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清明节,我们去奶奶家祭祖——那些已经逝去的亲人。但不同与往日的是,这个清明节晴空万里,阳光明媚。
去奶奶家的路上,我趴在车玻璃窗上向外看——哈!人可真多呀!男女老少,抱花的,拎水果的,提冥币的,都在往外赶,和我们一样,去祭祖,扫墓呢!
来到奶奶家,就见院子后的油菜花开得正旺,绿油油的叶,金灿灿的花,在阳光下闪闪亮亮的。试着清明少了几分清冷与落寞,多了几分生机和明快。
清明节的习俗,我们是要拜一拜祖先。奶奶将桌上整齐地摆放好饭菜和碗筷。老爷爷和老奶奶的遗像立在烛台上,就好像他们还在世一样,一切都是那么井井有条。可见对他们的.敬。根据辈分,奶奶,爸爸,叔叔……最后是晚辈的我了!我双手合十,朝遗像恭恭敬敬拜三拜。
仪式结束了,全家一起吃完午饭。爸爸和叔叔去墓地扫墓,而我,留在家中烧纸钱。将手中的一百元冥币一张一张扔入瓷缸中,看着它们烧成灰。传说,纸钱烧的越多,冥府的人钱越多呢!虽然只是传说,却成了我的动力,扔纸钱扔的更勤了更带劲儿了,因为我希望他们在那活的更好!
这个节日真好!让我们一家聚在一起缅怀先祖!
又是一年清明时,不禁让人想起那首耳熟能详的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古诗道出了古人对亲人的眷眷思念,而我们家乡的传统清明节传承了古人的习俗:扫墓祭祖、吃青团、放孔明灯等等。
清明这一天,我们全家人都去给我的太爷太奶奶扫墓祭祖,在路上,我看见他们的表情非常悲痛,我不禁想到了太爷太奶奶生前对我的宠爱,眼前浮现出他们那慈祥的脸庞,回想起太奶奶编毛衣的情景,想到这里,我的鼻子一酸,眼泪也“溜”了出来。记得唐朝诗人杜牧说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虽然今天没下雨,阳光照在我身上,我却感觉不到一点暖意。太爷太奶奶的坟墓在小村的尽头,一到那儿,爷爷就在太爷太奶奶的坟前摆上了苹果、饭团等供品,然后把买好的黄纸点燃,我们大家恭恭敬敬地站在坟前,爷爷让我们一个个上前鞠躬。轮到我了,爷爷一边叫我鞠躬,一边请太爷太奶奶保佑我平平安安,能考上大学。我想在此长眠的太爷太奶奶一定能够听到我的心声的。等扫墓祭祖仪式结束,太阳已经西斜了。大家纷纷往回走,可能是心情轻松了许多的原因吧,他们表情不再严肃了,而是相互说说笑笑,我也抬头欣赏四周的景色,田野里麦苗绿油油的,油菜花金黄金黄的,一条大河从我们身边伸向远方,河水清澈见底,不时有几只小船驶过,船上的人,撑着篙,还伸出手向我打招呼呢!柔嫩的柳枝随风飘荡,姑姑随手折了一根柳条编成帽子戴在我的头上,我一下子成了机灵小红军。
逝者已去不可追,请君珍惜眼前人。清明墓碑前,无限的感伤将被抒发,祭祀者的泪珠将串成一段段湿漉的回忆,暖春的微风抹不净伤感人的眼睛。人生漫长的旅途不会停歇,宗脉的延续是一串加粗的省略号,老人的白发便是传统清明节最醒目的问号,孝顺与赡养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是炎黄子孙对清明的最佳诠释。让孝敬之心日日在,坚持善待自己的父母与老人,在暖春四月的某个清明,立于拂起万千愁绪的细风中,才不至于面对死气沉沉的墓碑,空余幽幽的哀叹和无边的自责,背负一团心冷在风里哀号盘旋。
又是一年清明时节,这是一个让人心情沉重的节日。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清明扫墓小学生优秀作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每当清明时节,当我踏上那个不知名的小山头,看着蓝天中飘过的几朵悠悠白云,感受着那拂过山头上青葱的小草的微风,我知道我的外婆在这里一定会开心。外婆在我六岁的时候就死了,是四老之中最早走的一位,也是最疼我的一位。
外婆的死让我第一次懵懂的走近了死亡,也知道了葬礼是怎么样的。老老的房子里,挂着一帘帘白白的帐子,到处都是哭声,熟悉的、陌生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而外婆却安详地躺在棺材里。
于是,我莫名地就放声大哭起来。不是因外婆的逝去而哭,因为我并不知道外婆再也不会起来了。我躲在母亲的身后,瞅着躺在棺材里的外婆,哭闹了很久,很久。死亡,总能让人缅怀与逝者相处的点点滴滴。
记得小时候,外婆总爱背着我到处走,走出那不大的小村,又走回来。沿路上,她不断跟人们打着招呼,还不忘捎上一句:“这是我孙子。”随即,便咧嘴笑了,满脸的皱纹也就更多更深了。晚上,在那间只点着一根发出微弱黄光的的蜡烛的小屋里,我蜷在外婆的胳膊底下,感受着那温暖的体温。一床被子下,我听着外婆讲那遥远的故事。我很喜欢听外婆讲故事,虽然那时的我并不清楚外婆讲了什么,但那亲切的带着浓重方音的话语和那缓缓的语速,总能令我安然入睡。
小时候,我总不喜欢吃饭。于是外婆就对我说:“吃完饭,佛祖会保佑你的,会给你一块糖吃。”我信以为真,麻利地吃完饭后,真的在饭桌上发现了一块糖。那时的我,单纯地以为佛祖是一个大好人,而且外婆跟他很要好。她还说佛祖会关心每个人。她自己就常常慷慨地施舍给走过这个小村、这间屋子前的乞丐,尽管会屡屡招来父母的数落与不满。
外婆死前,摔了一跤,随后又马上爬起来。家里的人都以为没事,我也以为没事。于是,我像往常一样乖乖吃完外婆煮的饭,像往常一样得到了一块糖,也像往常一样兴高采烈地出去玩。当下午我回到家中,看见外婆安详地躺在那张她常坐的躺椅上,手中还拿着那个伴随她多年的扇子,我冲上前去,摇着她的手,以为她能像往常一样醒来,再陪我玩。但是,无论我怎么去摇外婆那只发冷的手,也摇不醒她。于是我放声大哭,哭声引来了父母亲,也引来了外婆的死讯。
每到清明节,当我登上那个不知名的小山,看着蓝天,享受着微风,我总觉得外婆就坐在我身边,静静地看着我,直到永远……
今天是清明的前一天按习俗,今天我和大人去祭祖。
听爷爷说:“我们北方的春天虽然很冷,但却处处洋溢着一种生长的热情;北方的春天虽然时常刮风,但依旧能看见随风飘荡的绿柳。
早上我坐在车里,探出头只见娉婷的柳条率先舞摆着婀娜的身姿,含烟吐翠,拂地摇风,宛若一展歌喉的飘飘仙子,衣袂临风,长袖飘举,将一揽春意和着曼妙的乐曲,学舞枝翻,呈妆叶展。
娇烂灿漫的桃花美丽的灼热。杏树上得花每朵不一,有得多,有的少,有的展丽迎春,有的欲开欲合,有的更是才打苞蓇朵儿。摘下一朵细细观察,竟然十分的娇嫩,像刚出生的婴儿的手,触感非常好……它与美丽的蝴蝶争艳赛春,微红点点,万枝丹彩,灼热了融融春意,似一脸娇羞,又似柔情万种。
到了目的地,我一头扎入大自然的怀抱,贪婪地享受着春的味道。全身轻松了许多,心情出奇般的愉悦。美丽的花,飞舞的蝴蝶,青青的小草,绿绿的树。无疑让我陶醉我爱春天那种荡漾在春风中的温馨;我爱春天里滨纷色彩冲击视野的感觉。
今天我真是没有白来,春天真是太好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各家各户都在举行纪念祖宗的活动。每逢清明节,我们家和亲人一道回家乡扫墓。
星期六上午,天气凉爽,没有出太阳,不冷不热。清明节,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我们见到山上长着草和翠绿的松柏,小树随风摇动。我们还看到石牌几家人早在进行扫墓活动了。我们带着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坟前竖着一个石碑,我盯着眼睛,仔细看着,敬爱的老祖宗啊!我们多么怀念您们。整个墓地沉浸在一片宁静之中,我们倍加思念长眠在石牌这片热土上的老祖宗。全部亲人向老祖宗致哀。我们把祭品放在墓前,点上香和蜡烛,我们站在墓前,低着头两手合并,嘴上小声讲一些怀念的话,以表示我们一片敬仰哀悼之情。顿时我陷入了沉思:对于那些已逝去的亲人,我要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呢?我想,认真学习,把学业搞好,这是对他们最好的敬意。过了十几分钟,我们将纸钱焚化,顿时一团熊熊的火焰在我眼前燃起,接着放鞭炮,滚滚浓烟弥漫天空。我们用了两个多小时就结束了扫墓活动。
清明节始于周代,它距今有两千五百年的历史。据历史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习俗了。清明节,中国人的家族情怀,是中华民族的重大纪念曰。毎逢清明节,人们就忙着上坟祭扫。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祭祖扫墓是清明节俗的中心。
清明节是纪念祖宗的一种活动,我们要记住祖先,怀念祖先。
“又是一年芳草绿”,中国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到了。咱们中国人都会回老家扫墓、祭拜和踏青。
大家知不知道清明节的来历呀?如果想的话就认认真真地听吧!关于清明节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晋献公的妃子为了让自己的儿子重耳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重耳为了自身的安全逃出城外,重耳最后只有几个忠心耿耿的大臣。一次重耳饿晕了,大臣里有一个叫介子推的忠臣,从自己身上割下一块肉,用火烤后给重耳吃,重耳的病好了。后来重耳做了君主,想要介子推来任命封官,介子推不肯来逃进了绵山上。重耳为了让介子推做大官,放火烧山让介子推自己出来,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才熄。并没看见介子推出来,进山一看,介子推和他母亲抱着一棵树已死去,树上有个洞,里面的衣服上写着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后来重耳把绵山改为介山,每年四月五日定为清明节。听了这个传说,大家应该都知道清明节的来历吧!
咱们每年都去祭拜祖宗,今年也不例外。清晨,咱们全家人开着车前往汉寿扫墓,到了汉寿,咱们直奔太奶奶的坟墓前。路上爷爷说着太奶奶的生前故事,太爷爷死的早,太奶奶一个人辛辛苦苦养大了爷爷他们几兄妹这时,大家的眼睛湿润了,我这个小小男子汉眼泪也快爬了出来。
来到坟墓前,爷爷点燃蜡烛和香。咱们排着队伍准备磕头,当爸爸磕头时,心里好像一直想着以前太奶奶非常疼他的情景,嘴里还默默地说着一些祝福的话。轮到我磕头了,我心里描绘着太奶奶慈祥的面容,我双手合十,希望太奶奶保佑咱们全家平安>幸福,保佑我将来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
扫完墓,咱们往回走,这时心里的沉重没了,一路上咱们说说笑笑,欣赏着春天的景色,金灿灿的油菜花望不到头,到处都是黄;柔嫩细长的柳条随风飘动,像小女孩的头发在风中飘舞,咱们摘下柳条编成帽子戴在头上,春天真美!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已经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这个节日是对祖宗们的一种尊敬与怀念,现在也成为了亲人团聚的节日,希望能世代相传。
前几天知道要去扫墓,心里便有一丝抱怨。这么热的天,还得走去烈士陵园,估计很多人都和我一样有那么点不愿意吧!
星期日的下午,咱们是上了一节课才去扫墓的。去之前,老师跟咱们说了一些关于纪律方面的问题,还不允许咱们带水。这句话一说出口,地下便开始窃窃私语,抱怨起来了。下课铃一响,咱们便穿上校服去操场集中了。到了操场上,大家似乎把老师刚才说的话抛到九霄云外,开始唧唧喳喳地说话了。太阳火辣辣地照着,刺得我的眼睛睁不开来。真的好无奈,这么热的天,太阳还这么大,我本来长得就不白,这一晒肯定又黑了,心里有那么点小抱怨。突然,老师把我从队伍中拉了出来,我还没有反应过来什么事情,就被拉到了最前面。原来,老师是让我举旗子啊!我心里一阵窃喜,嘿嘿,不就是举个旗子吗,难不倒我的。
等了好一会儿,终于出发了。可是走了一会儿,我就为我刚才的想法表示后悔。今天老天爷像是故意跟我作对似的,让风刮得好大好大,旗子都快抓不稳了。唉,我心想,今天可要“活受罪”了!
到了烈士陵园,咱们有秩序地站在安排好的位置上,神情保持肃穆。接下来,咱们进行了一系列的仪式——默哀、新团员宣读入团仪式、赠花圈……大概十几分钟后,咱们又按原路返回了。唉,好不容易可以休息一会儿,又得走了,我的脚都开始“抱怨”起来了。
返回学校的路上,我听到前面有位老师提到了红军,她说:“在坚持一会儿,马上就到学校了。人家红军走了二万五千里,而咱们才走了这么一点点路,他们都没有抱怨,咱们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是啊,我的心颤了一下。咱们走的这点路怎么能跟红军长征时走的路相提并论呢?顿时,我所有的烦恼、抱怨都消失了。咱们应该学习红军那种坚持不懈、乐观向上的精神,不要抱怨,我的心情舒畅了许多。
今天虽然很累,但是我收获了一种精神,那就是红军身上那种坚持不懈,乐观向上的精神。这个世界拥有的实在是太多了,咱们只有善于去发现、去探索才能领略到其中的美。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会带着微笑“看透”这世界上所有的美……
四月的春风来了带来了一缕牵挂了,又到了每年的四月四日,在外漂泊的游子们都纷纷回到自己的故乡,来祭拜、怀念自己已经逝去的先人们,我也不例外,也跟着家人们回来了自己先人们的故乡——邵阳。
那天,正下着蒙蒙细雨,天空上覆盖着一层灰白色的雾,路上肯定也少不了的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我们在拥挤的小商店门口,买到了一切关于祭拜祖先的一些常用物品,也来到了邵阳的公墓,为什么要造一个公墓?可能是后人们怕先人们寂寞,所以都把大家伙儿都聚在一起,“聊聊天”什么之内的吧!我们带着一堆堆沉重的祭拜物品来了山底间,我们灵巧的穿梭在山林中间,闻着那桃花开放后的香味,顺着那泥土小路,慢慢悠悠的行走在山林里面,经过了一段漫长的时间,终于到达山顶了,我放下那使我讨厌的东西,开始傲慢的去找先人们“居住”的地方,顺便和他们说一说“悄悄话”,可找来找去,我也什么都没有发现,一转头看,长辈们早就已经找到了,早都开始摆放自己带来的祭拜物品,我傻乎乎的跑过去看着,当时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拿一些假钱币来用火烧,我天正的问了一问妈妈:“妈呀!他们烧假钱币干嘛呀!无聊呀!”妈白了我一眼,又开玩笑的说道:“额,因为先人们在天上没有钱花啊,所以我们要送给他们一点钱上去!”我还没有缓过神来,奶奶便叫我来祭拜祖先们,顺便说:“爷爷奶奶们呀!你们在天上人间要显显灵呀,一定要保佑我们家里的孙女考上著名大学呀!拜托啦!”我顿时心里“咯吱”了一下,心里变想到:这个迷信的祭拜方法来达到某种要求的方式我最好不要相信,考大学应该靠自己,如果这种发现流传在当今社会上去,那么在他们眼里只要这么一拜,不费任何力气,每一个人都可以考上清华北大咯!迷信呀!我便尴尬的跟着奶奶的节奏鞠了二个躬,便就下山了。
祭拜完了,天空上也泛起了蒙蒙光晕,天变得晴朗的,太阳公公也露出了久违的微笑,我们开开心心的踏上了回家的旅程,其实,虽然先人们已经过世,但是他们在后人们心中的位置丝毫没有动摇一份,这就是当今社会上说的一个词语,这个词语就叫做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