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考分数的公布,考生马上进入志愿填报阶段,目前,全国实施新高考省份已经达到14个,在志愿填报和录取上有什么新特点和新变化,一起来看一看。
在目前实施新高考的14个省份中,山东、浙江、河北、辽宁、重庆等5省份采用“专业(类)+院校”模式进行志愿填报,考生可优先从专业的角度选择高校并填报志愿。
北京、天津、上海、海南、湖北、湖南、江苏、广东、福建等9省份采用“院校专业组”模式进行志愿填报,即每个大学将自己的专业分成几组,按“大学+专业组”的方式在各省进行投放,一个“院校专业组”为一个独立志愿。
比如,北京考生在本科普通批可以填报3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江苏考生在本科普通批可以填报4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每个院校专业组还下设若干专业。
新高考下,考生志愿可填报的数量比以往大大增加,但需要提醒考生的是,新高考模式下,生物、化学、地理、政治等许多科目都是选考科目,在高校招生录取过程中,高校会根据某些学科专业特点,要求考生具备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学科素养,一般就会规定考生在报考时,选择了相关科目作为高考的考试科目。
其一,选学校VS选专业?这是一个始终存在的两难选择。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平台,学校是专业发展的平台,好的专业不可能脱离学校而存在,考生要在选学校、选专业二者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
其二,省内院校VS省外院校?相比之下,省内院校招生计划更多、分数预估更准、录取机会更大、求学成本更低、职业发展更优。因此,考生应兼顾内外、省内优先,在“稳、保”梯队中更多地配置省内院校。
其三,兴趣导向VS分数导向?适合的学校和专业是更高的起点,考生应兴趣优先、兼顾分数,可借助于测评软件,根据身心状况、兴趣特长、性格特点、综合能力、家庭条件等,缩小目标专业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