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不住农历的我每每等到街道上的车辆行人渐少,路灯上挂满了灯笼,才会意识到也许新年要到了吧!也许十八次的新年早就已经无味,或者习以为常了呢?
年二十七放假的我们,在假期无非就是上课,写作业机械循环着,没有出去看风景或者跟好友出去玩的心情,我们有自己的挑战。情人节的第二天,我被妈妈从被窝里不情愿的叫了出来叫我搬东西到舅舅家去,也许这时我才意识到,新年也许真的来了吧。坐在车上,望向窗外灰蒙蒙的天空,冷冽的寒风,稀少却匆忙的车辆。没有张灯结彩,就像平常的一天。
到了舅舅家,没有小孩,我也无奈的坐在了电脑旁。转瞬即逝,异常空虚,过年的代名词就是“无聊”。好不容易熬到了晚饭时间,我的几个爷爷和我的太奶奶接踵而至,我走到她们跟前一个个问好拜年,随后坐到自己的位置开始吃年夜饭。因为不是生活在一起,外加年龄差距我什么也做不了,自顾自的在吃饭。圆形的桌子上几乎没有了任何的缝隙,肘子,腊肉,八宝饭等等,可以说是应有尽有,但和普通家常菜有什么区别呢?
我们所期待的无非就是长辈们的红包吧,收获颇丰,也就是点红包而已,长辈对于晚辈的一些期待,我们自然左耳进右耳出了,讲的俗一点“钱谁不喜欢?”拿起手机默默的抢着同学微信群里的红包,这才是我们的“主流”吧。几小时过去了,大人们还在聊天,而我一直在看手机,可以和同学在手机里眉飞色舞,但是却不能和自己的亲人说上几句话,这是不是变味了呢?
也许现在没有了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那种场景,少了鞭炮和张灯结彩,但是一家人还是在一起。或许每年的这个时候人们都争先的买票回家,不是为了那一餐饭局,而是为了一家人在这个日子里可以一起吧!城市中我们早已失去了年味,但是我们不缺少“年味”,只是我们感受不到罢了。
我们认为十八年的经历,我们已经懂得了很多,其实不然我们不过还是在那汪洋大海的表面。我们认为有趣的才是好的,其实真情的一家人才是最重要的。“少年不知愁滋味”,我们还是太年轻,有许多事情还需要我们去品尝,尝遍人间百味,我们的路还很长。
年,是一家人团圆是象征。年味,是一家人亲情的味道。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人们都忙着为新的一年做准备,我们所探寻的年味,到底藏在哪里呢?
一大早妈妈就喊我起床,当我正在为这起床太早而发牢骚的时候,妈妈就说:“今天是腊月二十九,贴春联了!”书桌上摊放着画着金龙的红纸,空中弥漫着墨汁的香气,这唤醒了我写毛笔字的欲望。我立马拿上眼镜,眼镜还没戴稳就冲出了房间,撸起袖子,随手捏起桌上一支毛笔。刚想下笔,叔叔就说:“作为一个新手,应该从横竖开始练。”于是我蘸了蘸墨水,开始在纸上比划,“横”我一笔带过,“哈哈哈一只毛毛虫。”一旁的弟弟捂着嘴笑了起来,那副滑稽的样子,逗得大家都笑了,原来我一直寻找的年味,就藏在春联里啊!
年夜饭过后,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旁。姑姑拿来一大堆零食,摊开在桌上,一旁的妹妹早按捺不住了,拿来一包瓜子就磕了起来。今年的春晚十分不错,特别是小品,逗得弟弟捂着肚子,身体蜷缩着,眼睛眯成一条缝,脸部还抽搐着,看着弟弟这副活宝样,我们笑得合不住嘴了,1岁半的小表妹更是捂着嘴笑着扭头,又是逗得大家一阵狂笑。平常我们都已经跑出去放鞭炮了,哪还顾得上看春晚呐!可是我们这次却围着桌子坐了4个小时,一家人其乐融融,哦,年味,原来你就藏在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春晚里啊!
“Duang,Duang……”,新年的钟声敲响,我们像一群蜜蜂,争先往门外涌去。“啪滋”,一束火光冲上云霄,“啪,滋啦啦”,火光在空中绽放出一朵荷花,一会绽放出才落下;在这爆竹声中我们互送新年祝福,爆竹声很大,我们虽听不清对方在说什么,但是我们却都知道对方在表达什么。哦,年味原来就藏在贺新春的爆竹声中,也藏在一声一声的新年祝福当中啊!
在我们放爆竹的时候,姑姑和奶奶已经煮好了饺子,看着奶奶撒上葱花,我闻到空气饺子弥漫的香味,咽了咽口水。“吃吧吃吧,我想你们坐了4个多小时,都饿塌了。”奶奶和气的说。我一口咬破饺子皮,“猪肉白菜饺子,哦,不对,是猪肉白菜年味饺子!”我这一句话把他们都逗笑了。哦,年味啊,原来你被包在饺子里了啊!
有人说现在过年啊,过年该有的年味却淡了,只存在于礼尚往来的红包里了;年味,触碰不到它,却能感受到它带来的温暖;看不到它,却能体会到它带来的开心;听不到它,却能体会到鸟语花香,春芳肆意的新春。其实啊,年味就藏在每个人的心里,就像一杯苦咖啡,等着懂它的人,来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