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三部曲,讲述了我从无知的小蚕变成了一个“破茧成蛾”的飞蛾。对,没错,下面就给你们讲讲我变成“飞蛾”的经过吧!
无知的小蚕
大家一定不知道,我从“咿咿呀呀……”刚开始学说话就就喜欢玩弄小人书了。家里摆着大大小小的小人书。不光这样,我上幼儿园小班的时候就喜欢老师讲故事给我们听,回到家里,也一直缠着妈妈给我讲故事。妈妈走到哪,我就跟到哪,直到妈妈给我讲完故事我才肯放手。记得大班的时候,妈妈要干的事情愈来愈多了,也没空给我讲了,我就自己摸索起书来。嘿!自己看书比让妈妈读书还要有滋味儿。于是,我整天都不会缠着妈妈给我讲故事了,取而代之的是我一个人坐在书桌前,津津有味的读。
寻找书籍的蚕茧
时间过得飞快,一眨眼,我就从小蚕变成了蚕茧。我也上了一年级了,也是时候与小人书说“拜拜”了。没了小人书,我读什么呢?那时候我还小,还是逃不出小人书的世界。但是,没过几天,那些优雅的小人书已经不能满足我读书的欲望了,于是我又迷上了科普书。什么宇宙啊,动植物啊……我都十分喜爱。家里还藏着不知道有多少本《百科全书》了。妈妈看我对读书的那股劲儿,也默默为我开心。为了奖赏我,妈妈给我买了一个书架,里面装满了许多我喜爱的书。我开心极了。
“破茧成蛾”的飞蛾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马上,我即将成为一名五年级的学生了。也变得有点成熟了。到书店里去,我不会去看《百科全书》了,而是看儿童文学了。什么《朱自清散文选集》、《老舍小说精选》、《朝花夕拾》都是我喜欢看的书。每次看书都看得很晚,邻居也说晚上九点多钟,还看见我房间里的灯是亮着。就这样,我就得到了一个外号“书迷”。
怎么样,我的读书三部曲是不是很有意思?我想我心目中的那只飞蛾,一定会越飞越高。
书是我的朋友,书是我的家,让我不寂寞,不寒冷。我爱书,爱得如饥似渴,如痴如醉,如胶似漆。关于书,还发生了许多小插曲呢!
书的魔力
小时候,我的性格内向,不愿意出去跟陌生的小朋友们玩,就呆在家里听爸爸编故事。一年,两年,三年,爸爸实在编不下去了,就给我买了一本彩色注音的故事书,并让我学拼音认字,听故事,渐渐的,我便和书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讲故事比赛并得了奖,为幼儿园争了光。从此,我就变得活泼开朗。可以说,书像一支魔棒,改变了我的性格。
书的热爱
长大了,那几本小书已经不能满足我了。我就缠着妈妈去书店买书,每次,我们都早出晚归,满载而回。回到家,无论有多晚,我也一定要“啃”个半本书,这样积累下来,我已经“啃”过:《淘气包马小跳》全集,《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绿野仙踪》,《我家来了外星人》,《有味》,《时代广场的蟋蟀》等一百余本。
为了这些书,我还经常废寝忘食呢!记得有一次,吃过午饭,我关上门在房间里读《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从第一页开始,十页,二十页,三十页,我像一匹贪婪的饿狼,拼命的吮吸知识的营养,沉浸在幸福的遐想之中。不知不觉又换了一本《绿野仙踪》,书上说,主人公路过了一片草地,躺在草地上,我仿佛也感觉到了,便像主人公一样躺着,可我已经完全忘记椅子没有靠背,一躺,头就朝下了。
这时,我看到的东西全是倒的,又以为进入了某个奇特世界。我闭上眼睛,细细地享受。这时,妈妈破门而入,见此情景,不禁吓得后退一步,愣了一秒,便喊我,“哎呀!”我像一只受惊吓的小兔,猛的一跳。事后,回忆起来,我忍不住哈哈大笑,妈妈也跟着眉开眼笑。
书的收获
书中自有黄金屋。从中,我收获了许多。《时代广场的蟋蟀》让我懂得,做任何事都要坚持;《阳光下的守望》让我懂得,人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让我懂得,要朝着目标把梦想变成现实••••••读一本书,也就是参加一场精神盛宴。知识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只要你好好读书,知道读书好,再读好书,一定会成为学识渊博的人。
一本你喜欢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只要你记住“开卷未必有益”再不断的用心去读,相信书一定会成为你的好朋友。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如鸟儿没有翅膀。”猛然间,书已经伴我走过了7个春秋。在这七年里,我和书的故事犹如一个个音符,组成了世上最美妙的乐曲——读书“三部曲”请听:
(一)喜悦之曲
2006年10月的一个下午,在我们学校的阶梯教室里正进行着五、六年级的“读书真好”作文比赛。看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我不禁加快写字的速度,对于今天的比赛,我并没有十拿九稳的把握。我不求拿一等奖,只要尽力而为就可以了。在比赛后的第三天后,当班主任罗老师告诉我得了三等奖,我很兴奋,我终于没有给班里丢脸,也没有给自己丢脸。“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时,我才真正理解这句话。
(二)难过之曲
我看着作业本上的那几个鲜红刺眼的分数,思绪又飘回了昨天晚上。那时,我正在看《校园幽默》,三十分钟过去了,五十分钟过去了,当我发现已经8点30分时,才匆匆忙忙地把作业胡乱应付过去了。我重新审视着那分数,心想:以后没做完作业之前不要看课外书了。
(三)愤怒之曲
我忘不了2007年五月11日,那天中午,我煮好了饭,觉得无聊,就随手拿起凳子上的《西游记》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没想到,爸爸走进厨房看见我正在看《西游记》,就大发雷霆,说我不用读书了,竟然看小说。那可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呀,为什么不可以看呢?这时,我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不清。让我愤怒的是,爸爸居然把《西游记》扔了,我快被气哭了。
不管我和书之间发生的事情是喜,是怒,是笑,是哭……我一如既往爱读书,因为读一切的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我爱书,读书让我明理!让我快乐!让我成长!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如鸟儿没有翅膀。”猛然间,书已经伴我走过了7个春秋。在这七年里,我和书的故事犹如一个个音符,组成了世上最美妙的乐曲——读书“三部曲”请听:
(一)喜悦之曲
2006年10月的一个下午,在沙田中心的阶梯教室里正进行着五、六年级的“读书真好”作文比赛。看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我不禁加快写字的速度,对于今天的比赛,我并没有十拿九稳的把握。我不求拿一等奖,只要尽力而为就可以了。在比赛后的第三天后,当班主任周老师告诉我得了三等奖,我很兴奋,我终于没有给班里丢脸,也没有给自己丢脸。“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时,我才真正理解这句话。
(二)难过之曲
我看着作业本上的那几个鲜红刺眼的分数,思绪又飘回了昨天晚上。那时,我正在看《校园幽默》,三十分钟过去了,五十分钟过去了,当我发现已经8点30分时,才匆匆忙忙地把作业胡乱应付过去了。我重新审视着那分数,心想:以后没做完作业之前不要看课外书了。
(三)愤怒之曲
我忘不了2007年五月11日,那天中午,我煮好了饭,觉得无聊,就随手拿起凳子上的《西游记》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没想到,爸爸走进厨房看见我正在看《西游记》,就大发雷霆,说我不用读书了,竟然看小说。那可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呀,为什么不可以看呢?这时,我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不清。让我愤怒的是,爸爸居然把《西游记》扔了,我快被气哭了。
不管我和书之间发生的事情是喜,是怒,是笑,是哭……我一如既往爱读书,因为读一切的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我爱书,读书让我明理!让我快乐!让我成长!
曲?听了这个题目你也许会问,小说有三部曲,音乐有歌曲,但从没听说过读书的曲,而且还是读书苦恼的曲!别急,别急,请听我慢漫道来。
前奏
我是一个十足的书虫,一有空便在书堆里啃。但常常因为我的胃口太好,新书一会儿就被我啃完了,所以我得不断地请妈妈不停地进货。终于,妈妈忍无可忍了,向我下了禁食令,让我一个月内不得买书!气得我想拿豆腐来撞死算了。但母命难违,我也只得遵守。可另一个念头又散进了我的脑海中自己存钱买书!于是我把每天吃零食的五毛钱积攒起来,等待成功的来临。以后每当我看见别人在吃零食的时候,心里就直痒痒。但一想到买书时,又得忍了。俗话说:一个人的忍耐度是有限的。于是我想了一个办法,把所有的零食都看作垃圾!这样一来,就自然没胃口了。果然,这招还真管用,当我再看见零食时,再也不觉得香了,自然也吸引不了我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买下了我心爱的书,当我再次冲向小卖部准备血购一场时,看见零食我竟然一阵恶心。难道是这一个月的办法让我对它们产生了厌恶?太好了,我又可以攒钱买书了!
高潮
怎么样,听完我的读书乐曲后,你对我的苦恼又是一个怎样的看法呢?
结尾
《爱情三部曲》读后感_《雾》《雨》《电》读后感1200字
记得在我十几岁的时候,读着巴金的《雾》、《雨》、《电》(亦叫《爱情三部曲》),当时给我的感触并不深,也不多,现在回想一下,只记得在心头上掠过一阵子悲哀和涌起一阵子同情,要我再深掘一下思想和什么可思索的,那就没什么了。所以直到今天,这部书给我的只能是一个十分浅肤而又模糊的记名。
时间一晃过去了五六年。由于这几年通过阅读,看了不少的书本,从书里面看到了人世间不少的悲哀与惨痛的故事,使我至多又掠过悲哀,涌起同情。然而在今天,当我读《家》的时候,已经不再是“一阵子”的了,而是在那悲哀的情感上面,添上了一层厚厚的抑郁的气氛,在同情的心里,添合着感伤的色彩,这悲哀和这抑郁,这同情和这感伤,把我深深带入了沉默的思想里面去……
《家》里面有个角色“丫头”叫鸣凤,鸣凤的结局是死。鸣凤的死,在悲剧的《家》里面是一个高潮(从我个人看来)。在鸣凤的思想里(也可以说在她的生活里),有一个表达十分强烈的字就是,“爱”!爱谁?爱什么?爱作者笔下的觉慧(事实上很少有这种可能。作者在书里描叙他们相互之间的爱,实际上是抹杀了阶级性,模糊了主仆间的界限),爱他们之间存在的感情,一旦这个爱被高家老太爷破裂了,也就成了鸣凤生前的一幕悲剧。结局最后,是鸣凤投湖自杀。如果说在鸣凤这边是一个爱,那么在觉慧那边是一个恨。觉慧的恨,不但由高家的礼制限判了他活动自由引起的,更主要是阻隔在他和鸣凤之间相互的爱引起的,这个被阻隔着的爱强烈激起他对高家旧礼制,旧法教,旧关系,和对高老太爷以及周围一大群封建卫道者的不满和愤恨。所以作者写觉慧的恨,是要衬出鸣凤的爱,写鸣凤的爱,是要引出爱的最后悲剧气氛需要。所以看到鸣凤的爱时,就隐约感到爱的后面的悲。因此他们相互之间的爱,成了一个共同的悲。爱引起的悲,就贯彻在作者《家》的一线思想里。
对巴金(三十年代)作品,我读的很少,然而只要一读,给我的感觉总是调子哀伤,低沉,抑郁。如果要问什么因故?可以在作者的《家》的《后记》里找到说明:“在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就常常被逼目睹一些可爱的年轻生命横遭摧残,以至于得到悲惨的结局。那个时候我的心因为爱怜而痛苦,但同时它又充满恶毒的诅咒。”在孩子的时候,就因为目睹残酷的现实,产生“爱怜而痛苦”,所以成为作者一系列作品的基调。
对巴金(三十年代)作品,除了一个作为了解三十年代文艺上的创作倾向(包括思想动态在里面),和另个作为知道当时社会历史的一部份状况,这两个目的之外,还会有多少人要去翻阅它们的必要呢?更没有多少在思想内容方面值得吸取的价值。如果说,生活中存在这么一种解释:任何一种好的主观愿望,都可以产生好与不好两种不同的客观效果,那么巴金在三十年代里写下这些感伤、悲哀、抑郁调子的小说,就当时与今天的在一部份青年中间,势必影响产生出两种不同行为的效果。因而都是可以作为这一论点为根据的。
对巴金《三十年代》作品,我在阅读的时候,虽然我拿不出多少带批判性眼光看待它们,读后也作不出多少深刻地分析(就我现在还带有的浓厚小资产情感,我现在的思想,还是在摸索中的思想,因此这种批判性成份不是很多),但如果我在接触任何事物的过程中,不能够加强自己的思想警惕,我想我在思想上的退步,消沉、堕落,就有可能出现。
关于《家》的读后,谈的这多,思想浅见。
看到这四个人,我的心中总会不要自主地激动起来,脑海中马上浮现出一幅中土世界的画面。我对那里充满向往,但我内心的狂热是建立在理智的基础之上的,并不是因为感性的喜欢而喜欢。
故事从夏尔的袋底洞开始,比尔博.巴金斯受甘道夫的邀请,与矮人国王索林.橡木盾签署了一份聘用合同,与其他十一个矮人一起踏上去孤山战巨龙的征途。这么介绍有点儿土,并且有点儿像孙悟空一行人西天取经的感觉。但事实上,这绝不是打怪杀怪那么简单。比尔博最大的特点就是善良,虽然他也怕麻烦,但仍然盖不住冒险的诱惑;索林是个天生的王者,有魄力,且勇敢无畏,虽然陷入阿肯宝石的陷阱中迷失了自我,好在最后醒悟过来,承担起身为矮人国王的责任,拿起武器同半兽人厮杀,最终竟牺牲了生命。但他自始至终都认为比尔博这个霍比特人是他最好的朋友。
所以,整部影片告诉我们勇敢、善良、友谊这几个词,或许还不仅仅指这些。我认为,整部影片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当你陷入迷茫、不安、悲伤的境遇中时,想到它,心中的某块角落就会马上温暖而且明亮起来,自己也就可以暂时寄居在那儿,使心灵回归平静而安详。
实际上,《霍比特人》的结束代表着中土世界在向我们告别。从魔戒到霍比特人,有许多观众可能已经从一个青涩的少年变为心智成熟的成人了。数十年的时间,当再返回中土世界时,心中定会有几分激动吧!虽然时间间隔很长,但依然能够唤醒身上的热血分子。如今,十几年过去,中土世界告别了我们,并不代表我们会忘记它,忘记托尔金老人家给予我们的世界。
正如《魔戒》书中所说,在这个正邪难分的时代中,分辨真正的善恶很难,但《魔戒》和《哈比人》的故事却永远都可以带给我们在这样的世界中生活下去的力量;永远都是那些纯真的、渺小的事物,因着他们的信念和坚持,改变了整个世界。
苏轼曾经说过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说的就是读书的好处。不仅是苏轼,中外历史上有着许许多多的名人都说过读书的好处,这也充分说明了读书对我们来说的重要性。但是读书也要有读书的方法,一口气笼统地读完一本书是获得不了知识的。因此我就为大家介绍3种的好方法。对于一些情节性较强的小说、故事,我们可以先笼统地读一遍了解故事情节。再仔细地读一遍,试着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而对于一些散文等我们要一遍一遍地读,要通读、细读,一边读一边思考,还要在书上做一些批注。郑板桥说过,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匆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益也。这都说明了读书要一遍遍地读,这样才能够从书中获得知识。
读书不求一气呵成,要慢慢读,也可以分不同时期地读。不同时期地读可以读出不同的感受,这样就能够更好地了解这本书了。在我们面对一些长篇大论的文章时往往会提不起兴趣来读,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跳读,选择出这部书的精华部分,再对这些精华部分进行细读,吸收这本书的主要精华。
第一部去书店买书
又到了书店门前,不妨进去逛逛吧。我对妈妈说。妈妈稍有一些犹豫。因为每次在我选择喜爱的书籍的时候,妈妈在一边想:儿子呀……快点呀……我们还得赶时间呢。我就对妈妈说:妈妈,你也选一些您能用得上的书。妈妈说:不了,你选吧,我等你,别急。
我全神贯注地注视着那琳琅满目的书籍。哇。简直是一片书海,让人眼花缭乱。选什么书呢?我开始了寻找书的征途。
嗯,这本书挺好……那本也行……不行,还是放回去吧,那也不错,那个……好了,别再拿了,这都已经让我看上三年五载了。哎呀,都挑三十分了。还得赶时间呢!
看来,买书得精挑细选呀!不能盲目的选这一本,那一本的。
第二部读书与积累
哎呀……别吵了。外面的狗真是可恶极了。不知又看上什么不顺眼的东西了,不停地大叫。大概左邻右舍的想法和我的想法是一致的吧。
可恶的狗终于不叫了,这下可以看书了,由于近日的作业有点多,没工夫忙这个。于是我站在一面墙前,背倚靠这那面墙。
嗯,说的有道理。我认为,这句箴言应该到我的脑海里一游,并且从此安家落户了。这有一条珍惜时间的,这有一条探索的,都是名言警句。
我把这些都记下来。积少成多。
第三部应用与好处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还有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话蕴含的道理是书读得越多,知识就越丰富,并且还要思考它的来龙去脉。
有时坐在电视机前看北京卫视的SK状元榜和选手们一起答题。有时也会答错,这说明了我读的书还是不够多,好要多读书,并且要读好书。因此我还特意准备一个本来积攒错题。每当有闲暇时间时,便打开那个积攒上百道题的宝典。
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市大民屯学校六年级:夏东洋
2008年10月19日星期日晴
有趣的书(特搞笑)
甘肃省靖煤公司二中小学部二(3)班杨淇
一天,妈妈把饭做好了。
爸爸说:“快吃吧。我的肚子都饿得咕咕叫了。”
妈妈说:“死老头子,快去叫小明也来吃饭。”
爸爸来到小明的房间,看见他爬在地上,在认真地看书。
爸爸大喊了几声,小明没听见。爸爸就在小明的屁股上打了两巴掌,小明才不情愿地站起来,因为那可是一本有趣的书。
小明刚要吃饭,妈妈说:“等你老爸过来一块吃。”
一分钟,两分钟……十分钟过去了,可是,爸爸还是没有来。
妈妈说:“小明,找找你老爸去。”
小明来到他的房间,发现爸爸也爬在地上,认真地看那本有趣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