外的空气想进杯子里,水又想往外流,这两股力量把纸夹在中间,纹丝不动。
通过这次实验我记住了妈妈的话,学习也要向做实验一样——平心静气。
在一次科学课快上完时,老师说:“下次上课要带洋葱和大蒜。”我们都很奇怪,也期待下一次上课。
终于等到了我们期待已久的科学课,我们都带齐了老师让带的东西。来到了科学教室大,只见讲台上摆着很多玻璃片,有的很厚有的却很薄,在玻璃片的旁边还有几个显微镜。我们恍然大悟,老师一定是教我们怎样使用显微镜。
上课了,老师走上讲台说:“今天我们来学习制标本和观察标本。”只见他先拿出一个洋葱,剥开了它,从它的果肉上撕下一个膜,然后,他又拿出一个厚玻璃片说:“这个厚的是载物片,要把这个标本放在上面,而那个薄的是盖物片,顾名思义,就是用来盖住标本的,好了,下面每组一个显微镜,一个载物片和盖物片,开始制作。”
当老师把用品发下来后,组长先把标本制作了出来,她的速度很快,我们惊叹不已,对她佩服的五体投地;然后,组长把标本交给我,让我把它在显微镜上放好,我很快就把它放好了,可是,黑糊糊的,什么也看不见,原来,我忘了把反光镜调好开始观察。
这次实验让我学会了很多东西,我很喜欢。
今天上课时,老师神秘地拿出一块手帕,扬了扬说:“这是一块干手帕,我去保险公司给它保险了,它是烧不坏的,不然的话,保险公司就要赔我五百万。”同学们一听,有的惊讶地张大嘴,说不出话;有的惊呼起来;有的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我仔细地盯着那块手帕,半信半疑。老师让同学们都摸一下手帕,它就是一块再普通不过的手帕。老师的话,是真是假,我们拭目以待。
老师拿出一个透明的玻璃盆,把叠好的手帕放进去,又倒了一些酒精。一切准备就绪,大家静静地等待着实验的开始。老师把灯关了,低声说:“实验开始。”教室里又是一片惊呼。只见老师点燃火柴后,又点燃了手帕。顿时,熊熊大火包围了手帕。火苗下蓝上黄,左右摇摆,像一条火蛇在跳舞。教室里鸦雀无声,大家都睁大眼睛,生怕错过一个精彩的瞬间。后来大家一拥而上,把讲台团团围住。大概烧了一两分钟后,老师用一个大瓷盆盖住玻璃瓶。同学们议论纷纷:经过这样激烈地燃烧,手帕会安然无恙吗?
最激动人心的时候到了,老师揭开盆子,手帕居然“毫发无损”。难道,老师真给手帕保险了吗?
原来,刚才老师倒入的是百分之七十五的酒精。燃烧后还有百分之二十五的水分留在手帕里,只要水分不烧干,手帕就不会被烧坏。我恍然大悟:给手帕保险的不是保险公司,而是酒精里的水呀。
周五,科学老师带领我们做了有趣的实验。
我们进了实验室,自觉地安静下来。科学老师告诉我们:“今天我们要做两个实验,第一个是凸透镜成像实验,第二个是岩石风化实验。”我们迫不及待地迅速分成几个四人小组,开始了有趣的实验。
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要先把凸透镜放在光具座标尺中央,再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纸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再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尽量远的位置上,调整纸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纸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最后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总结时,我们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当凸透镜离纸屏远时,像就小。当凸透镜离纸屏近时,像就大。听完是不是觉得很枯燥,可是你只要动手做就一点也不觉得了。
做岩石风化实验时,要先点燃一根火柴,自下而上点燃酒精灯,再用镊子夹取岩石用外焰加热,最后,将烧热的岩石立即放入装有冷水的烧杯中,反复几次,岩石就会有裂缝或发生破碎。好神奇啊!真是太有趣了!
科学,其实一点也不枯燥,只要你认真做实验,仔细观察身边的每件小事,就会有重大的发现。
大家赶快动手做起来吧!做科学实验真有趣!
今天,科学老师布置我们回家做一个实验:探究仙人掌耐旱的原因。我一回到家,就迫不接待地准备好实验材料,按老师讲的要求开始实验了。
我首先拿出三张纸巾,来到水池边,让它们充分蘸到水。随后小心翼翼地把这三张纸放在外面正在“接受”烈日照射的塑料纸上,其中一张纸平铺,另一张纸卷成如细细的长竿一样的小圆柱形状,当然,不能忘记在最后一张纸巾上裹上一层密不透风的小外衣—蜡纸。好了,可以休息一会儿了。呀!千万别立马拍屁股走人,现在才做了整个实验的一半,好戏还在后头呢!真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啊!
“一分钟……十分钟……五十分钟……六十!”,时间流逝真快,该到揭开秘密的时候啦!我兴奋不已地快步走到门外,蹲到三张纸旁边。我首先摸了摸第一张:干了!经过一小时的“阳光浴”,第一张快要接近全干了;第二张比第一张好了许多,还没有全干;该第三张了,马虎的我一把抓起第三张,水一下子就滴落了下来。天呀!一个小时的照射居然让它一点水都没蒸发。我感到惊奇极了!
第二天科学课上,老师给我们作了讲解,我这才明白:是因为那张纸上覆盖着蜡纸,让水减少了蒸发。正如仙人掌那奇特的表皮一样,让仙人掌减少必要的蒸发,从而它能在茫茫沙漠中顽强地生存下来。
通过这次有趣的实验,不但让我懂得了仙人掌耐旱的原因,而且明白了生活处处有科学,只要自己不断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一定能从中获得科学知识,理解科学的真谛。
叮铃铃,上课了。老师拿了一个杯子和几片纸走进了教室说:“我们今天要做一次有趣的实验。”
开始做实验了,老师晃了晃手中的纸片说:“这是一些被施了魔法的纸片,我把杯子里装满水,把纸片放上去,再把杯子倒过来中,你们信不信纸片不会掉,水也不会流出来。”老师给我们做了一次示范,我们有的站在椅子上,有的坐在桌子上,还有的站在桌子上,一个个眼睛一眨也不眨,生怕自己错过了精彩的瞬间。神奇的一幕发生了,老师把杯子倒了过来,水果然没流出来。
老师让我们各自上台去表演了,有的人成功了很高兴,有的人失败了很难过。终于轮到我了,我把纸片放了上去,盖紧后,小心翼翼地把杯子倒了过来,只听“砰”的一声,水流了出来,我的实验失败了。我觉得自己是因为动作太慢,纸被浸湿了,所以水流了出来。
我们问老师这是为什么,老师说:“因为我们身边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如果大气压力大于十,水就流了出来。”
虽然这次实验我失败了,但是我还是很高兴。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你肯付出,就一定可以成功。
这是一个有趣的实验——
老师先把瓶子装水,装到满满的,再拿来一张纸片盖上,轻轻压一压。当老师要把水杯倒过来时,同学们都屏住呼吸,瞪大眼睛,生怕错过一个细节。老师终于把杯子倒了过来,松开了那只压着水杯的手,神奇的是杯子里的水并没有流出来,而是静静地留在水杯里。
一下子教室好像炸锅!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说老师肯定纸上粘了胶,有的说老师有隐形的手。这时,老师嘿嘿一笑,便说:哪位同学上来试一试?
“我来。”江铖同学走上讲台,拿起杯子装满了水,小心翼翼地放上纸片,再轻轻一压,把水杯倒了过来,虽然水没有流了出来,但是在翻上去的时候便漏了一地,水到喷到旁边的同学,我开玩笑道:你这散弹枪不错,枪法也一流。
接着,终于轮到我走上讲台,拿起水杯,装满水后又马不停蹄地盖上纸片,轻轻一压,心中默念:“天灵灵,地灵灵……。”便把水杯一翻,见水没有漏出来,才松了一口气。接着,我又把水杯来个180度的旋转,水依旧不会漏。同学们都惊讶地瞪大眼睛,没想到我这么厉害。
老师在最后揭开了秘密:“因为杯子盛满水时,里面的大气压小于外面的大气压,所以水就不会流出来了。”
哦!原来是大气压在搞鬼。
你们知道吗?我能让水瞬间结冰!不可si议吧!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就让我来讲讲吧!
科学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放了一段视频,视频里的小朋友从冷冻室里拿出一瓶水,用手抹了一下,再拿瓶子用力敲了一下桌子,水瞬间结冰了。哇!好神奇!
为了体验一下这个神奇的瞬间,我准备开始试验。我找来一瓶矿泉水,把冰箱冷冻室调成了零下18摄氏度,然后打开冰箱,把矿泉水放进去,这时候就需要耐心了,因为这一步等待需要整整2个小时。我坐等右等,过一会儿看一下时间,哎,怎么才过去五分钟?!过一会儿又看一下时间,才过去了十分钟!我的心里忐忑不安,一边觉得时间过得比蜗牛爬还要慢,一边又担心瓶水瞬间结不成冰怎么办?就这样,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两个小时终于到了!我打开冰箱,小心翼翼地把水拿了出来。这时,我能明显地感觉水还在瓶子里晃动。我深深吸了一口气,双手紧握瓶子,用尽全力把瓶底撞向桌面。这时,瓶子里的水变成了冰!“我成功啦!”我开心地叫了起来。
大家知道这个实验的原理么?因为这种水叫“过冷水”,是由于水过于纯净,缺少凝结所需的凝结核,所以在冰箱里呆了两个小时都没结成冰。过冷水的状态非常不稳定,受到惊扰就会结冰。这下大家知道了吧,其实真正的法宝是——纯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