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数不胜数: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但要说我最爱的节日,非元宵节莫属。它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传统的习俗文化中,每到元宵节这一天,家家户户不仅会猜灯谜、赏花灯,还会煮汤圆、放烟火。
汤圆,是元宵节有特色的食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小吃的代表,是由糯米粉等做的球形食品。一般都有馅料,煮熟带汤食用,历史十分悠久。因为这种糯米汤圆半沉半浮的,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因为汤圆是圆溜溜、甜滋滋的,所以也意味着一家人团团圆圆、甜甜蜜蜜。
元宵节的夜晚可真热闹啊!和我同龄的正乐呵呵地向长辈讨压岁钱;爸爸妈妈们拿着烟花和爆竹,正准备放;而此时,奶奶和我正在厨房做汤圆。
首先,奶奶把糯米粉倒在一个碗里;然后,奶奶在碗里加上适量的水并把它捏成一团,再把它捏成圆形并用手指压一压,奶奶就把馅料放进小窝并封口,一个圆圆的汤圆就做好了。当然,创意无限,你完全可以把它做成奇形怪状的,那就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手轻轻地捏成你想要的形状。我也照着奶奶的方法包了几个汤圆:圆形、三角形、小人人,很可爱的。
做完汤圆,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啦!我和表哥去放烟花。我先玩了一种和钢笔盖差不多高的炮,点燃后它会放出像陀螺一样旋转的炮。我们把它放在重在一起的两块水泥砖的边沿上,刚一点燃,只见它在两块水泥砖的交界处喷出了耀眼的火焰,然后它就隆隆的一声,爆炸了。只听一声巨响,我的耳朵因为没有及时捂住,“嗡嗡”作响。到了吃晚饭时,我们就给各个长辈拜年,送上祝福的话语,而长辈们也递给我们小朋友一个个小红包。
第二天,吃完形状各异的汤圆,就迎接着这美好的新年。
元宵节给我带来快乐,我爱元宵节,更爱中华传统文化。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又到了,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想起这样一个故事:袁世凯一心想要当皇帝,但又怕人民反对,有一次过元宵节,袁世凯好像挺忌讳这“元宵”二字,为什么呀?那是因为“元宵”和“袁消”两字是偕音的。你想啊,那多不吉利呀!于是,他下令,过元宵节不准说是“元宵节”,要用“汤圆”等词代替,老百姓们不理睬他,依旧说是元宵节。
对了,告诉你们吧,我们今天在学校也包汤圆了呢,当然也少不了要猜字谜了。
下午,教室里热热闹闹的,南面窗子上早就贴满了老师们精心准备的字谜。
宋老师一声令下,同学们一窝峰地冲向南边的谜语,大家争着看谜语并抢着去回答,好是热闹。顿时,教室里传来一阵阵地欢呼声,笑声……
猜完谜语,接下来的项目是包汤圆。当我领到属于我的那一份糯米粉后,开始认真投入我的战斗。我按照阿姨说的,把已加工过的糯米粉在手里捏,直到把它捏出“汗”来才让它“休息一下”,再将它一段一段地分家,拿出其中的一段,再捏,尽量捏圆了,之后再将它轻轻揉,不要用劲,否则它会“罢工”的!
我顺利地做好了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汤圆,像雨一样有序的从我手中做出,连阿姨都夸我做得好。
陆锦春,弄了半天好不容易做出一个汤圆,同桌曹蕾一不小心把汤圆弄破了,随即而来的便是她的一声惨叫………。李柯兴包了十二个汤圆,便到我这儿来夸耀,唉,可惜,他碰上了个“高手”,我包的汤圆数不胜数,比他多了不止三个,他听后,失落极了,垂头丧气的样子好像一只大猩猩。
汤圆做好了,下面就是吃了。说到吃,“大胃王”何煜一马当先得到了第一碗汤圆,津津有味地吃着,可馋死我了。轮到我了,我弄了一小勺糖,往汤圆上一洒,再咬上一口,“哇………。”,我快活地叫了一声,吃了一口又一口,最后连汤都喝了个精光。
一碗两碗,碗碗好吃。
一个两个,个个美味。
这就是我对这汤圆的`评价。
吃了快活,也得拍照留恋啊。英语老师和好友张建鹏就发生一件令人爆笑的故事:
英语老师对何煜拍了一张照片,张建鹏就不满地对老师说:“看这,这儿有帅哥。”我听了当场就想把嘴里满满的汤圆给喷出来。没想到英语老师真的把摄像头对准了他,他不好推托,只得拿起大碗,摆了个“帅气”的pos。
学校的庆祝活动悄无声息地结束了,不知晚上我的“奇遇”又是什么呢?
愉快的寒假过去了,然而正月十五观花灯的情景仍然浮现在我的眼前,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这天傍晚夜幕降临的时候,我迫不及待地跟着父母到胜溪湖森林公园观花灯了。来到胜溪湖森林公园门口,我目瞪口呆了:路上的车辆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如果你要过马路,这得等很长时间。还有街道两旁几乎没有人走的地方了,全都停满了车。
我们进了大门,迎面而来的是“鼓乐队”。他们虽然不是真人,但是你听,这锣鼓仍然敲得铿锵有力,打得有条不紊。看,几头狮子正在阵阵鼓乐声中时而摇头摆尾、争夺绣球,玩耍游戏,时而竖起身子,腾空而起,威风凛凛……
继续往前走,只见小道上人山人海,花灯辉煌,热闹非凡。花灯的.样式可多啦,有孔雀灯、二龙戏珠、老鹰灯、金牛争霸灯,有气势宏伟的九曲黄河阵,栩栩如生的九龙壁,还有造型新颖的“三国演义”、“西游记”、“二十四孝”……各式各样的花灯绚丽多彩、不计其数,真是令人眼花缭乱啊!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福娃灯。虽然奥运会已经过去了,但是这壮观的景象却永久地刻在了我心中。它仍然是中国人民的骄傲!这个福娃灯由五个奥运福娃组成,它们分别是: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贝贝是条小鱼,晶晶是只大熊猫,欢欢是个火娃娃,迎迎是只藏羚羊,妮妮是只小燕子,大意是“北京欢迎你”。在彩灯的照耀下,五福娃向我们频频点头、招手,好像在祝福大家牛年吉祥!有的孩子跑到上面玩耍嬉戏,大人则手举照相机或手机把这一美景拍下来。
还有九龙壁也很不错:九条龙栩栩如生,神采各异,巨龙的腾飞也象征着我们孝义市在飞快地发展着。
月亮渐渐西下,但观灯的人们仍然络绎不绝,各种彩灯象满天繁星大放光芒,这真是:一夜花灯醉,只缘情意浓啊!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在热闹的鞭炮声中,正月十五,也就是我最喜欢的元宵节到了!
清早起来,我便急不可耐地吵着要吃汤圆了,爸爸笑着对我说道:“别着急,今天我们不吃现成汤圆,我们自己包汤圆自己吃!”我激动极了,跟着爸爸来到厨房。
首先,我先从面团上取下一小块,用擀面杖把它压平一些,但是不能太薄,接着,我将皮拿在左手,右手夹了一些芝麻馅放入皮中间,用手一点一点地把芝麻馅包住,一个圆球就做好了。可是那小白胖子仿佛饿了似的,皮又裂开了。爸爸手把手地教我,那小白球的皮才又被“缝合”上。一个一个的小汤圆被包好,爸爸的汤圆大小匀称,一个个整齐地站在菜板上,芝麻馅与花生馅也被规矩的分成两个帮派。而我的呢?有的过于肥胖,有的营养不良,大大小小的、歪歪扭扭的,还有破皮的,真是无奇不有。芝麻馅的汤圆与花生馅的也被我摆放得乱七八糟。爸爸看到我的`汤圆哭笑不得,我自己也无颜以对。
汤圆包好了,爸爸把一个个“大白胖子”放入锅中开始煮了,锅中的热水咕噜咕噜的嘟囔着,冒着阵阵的热气。几分钟后,汤圆早已煮好。我赶紧端起碗,舀起几个汤圆倒入碗中,也不管烫不烫就往嘴里塞。热乎乎的汤圆烫得我不得不立马吐出,猛吹了一通气,再咬上一口,那白白嫩嫩的皮富有弹性,一大股芝麻香味弥漫在口中,“大白胖子”肚子中的料也全都流了出来,空气中都充满着浓云的芝麻香。我不禁连连点赞,爸爸也不停地说好吃,真是人间美味!
到了晚上,我与家人们来到外面观赏花灯,各式各样的花灯争奇斗艳。瞧,那盏兔子灯是那样可爱,长长的耳朵,红红的眼睛,白白的绒毛,前面露着两颗大龅牙,咧着嘴,仿佛在与我们说:“元宵节快乐”!桃灯、鱼灯、走马灯……五光十色的花灯把整条街装扮得更有风趣和耀眼。
十二点钟声敲响了,元宵节就圆满结束了。元宵节,汤圆如此美味,花灯如此迷人……它凝聚着传统文化,我们应该要去弘扬它,传承它,不要让这种优良的传统文化因时间而消失!
古往今来,我们人间一直有一些民俗的文化传统。如:春节、中秋节……元宵节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
晚上,吃过人间美食—可口的元宵后,便随着爸爸妈妈去看烟花。
烟火会的会场在会展中心的广场上。广场呈方阵形,方阵形广场的北面耸立着一座像似凤凰的城楼……
广场周围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人们有的擎着火红的小灯笼、有的'拿着五颜六色、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小白兔气球。马路上人山人海,车多人也多,会展中心周围已经成了人的海洋、车的海洋。灯笼、气球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傍晚八点钟左右,广场周围的马路上爆发出了排山倒海般的掌声,在热烈的掌声、欢呼声中,烟火会正式开始。
首先,天空中出现了一个个又大又漂亮的烟花,一个接着一个,掌声也一个接着一个。忽然,天空中又出现了一道道光彩夺目的流星雨,一片接着一片的撒向人间,流星雨的下方还喷着瀑布,一会儿紫色、一会儿黄色、一会儿粉色……变化多端、在变化多端的瀑布下的衬托下,流星雨显得更生动、更漂亮!接着,一群又小又精致的“萤火虫”手里提着鲜艳的小灯笼一摇一摆地飞向天空,栩栩如生,仿佛小生物也知道过元宵节,特地从远方飞过来和人们一起过元宵节似的。最后,深蓝色的夜空中有出现了可爱的笑脸、飘亮的手表、灿烂的红色五星旗…….个个让人们喜笑颜开、掌声一片又一片!
两个小时的烟火,广场夜晚十点钟,群众散场了,四股“红流”分别向东、西、南、北的马路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莱芜!
我渐渐的在霹雳的鞭炮声中沉睡……
今年元宵节,过得与往常过元宵节一样快乐,有似乎有些不同……
在今年元宵节到来的那一天,我早早地从睡梦中醒来,洗漱完后,便拿出前一天就已准备好的大面团和芝麻。
首先,我先从大面团中取出一点点小面团,使劲揉,揉成圆,在这个圆中按出一个小凹坑,并在这小凹坑中放进一些芝麻,再把这个被芝麻填慢的黑洞封口,继续揉成圆。几分钟后,便有了十几个萝卜似的小汤圆。把它们放进锅中,看着它们在沸腾的开水中沸腾,兴奋的到处乱蹦,别提有多开心了。几分钟后,小汤圆们出锅,身上遍布着反射出的.色光,吃在嘴里,甜在心里。
到了傍晚,我们一家人一起去街市赏花灯,看着琳琅满目的花灯在街头向来人展示自己的风采,眼花缭乱。“看!这个大红灯笼可真喜庆,正适合过元宵节的今天!”妈妈指着一个大红灯笼说道。突然这个大红灯笼亮了起来,散发出神采奕奕的七色光芒。原来这不是普通的大红灯笼,是带着现代科技的红灯笼。传统节日也科技化了。
一路上,各式各样的灯笼出现在我们面前。“哇,是十二生肖灯笼!”弟弟好似发现了新大陆那样心思若狂。我就与他一起去看他发现的“新大陆”。
果不其然,在不远前,真的有十二种动物的灯笼。牛灯笼强壮有力,兔灯笼活泼可爱,龙灯笼活灵活现,狗灯笼憨厚可爱……买灯笼的人按了他们的开关,他们便整齐的随着音乐舞动起来,头上还闪出许多好看的图案。因为今年是狗年,所以我们买了个小狗灯笼。一路上,弟弟把它紧紧的抱在怀里,别提有多开心了。
动手做汤圆,体验别样甜。观看七色灯,享受科技光。今年元宵节,真的不一样。
又是一年元宵节,街上到处都是红红火火的景象,张灯结彩,好不热闹。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又叫上元节,也称中国情人节,后来,慢慢被七夕节代替了。元宵节人们不光是要张灯结彩,而且,还有许多有趣的习俗。
吃元宵是我们最常见的一个元宵节习俗,以前,元宵只有黑芝麻与花生两种口味,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集市上的元宵种类繁多,五花八门,什么水果、腊肉、巧克力都遍布市场的每个角落。
在古代,元宵节还有一习俗在民间流行甚广,那便是—送花灯。本是出嫁的女子回娘家探亲时,娘家人所赠送给出嫁女子的礼物,后来变成了老人送给孩子们在元宵节玩耍的物什了。如今,这个习俗已经不再有了。
走百病也是元宵节的一项民间习俗,据说,在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三五成群的.出去走走,若是看见有桥洞的地方,一定要走过去。关于走百病,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为求得来年健康平安,另一种说法则是为了热闹,所以,才要去街上溜达的。
元宵节这个热闹的节日一定少不了耍龙灯,舞狮子。当然,街上车水马龙,耍龙灯,舞狮子的人成群结队。元宵节又叫灯节,而龙又是中国的远古神兽,所以,这便是龙灯的由来。舞狮子一般是在庆祝或热闹的。场地进行,当年,庆祝抗日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哪个人不舞狮子,舞狮子的活动也一直延续到现在。
在元宵佳节中,猜灯谜是智慧的人的选择。猜灯谜最早源于清代,相传,清朝的皇帝非常喜欢谜语,他的一位大臣纪晓岚也是一位善于猜谜的能手,随后,便有了猜灯谜这一民间习俗,而且,这个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现在猜灯谜猜对了一般会有这样那样的礼品赠送。
这就是元宵节中的那些趣事,这些有趣的习俗不但为我们的节日增添了许多喜庆的色彩,也证实了炎黄子孙的聪明才智。
新年的钟声早已经敲响,“叮咚叮咚”,春节的脚步也渐走渐远了,在这缤纷的世界里,我们迎来了元宵节,对了,在元宵节里,“花灯可是主角哦!
我站在远处,看着远处的花灯,那连串的花灯好似两条五颜六色的长龙,直朝街道的尽头游去,它又象彩链,缠绕在两旁的“圣诞”树上,发出夺目的光彩,好象照亮了全世界,它还象银河,望不到尾,而我们只是岸边的绿叶,静静地欣赏着映在河面上闪烁的'星星……
小摊边,马路两旁,街道上……早已是人山人海,我好不容易才挤进了人群,欣赏那美丽的画卷,一只小狗闯入了我的视线,定睛一看,这只小狗花灯可爱极了,蓝色的羊毛般的头发,两颗乌黑的眼球好象在滴溜溜的转着,还有那张可爱的嘴,大大的张着,好象什么事让它开心地合不拢嘴。
除了小狗花灯,别的花灯也不差,一个个都在争奇斗艳。瞧!那只小老鼠花灯,胸前挂着金色的带子,咧着嘴,在欢呼我们的到来。长长的耳朵,红红的眼睛,白白的绒毛,这一下子让我们联想到了小白兔,它们前面露着两颗大暴牙,耳朵竖的笔直笔直,好象正在思考什么。脸谱灯更是不落后,托着长长的丝带,随风飘动,好象展现在我的眼前,一半脸黑,一半脸白,使我一下子没有回过神来。更惹人喜欢的还是星星灯,它全身金黄,十分耀眼,时不时的闪烁着奇异的光芒,它不禁让我想起了五星红旗,它总是保持着自己的本色。在夜空也是如此,它总是站在月亮旁,虽然没有月亮那样亮,给故乡照得分外亮,它是纯洁的,招唤朋友,一起照亮人间。星星给月亮陪衬出更加绚烂的色彩。
好一个镇海的灯会,它不仅是一个灯的海洋,而且是个人海,无数的灯和无数的人聚在一起,构成了非常奇异的景色。这也不正标志着,我们镇海的经济在发展,吸引了许多游客。我们在灯的海洋里尽情地欣赏。
我完全沉浸在灯的海洋。渐渐的,天下起了毛毛细雨,风轻轻地吹着,我的心也随风儿飘向美丽的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