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题目中我们不难看的出,这篇文章主要的话题是有关于明清两代的军队调动有关的。之前不管是我们从史料上面还是从电视剧上面,相信细心的朋友不难发现,明朝在每次军队调动当年,每一次都可以调动很多军队,甚至多的时候可以调动几十万军队。但是清朝就不一样了,清朝调动军队,每一次都是几万人马,没有见到过秦军调动军队有超过十万人马的时候,更不要说几十万了,那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还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因为明清两代的统兵制度,另一方面是因为明清两朝的战争环境和战事规模,两个方面决定了明清两代不同的军队调度规模。明朝和清朝两个朝代,在军队的统兵制度上面有些很大不同,虽说清王朝从明朝手里接过来了全部的土地,但是很多制度上面,清王朝还是吸取了之前的教训,做出了很大改变,特别是在统兵制度上面。
明朝的统兵制度沿用了之前的卫所制度,明朝之所以用这种制度,是有原因的,明朝之前是元朝,而明朝的建立也是在经过了和明朝艰苦卓绝的战争之后完成的,赶跑了外族统治者,华夏大地重新回到了汉族人的手中。所以说从朱元璋开始,明朝统治者就非常清楚造反的危险性,所以在国土防御和军事组建上下了很大的力气,投入了很大成本。说白了,明朝所使用的卫所制度,就是一个重点区域驻守一定规模的军队,这样一来既能做到防范外族的入侵,还可以有效阻止国内的叛乱。
而且明朝对此做的很严格,重点区域划分很细,特别是在边关一带更是严防死守,这种情况的发生,使得明朝军队数量非常多,军队规模过大,给国家的支出也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在清朝建立之后,没有适用这种制度,在军队规模上面,明朝采取了军队规模大大缩减的方式,来减少国家的军事力量。而且明朝采用卫所制度,清朝建立之后做的却是减少卫所,用这种方式来裁剪军队。特别是在大清朝削减三藩后,军队基本以满族八旗为主。虽说军队数量少了,但是军队的分布还是非常合理的,而且非常有效的,而且那些军队都是经过了训练的,军队的素质上面,清军也要远远超过明军。
从政治环境上面来看,明朝的政治环境要比清朝恶劣很多,之前的蒙古虽说已经被赶出了中原大地,但是蒙古依旧要防范,对大明王朝构成了相当大的威胁。特别是在土木堡之变,明英宗御驾亲征被蒙古军队俘虏,之后若不是于谦组织了北京保卫战,说不定北京早就被蒙古军队攻破了。而且除了蒙古之外,还有鞑靼等游牧民族。西北防御吐蕃,西域异族,南边有沐是几十万人镇守云南广西,东南沿海还要驻守大军清剿倭寇。这样一来,就不难发现,明朝的政治环境真的很恶劣。
就大明王朝的政策而言,他们大多数都是采取军事军事防御,所以明朝为了国家安全也不得不每年动用非常大的国库资金,用来抵御各种各样的叛乱。而清朝和蒙古一样,都是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政权,所采取的民族政策要远远强于明朝,而且利用姻亲联盟团结并纳蒙古入版图,对于西藏各地,使用宗教手段纳西藏归属中央管辖。对于海边的倭寇,清政府的政策要远远比明朝严厉,而且之前明朝已经对倭寇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打压、清剿,给清朝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方便。
我们都知道,康熙皇帝和西北方的准噶尔有过一战,但是之前对于准噶尔的政策是主要以安抚为主,军事消灭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使用的。但是之后和准噶尔一战就打了几十年,最后还是把准噶尔打的服服帖帖的。就算是在长达几十年的平乱战争中,清朝动用的最多兵力也不过是雍正年间年羹尧的二十多万军队,出现动用二十万人的情况还真的非常少见。
和清朝相比,明朝的战争规模要比清朝大很多,而且明朝的战事也要比清朝多,北征鞑靼,东援朝鲜,南镇蛮夷,这些战争那一次拿出来不比清朝时期发生的战争规模大呢?根本原因并不是明军需要在军事力量上碾压对方,而是对方的军事力量和规模也非常大,不得之下,明军必须要加大自己的军队规模。几次战争几乎都是国与国之间的对抗,这样一来,给明军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就算是增加人员的规模也不一定能打胜仗。
在当年的那种国家形式上,明朝只有付出更大的代价,这样才能增加胜利的可能性,而清朝的形式就不一样了,清朝并不需要举国之力才能进行有效的打击和战争控制,所以清朝的国家局势和明朝比起来有绝对的优势,当然了这离不开清朝的群采用的政策。纵观整个清朝期间,所遇到的战争规模,并没有太大的,当然了我们要把清末排除。一是由于对方规模不大,二是由于大清的八旗骑兵能力很强,并不需要清朝动用规模过大的军队。
要知道清朝末期就有一次规模比较大的军事行动,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太平军一度占领了南方大部分地区,而且建立以天京为首都的太平天国政权。面对这种情况,清政府真的是举全国之力进行清剿。否则的话,清政府还真的是凶多吉少,如果没有曾国藩组织起来的湘军,清政府很有可能会被推翻。总之,明朝和清朝比起来,有不同的结果,主要原因还是两种,一是因为明清两朝所处的国家形式有关,还有军队制度,而且明清两代的统治者所采取的政策也有很大不同,清政府统治者所采取的政策要比明朝统治者强硬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