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饮一杯茶去;为衣苦,为食苦,苦中作乐再泡一壶茶来”,我不禁读了出来,这幅对联写得妙,它对仗工整,写出了人们每天都为名利、衣食而忙里忙外,也要调整一下情绪。但你一定惊讶这幅对联竟贴在茶楼的门口。不仅如此,还有许多有意思的招牌、广告语,真是生活处处有语文呀!
在前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就用城市的景点写成对联,非常有趣。我记下了其中三幅。第一幅“朝天门喜迎天下客,塘沽港笑纳万国风”是重庆对天津,用两个直辖市相对。第二幅是并称人间天堂的苏杭相对:“饮龙井品江南丝竹,登虎丘论天下园林”。第三幅对联更不赖:“万里长城山海关龙为首,千里古刹少林寺天下独绝”,它正是河北与河南相对的完美结合。
除了这些,还有,语文不仅如此。除了灯谜,没有什么更让我喜欢的了,比如“凿壁偷光”猜一位现代的着名运动员。在百思不得其解后只得认输,看答案竟是“孔令辉”恍然大悟,一拍大腿连喊几声:“原来如此!”虽然没猜到也很尽兴,迫不及待地看下一个又叫几声“噢!”偶尔也能顺利“过关”,这时它的“心理上的跟班”就换为一种自豪了。
诗歌、散文、小说、寓言、文言文等是语文的身体,无论是生活的哪个部分都会遇到它。我们从中学到了一件事是多面性的,我们要从各个角度来训练它。
活离不开语文,因为语文是包装内涵的艺术。语文就像金子,不论的现实多么贫穷,只要你拥有语文,在语文的世界里便是富有的。我们该让生活充满语文,让语文导航着文明的船只驶向前方,迎接黎明的曙光。
“与其嫉妒别人,不如用实际行动超越别人。”多么短暂的一句话,却给了我无限启发。
记得那是一次在上作文班的时候,说是要上报纸,我喜出望外,心里想:哈哈!我的作文是有进步的,这回我肯定能上报纸,回家吧这个消息告诉妈妈一定会高兴的,说不定还会奖赏我,带我出去玩。我想象着,报纸发下来了,我怀着喜悦之情把每一张都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没有,没有,没有。”我越来越来沮丧了,当我找到最后一张的时候,也没有看到我的作文。我失落到了极点,上课无精打采,下课也不出去玩。旁边的同学看到了,拉我出去玩我看都没看他一眼,我一声不哼地坐在位子上一动不动。那位同学看到了,显然是有一点着急了!一下子冲着我大声说道:“你这样子算什么!像你这样与其嫉妒别人不如实际行动超越别人。”这短短的一句话给了我无限启发,此后我在上课时专心听讲,抓住老师的讲的每一个字眼,我相信下次我的文章一定会上报。
语文究竟是什么呢?其实,顾名思义,语文就是语言文化呗!我们学习语文的目的就是为了我们以后更好的生活。所以,生活中的语文无处不在,例如,我们要与别人交谈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时,我们就需要通过语文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看报纸的时候,也需要运用语文的阅读能力去理解这篇报道反映了当今怎样的社会现状……
确实,生活中的语文无处不在,语文也在生活中起着它极大的作用,给了我很多乐趣与启发。
记得有一次,老师利用一节语文课给我们玩了一个猜成语的游戏。玩法是一个同学在黑板写成语让背对黑板的同学猜,而面对黑板的同学就用语言与动作给猜成语的同学作提示,猜中越多的那一组就赢。从那次的活动中,我感到我们的表达能力很差以及我们的词汇量很少。可能这就是因为我们不懂得把学过得只是融会贯通,理解不够深刻吧,记忆才这么模糊。我明白了学习语文是不能够死记硬背得,我们应迈出校园,走向生活中学习语文,大胆地与别人交流自己独一无二的见解与看法,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把学习投入到生活去吧,这会使你们知的更多,更广。
除了学习之外,我们有空的时候看看报纸,了解一下国家大事对我们学习语文是很有帮助的,记得从下小学六年级开始,语文老师就要求我们每天写读报心得。可能是因为那时是毕业班吧,功课比较紧,特别是到了下学期,作业可是堆积如山,加上老师每天布置一道我最害怕得作文题,那不是雪上加霜吗?我真是有点恼恨老师,布置那么多作业,我们哪有时间做别的事情啊?但是,久而久之,我发现写作文只要有灵感就能写出优秀文章,所以,我对作文的恐惧感也逐渐减少了。有感而发,那是最容易不过得作文了。而且,读报不仅能使我们得阅读、写作能力有所提高,还能使我们得个人修养,只是逐渐提高与丰富。
以上都是我学习语文得心得,你们看后,有什么感受呢?快快也来说说吧!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给我的启示。无论是读书看报纸与人聊天,还是听相声看电视,普通的或新奇的,或有艺术性的,只要留心观察,随时注意语言形象,总会碰到与学习和运用语文有关的问题。
我一次出去旅游,在街头碰到了几块有趣的广告牌,例如路过买丰田汽车的广告牌: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这则广告成功地改用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古诗,文字简单清楚,但内容丰富:这则广告词没有直接地宣传产品的质量,也没有用数量直接表明,还表明了车的适应力强。
又有一则广告词是这样的:不许偷看。这是一个饮食店,门前摆了一个大酒桶,引人注目地写道“不许偷看”!但无遮无拦,路过的行人都禁不住好奇心的驱使,停下脚步往桶里看个究竟。谁知里面又有一张纸条,上面写“我店有与众不同、清醇芳香的生啤酒,一杯五元。请享用。”一句“不许偷看”,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有人说,语文是海洋,是森林,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生活在语文的海洋和森林中,让我们珍惜这个环境吧!
跟头给我的启示
周巷中心小学六(3)班薛相清
今天是星期天,久违的太阳也终于露出了笑脸。妈妈、舅舅准备带我和妹妹去高邮蝶园广场玩,我们那兴奋劲儿就别提了。临走,舅妈对妈妈说:“把我那相机也带上吧!质量好,拍出来效果一定不错。”妈妈推辞了好一会儿才答应。我心里直嘀咕:“有什么不敢借的,不就是日本进口嘛!”
到了蝶园广场,只见桃红柳绿,蜂飞蝶舞,好一派迷人的春色。我们都被这景色深深地吸引了,你瞧!妹妹正在花丛中捉蝴蝶呢!妈妈连忙拿出相机,拍下这精彩的瞬间。听着相机那“咔嚓、咔嚓”声,我欢呼雀跃,心里也直痒痒,不停地嚷着:“妈妈,快把相机给我,我来帮妹妹拍照!妈妈,快把相机给我,让我来拍。”可妈妈硬是不给,我只好去抢。妈妈没辙,只好依了我。“小心点,别把相机摔了。”妈妈严肃地对我说。我边点头,边迫不及待地拿过相机,对准镜头,只见妹妹的脸一会儿近在眼前,活泼可爱;一会儿远在红花绿叶丛中,模糊不清,真好玩!于是,我的手不停地按镜头伸缩键,妹妹的身体也随之前进后退。“真有趣,简直太有趣了!”我正得意之时,突然,一脚踩空,身子往后一仰,“扑通”一声重重地摔在地上,手中的相机也脱手而出,“啪”地一声落在了不远处的水泥地上。“哦,我的相机。”我顿时觉得脑袋“嗡”地一声,懵了。
妈妈闻声疾跑过来,捡起相机一看,不偏不倚,关键部位——镜头上有了一条弯月似的裂缝。“两千元的东西就这样被你……”妈妈气得咬牙切齿,跑过来就要揍我。我吓坏了,顿时眼泪夺眶而出,怯怯地望着相机那“哭泣”的脸,任凭妈妈处置。舅舅看妈妈脸色发青,连忙帮我解了围。
后来,妈妈又买了一个一模一样的相机还给了舅妈,自然,那个摔坏的相机就给了我,有时我还会想:没有那跟头,我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属于我自己的相机呢!当然,我更要感谢那跟头,因为它教会了我做事情要有板有眼,不能毛手毛脚。
(指导老师:徐红兰)
生活处处都离不开语文,每天我们都不断地接触它,学习它。语文就像金子,不论现实多么的贫穷,只要拥有语文,在语文的世界里便是富有的。
曾有一位友人告诉我:“语文如蒲公英的种子,遍布了全世界,也钻进了伱的生活。”是的,语文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生活中能常常看见语文的影子,感悟到语文的存在。
在大街上,各种各样的广告语,不都充满语文的魅力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食堂里常有的告示牌,呼吁大家要珍惜粮食,卟要浪费。“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它借用了诗人杜牧笔下的《清明》,写出了“杏花村”牌酒的质量好,销路广……这富有趣味的标语,不正是语文吗?
新年的时候,走进居民小区,再看看家家户户门前的对联。“一帆风顺好运来,万事如意发大财”表达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愿望;“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表达了对老人的真诚祝福。这对联的知识是多么的丰富,让人从中领悟到语文的魅力所在。
语文,是中国人的语言,是中国人的骄傲。从古至今,一直向未来推进。
生活处处都有语文,处处都有知识和乐趣,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平凡的事物都会因为你们而变得美丽。同学们,努力吧,让你的生活充满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