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作文网

夺冠观后感最新(精选3篇)

栏目:读后感

夺冠观后感篇1

拿下十连冠的中国女排,已经成为国人顽强拼搏、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象征。

从1980年代登峰造极的五连冠,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神奇逆转,再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奇迹、2019年日本女排世界杯的11连胜,女排姑娘带给我们太多的惊喜。而这背后,打动我们的还有中国女排始终不变的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

凭着只有拼才会赢的精神,中国女排一次又一次的绝地反击,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国人;新红旗品牌自2018年走上了坚实的振兴之路后,也开始不断创新,持续奋勇向上。

二者拼搏精神的高度契合,迎来了新的碰撞。

1月8日,在2020年中国一汽红旗品牌盛典暨H9全球首秀上,新红旗与中国女排正式携手,宣布成为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主赞助商、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官方合作伙伴、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官方用车。

这次合作,是新红旗精神与女排精神的共鸣体现,二者都为缔造传奇勇攀高峰,均为成就梦想不断超越自我,同为民族使命而传承新生。

夺冠观后感篇2

中国女排精神是怎样的一种精神?女排精神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夺得五连冠之后的经验总结,是一种不骄不躁、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它诠释的是"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遵法、团结友好、坚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这种精神曾是时代的主旋律,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影响了几代人积极投身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当中。

这是一种永远也不会过时的精神。在我们干事创业的过程中,就少不了这种精神,要把这种团结协作、不拍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贯穿于自己的工作生活中。要相信,他人能够做到的,经过努力,我们不仅能够做到,而且可以做得更好。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挡水击三千里的气概,我们就能迎难而上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创造出让人民满意的新奇迹。如今我们正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阶段,很多难啃的硬骨头在等着我们,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定信念,永不放弃,我们的伟大事业就一定能够成就圆满。

向中国女排学习,学习她们顽强不放弃的生命力。当生活中遇到困难或者工作遇到棘手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应该学会顽强抵抗,不轻言放弃,持之以恒,战胜一切困难。

向中国女排学习,学习她们拼搏不服输的精气神。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有坎坷困难,在青春年少时,应该时刻保持不服输的精神,勇于拼搏、创造,披荆斩棘,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向中国女排学习,学习她们吃苦不怕累的战斗力。人生有苦也有甜,想过舒服的生活,就得吃得苦中苦,应该用汗水和泪水,刻苦钻研,苦中作乐,耐得住寂寞,无所畏惧,迎难而上,勇攀高峰。

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应该不言辛苦、踏实肯干、勇于创造、奋力拼搏、铭记初心、牢记使命,要向中国女排学习,将女排精神融入生活、融入学习、融入工作、融入人生,用顽强拼搏为祖国繁荣昌盛、实现伟大复兴,从强起来到站起来贡献自己的力量,创造更美好的明天、更幸福的未来。

夺冠观后感篇3

谈到电影《中国女排》,朋友说看过了,不过不要预期太高,并直言不应该请香港导演来执导,拍不出女排精神

带着复杂的心情刚入场看了,可以说电影分了三部分:五连胜的中国女排、由盛而衰的女排、改革后重返巅峰的女排。

第一部分很燃,与我们理解的、传颂的女排精神一致,也许是我泪点太低,这一部分眼睛几乎没有干过。

第二部分可能是拉低影片平分的原因,第三部分可能是引发争议,片名也从《中国女排》改为《夺冠》的原因

实事求是说,如果从燃值打分,三部分估计是10分——4分——8分。但真的是陈可辛导演的问题吗?至少我个人觉得不是。真的如改名风波中有些人抨击的,过分突出郎平一个人,抹杀了其他人对中国女排的贡献?至少我个人觉得不是。

提到中国女排,或女排精神也好,究竟能想到什么?可能有两个:想到老女排的五连冠,想到去年十一祖国母亲70岁生日,女排取得了11场连胜夺冠庆生,并在最后关头登上了国庆巡游压轴花车。

相比之下,其他的中国女排队伍、其他冠军的确相形见绌。无论相关人员接受不接受,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国人而言,这就是事实。如果我是导演,我也会淡化包括陈忠和带队夺冠的历史,在影片中用字幕一闪而过。

同样的,国人总是为中国女排姑娘喝彩,但如果在街头随机采访路人,一代代女排姑娘他们又能说出几位?排第一的肯定是郎平,其次很可能朱婷,其他历代女排队员普通人能说出来的还真不多。所以,其实不存在刻意突出郎平和朱婷而忽视其他人贡献的问题。

如果说有什么遗憾,我觉得电影是以老女排当年击败日本队拿到第一个世界冠军开始,以女排在里约奥运会重夺冠军止,并不是最好的选择,毕竟中国女排的荣誉史上能比肩当年五连胜的只有去年的11场连胜为祖国庆生,而11连胜夺冠的这届女排世界杯同样是在日本举行的。

也许拍这部片子时,还没有11场连胜夺冠,但后来呢?因为疫情冲击,直到9月25日才上映,比预定计划晚了8个月,真的可以加点什么,哪怕把11场连胜和登上巡游花车的真实镜头、照片加上作为影片结尾也是好的!

那样,也许三部分的燃脂就可能是10分——4分——9分了。

没有加原因很多,也许是制片方问题,也许是审查和上映许可证的问题,总之,有些许遗憾,但瑕不掩瑜,美中不足是开头太燃,后面有些没有接住!

对于陈可辛导演,我还是点赞的,他其实悄悄借用了剧中郎平的话灌输了自己对女排精神新的理解:老外问我中国人为何那么在乎一场排球比赛的输赢?因为我们还不够强大,不够自信!

真正的大国还要有大国国民的自信,其实从《中国女排》改名《夺冠》,即便相关人士讲得都是实情、都有道理,但对于中国女排这个品牌而言,套用老罗在脱口秀大会第3季上的口头禅——从大局观上讲

从大局观上讲,不应该太过计较个人得失,把商业影片整得像纪录片一样。在当今亿万国人对体育赛事、对女排不再那么关注、热爱之时,即便有失偏颇的突出了个别人的贡献,但重燃国人对体育、对中国女排的关注和热情,这是做大增量!做大增量之前,先考虑自己分多了分少了,甚至因为感觉自己分少了不公平,干脆吵到掀桌子这部分增量不要了,不是更遗憾吗?

其实,别说春节档、国庆档强片云集,影片能否到15亿,甚至10亿都很难说,即便有15亿,按照40元均价算,也只有三四千万人影院买票观影,而中国有14亿人!对于规模更为庞大的未影院观看此片的人而言,也许《中国女排》这个片名都是一种宣传,很可惜,因为自认为不公平不客观,片名风波后改为了《夺冠》,难道这是制片方发行方想改的吗?显然不是!这是不是一种缺乏大局观呢?

尤其是联想对比大领导那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那些人讲得再振振有词、甚至义愤填膺,也是缺大局观!

  • 上一篇:返回列表
  • 下一篇:<中国银行案例警示教育片观后感(精选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