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龙虾可不好弄,它们会摆弄自己的锋利的“武器”(就是它们的钳爪),可我也有整治它的武器-剪刀,我先拿起一只龙虾,为了让它攻击不到我,我先用剪刀将它的“武器”拿下,可我刚把这只爪子去掉,那只还是不小心被它钳了一下,我痛的哇哇叫,我气愤极了,用力又将它的另一只剪下,这下它嚣张不起来了,
我又从尾部将它的经脉抽掉,最后将它头部的鳃去掉就OK了。我再接着搞第二只,第三只。。。。。。到了
第六只时我又被夹了一下,我来火了,我也让你尝尝被夹的滋味,我用剪刀对着这只龙虾狂剪,不几下,龙虾被我剪成碎片了,这下我报仇了,当我刚报完仇,妈妈已经将龙虾全部解决了。
到了该烧的时候了,我跟妈妈要求自己学着烧,让妈妈在一旁指挥。先将锅烧热放油,再将洗好的龙虾和葱蒜姜干红椒放进去煸炒,直到它变红了,再放各种调料烧半小时左右就可以,一盘美味的龙虾就出炉了。
哇,那红红的龙虾真好吃呀,比饭店烧的还好吃,可能是自己做的原因吧,今天龙虾的味道从未这么香过,爸爸也直夸我的手艺,我心里乐滋滋的,开心极了。
家乡的独木桥
陕西省宝鸡市宝成通用电子公司宝成小学
五0一班朱健萍
我的老家在甘肃省灵台县城西的一个小山村,村子的南面有一条自西往东流淌的、弯弯曲曲的河——黑河。河的上游有一座可通行汽车的水泥拱形桥,河的下游有一座铁索桥,但我最喜欢离村庄最近的独木桥。
去年我回老家,姐姐带我去县城买菜。要去县城,必须经过黑河。在路上,我问姐姐黑河的由来,姐姐和颜悦色地说,这条河发源于西边的关山,是泾河的支流,到了陕西渭南就与渭河相汇了。咱们村里人为了节省时间,总是走这座独木桥。
过桥的时候,我看见一根又粗又长的木头搭成的桥面凹凹凸凸的,好像从来没有人修整过似的,走在桥上,我好像跟着流水要一起流走似的,东倒西歪,摇摇晃晃,直让心惊腿软,危险极了!还是姐姐关心爱护我,她扶着我一步一步地挪过了独木桥。
我看见黑河不像大渡河那么汹涌澎湃,也不像长江黄河那么驰名中外,她只是大山深处一条很普通的河,但她千百年来,一直默默无闻地养育着沿岸的人们。黑河上的独木桥没有水泥拱形桥那么宽大,也没有我们宝鸡渭河世纪大桥那么巍峨壮观,但她给老家的乡亲们带来了更多的方便,为老家的人们减轻了很多辛劳和烦恼。
我崇敬你,家乡的河——黑河。
我热爱你,黑河上的独木桥。
(指导老师:胡文丽)
通信地址:陕西省宝鸡市宝成通用电子公司宝成小学
邮编:721006
感受家乡变化
今天,学校安排我们去踏青,同学们高兴得一蹦三尺多高。在路上,开始我们还纳闷要去哪里,可是过不了多久我们已被两边迷人的景色吸引住了。
看,油菜花在乡村的田野中尽情开放,为这美丽的图画增添了艳丽的色彩。桃花也早已悄然开放,粉红色的花瓣在阳光的映照下十分美丽。田野里,农民伯伯们正顶着强烈的阳光在田里锄草,似乎都可以看到他们脸上的一颗颗豆粒般的汗珠直往下淌。然而在田野的另一边,山羊们悠闲的吃着草,孩子们欢快地在羊肠小路上奔跑。当然,在这弥漫着乡土气息的“图画”中也少不了壮观的高楼大厦。各式各样的小区在蓝天与大地之间挺拔耸立,好似一个个“巨人”。
我们一路上有说有笑,不一会儿就到达了目的地——江海名都。一进大门只见小木亭、健身器材、雕塑错落有致的摆放在草地中间,我恨不得马上飞过去玩一会儿。正想着,老师突然说解散,我顾不及再想,直接冲了过去。一会儿爬假山,一会儿在小木亭里休息,一会儿又到草地上嬉戏,开心极了!不过,在这幽雅的景色中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那就是小河里的水太脏、太臭了,真希望这条小河能够得到及时的处理,早日恢复它的本来面貌。
今天玩的真开心,真希望能多几次这样的活动。
江苏通州平潮江海4(2)班施梦圆
家乡的农贸市场
缙云县水南小学王美苏
星期天一大早,我跟随着妈妈来到了离我家不远的农贸市场。
还没走进大门,远远就能听到农贸市场内人声鼎沸,讨价声,呐喊声,问价声,时高时低,此起彼伏,充满了平稳的节拍,好似一曲丰富多彩的交响乐。
跨进农贸市场的大门,哇噻!农贸市场内真热闹啊!人山人海,人们进进出出,来来往往,你瞧,进去的大多提着空篮挎着包包,来这儿采购出去的则是喜笑颜开,左手一大袋,右手一小包,满载而归。
妈妈紧拉着我的手,跟随着人流往里进,嘿!这儿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熙熙攘攘地人们挪动在各个摊位前争相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
农贸市场内的货物可真多啊!一排排整整齐齐地物品排列着井井有条,有水果,有蔬菜,有肉类,有家禽,有水产品……各样,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我和妈妈一起来到了卖水果摊位前,那红红的苹果和黄黄的香蕉,还有那圆墩墩的柿子它们更是可爱,它们各个头顶戴了顶翠绿色的皇冠,那皇冠上还有几颗晶莹剔透的小水珠,似乎像镶嵌在皇冠上的宝石,在光线的直射下显得分外闪亮。它们一个个躺在那儿又好似一个胖娃娃正在呼呼大睡,它们那散发着的阵阵诱人的水果香味真让人谗延欲滴。那摊主一见到我们就不住地吆喝起“快来买我的柿子,我的柿子决无农药污染,假一陪十”。说也惯,这吆喝声不一会儿,引来了不少顾客,他们争着精心挑选起那惹人喜爱,呼呼大睡的“胖娃娃”当然少不了我妈妈,她也加入了这群挑选“胖娃娃”人群中。呵呵!
这边的吆喝声刚刚落幕,对面蔬菜区的摊主又吆喝上:“新鲜的黄瓜,一元五角一斤。”是呀!摊主面前那整齐摆放着一堆青翠碧绿全身长满刺的新鲜黄瓜好像在说:“顾客们,看我们多威武啊!快来买吧!”
这是,一位身穿蓝格衬衣的中年妇女走近卖黄瓜的摊位前她看了看黄瓜笑眯眯地问道:“你可不可以再便宜些,我买多些?”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这位中年妇女一下就买走了几十斤,随后又陆陆续续地有几位顾客你一斤,我三斤,他四斤,忙地摊主不亦乐乎,不到一会儿摊主那钱包就鼓鼓的了。
我看着,听着,想着,脸上不由地露出了笑意,瞧瞧,那家禽区的大公鸡扑腾着翅膀“哦,哦,哦”鸭子“嘎嘎”的叫着......行成了一曲优美动听的交响曲,好似在庆祝我们这美好的日子。
“月月光,照四方……”我坐在床上,捧着《民间歌谣》低吟着。在中秋节时,吟唱这首歌谣,我别有一种心境。“姐!”妹妹从门外跑进来,“表伯从台湾回来了,晚上要和我们一起烧宝塔呢!”
“烧宝塔?”我从床上蹦下来,静静地在记忆深处搜寻那幅最美的图画:深蓝的天空,挂着一轮圆圆的月亮,月儿依在树枝上,静静地看着一群群孩子在大街上,围着一个个烧得通红的宝塔,唱着,跳着,笑着,还不时把花生壳扔进宝塔里,听那“哔哔剥剥”的声音……那便是童年的我和我的伙伴儿们,在中秋夜烧宝塔。今天表伯邀我们一起烧宝塔,怕也回忆起了他的童年吧!
家乡,每逢中秋,每家小孩儿都四处找砖头堆宝塔。宝塔有四个五岁的我那么高。白天走在大街上,不时可以看到堆在街旁的宝塔,那是孩子们奔波几天的功劳。好不容易到了晚上,月亮还没有出来,我们就往宝塔里塞木柴、刨花,迫不及待地点燃起来,嘴里不停地叫着:
月亮月亮快出来,我们都快没了柴。
月亮月亮快出来,看你的小兔白不白。
大伙儿你一句我--句编着顺口溜,硬是把月亮给叫了出来;又叫“月月光,照四方……”把平时外婆教的歌谣全嚷出来--宝塔烧得更旺了。
每逢月正当中,隔壁的四阿婆总楼着她的小孙子,坐在门槛上看我们烧宝塔,给我们讲故事:每年八月十五,月亮总是又圆又大,黄黄的像姐姐烙的饼,天狗特别爱吃这时候的月亮,想趁着月亮睡觉时咬上一口。于是人们烧起宝塔。把天狗吓走,把月亮叫醒,天狗就不敢打月亮的歪主意了。四阿婆说着,一边用手指点着小孙孙的鼻子,教他说:
月月光,照四方,照着刘家姐姐洗衣裳……
“姐,快出来,别发楞了。”妹妹在门外叫我,“表伯歇都没歇,等我们出去堆塔呢。”“哎!”我应了一声,赶忙往外跑。
表伯吃力地把最后一块砖垒上塔顶,我扶着他脚下的凳子提醒他:“小心啊,伯伯!”表伯也真是,都老大年龄,踩那么高的凳子,还不让我们小孩儿插手。“不打紧。”他拍拍手,小心地踩着凳子下来,眯起眼睛打量着自己的“杰作”,然后拉过5岁的小侄女:“律律,过来比比,这塔可有两个你那么高哩。记得我小时,烧的可是纸塔哟!那时候,每到中秋,爷爷就叫人扎一个9层高的塔,塔下还有一个状元,这叫状元拜塔。”“什么叫‘状元拜塔'呀?”侄女好奇地问。表伯慈爱地拍拍她的头,回头问我:“你知道关于烧塔的传说吗?”
“知道,怎么不知道呢?”我闭上眼睛,想着四阿婆,把四阿婆讲的故事重复了一遍。表伯摇摇头:“这是一种说法,还有另一种说法。记得白蛇娘娘吗?她被法海镇在雷峰塔下不得脱身,她的儿子发愤读书,后来考中了状元。为了告知生母,状元郎在八月十五晚上,来到塔前祭母。因为他的跪拜,那雷峰塔‘轰'的倒下,白蛇娘娘得以脱身与儿子团聚。后人为了纪念白蛇娘娘与她儿子的团聚,也为了让天下分离的人早团圆,便在八月十五晚上烧宝塔。”表伯讲着,慢慢站起来,立在塔前,凝视着塔中的熊熊火光,良久无语。
“伯伯,你还要回台湾吗?”“嗯”“还会回来吗?”“会的,一定会的,月亮终究是圆的呀!”表伯回头看看我,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布袋,蹲下身,小心地从塔中捧起一把带着余热的灰烬,放进袋里,然后缓缓地站起身来,双手捧着布袋,抬头望着明月。在明朗的月光下,我看见他的眼中有一个晶莹的东西闪动并滴落。这时远方传来一首极熟悉的歌谣:
月月光,照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