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作文网

小学英语作文 初中英语作文 高中英语作文 高考英语作文 大学英语作文 英语作文模板 英语名言 英语美文 作文大全 标语大全 童话故事 幼儿故事 名人故事 名人名言 历史故事

朱元璋建国后,为国家留下了什么极大的隐患?

时间: 2019-11-26 18:35; 作者: 大河网  电脑版浏览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朱元璋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封建”一词出自于《诗·商颂·殷武》:“命于下国,封建厥福。”毛传:“封,大也。”郑玄笺:“则命之于小国,以为天子,大立其福。谓命汤使由七十里王天下也。”“封建”即“封土建国”,简称“封建”。也就是由天子把自已直接管辖的王畿以外的土地,分封给诸侯,并授予他们爵位,诸侯再分封贵族,诸侯和贵族在自己的领地上有相当的自主权。

  我国有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史,但是,“封建”的具体意义又是什么呢?

  简单来说就是“分封建制”,从东周时期的诸侯到唐宋元明清的藩王皆是如此。严格来说,“封建”在历史上是存在断层的,在秦朝几十年的统治中并未采用“分封制”,而是别出心裁地开创了“郡县制”。除秦朝之外,公元后的王朝大多沿用分封制,虽说,也有某些王朝曾仕途将郡县制融合入分封制,但是,从结果来看,分封制仍是无法被取代的。

  秦朝的灭亡向我们阐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以封建思想作为基础的封建王朝,若不再进行分封建制,那么,这个王朝会轻易地从动荡中土崩瓦解,皇权得不到诸侯的保护,势必不会长久。但是,若一味地实行分封即可长治久安吗?当然不是,从汉朝的七王之乱、晋朝的八王之乱,乃至隋唐之后的藩镇割据等问题充分表明了,分封制对于皇权来说也是一颗定时炸弹。

  所以,到了明朝,太祖朱元璋致力于复兴周礼,打算让天下重新走上西周列国的老路。朱元璋参考了历代野心家们篡权谋位的前车之鉴,决定要对分封制进行改革,通过“强化版”的分封制度使皇权与藩权达到平衡,巩固皇权统治。以至于,洪武二年颁布的“封建诸王之制”,就充分的展现了朱元璋效仿周朝的决心。

  他沿用了周朝的地名,将秦、楚、晋、燕、吴等十个封国赏赐给自己的儿孙。在分封过程中,朱元璋一再强调:“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为了提防藩王造反,朱元璋同时声名“惟列爵而不临民,分藩而不锡土”。从表面上来看,朱元璋的确解决了困扰封建王朝已久的分封问题。

  但是,藩王会像朱元璋预想的一样安分守己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那么,为何燕王会公然起兵抢侄子的皇位呢?是朱棣野心膨胀,还是朱允炆的身边的确出现了一批需要“清”的谄谀之臣?其实,这些都不是主要因素。

  笔者认为:朱棣谋反的关键在于太子朱标。

  朱标若尚在人世,朱棣根本没机会造反。试想,在“无嫡立长”的绝对继承制约束下,朱棣哪来的勇气与大哥朱标叫板?若他擅自用兵,其他各路藩王定会群起讨伐,届时“清君侧”定然不是“勤王”的对手。

  不过,朱标英年早逝,太祖将皇位留给最喜欢的皇孙。对于朱棣来说,朱允炆登基和朱标登基完全是两种概念。朱棣再也不用考虑篡夺政权的合法性,毕竟,朱允炆是朱棣的晚辈,而且,小皇帝的身边还有一群张罗削藩的大臣,刚好给了朱棣口实。

  朱允炆上台后雷厉风行,立即与自己的亲信策划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削藩行动。在此期间周、代、齐、湘等实力弱小的藩王首当其冲,成了朱允炆的打击对象。朱允炆对这些皇叔毫不手软,先是将他们削去爵位,随后,又用狠辣的手段逼他们自尽,斩草除根。

  朱允炆打得一手好算盘,他认为:只要从弱势的藩王下手,由弱及强,即可逐步将藩权回收到自己手中。然而,朱允炆的伎俩并未奏效,他忽略了削藩会使其他几位藩王警觉。

  那么,朱棣为何没在第一时间动手呢?

  他忌惮的就是割据各地的藩王们,如今,这些藩王在小皇帝的打击下成了难兄难弟,朱棣刚好将他们纳入麾下共襄盛举。

  朱允炆意识到事情愈发不可收拾,便与齐泰、黄子澄等人商议调离燕王朱棣的精兵,然而,却为时已晚。朱棣抢先一步笼络其他藩王,打着“清君侧”的幌子朝南京进军。不得不说,朱棣之所以能有如此名正言顺的理由,完全是朱元璋的疏忽。

  洪武年间,朱元璋在改革分封制期间考虑到朝中奸党篡权的可能,便赋予了藩王们“靖难”之权,没想到,却正中朱棣下怀,成了建文朝诸王谋反的口实。之后,双方爆发了长达四年的拉锯战,最终,朱棣成功击破南京将皇侄赶下台,取而代之,是为:永乐皇帝。

  明朝先后爆发了三次规模不等的藩王之乱,但是,唯有朱棣成功使江山易主,让皇权落入自己一脉。

  那么,为什么会是这样一个结果呢?

  朱高煦与朱棣的关系恰如朱棣与朱元璋的关系,父子二人都曾为江山屡立奇功,但却未被立为皇储,恼羞成怒图谋篡位。只不过,朱棣是成功者,朱高煦是失败者罢了。

  朱高煦曾在靖难之役中身先士卒,带领燕军先锋接连攻城略地,在许多场决定性战役中立下汗马功劳。朱棣非常喜欢这个儿子,还曾对他说过这句话:“你兄长体弱多病,你好好干。”正是这几个字,令朱高煦怦然心动,也唤醒了朱高煦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权欲。

  朱高煦在战场上与将士出生入死,朝中武将多与其交好,朱高煦身边也有一群出鬼主意的谋士,朱高煦在这群谋士的授意下几次试图离间父亲与大哥的关系,险些得逞。然而,太子朱高炽绝非等闲之辈,他虽心地善良,但他的执政能力非常强。

  在朱棣南征期间,之所以燕京无后顾之忧,完全是因为朱高炽指挥得当,瓦解了五十万南军的攻势,这才保住了朱棣的老巢。朱棣继位后,曾被夹在两个儿子中左右为难,但是,考虑到皇权的继承制度,始终未能下定决心废立储君。

  多次争夺太子之位未果的朱高煦心灰意冷,朱棣几次封朱高煦为藩王,朱高煦屡次拒绝前往封地,最终,被父亲强行送到山东安乐州。永乐二十二年,朱棣驾崩,朱高炽继承皇位,也就是明仁宗。朱高炽自由体弱多病,登基后没到一年便染病离世,将皇位传给了儿子朱瞻基。

  朱高煦在山东听说父亲驾崩,立即打起了皇位的念头。而他与父亲的境遇如出一辙,始终没有起兵的口实。十个月后,朱高炽英年早逝,太子朱瞻基从南京千里迢迢前往燕京奔丧,朱高煦打算在太子归京的路上将其拦路截杀。

  谁知,由于时间仓促,朱高煦准备不充分,竟错过了下手的机会,未能得逞。朱瞻基登基后,是为明宣宗,他对皇叔朱高煦的态度与父亲如出一辙,对其极尽礼遇,仁至义尽,然而,他的做法并没有感动野心膨胀的朱高煦。

  宣德八年,朱高煦起兵谋反,效仿老爹玩了一出“靖难”。然而,朱瞻基的能力远非朱允炆可比,他早就察觉到皇叔的野心,立即举兵应对来势汹汹的朱高煦。宣宗大军压境,将安乐城团团围困,朱高煦逼不得已只能拱手而降,一场叛乱就这样被宣宗轻描淡写地镇压了。

  宣宗对皇叔非常仗义,虽然,朱高煦起兵篡位,但宣宗仍饶了朱高煦一命。某日听说朱高煦染上重病,宣宗亲自前去探望,谁知朱高煦的病是装的,两人见面后他立即一脚将朱瞻基踢倒,朱瞻基怒不可遏,命人将水缸扣在皇叔的脑袋上,希望他安分守己。

  谁知,朱高煦力大无穷,竟举着水缸朝朱瞻基走去,朱瞻基终于不再手软,命人将朱高煦架在火上活活烧死。

  还有宁王朱宸濠,相比于前面两位,朱宸濠的名气不大,他虽然在正德年间率军造反,但却并没有造成太大影响,被朝廷三下五除二镇压了。正德十四年,朱厚照巡游归来后,仍不过瘾,打算南下长江再来一次巡游。

  为了让皇帝留在京城,群臣在朱厚照面前费劲口舌,终于劝住了贪图玩乐的朱厚照。宁王朱宸濠听说这件事后,立即写了一封关于朱厚照荒淫无道的檄文,并杀掉了封地的巡抚、按察使等朝官,号称发兵十万,剑指北京。

  同年七月,朱宸濠势如破竹,先后攻下了南康和安庆,朝着南京进发。汀赣巡抚、佥都御史王守仁听闻宁王作乱,当机立断,率军勤王,与各路明军会师,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收复大量失地。当明军夺回南昌后,朱宸濠迅速率军回防,与驻扎在南昌的明军展开决战,一败涂地。

  官兵得胜后,乘胜追击朱宸濠的残部,以火计将叛军赶进大河,被烧死、淹死的叛军多达三万人。最终,朱宸濠与他一众亲信全部落网。朱厚照听说宁王造反后决定御驾亲征,谁知,正当朱厚照打算亲自捉拿宁王时战争已然结束,宁王伏法。

  纵观明朝爆发的三次藩王之乱,除了朱棣以外其余两位藩王皆以失败收场。虽说,朱宸濠在短时间内连下几座城池,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朱宸濠造反的规模比前两位藩王大,只能说:此时的明朝刚刚经历了土木堡之变,国力大不如前罢了。

  明朝出现中衰,难免会出现种种突发事件,有一定的偶发性。在这场战争中佥都御史王守仁反应迅速,力挽狂澜,也侧面说明此时的明朝虽经历险境,但前朝养士的好处却体现了出来,国家仍无倾覆之危。

    返回栏目
  • 上一篇:中国古代四大丑女到底长什么样 他们能丑到什么样的地步呢
  • 下一篇:古代是怎么处理女性俘虏的 一般都用什么方式呢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