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人问我:你最大的爱好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书。书,不仅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还扩大了我的视野。
每天清晨,当我睁开惺忪的睡眼,第一件事就是看书。我会变看书边麻利地刷牙、洗脸、梳头。就连上学的路上我也不忘记看上几眼。
在学校,我最喜欢的就是语文课。我时而沉醉在诗情画意的春雨江南;时而置身于美丽的《小兴安岭》;时而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命运而鸣不平;时而又为凯莉从生活的阴影中走出来而感到高兴。
我是一个十足的小书虫,无论走到哪儿,我都会捧着一本书。若是到了书城,妈妈只给我买试卷而不给我买课外书,我会软磨硬泡,直到妈妈同意了,我才善罢甘休,捧着刚买的书回家慢慢看去!
有一次,因为考试没考好,妈妈罚我一个星期不准看课外书,我的那些宝贝全被妈妈没收,软禁了。一个星期不准看,那简直生不如死呢!幸好我早有准备,藏了两本放在被子里,晚上慢慢看。
由于忍不住,我偷偷拿了一本书藏进衣服里,喊道:妈妈,我肚子痛!
上厕所去!妈妈一般织毛衣一边对我说。得到命令的我一溜烟跑进卫生间关上门看起书来。
我说叫了你半天还没出来,原来你躲在这儿看书。妈妈说着一把夺过我的书,还把我的房间搜了一遍,找出了藏在被子里的书。
我的书!我大喊道:妈妈,要不我们打对折,行不行,就三天!
不行!妈妈怒气冲冲地说。
那就四天,好吗?我恳求妈妈,泪汪汪地看着她,妈妈有些心软,一口答应了。
太棒了!我伸出手做了一个Y字形的动作,高呼着。
你还在看书,我都叫了你几遍了?妈妈大声说,家里来了客人了,让你帮我剥一下土豆都不知叫你几遍了!
哦。我眼睛一动不动,盯着书说,我这就去。我夹着书,走到厨房,一边看书,一边剥土豆。
你在干什么呀?!妈妈冲着我大喊。
剥土豆呀!话刚说完,我也被自己多做的事情惊呆了,我把豆放到了垃圾桶,把皮却防盗了碗内,我连忙说:老妈,对不起,我下次再也不犯这种错了!说完脚底抹油,溜之大吉。
当我高兴的时候,我会看书,表达我的满心喜悦;孤独寂寞的时候,书又成了我唯一伙伴;做完了一天的功课,疲倦时,书又成了调剂我紧张生活的最佳方式。书呀,也许我们生来就有着这种不解之缘吧!
浙江省余姚市实验小学(毕业)六年级:劳美金子
小时候,我与书有着深厚的友谊,从以前到现在,我一直都非常喜欢看书;目前,书已成为我心目中的好朋友,书本从来都是我学习之后的业余爱好。
每一次,在课后,我都会不由自主的拿出书来看一看,翻一翻;漫无目的的看着我手中的书本;虽然,无时不有平常玩乐时的漫不经心,但书上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情节,我都会详细的,细细的浏览一遍又一遍。
时间一天天过去,时光也在无形中悄悄流逝;渐渐的,我们学到的书面知识越来越多,我们的学习时间也越来越紧;但,我却在百忙中偷闲,抽空看看自己喜欢的书籍。
可是,时间却这样虚无缥缈,一天天飞逝;而我,却成天漫不经心的;眼看它将要消逝,而却在我眨眼的一瞬间,它已消逝得无影无踪;在时间的无常挑衅中,它伴随着我成长着;然而,我却没有留意过,就在我不在意的那时,它已悄悄的的从我身旁走过,像小河流水似的,无声无息;像地面落叶一样,随风摇曳。像置身于百花丛中,那一阵阵的扑鼻的花香,洒向大地,带给人们每一季节的不同的生命气息。而今天,气象万变,时间的味道飘洒在风中,给人以一种心旷神怡的美好心情。
可是,书本对于我来说却与众不同,因为知识是永不消逝的,知识的海洋可谓是海阔天空,它的边缘遥不可及,杳无尽头,我们在这迷茫的边缘,是对于这博大的知识海洋,三无所适从,也是非常渺小的。
知识,是书本中提取的精华,而我们对精华的取向,并不是无节制的去朗诵,阅读,而三要学会去利用时间,把握住时间的步伐,不要让它从自己手中那么轻易的逃走,因为有一句话叫做:多读书,好读书。
水钢一中初三:谭云菲
我是一个爱看书的孩子,幼年的我是多难的,小小的我曾几度病危,是妈妈的爱把我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虚弱的身体使我失去了许多和同龄人嬉戏的欢乐。但却使我与书结缘,获得了比同龄人广阔的知识面。
高尔基曾经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人说,书是知识集结的宝库。有人说,书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我要说,一本好书,是你最忠诚的朋友,能让你的灵魂得到升华。
在书报这个广阔的世界里,我曾经游历过风光秀丽的桂林山水,折服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曾身临其境的感受过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的磅礴气势。我也曾追随杜甫,去感受泰山极峰上那种“一览众山小”的广博。感受泰山的高大伟岸。我也曾随着王维远去的车辙,去观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大漠奇景。在月圆之夜,我似乎和朱自清一道,漫步于清华园的荷塘,朗诵着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名句,感受游子“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乡之情。梦境中,我徜徉于北大燕园的幽幽曲径,未名湖的湖光塔影……
书中的人物是我学习的榜样,我惊服于荆柯只身刺秦的胆量,折服于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我也佩服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季布“千金难买”的诚信,从陶潜身上,学习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气,从范仲淹身上,学习他为天下先忧后乐的责任感。从周恩来身上,学习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鸿鹄之志,从洪战辉身上,学习他的坚强。
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我将在书的海洋里继续遨游,在进步的阶梯上不断前进。
结缘于书,结缘于真正的智者。
小时候,我不认字,我喜欢看画画书,书上没有文字,只有画画,从看画画来了解书中的内容和故事的来龙去脉。
后来,我逐渐地认识了一二百个字了,我就去看故事书,不认识的字就看拼音或插图,那时,我也开始“写书”了,虽然书出得很差,但我已经迷上读书、写书了,他就像我最爱看的电视节目一样,只要一有空,我就抱着不放。
现在,我最喜欢看那些中外名著,这些书的情节跌宕曲折,优美的文字跃然纸上,真是笔下生花。安徒生的童话、杨红缨的校园小说、托马斯·布热齐纳的探险小说,这些书真让我爱不释手、百看不厌。
我最着迷的一本书是《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是英国著名作家笛福所写的第一部小说。书中描写了英国人鲁滨逊·克鲁索一心想要离开家人到外面的世界里去闯荡。后来鲁滨逊成为一名水手,不料在一次海难中鲁滨逊独自流落到一座荒岛上,他顽强地与土著人进行搏斗,保全了自己的生命,同时又依靠自己坚强的毅志、丰富的科学知识、乐观的生活态度,克服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使自己在这个小岛上生活得越来越好。有一天鲁滨逊救下了一条受损的船和许多工船员,船工修好后,鲁滨逊搭乘这条船终于回到自己阔别已久的家园。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地被陶醉了,那些故事情节在我脑子里转来转去,好长时间不能舍去,让我忍不住抱起书又读了起来……
这个暑假,我订阅了许多杂志,又到书店购买了好多本我爱读的图书,书成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朋友。
书是我们的精神食粮,大家都加入这个队伍吧!让我们一同和书结下深刻的情缘吧!
简评:腹有诗书气自华,从你的文字中感受到你和书的不解之缘,也感到了你从书中受益匪浅。继续爱书吧,孩子!
与书结缘
书,提到它,大家都不陌生。看了它,能让你变得冷静,变得理智,变得幽默。可以这么说,书是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英国著名思想家培根曾经在《论读书》中写道:“读书可以陶冶心情,可以充实生活,可以增长才干”。由此可见书对我们是有益处的。而我和书之间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呢。
记得我刚上二年级时候,我随着爸爸妈妈一起到南京来读书。因为爸妈都放弃了工作来宁攻读硕士学位,家里没有正常的收入,所以生活比较困难,就连吃一碗混沌都得考虑一下,更别说买课外书了。有一次单元测试,后面的附加题是历史人物连线,什么完璧归赵、纸上谈兵之类的。当时我真的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时间脑子一片空白,很快下课铃响了,我只好乱填一通,最后我那道题目只得了一个大零蛋。
这件事情对我的刺激很大,我懂得了要想想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了解自己所不知道的知识,就必须多书,蜀国名将关羽在《戒子书》中写道:“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从此以后,我经常从学校图书馆、老师、同学那里借阅了许多图书回来,一有机会就如饥似渴地吸收着书中的养分。
通过与书结缘,大量地读书,书给予我大量的信息,丰富了我的知识。当我打开一本书就会里面那些丰富的历史故事和精彩的故事情节所吸引。通过书,我认识了一鸣惊人的楚庄王,认识曾经三顾茅庐的寻求旷世奇才的刘备,认识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韩信,认识法国最伟大的思想家、孤独的散步者——卢梭,认识令世人痛恨的纳粹头子希特勒,……
书在我最无聊,寂寞的时候读书让我感觉到无穷的乐趣,充实了我的生活,让我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当我和别人高谈阔论时,我就会因为自己了解那么多的知识感觉到无比自豪;与此同时书也会教会你怎样生活,怎样辩论,怎样学习,怎样阅读……
书,它给予了我的智慧,扩大了我的知识。与此同时,我看了伟大的教育家鲁迅的《写给颜黎民的一封信》,信中鲁迅教育颜黎民要像蜜蜂采集蜂蜜一样看世界名著,指导颜黎民要看各种各样的书,……。信中鲁迅指导颜黎民看书,如同指导我一样,指导世界上的每一个人一样。
书籍是人类灵魂进步的阶梯。此话真有道理。不是么?闲暇时、苦闷时,只要有一本好书伴着,就仿佛有了一缕欢乐的阳光洒落心头。
最初与书结缘,来自于同样爱读书的大哥,他有很多藏书,宝贝的要命,轻易不外借,生怕别人不加爱惜损坏了,当然更主要的是担心肉包子打狗——一去不还。然而,就是这些书,对于当年不识书滋味的我,是多么渴望涉足的的奇妙世界啊!记得我那时上小学三年级,有一天大哥手执一本《三国演义》问我:“你能读懂这本吗?”我顺口念了两句:“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大哥一怔:“哟!小朋友,有两下子,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我毫不犹豫地解释了这两句。大哥甚为惊讶,当即把《三国演义》交给我看,作为奖励。这是我真正尝试阅读。
后来上了四年级。一次趁大哥不在,我悄悄进了他的房间,寻找自己喜欢读的书,乖乖,书一撂撂的,看得有些眩眼。找了好一阵子,忽然发现一本《水浒传》,真让我眼前一亮。因为在小学课本上,有一篇鲁迅的侄女写的纪念鲁迅的文章,里面提到过《水浒传》,现在居然在大哥这儿找到了,真是喜出望外,颇有几分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味道。未经大哥同意,我就将书拿到了自己的房间,反正大哥平时关心的是那些领袖、伟人传记,不大注意旁边的文学类书籍,估计就是缺了一本两本,没有十天半月的,他也发现不了。何况他很赞成我读名著。一天,两天,一个星期居然啃完了《水浒传》,接着又读第二遍,第三遍,怀着一份惊喜、一份快慰。后来,我读了《三家巷》,觉得有点奇怪,为什么这条巷子住了这么多户人家,却叫三家巷?直到现在我也不明其理,特别是书中的人物周炳因为问他那当铁匠的爸爸这样同一个问题时,被狠揍了一顿,更让我不解。我真想给欧阳山老先生写封信,问问他有关周炳挨打的事情,但又不知该往何处寄。
少儿之时,我比较喜欢的书是《钢铁是怎么炼成的》,保尔的坚毅、勇敢,以及他的那句名言,曾经激励了很多人。一位小英雄,参加革命、英勇无畏,不仅能够战胜敌人,还能够战胜自我。然而书的结尾有些不遂人愿,冬妮娅在工地重新见到保尔时,她与另一个男人站在一起,她永远地不再属于保尔,按照文革时期流行的话说,她成了小资产阶级。我们中国一向推崇“青梅竹马”、“白头携老”,可惜保尔和冬妮娅并没有这么一个圆满的结局,实在令人有几丝遗憾。
到了初中,我有了更多的书可读,《说岳全传》、《杨家将》、《说唐》、《封神榜》……还有那部《红楼梦》。上小学的时候,我就听好些人说这部书好,又有人说是禁书,格调不高。当这部书真正到我手中的时候,我却有些惶惑,它的故事情节太拖拖拉拉,亭台楼阁、花溪小径、吟诗奕棋,没有哪能一个小孩肯喜欢这种闲情与迷离。那个宝哥哥,一副阴柔有余,阳刚不足的奶油小生样儿,林妹妹整天哭哭啼啼,吟诗葬花,忧郁终日,这算哪门子事情?特别让人痛恨的是那《好了歌》,就那么疯疯癫癫地一吟一唱,千古之事,人世欢乐,都被无情而消极地破译,让人心冷透彻骨。后来读鲁迅先生说过的一句话,我觉得说得解恨:别读中国古代的书。在这儿,我要说的是,小学生不要去读《红楼梦》,无论它的文学价值多么玄妙精深,它都是一片精神的墓地,它既不能让我们领略生活的美好与崇高,又不能让我们心灵得以宁静、恬淡地憩息。书里看不到人性的尊严,没有爱与被爱的的火热赤诚,又有婆婆妈妈的勾心斗角,其完全的荒凉、颓废的心境对正在成长的小学生是不适宜的。
读一本好书,足令人荡气回肠,心旷神怡,豪放派如酌酒,婉约派似品茗。游弋在智慧的海洋,采撷那思想的浪花,不为事实所迫,不为生计所窘,不为世俗作态。清风徐来,暗香盈袖,人生至此,夫复何求?记得古代《劝学诗》中有这么一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虽说未免有几分显得绝对化,但殊不知,读书的个中滋味,存乎一心,又可意会,不可言传。黄庭坚曾说:“三日不读书便学言语无味,面目可憎。”原以为此言太过,等自己也加入读书的行列后,方才悟出话中真谛。
有道是,少年不识书滋味,又有完完全全的兴趣,正是兴趣的诱导,我们在一座座精神的城堡里流连忘返,感知到了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和更丰富的世故人情。有的书里春光明媚,让人心中温暖;有的书中刀光剑影,畅扬心怀;有的书情感悱恻,让人感喟;有的书博大精深,让人思考……是那些美好的书构建了我们灵魂的小屋,让我们用鲜花和阳光一样的赞叹,来装饰它。
人生有读不完的书,走不尽的路,追求不完的境界。爱书者如能尽必尽之心,读必读之书,则不枉来世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