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唐朝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燕云十六州的失守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的结果,并不是石敬瑭一句话就造成了整个燕云十六州的失守。说是石敬瑭一句话就造成了整个燕云十六州的丧失,那就太高估了石敬瑭在当时的实际控制力,也高估了后晋当时的实力。
汉朝是有长城的,而且大体上和明长城一重合,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中间在河套地区为转折点,左边向西北方向沿着河西走廊延伸,右边沿着晋北高原的崇山峻岭向东北方向延伸,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掩护内地的中原农耕地区。
但从东汉末年开始,整个辽东地区就已经成了乌桓、鲜卑实际控制的地区,汉人数量就比较少了。公孙瓒之所以能够击败刘虞,也就是这个原因。刘虞在幽州的统治是建立在朝廷能够给予支援的基础上的,而当整个东汉已经处于崩溃状态的时候,和乌桓、鲜卑关系更加密切的公孙瓒就更加有优势了。甚至连当时最强大的军阀势力袁绍,也是有乌桓和鲜卑的支持的。
整个两晋南北朝、五胡十六国时期就更加不用说了,整个北方都在来自草原的游牧民族的控制之下,更不用说幽州地区了。经过整个五胡十六国时期各民族的迁徙和融合,为隋唐时期的复兴奠定了基础。而到隋唐兴起的时候,鲜卑已经基本上完成了融合,幽州一带成了一些小的游牧民族和汉人杂居的地区,比如契丹和奚,就在今天的辽西朝阳为中心的地区活动。
隋唐时期另外兴起的就是实力更加强劲的突厥,并且压迫蒙古草原东部一带的一些小的游牧部落和民族不得不南下依附中原,隋唐基本上就安置在长城线以北的地区。这个做法和曹操、西晋把内附的胡人安置在并州一带的结果相似,就是这些地区的汉人和这些胡人逐步相互影响,相互融合,胡人在汉化,汉人也在胡化。中原王朝强盛,基本上胡人都会逐渐变成汉人,但如果中原王朝衰落,汉人就会迅速胡化。
隋唐是没有修筑长城的,尤其是在唐太宗时期到唐高宗时期,东西突厥最终都降附唐朝,唐朝则到处设置都督府、都护府,进行管制。但这显然不是一个能够可持续的状态。唐朝本身不出问题,当然没有问题,唐朝如果内部出现了动荡,这些地方就很容易背叛唐朝而独立。比如武则天时期,朝廷内部比较混乱,边境地区的游牧部落就开始叛乱,一直到唐玄宗时期,才又逐步征服。
唐玄宗重新征服这些地区之后,大体上沿着今天的长城一线,设置了一些节度使,驻扎重兵,其中后来的燕云一带的,主要就是在营州的卢龙节度使和在今天北京一带的范阳节度使。早期的节度使基本上都是由汉人担任,到天宝时期,安禄山逐步崛起,同时兼任卢龙和范阳两个节度使。安禄山出任节度使也可以视为唐朝在这个地区的统治越来越依赖当地胡人部落势力的结果。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安禄山叛乱发生后,迅速控制了整个河北地区,之后的主战场基本上在河南,以及河南河北交界地区。唐朝为了平叛,除了将朔方军马上投入之外,又不断抽调北庭、陇右等地的驻军,导致河西走廊和南疆被吐蕃占领,一直进逼到关中边缘地区。最后,虽然安史之乱被平定了,河北地区名义上也服从中央了,但河北四镇实际上处于半独立状态,节度使父死子继,或者牙兵另外推举,朝廷的干预能力并不强。
也就是说,从安史之乱起,河北实际上就已经不在中央的有效控制范围之内了,处于半独立状态。到五代时期,幽州也一直处于半独立状态,在契丹、河东和中原几个势力之间找平衡,以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比如李克用和朱温对峙时期,就时而联合李克用对抗朱温,时而联合朱温对抗李克用。在李存勖消灭后梁之后,幽州感到自己的处境比较危险,就转而寻求契丹的援助,以对抗后唐。但后唐并没有完全控制这个地区,就被石敬瑭推翻了。
只不过相对而言,后唐一直没有承认契丹与幽州地区的依附关系,而石敬瑭在受到后唐末帝李从珂的威胁的时候,不得已而向契丹称臣求援,干脆直接承认了契丹对由州地区的控制。也就是说,在石敬瑭所谓的割让燕云十六州的时候,那些地区本来就不在石敬瑭的控制范围之内,他只不过是慷他人之慨,是对事成之后的分赃协定。而这个协定的前提就是,契丹要帮助他推翻后唐,立他为帝,这个协议才能够成立,如果契丹被击败,自然也就不可能实际控制幽州地区了。
也就是说,历史的看,燕云十六州问题的出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的结果,尤其是辽西一带的控制权争夺的结果。而唐朝在放弃辽西一带之后,这个地区已经成为游牧民族聚居区,但唐朝并没有像汉朝或者明朝那样,通过修筑长城来把游牧民族阻挡在长城线以北,而是通过在沿边地区驻扎重兵,试图通过机动防御来保持这些地区的政治平衡。这么做的前提当然是朝廷自身比较稳定,能够有效支援,当朝廷内部不稳定的时候,这个平衡就会被打破,游牧民族的势力就会逐步向南发展,一直延伸到燕云地区。
而到宋朝接手的时候,契丹在燕云地区的统治已经比较稳固,而燕云地区的汉人在经历了长期的胡汉杂居和二百多年的半独立状态之后,本身对中原也并没有那么强烈的认同感。加上契丹因俗而治,对汉人和契丹采用不同的统治方式,燕云地区的汉人也已经习惯了这种模式。所以,在宋朝的几次大举北伐之前,朝廷君臣都以为燕云地区的汉人会箪食壶浆相迎,但结果却很尴尬的看到,这些地区的居民反而更加亲近契丹,反而将宋军视为入侵者。
在这个意义上,燕云地区丧失的根本原因至少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燕云地区持续不断的胡汉杂居状态,最后是这个地区的居民介于胡汉之间,失去了对中原王朝的认同;另一方面的原因则是,隋唐时期始终没有修筑长城,而对游牧民族保持着开放态度,试图以驻扎重兵进行机动防御,但这个策略最终以安史之乱的爆发和整个河北地区失去控制而宣告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