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天气晴朗。我来到苏州东山采枇杷,车一路飞驰,一会儿就到了山底下。
下了车,一个个又黄又大的枇杷挂满枝头,仿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我也赶紧摘下一个解馋。
终于可以上山了,我们来到一片小果园。一颗颗果树挤挤挨挨的,我迎了上去,将低处的枇杷摘入篮中。最后,树下没啥枇杷了,爸爸和同事轻盈地爬上树,将那些能见到阳光的大枇杷采了下来,还不时往下扔上几个,我兴奋极了,到处捡枇杷。爸爸还是最顾自己家,将一个个大枇杷塞入口袋中。最后,在我们两人努力下采到了一大袋枇杷。我想着那诱人的枇杷,心里美滋滋的。
下山了,我忍不住从口袋里拿出几个枇杷吃。我先剥下那黄橙橙的皮,汁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掉。又黄又厚的果肉我的眼前,我咬了一口,一股沁人心脾的甜味和酸味顿时布满了身体的每个角落,让我回味无穷。
我又买了些现摘的东山枇杷,更大、更甜。
再见了,东山!我爱你又大又甜的枇杷。
唐代杜甫有诗云之:“杨柳枝枝弱,枇杷对对香。”宋代苏东坡也诗云:“客来茶罢空无有,卢橘微黄尚带酸。”这里所说的就是枇杷。
枇杷,别称卢橘、金丸,是蔷薇科乔木植物枇杷的果实,果实黄色圆球形,柔甜多汗,甘酸适口是夏季人们比较喜欢的水果之一。由于它成熟的早,先是桃、李、梅登场因此赢得了“初夏鲜果第一枝”的美誉。
枇杷为亚热带的常绿果树,原产于我国,在年平均气温12摄氏度以上的地区都可以生长。在冬季气温不低于零下5摄氏度,花期不低于零下3摄氏度的气候条件下结果较多。由于枇杷是冬季才开花,气温有偏低时容易遭受冻害而影响结果。这成了枇杷产量的限制性因素。
枇杷不权味道美,而且营养丰富,经中央卫生研究院的专家分析,每一百克果肉中,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粗纤维、钙、铁、磷、抗坏血酸,其胡萝卜素和多种含量,比荔枝、菠萝、香蕉、柑橘都高。
枇杷的花、叶、果、皮都可以入药,花开在冬季,颜色呈白或淡黄,明代高启诗云:“落叶空林忽有香,疏花吹雪过来墙。”花可以止痰止渴、治疗头痛、伤风。不仅如此,它还有肺止咳作用,真是水果“王国”中的“国王”啊!
枇杷的药用价值那么高,难怪我国研究的有关人员,都积极开展对枇杷的研究工作。我想用不了多少时间,枇杷将会普及世界,医治好所有需要它的病患。
奶奶家有个小小的花园,那儿是一个色彩和芳香的世界:有绚丽的月季,有多姿的菊花,有华贵的芍药……但是,我最喜爱的,还有那棵挺拔可爱的枇杷树。
每当我看到这棵枇杷树,就会不由自主地感到精神一振。看,那碗口粗的树干,笔直笔直地插向蓝天,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两米多高处,分出了无数枝杈,像一把奇特的大伞。枝杈上的枇杷叶,一片片碧绿碧绿的,充满了活力。微风拂过,枇杷叶“沙沙”地响了起来,似乎在演奏一首动听的大自然交响曲。这一切,都含着一种朴素的美。
到了秋末冬初,枇杷树那生气勃勃的绿叶中,又多了一种色彩——白色。噢,原来枇杷树开花了。那些小花实在太不显眼了,白白的,小小的,害羞似地藏在绿叶丛中。我常常喜欢站在枇杷树下,享受那些枇杷花散发出来的清香,深深呼一口,浑身都觉得舒服。枇杷花儿虽没有迷人的色彩,但是它们的清香却很有魅力。
大约到了三四月,枇杷树结果了。这时的果实还没有成熟,颜色是青的,就像用碧玉雕成的一般。虽然奶奶说过多次,现在的枇杷不能吃,自己也明白,清枇杷的滋味一定很酸,可是不知怎么的,好像手脚已经不再受大脑的控制似的,我悄悄地拿来一根长竹竿,打落下几个青枇杷,放进嘴里一尝,不由连声抱怨:“酸,真酸!”紧皱眉头,把嘴里的枇杷吐个一干二净。虽然如此,但我总觉得心里似乎得到了一种满足。
好容易盼到6月,枇杷终于熟了,嘿,真逗人喜爱,一串串黄澄澄的大枇杷像一个个小娃娃的脸蛋,拨开绿叶笑嘻嘻地往外瞧。我天天催着奶奶让我上树去摘,可奶奶却说:“不忙,不忙,再过几天。”唉,有什么办法呢,我只好望着那满树诱人的枇杷直咽口水。终于有一天,奶奶准许我上树摘枇杷了,我兴奋得跳起来,忙搬来一把梯子,靠在枇杷树旁边的墙上。此时,我的心“扑通扑通”地直跳,动作也出奇地快,我迫不及待地爬上梯子,就急急地摘起来,好像慢一点儿满树的枇杷就会飞了似的。我拉过一根枝丫,嘿,这上面少说也有20多串大枇杷。我熟练地抓住长着枇杷的细枝,轻轻一掐,一串带着香味的枇杷就落到了我的手中,我随手往下一扔,妹妹在树下拾着,装进篮子里。不过,我处处注意着那些还没熟透的枇杷,没有动手去摘。不一会儿,篮子里就装满了。我和妹妹高兴得又蹦又跳,连忙把枇杷洗得干干净净,然后,挑一颗大的,去了皮,枇杷肉黄得可爱,水灵灵的,我急忙把它放进嘴里。哟,像含了一口蜜,甜滋滋的。枇杷叶又“沙沙”地响了起来,似乎在说:“多吃点吧,多吃点吧!”我望着这棵枇杷树,心中默默地说:“谢谢你,枇杷树,给了我们这么好的礼物。”
到了盛夏,枇杷树叶长得越发稠密了,纵横交错,几乎不透一丝阳光。一天傍晚,我和奶奶来到枇杷树下纳凉。我轻轻地问道:“奶奶,这棵枇杷树是您种的吗?”“不是。”奶奶摇着扇子说,“10多年前,不知是谁在这儿扔下一颗枇杷籽儿,就长出了一棵枇杷树苗,谁也不去管它,可是它却越长越大,每年都要结那么多果儿……”。我不由得呆住了,枇杷树竟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没人去管它,可它什么也不怕,蓬勃地长叶,开花,结果。此时此刻,我对这棵枇杷树不仅仅是喜爱,而且增添了一种敬佩的感情。
呵,奶奶家的枇杷树,你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我感谢你。你将永远留在我那美好的记忆中!
【简评】
写这样的文章,要处理好它的全篇线索和段中的层次。
本篇的纵向线索非常明晰,“秋末冬初”——“三四月”——“6月”——“盛夏”,是以四季时序为线索的。
而在每一块中,小作者也注意记叙的井井有条。如“枇杷熟了”一段。先写盼摘枇杷,再写“我”催摘,又写奶奶叫摘,接着写我和妹妹摘枇杷,最后写我又蹦又跳尝枇杷。
条理清楚,语调明快轻松。
我的家乡在汕头,那里出产很多水果,但我最爱的是枇杷。
枇杷的样子很像梨,但小得多。外面穿着淡黄色的外衣,非常光滑。皮上还有许多绒毛,枇杷上面有一条“辫子”,枇杷底部还有一个小小的、黑黑的脐眼。撕开薄薄的皮,一股香味扑鼻而来,让我口水直流,恨不得一口吞进肚子里。我把枇杷掰成两瓣,里面有1~5枚核子,去掉核,我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啊,酸甜可口!
我爱家乡的枇杷,更爱家乡汕头。
有一次,我家花坛里很干了,我那时是心急如火,马上跑到隔壁姑姑家去借水管浇水,我把水管插到我家门口的一个水龙头上,然后把水开成最大的,我以前经常浇水所以知道水浇到什么时自然知道,可这次我却不一样了,我看泥土太干了,以为要很长时间浇水,于是我就去2楼玩电脑,1分钟2分钟……很快就30分钟过去了,这是我才想起了我在给花坛浇水,我急忙跑到花坛前,一看,水管没了,我责怪自己太粗心大意,我就跑进去房问爸爸:“水管有没看见啊?”爸爸说:“我还给隔壁姑姑了。”这时我才松了一口气。
如今,我家的枇杷长的比我还高了呢!
采枇杷
----实验小学北校区三(2)班蒋浩天
今天,天气晴朗。我来到苏州东山采枇杷,车一路飞驰,一会儿就到了山底下。
下了车,一个个又黄又大的枇杷挂满枝头,仿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我也赶紧摘下一个解馋。
终于可以上山了,我们来到一片小果园。一颗颗果树挤挤挨挨的,我迎了上去,将低处的枇杷摘入篮中。最后,树下没啥枇杷了,爸爸和同事轻盈地爬上树,将那些能见到阳光的大枇杷采了下来,还不时往下扔上几个,我兴奋极了,到处捡枇杷。爸爸还是最顾自己家,将一个个大枇杷塞入口袋中。最后,在我们两人努力下采到了一大袋枇杷。我想着那诱人的枇杷,心里美滋滋的。
下山了,我忍不住从口袋里拿出几个枇杷吃。我先剥下那黄橙橙的皮,汁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掉。又黄又厚的果肉我的眼前,我咬了一口,一股沁人心脾的甜味和酸味顿时布满了身体的每个角落,让我回味无穷。
我又买了些现摘的东山枇杷,更大、更甜。
再见了,东山!我爱你又大又甜的枇杷。
在古老的中国,有一个城市。这个城市,就是韶关。
在韶关,有许多特产,最令人喜欢的还是枇杷。
枇杷是黄色的,那椭圆形的果实,令人垂涎三尺。
剥开枇杷的皮,露出了嫩黄色的果肉,枇杷肉放入口中一咬,诱人的、黄色的汁水渗出来了,让你“三步回头,口水直流。”这不是吗?有人还编了一首诗:“已熟枇杷挂枝头,抬头只见枇杷树。口水直下三千尺,一看树上已没果。”意思是已经熟了的枇杷挂满了枝头,一抬头看见枇杷树,口水流了很多,等反应过来时已经连一个果实也没有了。多有趣呀!
有一次,一个人走进一家店中,要了一盘鲜枇杷,枇杷还没上来,他的口水就打湿了半张桌子。可见得枇杷有多好吃了吧?如果您有机会去韶关,一定会吃到韶关的特产——枇杷!
苏州实验小学三(2)班顾晨皓
指导老师:莫威
苏州有一种比较特别水果,它皮薄肉厚,鲜甜爽口,肉的外面包着一层薄薄的黄“外衣”,它的形状呈球形。
哈哈!你一定猜到这是什么水果了吧,那就是苏州有名的特产:白沙枇杷。白沙枇杷产于苏州的东山和西山,一到初夏时节,枇杷树上挂满了黄色的枇杷。枇杷先是青颜色的,随后变成黄色的,从远处看,就像一盏盏黄色的小灯笼,挂在枇杷树上。没有熟透的枇杷吃起来又酸又甜,熟透了枇杷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想吃。
有一次,妈妈买了很多的白沙枇杷,我连蹦带跳地跑过去,抓起一个,剥去它的“外衣”,顿时,一股枇杷的清香钻进了我的鼻子,我闭上眼睛,享受着枇杷的清香,然后往枇杷上咬了一大口,啊!枇杷真甜。
我爱这皮薄肉厚,鲜甜爽口的白沙枇杷。
我爱家乡的枇杷
铜梁县实验一小四9班欧其航
我的家乡在巴岳山下,虽说是一个小山村,没有城市的繁华,但是我还是特别想到那里去玩,因为爸爸说我们的根就在那里。其实,原来我倒还不在乎根的问题,只是那黄澄澄的枇杷让我实在难以忘记。
枇杷与其它水果不大相同,它是头年开花,第二年才结果。每当秋末冬初,万木凋零,奶奶门前的那一片枇杷树枝杈上的枇杷叶,却一片片碧绿碧绿的,充满了活力,微风拂过,枇杷叶“沙沙”地响了起来。树墨绿色的绿叶中,开出了白色的小花。那些小花实在太小,不显眼了,害羞似地藏在绿叶丛中。来到枇杷树下,你就会享受到枇杷花散发出来的清香,深深呼一口,浑身都觉得舒服。等到来年三、四月,枇杷树才会结出小小的果子。这时的果实还没有成熟,颜色是青的,就像用碧玉雕成的一般。青枇杷的味道很酸。我尝过,差点没酸掉我的大牙。“六一”节一过,枇杷就成熟了,一串串黄澄澄的大枇杷像一个个小娃娃的脸蛋,拨开绿叶笑嘻嘻地往外瞧,真逗人喜爱。每当这时,我都会挑些大的枇杷,洗得干干净净,去了皮儿,枇杷肉黄得可爱,水灵灵的,把它放进嘴里,哟,像含了一口蜜,甜滋滋的,好舒服哟。
奶奶告诉我:枇杷不但味道好,枇杷叶也是很好的中药药引。难怪枇杷丰收了,奶奶都会泡上几缸枇杷酒,三亲六戚,你送一缸,他送一罐。爷爷也常喝枇杷酒,今年八十多岁了,还一点也不咳,也不喘。
我爱家乡的枇杷,更爱家乡,因为那里不但有枇杷,还有我的根。
(铜梁县实验一小指导教师:雷刚)
我初次见到枇杷是在前几天的一个上午,我正在屋里安静地写作业。忽然,爸爸手里拿了一个装满水果的袋子举到我面前说:“士翔,你猜这是什么?”我抬起头打量着眼前这些水果,它们是椭圆形的,黄澄澄的外皮上附着的一层细细的绒毛,如果不是看到它顶部的那个小柄我还以为它是芒果呢。我疑惑的问爸爸:“这……这难道是芒果吗?”爸爸笑着说:“这不是芒果,是我家乡的特产——枇杷,没想到北京也有卖的。你来尝尝。”
我想:四川的水果运到北京来味道会是什么样的呢?我拿起一个枇杷,轻轻包开外皮咬了一口,黄澄澄的汁水流进了我的嘴里。此时,一股酸酸甜甜的感觉渗透心脾。只听爸爸说:“嗯,是这个味,就是不够甜,要是回到老家吃咱们自己院子里种的就更甜了。我想象着秦岭外那个富饶的天府之国,有甜甜的甘蔗、红红的橘子、白白的梨、黄黄的枇杷……
枇杷的功用很多,它的叶子和果核可以入药,有镇咳的作用。它还可以用来烹调美食,我在菜谱上曾经看到过很多用它做的美味佳肴,如枇杷豆腐等等。我要去四川亲自采摘它,吃到正宗的四川枇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