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来亡国之君下场都不好,刘禅是怎么做到安享晚年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刘禅和孙皓,分别是三国时期,蜀国和吴国的最后一位君主,也就是亡国之君,历来亡国之君的结局都不怎么好,最终也都是没有善终,但是凡事总有例外,而刘禅就是其中的那个例外。刘禅虽然被俘虏,但是晚年生活过得还算是不错,至少没有直接被杀掉,也没有太多的虐待,但是孙皓就不一样了,下场悲惨,为什么同样是亡国之君,两个人的结局差别会这么大?
想活就别死,留心看历史。面对生死,曾是帝王也会选择保命要紧。同样是三国时期的亡国之君,刘禅得善终,孙皓却被杀,决定他们命运的司马炎为什么会厚此薄彼?
一、同为亡国之君修为却有差异
刘禅,《三国演义》中多以无能之辈待之,而史料记载刘禅还是很厉害的。诸葛亮曾经在刘备面前夸奖刘禅:“很惊叹他的智慧度量,进步很快,远远超过了自己对他的预期。”刘禅支持北伐,通俗讲就是开疆拓土,此举属于有志帝王的基因。刘禅在诸葛亮死后,还逐步不动声色的取消了丞相之位,分化了权力结构。在从其执政来看,刘禅稳坐皇位四十年,是三国中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在中国历史上在位四十年也是一个很高的记录,这显然不是一个平庸之人能够做出的。
孙皓,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陈寿对他有如此评价:皓之淫刑所滥,陨毙流黜者,盖不可胜数。是以群下人人惴恐,皆日日以冀,朝不谋夕。其荧惑、巫祝,交致祥瑞,以为至急。昔舜、禹躬稼,至圣之德,犹或矢誓众臣,予违女弼,或拜昌言,常若不及。况皓凶顽,肆行残暴,忠谏者诛,谗谀者进,虐用其民,穷淫极侈,宜腰首分离,以谢百姓。既蒙不死之诏,复加归命之宠,岂非旷荡之恩,过厚之泽也哉!总而言之,是个名符其实的暴君,狠辣、荒淫、迫害忠良,可谓坏事做绝。
二、同为亡国之君投降方式不同
263年,面对魏国派出来的强大军力,邓艾偷渡阴平,刘禅还有姜维在剑阁的几万人马可以抗争,蜀国大臣商量来商量去,相处的最好办法是刘禅投降,属于自愿投降。来到洛阳后,又有了乐不思蜀的故事,让司马昭对刘禅绝对放心。
天纪三年(279年)冬天十一月,晋武帝令镇军将军司马伷、安东将军王浑、建威将军王戎等分六路大举伐吴,一路遭遇吴国抵抗。天纪四年(280年)正月春天,实在抵挡不住才投降的。况且在投降后还要嘴硬。司马炎说我在洛阳给你设下这个座位很久了,孙皓还反唇相讥说我也在南方为你设了这样一个座位。这种情况下,司马炎没杀他已经算客气了
三、同为亡国之君出身高低不等
从身份上讲,虽然两人都是君主,但名分还是有差别的。刘禅的蜀国一直自诩为正统,虽然在司马氏眼中蜀国算是伪政权,但起码还有些汉室宗亲的皇家血脉,又打着恢复汉室的旗号,可以说,还是有一定法理性的。
东吴的孙皓却是野路子出身,要名分没名分,要大义没大义,是司马氏眼中真正的伪政权,其地位还不如袁术。袁术起码还有传国玉玺和响当当的四世三公招牌,袁家又门生故吏遍天下,孙家当年不过是攀附袁术的一个小喽啰。从名分上来讲,孙皓的地位比不上刘禅,待遇自然也有差别。
四、同为亡国之君威信各有不同
刘禅主动投降后,南中都督霍弋割据南中地区,坚决抵抗。霍弋提出条件,除非魏国善待主上,否则拒不投降,曹魏(司马氏掌权)因此优待刘禅,封刘禅为安乐公,让他颐养天年,招降了霍弋。
孙皓则不然,晋国灭吴国时,孙皓带领吴国抵抗激烈,加上孙皓执政时没干过什么好事,民众本就怨声载道,早就受够了这样一个晕君,更别说以顺从晋为代价为孙皓求情了,怪也怪在孙不得人心。