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项英的评价
项英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工人出身的工人运动领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早期领导人之一,新四军的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是中共第三至第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务委员、书记处书记,担任过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中共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副主席,中革军委代主席,中共苏区中央分局书记、中央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新四军副军长(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书记、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后东南局)书记等职,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是中国革命史、党史、军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一位人物。
然而在1941年皖南事变后,项英的功绩多被抹煞,在文革中被扣上大叛徒等罪名和诬蔑不实之词,被说得一无是处。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贯彻和党史资料的披露,学术界对项英功过的评述逐步有了改变。目前,尽管某些小说和文章还在贬低项英,但肯定项英为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占主导地位。
鉴于对项英的看法有争议的实际情况,笔者在研究项英和撰写《项英传》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史料为依据。二十多年来,我查阅到直接或间接与项英有关的史料达数千万字。我特别珍惜皖南事变前形成与项英有关的史料,包括当时的文件、电报、会议记录,项英在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对于皖南事变后形成的各种史料,我注意到当时形成的历史背景,注意进行分析、比较和鉴别,并不机械地照抄照搬。
大量的史料表明,项英对人民解放事业是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他长期在白色恐怖情况下,秘密地从事工人运动和党的工作,为工人的翻身解放进行了坚决斗争,参与领导了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1925年沪西日商纱厂工人二月罢工和1927年初收回汉口英租界的斗争,被誉为工人阶级的英雄人物之一。他在中央苏区战斗多年,为工农苏维埃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工农红军的壮大做出了贡献。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他和陈毅等领导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保持了南方的革命支点,牵制了大批国民党军,保存和造就了大批革命骨干。在抗日战争中,他和叶挺、陈毅等一起,将分散在南方八省的红军和游击队编组为新四军,在大江南北地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发展人民武装,创建抗日根据地。这些,都是有史为证的。
研究与项英有关的史料,他的许多优良品质和作风会很自然地展现在人们面前:第一,坚定的革命信念。项英在革命实践过程中,碰到许多艰难曲折,然而他不灰心丧气,总是满怀信心地前进。他在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极其艰苦的岁月中,长年在深山野林里和敌人浴血奋战,但仍然将《共产党宣言》、《列宁主义概论》等马列书籍带在身边,有空时就读一读,从中吸取力量。第二,无私的奉献精神。项英参加革命后,公而忘私,埋头苦于,脚踏实地办事,不空说漂亮话,忠心耿耿地为革命日夜操劳。他严于律己,密切联系群众,和指战员们同甘共苦,从不搞特殊。第三,实事求是的、正派的作风。项英秉性耿直,刚正不阿,遇有不同意见,敢于坦诚地向组织上反映。1930年,他任中共长江局书记时,实事求是地反映当时武汉党、团组织遭受严重破坏的情况,使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所要求的武汉暴动没能举行起到一定作用。1939年,他得知即将与毛泽东结婚的蓝苹(江青)在上海时政治思想和生活作风的不良表现,立即打电报向党中央报告。项英上述优良品质和作风,都是难能可贵,值得珍视、学习和发扬的。
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项英自然也不是足赤之金,他在革命过程中也是有缺点、错误的。例如,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执行过左的错误路线,提出过左的口号,指挥过红军力不胜任的战斗。在抗日战争中,他对华中战略地位的认识不够,对向北发展的自觉性不够,措施不够有力,对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的原则坚持不够,对合法的手续、方式考虑多了,对自主的发展强调不够,结果使一些部队和地区受约束多,影响到活动和发展;特别是他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阴谋警惕不够,对中共中央关于新四军军部及皖南部队应迅速撤至江北指示的执行迟迟下不了决心,使转移丧失有利时机,加之在转移途中处置失当,因而对新四军在皖南事变中遭受的严重损失负有责任。但是,尽管如此,并不能否认项英对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所作出的贡献。
1979年,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文中指出:对于一个历史人物,在分析他的缺点和错误的时候,我们当然要承认个人的责任,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历史的复杂的背景。只有这样,我们才是公正地、科学地、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地对待历史,对待历史人物。笔者认为,这一对待历史、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是非常正确的,当然适用于评价项英的一生。
1998年5月13日,项英诞辰百年纪念时,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对他作了重新评价,称赞项英同志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党和红军早期的领导人之一,新四军的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抗日战争的名将之一,对他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所建立的历史功绩给予高度评价。
项英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在革命征途中功大于过,他创立的业绩将永载中国革命的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