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是一株生长在温州中山公园一角的小草。在我的身边,生活着很多芳香四溢的鲜花,每当开花时节,她们便百花怒放,争奇斗艳,令我陶醉。
今天,玉皇大帝要召开土地颁奖典礼,我就代表咱们温州市上了天。到天宫后,我发现安徽土地大姐头上戴着一顶白色的帽子,身披一套白色的衣服,脚上穿一双白色的鞋子。我便急忙上前去问:“安徽土地大姐,您今天怎么一身白啊?”她垂头丧气地说:“哎!都是安徽人为我打扮的,他们总喜欢吃盒饭,吃完后又随处乱丢,安徽大地上到处可见一次性的白色饭盒。”我又看到四川土地大哥身上绑满了棍子,便奇怪的问他:“四川土地大哥,您身上怎么全是棍子呀?”他说:“那还不都是四川人给害的,他们太爱吃烧烤类小吃了,吃完了就乱扔那些小棍子,生怕我老了走不动呢,要给我那么多的拐杖。”
突然,一道美丽的影子在我眼前闪过,定睛一看,原来是香港土地妹妹。我便叫住她:“香港土地妹妹,你怎么那么美呀!都认不出来了。”她说:“那是因为这几年香港人知道要爱护环境了,他们现在不会再随处乱丢垃圾了,还会自觉地把掉在地上的垃圾给捡起来,还给我穿上一套绿色的衣衫,所以我才会越来越美丽的。真的,你不是也很美吗”我自豪地说:“是呀,现在温州要争当全国文明卫生城市,也是到处搞绿化,人人讲卫生,个个爱环境呢。”
一会儿,颁奖典礼开始了,玉帝宣布评选结果:“安徽最后一名……四川第二十一……名香港第三名……”呵呵,我呢,当然是第一名了。
我叫慕蓝,生活在一个没有喧嚣的农村里。
我之所以叫慕蓝,是因为从小我就莫名地喜欢蓝天,对我来说有蓝天就会有太阳,就会有月亮,就会有满天的星星,无穷无尽的希望·,·…我穿的衣服是蓝色的,深深浅浅的蓝色总让我如痴如醉,而穿上其他颜色的衣服就会让我倍感别扭。所以我的生命不能没有蓝色,每天我都会念着英文的Blue对着蔚蓝的天空久久发呆。
我相信,前世的我在喝孟婆汤时一定穿着蓝色的衬衣,蓝色的裤子,端着蓝色的碗,所以我今生才会叫慕蓝。
土地
我记得我的生命里有一个难忘的日子。
在那个寒冷的冬天刚刚过去、春天马上就来临的时光裂缝里,我惊喜地发现我降临在了一个神秘世界里的一块美丽的土地上。
土地的周围被许许多多的树围绕着,很多很多的花儿在开放着,还有一条清澈无比的小溪,鱼儿倒卧在水中一边自由自在地游着,一边痴迷地望着那片蔚蓝的天空。
两只黄牛带着犁耙在与我紧挨着的土地里默默地耕耘着。
以后的日子里,我总是和像天使似的黯蓝在我们的土地之间尽情地奔跑着,玩闹着。每天我们一起摘美丽的花儿,一起忘情地在水中嬉戏,一起在大树底下乘凉。
我们总以为,黄牛会永远为我们默默地耕耘,树,花儿,清澈的小溪也都会永远陪伴在我们生命的每个角落。
“我们要永远在一起,一起哭,一起笑。是吗,慕蓝?”
“我们要永远做好姐弟,我会做个好弟弟,要让姐姐变成幸福的天使;你要做个好姐姐,会让弟弟永远快乐。对吧!黯蓝。”
然后黯蓝笑了,我也笑了。
结尾
也许我会依旧痛苦地生活着,一直走到世界的尽头,但我仍要相信生活就如朴树说的那样:一切都会过去的,一切也都会好的。
故乡是每个人心里的一片圣地,是永远不能分割的,正是这寸土地,总是魂牵我们的梦萦。
故乡的土地拥有着大自然给予的清香,这种清香总是伴随着我们走遍天涯和海角,让人无法忘怀。生我养我的这一寸土地,尽管岁月总是在不停的流逝,但这寸土地却不会流逝。这寸土地见证了我的一切,它留给我的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自从我读了“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我一直认为我也是故乡这寸土地造就的,是这土地铸造了我,因为我身上有着和土地一般色彩的黄皮肤,我的心里涌动着黄河一样澎湃的激情。当我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我的心中就多了一丝清凉;当我闻到芬芳的花香,我的心中就多了一缕芳香;当我听到鸟儿在歌唱,我的心中就多了一些欢乐。我对故乡的土地就此结下了不解之缘。
每个故乡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用每一粒细小的泥沙凝聚成的。我们祖国的万里江山,也是用一粒粒细小的泥沙堆积起一座又一座高大的山脉,凝聚起巨大的力量,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如果有一天,我化成了一粒泥沙,我要和千千万万的兄弟姐妹们用巨大力量撑起祖国的半壁江山。个人的力量虽微小,当我们所有的泥沙凝聚在一起,我们就一定可以让中华民族一直傲然挺拔!
每一粒细小的泥沙加入了一滴滴清澈的和硕,它们的组成形成了我们的母亲河——黄河,黄河的文化渊源流长。我热爱黄河,我爱它的惊涛澎湃,更爱它的一泻万丈,黄河的伟岸让我对它十分热爱。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来自我内心最深处的呼唤。
故乡的每一寸土地,都让我记忆犹新,它给予我的远远不止这些,但却是那么清晰地刻印在我的心里。
小时候,曾在乡下待过一段时间,每当翻开影集,看到那片田野,儿时的记忆就蜂拥而至、分外清晰。
记得刚到那里的时候是春天。桃花、梨花、映山红开得格外绚烂,漫山遍野,沸沸扬扬,发了疯似的美。脚下踏着的青草柔软得让人心疼。可爱的小野花在微风中摇曳,像极了闪烁的星星。从我踏进这片土地的那一刻起,我就爱上了这里,深深的。
那里有一片茂盛的树林,里面的树木高大而挺拔,大有直冲云霄之势。树林一侧是一条蜿蜒的小河,夏天的时候,阳光总是透过树叶均匀地落下来,掉在水里的是些斑驳的影子。我喜欢这里的夏天,有时候天空会莫名其妙地飘起雨来,没有厚积薄发撕心裂肺的倾盆,一些轻盈的水珠子郁郁寡欢地滚落着,然后很快天晴。它使焦渴已久的生灵重新获得了生机,于是草儿依旧翠绿,花儿依旧美好。
秋天,我总爱跑去田野边,看那里一浪高过一浪、金灿灿的麦穗,幼稚地猜想着,它们的尽头是在天涯,还是海角?不远处随风起舞的油菜花也不时停下来,看着这个一脸迷糊的小孩,乐呵呵地笑。
我捡起这个秋天留下的最后一片枯叶,它碎开了一个小洞。我举起它,透过那个小洞看天空,发现天开始下雪了,冬天这么快就来了。这里的雪总是不慌不忙地下着,落在房顶上,落在松树上,落在那些鸟儿留下的空窝上,一点一点越积越多,等你一觉醒来,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我开始堆我的雪人了,它有漂亮的眼睛和挺拔的鼻子,还有我给它围上的红色围巾,真好看。我记得,我就是在那个寒冷的冬天离开那儿的。汽车慢慢开起来,我的雪人渐渐离我远去,火红的围巾迎风扬起来,它在祝我走好。
我在想,还有多久,那些桃花、梨花、映山红就会在漫山遍野间开得无比绚烂?
故乡的土地是很有特色的,都是赤红赤红的,裸露在公路两旁,在青山秀水之间。那颜色,让人不自觉地想到那红脸的关公。忠义,有义气,正义。
我是在从集市回家,坐着一辆面包车关注到的这赤红的土地的。外婆和司机在争辩车价的合理与否,我也饶有兴趣的听着。外婆和那司机都操着一口浓厚的家乡话,这让刚从外乡回来的我听得模糊不清。“老板,你就不要纠结于这几块钱了。我们赚点钱也不容易。”那位司机回过头来,“我们这行啊,真是付出的多,收到的少埃你看上次,有一个小姑娘,转了一辆车到我的车上,刚发动,就听到她哭,问她,原来把包给落在那车上了。我一听,立马转头去追那辆车,哪知那辆车早走了。那姑娘又记不住车牌号。我忙了好几天才联系到那辆车,幸好没有被拎走。我马上告诉了那姑娘,那辆车的车主还只能顺路送过来。我怕那个女孩慌张,第二天就老早老早的去接那个姑娘,等了好久才等来,那天冷的埃可那姑娘别说一包烟了,连声谢谢都没说。这不是好心……唉,不说了。”“是啊,你说我们一趟就这么几块钱,油价还这么贵,这能赚多少埃遇到难缠的客人,别提多烦了。你说我们没钱赚吧,我们也不贪图人家的啊,有多少手机,钱包落在车上,咱也没贪图他们的呀。还有那些十七八岁的男孩子,不守交通规则,撞了吧,又没时间和他们胡搅蛮缠,有些人还死不承认。你说,遇上这档子事,晦气不?”同行的一个车主也有同感。……他们还在抱怨着,但我却没有丝毫的反感。他们是在抱怨,但他们一如既往地那样做着。他们是没有钱,但他们善良,正义。他们就像故乡的土地一样,守护着自己的故乡。
故乡赤红的土地,故乡炽热的人!
“地球是我家,保护靠大家。”地球母亲是伟大的,她用甘甜的乳汁哺乳了我们,把一切都无私奉献给了我们。可我们对地球做了多少亏心事:把葱葱郁郁的森林变成了沙漠或戈壁;使一片片绿洲寸草不生;许多地方严重缺水难道,这就是人们对大地母亲的回报?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国王去世了,临死之前,老国王对自己的儿子说:“你继承王位后,一棵树也不要砍啊!”他儿子含着泪答应了。后来,宰相给新国王看了一张画,画上画着许多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宰相向新国王请求砍掉树木、建高楼大厦。新国王想起自己向父亲许下的承诺,拒绝了宰相。过了一段时间,其他国家建了高楼大厦,比新国王的国家更强盛了。新国王后悔了,他叫来宰相,和他一起商议怎样建高楼大厦。很快,他在领土里大兴土木,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新国王得意地笑了。快乐的日子过了不久,灾难来了。邪恶的风神和沙神来了,它们互帮互助,狂风夹杂着沙粒席卷而来,王国最终被沙子掩埋了……
土地这两个字眼,她是多么平凡,但又那么伟大。她孕育着万物,她哺乳着人类。假如有一天,真的失去了你,花朵将没有往日的娇艳,树木将没有昔日的茂盛,动物将没有昨日的欢声笑语,我们也将没有立足之地!为了这天地万物,请“保护国土,珍爱资源”,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保护这珍贵的每一寸土地,保护这立国之本——土地!
没有根的苗儿,还能否长大?
——题记
我生于漫天飞雪的冬天,却并不是美丽的载体。残疾的躯体遮蔽了父母的双眼,于是我被遣弃在玲珑山巅。我的生命仿佛是转瞬即逝的雪花,在慢慢地消融……
是她把我带回了家,让我得以“生根发芽”。听村里的老人说,那时我是个古怪又可怜的娃娃,终日无声无息,从不咿呀学语。只有被她抱着时,会轻轻地笑呵。她便把我当成了她珍爱的花,不愿将我抛下。那年,我三个月,她三十岁。
在她的怀里我慢慢长大。开始踉踉跄跄尝试走路。她拍着手逗着我,引诱我一步一步向前走;她牵着我从村西的古柳树走到村东的牵牛花;她点着煤油灯在床板上给我做了一双又一双的新鞋……,当我跌跌撞撞扑进她的怀里,她的眼角悄悄挂了泪花。那年我两岁,她三十二岁。
我一直没有说话,直到有一天她教我喊“妈妈”。那是我说的第一句话,也会是生命尽头的牵挂。第一天上学,我没有为自己残疾的腿自卑,只是害怕她不要我了。上课时,我拼命地学习,因为这是她的期望;下课了,我呆呆望着窗外,想着她是否已经出发要来接我回家。那天的雨下得特别大,教室里的门开了又关,关了又开。最后只剩我没有回家。夕阳西下,她一身泥巴地出现在门口,我泪如雨下。她只说了一句话:“妈接你回家。”那年我七岁,她三十七岁。
我在拼命地发芽,她却白了头发。我要去省重点中学上学时,她还在地里为我下个月的生活费辛苦劳作。我用残疾的身躯背负着大包小包,独自出发。但我并不害怕,只为我有她,因为我要长大,我要开花!
落叶归根是对根的报答,落花埋土是对土的深受啊!
没有根的苗儿在土地的怀里努力长大,为什么她总想着开花,因为她对土地有深沉的爱啊!
没本人的内心都是有一方牵肠挂肚的土地。时光流逝,但那片土地是不容易消逝的,它印证了人生之路的动身;它也始终留到我的心里,在这尘事禄禄的人生道路中,暮然回首时,或许还能抹平些时光的苍桑吧!。
每但当我们踏入故乡的土地时,我内心就十分安稳,我知道不管有哪些不对,它都不容易看不上的。走在这土地上,我眼下禁不住闪过出一幅幅童年的场景,是那样真正,像刚产生过一样。或许这就是想念,对啊!故乡的确拥有过多令人令人难忘的记忆力。时至今日,在这片土地上随处有大家的踪迹。而如今却只留有追忆了,旧事已似梦般消散,一恍十几年已过去,时过境迁,确定有数番过眼烟云的觉得。好在故乡仍在,她始终在我的心里,那沉定的记忆力也不会伴随着时光的消逝而消退的。
在故乡的那片土地来渡过了美好的童年,我知道我都会从故乡的土地上来到异国他乡的土地上,这也就是我一直既期盼而又忧愁的事。曾有多少个夜里,当我们仰着瞧见窗前的月色时,我还禁不住地想起故乡,想起那皎洁的月光下清幽的田间小路;想起那片土地上蛐蛐那填满幽情的曲子;想起。我记得我最后一次回故乡到现在也是有一年多了,我知道故乡的那片土地在踮起脚盼着我。也有那棵小果树,它一定等厌烦了。我知道,它想我如同我觉得它一样明显,它就是我亲自栽的,在我最后一次探望它时,它已长大以后,盛开了;期待已已不是那麼缈茫了,自然这全是我脚底的土地的贡献,要是没有它,又谈何期待呢?这一切也仅仅想象吧了!
好啦,很少讲过吧!我真是期待能前些返回那牵肠挂肚的故乡的土地。
在物质需求与精神享受间,你会作何抉择?题记
这个假期我回到了老家,呼吸间,新鲜的空气沁人心脾,行走时,脚下的落叶沙沙作响,这才是我深爱的土地。
我爱她,爱她的景
初春,杨柳依依,吹面不寒杨柳风,风用轻灵的细手,穿引着如丝的柳,与远山近水交融着。盛夏烈日炎炎,虽是有太阳,却也不热,路边一棵棵树,撒下大片阴凉,走走停停,很是惬意。深秋,硕果飘香,桃树,山楂树,都是满树果实,走进山峰深处,满地的栗子果肉饱满,炒食甚美;凛冬,银装素裹,雪为山峰穿上了一件洁白的风衣,缕缕炊烟,与雪花交织在一起,若隐若现。
我爱她,更爱她的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这样美丽的山中养育了一群很美的人。早晨天还没亮,我就被门的嘎吱一声吵醒了。出门一看,只见三五乡亲正结伴而行,寒暄着向农田的方向走去,开始一天的劳作。中午砍柴的樵夫背着柴火,劳作的农人荷锄而归。家中妻子早已做好一桌丰盛的饭菜,几个人把酒言欢,舒适不言而喻。下午没有农活,在家中缝缝补补,一张木桌,两杯清茶,相对而坐,相谈甚欢。傍晚去地里拔几棵野菜,捉一只土鸡,炊烟飘起,饭菜的香味溢满小院。深夜蝉声鸟鸣中,农家人结束了忙碌,进入梦乡。明天又会是辛劳而快乐的
美丽的山,清澈的水,朴实的人,纯洁的心,哪个不使人热爱呢?在快节奏的城市里,人们只注重物质追求,却忽略了在那孤寂的一隅,更重要的是精神享受,慢节奏的生活和淡泊世事的态度,才是当前社会所需要的精神的放松。
不知不觉间视野豁然开朗,心如醍醐灌顶。
土地就是农民的根,大地的魂。我爱土地,爱他蓬勃的生机、恢弘的气度,深邃的内涵。
打小,我自这土地一步步走来。我认为它有灵气,懂人心。它像母亲,默默的孕育万物。不求回报,只讲付出。
小时候,小伙伴们总喜欢结伴去田野放风筝,捉小鸟。那时,天总是很蓝,透明而无斑点。我们一起奔跑,大声欢呼,跑累了就坐在土路上休息。我们唱歌,玩游戏,直到夜幕降临,才依依不舍的分离,被父母拖回家。土地赋予的所有生机,都给了孩子吧?!
我爱这土地,就像爱自己一样,因为它记载了我所有童年的美好。
农忙时,老天总喜欢下雨。美丽的小路被淋得一塌糊涂。小雨过后,行人如在朦胧薄雾中,好一番仙境!微微湿润的空气沁人心脾,带着一股淡淡的余香。这,就是神奇的土地。
土地是农民的根。妈妈常说:“打工还没流行前,农民就是在土里刨食的。”每年能有个好收成,是他们最大的奢望。一年四季,你总可以看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人辛苦劳作的身影。所以才会有那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
记得一个夏日的上午,太阳火辣辣的照着大地。爸妈天刚麻麻亮,就把饭给我留在锅里下地了。放学后,我去田里找他们,只见他们弯着腰,顶着大太阳,汗水早已湿透了衣衫。我的眼睛又模糊了,大太阳照的我睁不开眼……妈妈一边檫汗,一边歉意的领我回去——做饭,洗衣,又下田……
土地,有着美好寓意,她无私的奉献,供养了,也将继续供养着世世代代的农民。
土地,我敬仰你!难道这不正是千千万万劳动人民辛勤耕耘的凯歌嘛!
面对家乡的土地总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家乡的一草一木都是那么的熟悉,就连做梦,梦见的也都是家乡的土地!
在这片土地上我已经生活了十三年,在这里有生我养我的父母,有教给我知识的老师,有我儿时玩耍的伙伴。在这片土地上有一种安全感,这里的空气令人心旷神怡,这无法与比大城市的繁荣相比,这也无法与山间清净的空气相比,但是,我爱这里,爱这里的一切,爱这片养育我的土地。
当十三年前的五月二十日,随着响亮的啼哭声,我降临在了这里——晋州。从此,我便与晋州结下了不解之缘。
儿时,我常在门前的土堆上与邻居家的小姐姐玩泥巴,我们在一起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周围了一切。
大些了,我喜欢在田野上奔跑,与小伙伴们一起放风筝。大人们在田里劳动,我们也在田里拔草,头顶上戴着柳枝编得草帽,上面还插着几朵野花,春风轻轻的抚摸着人们的脸颊,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微风中带着些新翻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我爱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我最爱家乡的秋天。秋天的土地上是一派丰收的景象,棉花雪白,稻穗金黄。坐在土堆上,放眼望去,温和的朝阳洒满大地,幸福的笑容印在人们的脸上,大地一片和谐的景象。家乡的土地,养育了晋州的人们;家乡的土地,塑造了人们淳朴、善良的性格;家乡的土地,赋予了晋州繁荣昌盛的面貌。
在这,我茁壮成长。
在这,我奋发向上。
在这,我成就人生。
我会尽我所能,为晋州的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光和热,因为我爱晋州的土地!
雄奇的山峰使我看到了坚强;广袤的原野使我看到了包容;欢快的溪流使我看到了乐观和向上……
其实,大自然的神奇向我们呈现的不单是这些。那年,我在陕西的农田还发现了这样一番景象:夏日依旧,烈日炎炎,农田的土地分裂成巴掌大,块与块之间有一尺长,使人不经联想到“贫瘠”这个词。这还不足为奇,陕西的夏日干旱、少雨,就在这块农田中,土缝间竟长出了小麦和杂草,这是何等的坚强?
坚强的小草不像是奋战小升初的我们吗?那自身已贫瘠不堪,还有哺育小草,给予小草养分,这不像是日夜陪伴我们,呵护我们的母亲吗?
小草别无选择地选择了发芽,面对阳光,我们也是别无选择了努力和奋斗,通向小升初这条路。人都有不擅长的一面,就像我不擅长做阅读题一样,无论是现代文阅读还是文言文阅读。起初,在学校里做区上试卷上九十分都难,阅读扣分就占了百分之七十五左右。心想:这样下去我的语文还有没有救呢?我还看得到小升初的路吗?后来,我就从《意林》那些短小精练的文章开始进攻,找过渡句,找中心思想,最后发现阅读也需要灵感和技巧。
再说那伟大的泥土把,它好比母亲,母亲就是一个呵护着,承载着下一代生命的人。那年过年,我和母亲两人去西岭雪上玩,因过年,人特多,直至七点半还有大量旅客在山上,我们娘俩的靴上冻着几厘米厚的冰块,她竟不顾自己而为我搓脚取暖,汗水和雪水一同浸湿了我们的衣裳,虽时隔已久,但那日留在我母亲脸上那如花般的笑靥却挥之不去。
山峰使我学会坚强,平原使我学会了包容,溪流使我学会了乐观。这次我从小草中看到了勇敢无畏,从土地看到了无私和伟大。
多少年前,在唐山那一片土地上,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伤害了无数熟睡的生命,毁坏了一切建筑。多少年后的今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又伤害了四川这一片土地上的生命。所到之处,都是残垣断壁如死伤的生命,一片凄凉。
我们凝望着那一片土地上的同胞们,看到的是他们痛苦不堪的表情和一片荒凉的废墟。所到之处,人们流离失所,哀鸿遍野。四川受灾地区的幸存者,他们不仅仅为自己的逢凶化吉而感到幸运,而更对的是对遇难亲人和朋友们的怀念。
但他们并不孤独,也不无助。因为他们还有党和国家以及国内外同胞和外国人民的支持和帮助。全球各地的人民不会忘记他们,不会摒弃他们。即使他们的亲人已经遇难,但是他们还有我们,我们都是他们的亲人。
那一片土地剩下的已不是痛苦和孤独,更多的是温暖和安慰。他们遭受灾难,我们遭受灾难,我们会竭尽所能,捐钱的捐钱,捐物的捐物,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和他们共度难关。
凝望那一片土地,我突然发觉,灾难并不可怕,只要全国人民上下一心,互相帮助,共同努力,就一定会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事实证明,在那一片土地上,人们有的吃,有的.穿,有的住。群众的临时生活,居住问题都已解决,留下的是灾区人民的激动与感恩之情。
在那一片土地上,死去的同胞们不会孤独无助,因为至少还有我们在为他们祈祷、默哀。哀悼他们的亡魂,让他们知道,他们人虽已死,但他们永记我们的心中。
凝望那一片土地,我看到了希望。我相信,不久的将来,那一片土地仍会像从前一样,充满着生机,充满着活力,向人们展示它那蓬勃的生命力,向人们证明,四川人是永远不会在灾难面前低头的!因为他们坚信——灾难再大,大不过人情。
有些地方的人对土地表现出强烈的依恋,以至宁愿忍受贫穷也不愿意离开故土。我感觉这种现象是故土情结。
记得读中学时,语文课本有一篇秦牧的《土地》,文中写道:“……离乡别井的人们,都习惯在远行之前,从井里取出一撮泥土,珍重地包藏在身边。他们把这撮泥土叫做‘乡井土’。”当时,不管老师怎样讲解也不明白,一撮普通的“乡井土”,怎么这么珍贵,竟珍重地包藏在身边。直到多年后才明白,怀念故土,是人类永恒的情结。离开故土越久,怀念就越深沉越强烈。无论岁月怎样更替,时代如何变迁,故土和游子总有一条无法剪断的脐带。故土里包含了一辈辈先人的血汗,埋葬了一代代亲人的尸骨和灵魂。故土,不管是贫穷瘠薄,还是富饶肥沃,不管你是留恋它,还是逃避它,不管你是爱它,还是恨它,但总也无法摆脱它。当一位八十高龄的台胞老人双膝跪在祖坟,亲吻故土时,已是老泪纵横,泣不成声。临走时,他庄重的从祖坟上捧了一捧土,包了又包,裹了又裹,装进行囊,又揣在胸口,好像什么值钱的宝贝。他说,故土能抚慰我思乡的创伤,倘若死后不能葬在家乡,也要把这捧故土撒在自己的胸上。这是多么深重的感情啊!
当人们走出故乡,到外面的世界去求索去闯荡,把故乡给予的满腔豪情全部挥洒在他乡土地的时候,也会对故土生出怀念和依恋。走在城里的水泥道上,总没有走在乡间土路上那么舒服,那么心气平和,那么富有亲切感和安全感,那么具有一种温馨的飞鸟入林、游鱼归渊的快乐。对故土的系念,就是对母亲的依恋啊!故土上的经历,故土上的风景,故土上的传说,是人难以逃脱的梦境。故土成为一种寄托、一处灵魂憩息地。有人说,年轻时立志“四海为家”,老年时渴望“落叶归根”,这几乎成了规律,成了一辈又一辈人同样的心路历程和人生必经之路。客死他乡的人最大愿望就是将自己的尸骨埋葬故乡的土地,不能如愿,死者不能瞑目,生者不能安生。于是活着的人哪怕千里万里,也要让亲人魂归故里,让他们永远安眠在故土的怀抱中,享受故土最终和永久的抚慰……
不仅是生命之源,也是灵魂扎根的地方。肉体可以消失,而灵魂是不能无根的啊。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块地方被一片土地所占据。时光虽然会流逝,但那片土地是不会流逝的,它见证了我的人生的起程;它也永远留在我的心中,在这风尘禄禄的人生中,蓦然回首时,也许还能抹平些岁月的沧桑吧!这就是。
每但当我踏上故乡的土地时,我心里就非常踏实,我知道无论有什么不对,它都不会嫌弃的。走在这土地上,我眼前不禁浮现出一幅幅儿时的情景,是那般真实,像刚发生过一样。也许这就是思念,是啊!故乡确实有着太多让人难以忘怀的记忆。曾几何时,在这片土地上处处有我们的足迹。而现在却只留下回忆了,往事已如烟般散去,一恍十几年已过去了,物是人非,确有几番人生如梦的感觉。好在故乡还在,她永远在我心中,那沉淀的记忆也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失的。
在故乡的那片土地上我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我知道我总会从故乡的土地上走到异乡的土地上,这也是我一直既渴望而又忧伤的事。曾有多少个夜晚,当我仰面瞥见窗外的月光时,我都不禁地想起故乡,想起那皎洁的月光下幽静的田间小路;想起那片土地上蛐蛐那充满幽情的乐曲;想起……
我记得我最后一次回故乡到现在也有一年多了,我知道故乡的那片土地在踮起脚盼着我。还有那棵小桃树,它一定等不耐烦了。我知道,它想我就像我想它一样强烈,它是我亲手栽的,在我最后一次看望它时,它已长大了,“开花”了;希望已不再是那么缈茫了,当然这都是我脚下的土地的功劳,如果没有它,又何谈希望呢?这一切也只是幻想吧了!
好了,不多说了吧!我真希望能早些回到那魂牵梦萦的故乡的土地。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那人
故乡没有大海的壮观,但拥有一份醉人的宁静;故乡没有维也纳森林的苍翠,但富有小草般的生机;故乡没有伟大的英雄人物事迹但拥有纯朴的劳动人民……多少游子在思念故乡时留下了无数的诗歌来赞美故乡,表达对家乡的眷恋,月还是故乡明啊!如孟浩然的“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韦庄的“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等等。吟诵着这些诗歌,如品着一杯千年酝酿的老酒,越品越有滋味。故乡,我们魂牵梦绕的地方,那里有我们的亲人,他们纯朴的脸上常挂着微笑,他们期盼的眼神等着我们回故乡,“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是啊!流浪的游子们你们哪个不想故乡的云呀?还有我们的亲人,故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山一水等,这时我耳畔萦绕起了“故乡云,你归来吧!归来吧!”眼前似乎也浮现出正在劳动的家乡人……
那情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流浪的人不管走在哪里,都会惦念着自己的亲人,多么想得到儿时母亲的抚摸,和上学时乡村人的一声叮嘱,这儿时的一切都随着涌起的浪吹打滚向远方,那情,也有同种的感觉,像一张网,人在天涯,心却系着故乡,故乡的情在我们心中永不褪色,这时我想起了宋之问的诗句:“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故乡就是这么美,多不管你离她有多么遥远,游子的真诚心永远不变。
那话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故乡,在梦中快乐的土地,梦中越快乐,梦醒后越悲伤,真想和小时候那样在乡村小路上玩耍,耳畔萦绕着家乡亲人的叮嘱,那话,是我一生的寄托。
脚下的土地,我永远想念的圣地和天堂。
放眼远眺,一望无际的田野里,绿油油的麦苗似乎在向我招手,整个田野就;好像绿色的地毯。微风吹来,泥土的芬芳气息令人沁人心脾。啊!这就是我喜爱的土地,这块土地是宝贵的,我们要好好保护这块土地,让它为我们造福。
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花儿、棉花、玉米、麦子是我们的姐妹,青蛙、小虫、蛐蛐是我们的兄弟,我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自己的土地。如果这块土地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就无法生存。
春天,万象更新,一个崭新的开始!田野里的麦苗生机勃勃,这土地向我们展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夏季的麦子是多么的美丽,饱满的麦穗带给我们丰收的希望。秋天,颗粒饱满的玉米棒,惹人喜爱,当大丰收时我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秋天,果实累累,又大又红的苹果,一口咬下去是多么香甜,多么的爽口!冬天,在雪地里能够玩雪,是多么幸福的事啊!
可是,我们是如何对待我们的土地呢?因为怕费事我们将秸秆燃烧了,因为燃烧秸秆破坏了土壤,造成了车祸。这土地就是母亲的脸,我们怎么忍心呢?如果我们年年如此,土地就会遭到严重的破坏。我们应该把秸秆还田,不仅没有空气的污染,而且还能肥沃土地。过去,人们用秸秆烧火做饭,或者粉碎以后喂牲畜。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再烧柴禾做饭了,喂牲口用的是饲料,所以人们就把秸秆焚烧掉。可是,你可曾想过,虽然我们的物质生活提高了,但是我们却在摧毁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我们应该早日觉醒,我们不能再破坏土地了,而应该好好保护它啊!
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让我们精心地保护土地,爱护土地,让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有人爱家乡的山山水水,也有人爱家乡的花草树木,乡音乡情。而我却深爱家乡的土地。
在我的家乡,孩子们喜欢在地上打滚,或者玩泥塑——有时捏泥人,有时捏小汽车,有时捏水果等等。
到了傍晚,我们浑身沾满泥土,也成可爱的“泥人”了。这时候,大人们都亲切地喊我们“小花猪”“土地爷”。
有一天天气晴朗,灿烂的阳光照耀着大地,我心情好极了。于是,我约了几个好伙伴来到村东头,开始“工作”了。这次我捏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眼睛大大的、鼻子圆圆的、帽子上还嵌着一颗发亮的珠子。连过路人见了都说:“哟,这个小孩真聪明!你们看,她捏的多像啊!”
在与土地的亲密接触中,我们不仅获得了许多乐趣,而且增长了不少知识。
有一年,我把一包向日葵种子撒在满是石头的地方。两个月过去了,还不见种子发芽,我迷惑不解地跑回家里问爷爷。爷爷笑呵呵地抚摸着我的头:“傻孩子,种子要播撒在土地里才会生根、发芽。”
第二年春天,我吸取教训,按照爷爷的建议,把向日葵种子种到田里。没过几天,就长出了嫩绿的禾苗,后来还结出了又圆又大的向日葵。
从那以后,我懂得了:茂密的树林,茁壮的禾苗,青青的小草,我们住的房子,吃的粮食,用的家具,都来自大地妈妈的无私馈赠。土地是人类的无价之宝和共同母亲,我们要珍惜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每一寸土地,用心保护,合理利用。
我爱家乡的这片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