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位校长
他矮,胖胖的。
他所在的中学,四川安县桑枣中学,是一所初级中学,在绵阳周边非常有名。学校教学质量高,连续13年都是全县中考第一名,因此周围地区的家长都拼命把孩子往里送。人数最多的班,有80多名学生,最前排的学生几乎坐在老师下巴前。
地震来临时,他正在绵阳办事。大地震动,他站不稳,只好与学校的总务长互相搀扶着。
手机打不通,电话断了,第一波震荡过去后,他立即驱车往地处重灾区的学校赶。
他开得飞快,路上一句话也不说。
他惦记着学校那栋没有通过验收的实验教学楼,心里最怕的是那栋楼出事。
20世纪80年代,建设那栋楼时,学校没有找正规的建筑公司,断断续续地盖了两年多。到后来,没有人敢验收这栋楼。
新的实验教学楼盖好了,老师和学生都不愿意搬进去。谁都知道,没有人敢验收的楼,建筑质量是什么样的。
当时,他还是普通教师,是学校为数不多的党员之一,别人不敢搬,他只好带头搬进去。
搬进新楼时,新楼的楼梯栏杆都是摇摇晃晃的。灯泡各式各样,参差不齐。教室本应雪白的墙上,除了底灰,什么都没有。
后来,他当领导了,下决心要维修这栋楼。
1997年,他把与这栋新楼相连的厕所楼拆除了。因为他发现,厕所楼的建筑质量很差,污水锈蚀了钢筋。他怕建筑质量不高的厕所楼牵连同样质量可疑的新楼,所以要求施工队在一楼的安全处重新搭建了厕所。这样,虽然在高层教室上课的同学上厕所不太方便,但是孩子们安全。
1998年,他发现新楼的楼板缝中填的不是水泥,而是水泥纸袋。他非常生气,找了正规建筑公司,重新在楼板缝中老老实实地灌注了混凝土。
1999年,他又花钱,将已经不太新的楼里那些华而不实、却又很沉重的砖栏杆拆掉,换上轻巧、美观、结实的钢管栏杆。接着,他又对这栋楼动了大手术,将整栋楼的22根承重柱子,按正规要求,重新灌水泥,从37厘米直径的三七柱,加粗为50厘米以上的五零柱。他动手测量,每根柱子直径加粗了15厘米。
这栋实验教学楼,建造时才花了17万元,后来光加固就花了40多万元。
学校没有钱,他就一点点向教育局要。他修楼的钱就是这样左一个5万元、右一个5万元“化缘”而来的。
教学楼时刻要用,他就与施工单位协调,利用寒暑假和周末,蚂蚁啃骨头般,一点点将这栋有16个教室的楼修好。
对新建的楼,他的要求更严。楼外立面贴的大理石,只贴一下不行,他不放心,怕掉下来砸到学生,于是让施工者在每块大理石板上都打四个孔,然后用四个金属钉挂在外墙上,再粘好。
因此,即使是像此次大地震带来的剧烈震动,教学楼里的大理石面也没有一块掉下来。他知道,教学楼不建结实,早晚会出事,出了事,没法向学生家长交代。他不是没有见过出事的学校,有的学校墙没弄结实,倒塌砸到学生;有的学校没有组织好疏散,发生学生踩踏事故。
他不能让这样的危险降临在自己学生的身上。于是,他从2005年开始,每学期都要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的演习。
他会事先告知学生,本周有演习,但孩子们不知道具体是哪一天。等到特定的一天,课间操或者学生休息时,学校会突然用高音喇叭喊:全校紧急疏散!
每个班的疏散路线都是固定的,学校早已规划好。疏散时两个班合用一个楼梯,每班必须排成单行。每个班级疏散到操场上的位置也是固定的,每次各班级都站在自己的地方,不会错。
教室里面一般是9列8行,前4行从前门撤离,后4行从后门撤离,每列走哪条通道,孩子们早已被事先告知。孩子们事先被告知的还有:在2楼、3楼教室里的学生要跑得快些,以免堵塞逃生通道;在4楼、5楼的学生要跑得慢些,否则会在楼道中造成人流积压。
学校紧急疏散时,他让人计时,不比速度,只讲评各班级存在的问题。
刚搞紧急疏散时,学生权当是娱乐。半大的孩子除了觉得好玩外,认为这是多此一举。有人也提出反对意见,但他坚持。
后来,学生和老师都习惯了,每次疏散井然有序。
他对老师的站位都有要求。老师不是上完课甩手就走,而是在适当的时候要站在适当的位置。他认为适当的时候是:下课后、课间操、午饭晚饭、下晚自习和紧急疏散时——都是教学楼中人流量最大的时候;他认为适当的位置是:各层的楼梯拐弯处。
老师被要求站在那里的原因是,拐弯处最容易摔倒人,孩子如果在这里摔倒了,老师毕竟是成人,力气大些,可以一把把孩子从人流中抓住提起来,不至于让别人踩到孩子。
每周二都是学校规定的安全教育时间,让老师专门讲交通安全和饮食卫生等方面的知识。他管得严,集体开会时,他不允许学生拖着自己的椅子走,要求大家必须平端椅子——因为拖着的椅子会绊倒人,后面的学生看不到前面倒的人,还会往前涌,所有的踩踏都是这样发生的。
那天地震,他不在。学生们正是按着平时学校要求的、他们也练熟了的方式疏散的。地震波一来,老师喊:所有人趴在桌子下!学生
们立即趴下去。
老师们把教室的前后门都打开了,怕地震扭曲房门。
地震波一过,学生们立即冲出教室。老师站在楼梯上,喊:“快一点,慢一点!”
老师们说,事后他们想想自己喊出的话,都觉得矛盾和可笑。但他们当时的心情,既怕学生跑得太慢,又怕学生跑得太快,摔倒了——关键时候摔倒,可不是闹着玩的。
那天,连怀孕的老师都按照平时学校的要求行事。强烈的震动使挺着大肚子的女老师站都站不稳,于是就抓紧黑板跪在讲台上,但也没有先于学生逃走。唯一不合学校要求的是,几个男生护送着怀孕的老师同时下了楼。
由于平时的多次演习,地震发生后,全校共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组织站好,用时1分36秒。
学校所在的安县紧临着地震最为剧烈的北川。学校外的房子百分之百受损,90多位教师的房子都垮塌了,其中70多位老师的家里砸得什么都没有了。
他从绵阳疯了似的开车回来,冲进学校,看到的是这样的情景:8栋教学楼部分坍塌,全部成为危楼。他的学生——11岁到15岁的孩
子,都挨得紧紧的,站在操场上,老师们站在最外圈,四周是教学楼。
他最为担心的那栋他主持维修了多年的实验教学楼,没有塌。那栋楼上的教室里,地震时坐着700多名学生和老师。
老师们向他报告:学生没事,老师也没事。
后来他说,那时,他浑身都软了。55岁的他,忍不住哭了。
通信恢复后,老师们接到家长的电话,都骄傲地告诉家长:我们学校,学生无一伤亡,老师无一伤亡——说话时眼中都噙着泪水。
这个学校的老师工资并不高,平均月收入1126.78元。学校的墙上写着:“责任高于一切,成就源于付出。”
那时,在大震后分布四处的伤亡数字尚在统计中。学校墙外的镇子上,房倒屋塌,求救声一片。但是这个镇里的一所中学,却在大震之后,把孩子们带到了家长面前,告诉家长,孩子连毫毛也没有伤一根。
他叫叶志平,是安县桑枣中学的校长,四川省优秀校长。
我有一位好爸爸,今年40出头,他有一双浓眉大眼,整天笑容满面,待人和蔼可亲。想知道我爸爸为什么好吗?就继续往下读吧。
我的爸爸是一位出租车司机,不管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爸爸每天还是坚持5点上班。记得去年夏天下着倾盆大雨,中午我们等爸爸回来吃饭左等右等爸爸还没回来,到了快1点时爸爸才回来,我看见爸爸满身是水,我就问:“爸爸,你在车里也会被雨淋吗?’’爸爸笑了笑没回答,我又追问了几遍爸爸说:“我看见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没拿雨具在雨中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于是我就让他做了我的出租车,并把他送回家。”爸爸的这种做法让我觉得爸爸很高大。
我的爸爸不但乐于助人还关心我的学习。
我不会的作业题爸爸都认真的教我,有时都教我七八遍直到我会了为止。爸爸常要我多看书,学习,并且给我买了许多有趣的课外书,让我从中学会许多知识和道理也让我变成精神上的富翁,更让我学会了做人。
我觉得我的爸爸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我为有这样的一个爸爸而感到自豪和骄傲,我永远爱我的爸爸。
我最喜欢胡老师教我们上作文课。记得那次,老师捧者一叠原稿纸走进教室,亲切地对我们说:“同学们,我们今节课学习写第一单元的作文,请大家务必要听好!”
“本单元的作文是看图写文,要写得详细,具体,还要写出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通过这些来写出这幅图的内容。现在,大家举手回答:图中有什么事物?”同学们听到老师的话后,纷纷举起手来回答老师说:“有小女孩,小女孩手上的鲜花,桌上的有日历,笔筒,眼睛,墨水,地球仪,窗帘,树叶,阳光,还有牵牛花。”老师听到这位同学这样完整的回答,脸上不禁露出微笑。同学们在老师的启发中,都懂得了怎样去写这篇文章,当然我也不例外。那次习作,我行云流水一般完成了任务,还得到老师的好评。
老师不但课上得有趣,而且对学生关心。
记得有一次,叶辉文同学头晕得厉害,一位同学马上告诉给老师听胡老师知道后非常着急,以最快的速度拿了一支“驱风油”,跑到了叶辉文同学身边,并用手在他的太阳穴上涂了一些油,我似乎隐隐约约地看到了胡老师脸上的汗珠呢!
我是一个胆小的女生,上课不敢举手回答问题,对自己没有信心。即使有回答过问题,也是老师提问我的。胡老师见我这样,时常鼓励我要对自己有自信心,并对我说:“你答错了问题别人不会嘲笑你,嘲笑别人的人是最没内在的人。老师也不会骂你,你干嘛要害怕呢?”听到老师的话后,我现在上课才举起那我曾经以为是多么沉重的手。
我欣赏这一位语文老师,欣赏胡老师的课,欣赏胡老师为学生所做的一切。我悄悄地对自己说:“长大以后,我也要做个像胡老师这样的人!”
指导老师:胡淑玲
假如我是一位老师
周子扬
我真羡慕我们班的语文老师,她给我们带来快乐和欢笑,她也很幽默。她还经常给我们介绍她小时候的事,我们很喜欢她。
假如我是一位老师,我一定让同学们快乐每一天,不再有烦恼。如果同学们有烦恼的话,我就给小朋友讲笑话,直到他们没有烦恼,开怀大笑。
假如我是一位老师,我一定让同学们好好读书,不为家长丢脸,努力掌握知识。如果同学们哪里错了,我一定要告诉他们,让他们改正错误。如果他们不改的话,我不会严厉地责罚他,而是先给他们讲一个故事,让他们明白其中的道理,然后再改正错误。
我长大后一定要当上一位老师,尽我最大的努力。
指导老师:孙霄霄
一位六年级小学生写的英语小文章
House,it’sveryimportantforus,becausewemuststudy,live,andsleepinit.
Mydreamhouseisverydifferentfromtheusualhouse.Iwouldliketointroduceittoyouifyouareinterestedinit.
Theshapeofmydreamhouselikeastrawberry;theroofifgreen,andwallsarered.
Let’sentermydreamhouseandlookaround:itconsistsofaliving-room,astudy-room,abedroom,andabathroom.Thewallofthebedroomiscoveredwithmink,sothatIcansleepwithasweetdreamandfeelmorecomfortable.Therearealotofthingsinmyhouse----suchascomputers,televisions,telephones,tables,beds,andsoon.Ofcourse,thecostofmydreamhouseisverybig,too.
Howcanmakemydreamcometrue?Wewillrealizeitonlybyourhardworking.
作者:饶月武汉市第二师范附属小学六年级
常青藤英语RITA老师点评:饶月同学梦中的小屋象一颗草莓。绿色的屋顶,红色的墙面,富有想象力,屋内的摆设既现代又舒适。一位小学生能用地道的英语写出这么生动的短文真让人兴奋。
我这条“跟屁虫”今天又紧紧地跟着爸爸,因为爸爸要到收茧站去卖蚕茧。
到了收茧站,我这儿进去看看,那儿也进去玩玩,当我走到一间房间跟前,一阵说话声把我吸引住了。
“哥,你开开恩吧!”哀求声好像出自一年青年叔叔之口。
“不行,不能这样做!”这是个严厉的声音,大概是一位大伯吧?
我继续听下去。
大伯的口气好像温和了一点,说:“唉——,想叫我给你提高一个等级,你说得倒轻松,可我是个党员,能这样做吗?”
青年不以为然地说:“哥,这有什么为难的,定等级是你的事,谁也管不着,喜欢定一等就一等,二等就二等,还不是你的一句话?”
“你……”大伯发火了,“人民给的权力是随便滥用的吗?”大伯又说:“如果像你这样说,国家要损失多少?亏你还是个高中生,连这也不懂!”
青年叔叔又厚着脸皮找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来补充理由:“哥,我的生活怎样,你是清楚的。说真的,我的钱包里连买一袋化肥的钱都不够了!我想叫你提高一个等级,多几块钱,你却这样,这算什么亲兄弟!”
大伯听了说:“你没钱,我借给你,不过等级是不能给你提高的!年纪轻轻,多劳动多养些蚕,将来还愁啥?”
青年叔叔这时从房间里怏怏地走出来了,他的脸拉得很长。
“等一下!”大伯紧跟着走出来,从口袋里掏出50元钱递给青年叔叔,然后语重心长地说:“二北,我们都受过党的多年教育,我们的眼光不能只盯着自家,要多想想国家这个大家,你应该支持哥的工作啊!”
青年叔叔脸红了,他对大伯说:“哥,我算服了你,听你的。”说完就走了。
我听了这兄弟俩的谈话,觉得这位大伯真是广大蚕农的好评茧员。有了这样的评茧员,家乡的蚕桑副业一定会更上一层楼的。
【简评】
这篇习作通过评茧员严格把关,不肯为弟弟提高等级一事的叙述,表现评茧员“伯伯”大公无私的特点。事迹选得十分典型,很有教育意义。借50元给弟弟这个细节很好,既表现了这位评茧员的大公无私,又突出了他富有人情味。
人物对话衬托人物个性,弟弟的苦苦哀求,哥哥的严肃认真,形象鲜明,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