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行
文化路一小二、一班李昊光
前几天,我和奶奶、爸爸一起坐郑州至郏县的长途汽车回老家。车到县城我们下车后先在一个宾馆里休息了一会儿,然后就坐三叔派来的车去吃午饭。我们的车停在了一家饭馆的门前,下车后三叔讲就在这里吃午饭,我们吃的午饭既不是烩面也不是米饭,你也许会问:那吃的是什么呢?告诉你吧,那是我们老家的特色主食,名字叫“??”的一种面食。当一大碗上面漂着葱花和油花的??端上来的时候,闻着那诱人的香味,还没开始吃我就已经是垂涎三尺了,恨不得再要两三碗一起吃下才过瘾,大饱了口福以后我们就坐车回到了离县城15公里的老家薛店镇。
在老家我既见到了小时候来看过我的长辈、也认识了许许多多我以前没见过的亲戚和小朋友,而且通过走亲戚在其他镇上也认识了不少。在老家的几天里,我看到也学到了很多以前没掌握的知识,比如哪种农作物是玉米、那种是花生、棉花以及为什么会有“芝麻开花节节高”的说法等等。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不能在老家呆的时间太久,所以我才恋恋不舍的和爸爸一起回到了郑州,但是我在心里想有机会我一定还会再回老家看看的。
广东省广州市东风东路小学二年级5班杨以涵
终于等到了我盼望以久的事——长途自助旅行。我兴奋极了,坐上汽车马上就出发了。
在即将要离开广东,进入湖南的路上,公路两边是一座座的高山,近看,山上的石头是一层层的,又像一个个大蛋糕。我们的第一个目的地就是韶山,从广州出发,经过了差不多六个小时,我们终于来到了韶山,这时已到了傍晚,我们吃完晚饭,就找了一个宾馆睡觉了。第二天,我们早早就醒了。导游姐姐带着我们来到了毛爷爷——毛主席的故居。来到毛爷爷的故居,我第一眼就望到了池塘里的荷花,荷叶上的水珠是银色的,叶子是碧绿的,我真喜欢啊!导游姐姐告诉我们一句话:“前有灶,后有靠,左右山环抱”,就是说这里的环境十分优美。我们走进了毛爷爷的卧室,里面有一张床,还有装牙灰、茶叶的东西,一张桌子上面有一盏油灯,这是他小时侯用来读书写字用的。到了厨房,我看到一个很像雨伞的东西,导游说是火塘上用来吊锅盖的挂钩。离开了这里,我们去了毛爷爷小时侯帮妈妈做家务的地方,他五、六岁时,就提着一个很重的木桶帮妈妈打水。说明毛爷爷从小就非常勤劳的。
参观完毛爷爷故居,我们又去了滴水洞,在那里,我们参观了毛爷爷的办公室,办公室旁边有一个卧室那里有一张床,是毛爷爷当年睡觉的,床很大,宽1.9米,长2.9米。导游姐姐说,后来有一个人想办法睡上了这张床,结果半夜肚子疼、头疼,还从床上滚了下来,但他睡回自己的床,又没事了,这真是世上的奇事啊。
今天是快乐的一天,也是个有意义的一天,让我学会了很多历史知识,希望我的每一天,每一日,都是这样。
滨海行
今天是“十一”国庆节,爸爸开车带着全家,经过了六个小叶的长途颠簸,终于到了姑父的家乡----苏北滨海。
在那里四周环山,中间的农田茂密,山上的树很茂盛,象绿色的雾一样笼罩着山头。
当天晚上,我们住在姑父家黑砖红瓦的家里。
早晨,我和爸爸、妈妈去海边看沙滩、买海鲜。这里的青蟹又大又肥。回来后,又来到姑父家的果园里。我们全家动手采?{子,?{子又大又红,象一个个小灯笼挂在枝头上。果园边,好多水牛、毛驴在悠闲地吃着草。姑父家的院子里晒满了玉米,金黄金黄的,真好看!屋前屋后鸡鸭到处欢快的跑着,真开心!
我们要告别美丽的滨海小镇了,上了高速,望着车外一望无边的农田,我还在回想这快乐的二天滨海行。
昆山市柏庐实验小学沈逸斌
指导老师
平晓宇
一早,我们从银川出发,经过30分钟的车程,我们到达了沙湖。沙水相依,沙抱着水,水绕着沙,南沙北湖,这是沙湖独特的风光。
进入沙湖景区,我们坐上了可载65人的观光游船。在这辽阔的湖面上,分布着大大小小错落有致的芦苇,东一丛,西一簇,成为沙湖迎风荡漾的绿色旗帜,迎接着八方游客的到来。湖水清澄盈绿,波光粼粼,坐船凝望沙湖的秀美,不时和擦身而过的茂盛的芦苇丛打招呼,她们那么秀美,宛如一个个江南水乡婷婷玉立的少女,这时才真正感觉沙湖美,就美在随风摇曳的芦苇上。是这些星罗棋布而又疏密有致的绿色风景,将沙湖装点得绚丽多彩。导游告诉我们,那些芦苇丛的根是不着地的,它们就是靠紧紧的抱成一团,形成一个芦苇丛,就能在水上站得起来,就像一个漂浮的小岛,虽然随风飘游,但绝不会分散倒伏,真是神奇啊,从它们身上我看到了那种紧密团结的不屈精神,她们似乎在告诉我们,在任何艰难困苦的环境下,都不要气馁退缩,只要抱成团凝成一股力,再弱小的群体也照样能生存下来,就像这沙湖里的顽强的芦苇丛一样。
船到沙岸,跃入眼睑的是黄澄澄的金沙丘,踏上这连绵起伏的沙丘,站在山顶举目远望,身后是一望无际的沙漠,面前是碧波荡漾的湖水,眼前水连沙,沙连水的奇景真是美不胜收。
好一个塞上江南!
“立正”“行队礼”
——读《最稚嫩、最纯真的中国心》后感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当庄严的国歌声响起时,我们注视着国旗,笔直地站立,高举着手,尊敬地行着队礼——这就是我们水南小学每周一的升旗仪式。
当鲜红的国旗徐徐上升的时候,我就想到一个故事:一个8岁的小欣月在病重垂危时的最大梦想——能站在北京天安门前听国歌响起,看升旗仪式。为了不让小欣月留下遗憾,欣月的父亲和众多的热心人一起,用一重重精心编织的“谎言”,在长春公共关系学院圆了已瞎眼的欣月的北京升旗之梦。当国歌奏响时,病重的小欣月屏息静听,她用尽全力想举起自己的右手行队礼,可是,一次、两次……都没有成功,最后,她爸爸将她的手举到额头处,她才露出笑容。
读了这个故事,我不由地流下眼泪:跟小欣月相比,我们是多么幸福。“立正”、“行队礼”对于我们这些正常的人来说是多么简单的动作,而小欣月却要在别人的帮助下,用尽全身的力气来完成。可是,却有很多人没有去珍惜。每次升旗的时候,总会有些同学不严肃,有的在交头接耳,有的在推推攘攘,有的在笑嘻嘻地讲话……
在国旗下,我想对那些不尊敬国旗的小朋友说:我们跟小欣月比比吧,我们比她幸福许多许多,同是生长在祖国怀抱里的小花朵,她是如此地尊敬国旗,热爱祖国。我们不是更应该做好吗?我们不应该加倍努力学习来报效祖国吗?我们要以热爱祖国为荣,行动起来吧,从现在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立正”、“行队礼”做起。
浙江省缙云县水南小学一(1)班钭凡珂
指导老师丁鹉鸯
衣
妈妈小时候那个年代,你向街上望去,都是一片蓝色的海洋。男的穿黄军装、中山装、学生装,女的穿对襟罩衫、卡其外套,非常统一。以前的衬衫面料都是的确良的,穿在身上不舒服,又不透气。冬天,人们穿上重重的棉袄,有件滑雪衫就相当不错了。
现在大家穿的衣服品种、样式越来越多了,就拿衬衫来说吧,有免烫的、有纳米的。再比如T恤,面料有全棉的、羊毛的、真丝的......品种又多了吊带衫、牛仔服等,裤子除了长裤、短裤外,还有中裤。冬天到了,大家都穿上了羽绒服,又保暖又轻巧。
食
妈妈小时候食品要凭票,每人一星期只有五毛的平价肉,一个月半斤油,鱼、鸡、鸭、蛋只有过年过节才能凭票买。上饭店是一件很奢侈的事,妈妈记忆中没有去过饭店,只去过小吃店。大白兔奶糖是高档零食。烧饭用的是煤饼和煤球。弄堂里的煤球店同时卖蛋糕。
现在菜场里各种副食品一应俱全,敞开供应。只要有钱,想买多少就买多少。上饭店更是家常便饭,韩国料理、川菜、自助餐、洋快餐我都经常吃。零食在家里堆成了小山,牛肉粒、巧克力、蛋黄派.....烧饭用的是管道煤气,点火就来。超市、便利店、蛋糕连锁店都是买零食的好去处。
住
妈妈小时候住在她的外婆家,也就是我太太家。那时太太家楼上楼下加起来不过18平方,却住着7口人,在上海已经算不错了。
现在我们家有一百多平方,可宽敞了,有的同学家就更大了,家里还有乒乓桌。
行
妈妈小时候公交车是唯一的公共出行工具,因为自行车也是凭票购买。公交车非常拥挤,等候时间很长。宁波到上海只能乘坐轮船。私家车、出租车、三轮车也几乎没有。
现在私家车随处可见,自驾游特别风行。公交车有双层的、超长的。宁波到上海可乘飞机、火车、大巴。大巴可以走杭州湾跨海大桥,快多了。大巴上还有卧铺。
30年的变化真大啊!大人们都感叹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